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5/v4/6a/95/29/6a952909-ae33-ea16-1a92-0d881c1d27d9/mza_11875350352682302600.jpg/600x600bb.jpg
奧運通識
RTHK.HK
30 episodes
8 months ago
李德能、麥勁生分別以不同角度介紹運動通識、參賽國的文化特色,以及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Show more...
Sports
RSS
All content for 奧運通識 is the property of RTHK.HK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李德能、麥勁生分別以不同角度介紹運動通識、參賽國的文化特色,以及運動與社會的關係。
Show more...
Sports
Episodes (20/30)
奧運通識
20120731 【奧運通識】傷殘人士奧運會
相信很多市民都注意到,夏季奧運會之後都會舉行傷殘人士奧運會。這兩個奧運會本來是互不相干的,亦各有本身的體系,若是如此,兩者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傷殘人士奧運會的前身是1948年創辦的史篤曼維爾輪椅運動會。史篤曼維爾是英國一間醫院, 二次大戰之後, 由於傷兵人數大增, 醫院就通過舉辦運動會,作為復康的一種手段, 4年之後, 荷蘭派隊參加, 運動會規模漸漸擴大, 到1960年發展成為傷殘人士奧運會。 兩個奧運會本來各自運作, 在不同地方舉行, 直至1988年, 傷殘人士奧運會首次安排在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29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30 【奧運通識】網絡、媒體與奧運
在2000年,當互聯網還只屬於小數人的玩意時,一位法國記者就說過:「在互聯網的時代,只要誰買下了文化,誰就可以控制時代。」他說的文化,是由媒體製造,經互聯網傳播,快速、簡單,但光影動人心魄的新媒體文化。在經濟高度穩固之下,互聯網和媒體已聯成一氣,日以繼夜地衝擊著我們的感觀,文化因而改變,奧林匹克運動會也因而改變。 奧林匹克運動員好長一段時間不是大眾的趣味,但今天永遠在黃金時間出現於環球每個家庭的螢幕上。每個國家各取所需,健兒的成就激起了民族自豪感,和對手的角逐,氣氛同仇敵愾。民族對抗因此延伸到競選場
Show more...
13 years ago
1 minute 59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29 【奧運通識】兩岸奧運矛盾
中華人民共和國「乒乓外交」奏效之後,在1970年代中期重新活躍於國際體壇,這使得各國在籌辦大型國際賽事時,需要多加一些政治考慮。1976年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就出現了風波。 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奧委會,並申請重返奧林匹克家族。但「一個中國」的原則卻成為國際奧委會的難題。1976年2月,台灣以中華民國的名義參加在奧地利的恩斯布魯克舉行的冬運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退出競賽。夏天的奧運應如何面對同樣的問題呢?加拿大政府和國際奧委會的立場並不一致。加拿大政府奉行一個中國的原則,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
Show more...
13 years ago
1 minute 55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28 【奧運通識】性別歧視的傳統
今天我們看著各國奧運健兒列隊進入奧運會場,參加開幕和閉幕典禮,心中都會為他們的努力和成就喝彩。他們的付出不容置疑,但曾幾何時,我們眼中的運動員,有一半甚至是超過一半,還未有顯示實力就被關在會場以外。她們就是女性。 有個流傳很久的說法,遠古時代的希臘奧運因為參與者都要赤身露體比賽,女仕們參與其中有傷風敗德之慮,所以乾脆禁止女性參賽,甚至不讓女子在場參觀比賽。今天我們知道這說法並不可靠。希臘人崇尚身體的美、和諧又均勻的身軀是美的極致。他們不羞於人前展示身體,更不怯於欣賞別人的裸體。那麼到底是甚麼阻止了
Show more...
13 years ago
1 minute 51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27 【奧運通識】海外兵團
運動員轉換國藉是近年奧運會見到的一個新趨勢。隨著經濟逐漸發達,很多體育實力較弱的國家都想爭取一點國際聲譽,於是就通過吸引外國專材入藉,加強本身的戰鬥力,而對於運動員,可能因為自己盛年已過,又可能因為自己祖國的人材過剩,所以亦樂於轉而代表其他國家參賽,爭取更多的比賽機會。就連傳統體育強國俄羅斯近年亦接受更多外國運動員歸化入藉,奧運男、女子籃球隊都有美國人代表俄羅斯。 美國的籃球員、保加利亞的舉重選手、加拿大的冰上曲棍球員、肯雅的長跑選手,中國的乒乓球同羽毛球員都屬於流動性大的項目。 人材交流其實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32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26 【奧運通識】女性的半邊天
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的觀念是千百年來各種文化和社會制度反覆複制的結果,總有一天會被打倒。在性別歧視極為嚴重的古希臘,女性也曾努力闖進競技賽,就算是奧運場館門禁深嚴,她們也要另闢天地,據說在公元前六世紀,十六位女性在奧林匹亞走出了奧運的第一步,之後以諸神之王的太太希拉為名的女性奧運會延續了四百多年才中斷。之後兩千多年,女性日趨自覺,開明人士亦更願意和更勇敢去挑戰性別歧視,世界開始轉變,奧運亦開始轉變,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希臘女子長跑運動員梅爾波門尼強烈要求參加比賽。縱然不得要領,她堅持獨自跑完賽程,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5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25 【奧運通識】女子拳擊
今屆倫敦奧運在剔除了壘球同棒球兩個大項的情況下,由於並沒有新加入的項目,所以金牌總數未達到上限,亦令到拳擊項目因而得益,可以加入三個級別的女子比賽,包括蠅量級、輕量級同中量級,是奧運史上第一次設有女子比賽。男子拳擊比上兩屆減少一級,但女子組卻增加三面金牌,令到拳擊項目總共會產生十三面金牌,是歷來最多的一次。 拳擊能稱得上是奧運會的傳統項目,由1904年的第三屆聖路易奧運開始,幾乎屆屆有舉行,唯一例外的是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限於瑞典法律禁止拳擊,所以就無法設這個項目。講起拳擊比賽的分級,可能大家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45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24 【奧運通識】禁藥
1904年在聖路易舉行的第三屆奧運中,興奮劑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美國選手希克斯在馬拉松賽事中幾次體力不支倒下,但在飲用過教練為他準備的飲品後,爬起來繼續比賽,並且最終戲劇性地勝出比賽,其他參賽者和教練群起抗議,但因為國際奧委會並無禁用興奮劑的規定,抗議無效,之後在二、三十年代,仿效者愈來愈多,但奧委會仍然久久沒有明確指引,以至1952年在奧斯陸舉行的冬季奧運會服用或注射各種藥物的情況,幾乎成了半公開的行為,1964年的東京奧運情況同樣猖獗。奧委會並非視若無睹,但實在難以和各參與國達成共識。今天我們或會意外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4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23 【奧運通識】反違禁藥
要了解奧運,一定要了解葯檢,因為奧運會對運動員使用違禁葯物與違禁手 段,一向都非常嚴格和認真。 利用葯物增強體質,提高能力,其實古往今來,不分中外都有,葯物品種與 方法亦隨住科技發展而變得五花八門。到上世紀60年代,問題更加趨於嚴重,亦危及運動員的安全。1960年羅馬奧運,有位丹麥單車運動員在比賽中途倒地死亡,法醫官驗出其死因是服食過量的安菲他名。1972年慕尼黑奧運,有研究發現接近七成運動員表示有用過類固醇,情況到了一個不能不處理的地步,所以由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開始,葯檢成為強制性的步驟。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35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22 【奧運通識】種族歧視無處不在
以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會塑造出一些與我們不一樣的「他者」,藉以顯出自己和其他人的不一樣。所以我們有時會說,香港人是講求效率的,有異於慢條斯理的歐洲人。不幸地,膚色的不一樣最為顯眼,亦最容易被視為民族的界限。長久以來,黑人被一些人視為劣質,被禁止享有公民權,引起國際社會,包括奧委會的不滿。 南非長時期實行種族隔離政策,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南非隊伍「清一色」是白人。國際奧委會看情況多年來從沒改善,乃於1967年派調查員造訪大小南非城市。成員驚嘆南非境內種族隔離政策的粗暴與不合理,連隨行的黑人成
Show more...
13 years ago
1 minute 57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21 【奧運通識】再見滑浪風帆!
香港人對滑浪風帆的認識,很大程度是因為李麗珊,1996年,她在阿特蘭大為香港奪得史上第一面奧運金牌。事隔16年,倫敦奧運之後, 滑浪風帆很大機會要告別奧運,因為國際帆船協會倡議由風箏滑水Kiteboarding取代滑浪風帆的位置。 滑浪風帆是香港的傳統強項,早在1982年新特里亞運會,蔡利強已經為香港奪得一面銅牌,到1984年,滑浪風帆成為奧運項目,蔡利強亦代表香港參賽。由90年北京亞運開始,香港滑浪風帆隊每屆都有進賬,如果下屆奧運,滑浪風帆的席位不保的話,對香港隊當然並非好事。對於這個情況,圈內人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36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20 【奧運通識】奧運與宗教
奧運會源自希臘。基於希臘的多神色彩,奧運會曾經沾染了各式各樣的傳說、神話和信仰。經過了數千年的起伏,奧運會隨著人類的文明趨向世俗化,運動員、教練和裁判渴求的都是競爭和進步,盡量避免因為個人的信仰而違反奧運精神。 不過如此的境地,也不是一天造成的,好像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就有美國跳遠選手因為謹遵安息日不比賽的信條,而將冠軍拱手讓人。失落金牌者,堅持了信仰,但枉廢了努力,不能說沒有遺憾。贏得金牌者亦感到勝之不武。猶幸這類問題在幾百年之後,已經很少再發生。 現在的奧運會,仍然盡量滿足運動員祈禱和
Show more...
13 years ago
1 minute 44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19 【奧運通識】性別
主持:李德能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53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18 【奧運通識】有名無實的奧運
在過去的二十九屆奧運中,有一屆孤零零的只留下屆數、名字和主辦城市,但名下沒有參賽國也沒有獎牌榜,當然也根本沒有比賽進行過。那是1916年的柏林奧運,被一次大戰中斷的第六屆奧運。 原本大家是那麼的興致勃勃,慶祝奧運20週年的奧委會亦希望藉是次運動會舒緩戰爭臨近的壓迫感。主辦城市柏林背後有龐大的國家政府支持,可容納1萬6千位觀眾的「德國運動場」(Deutsche Stadion)早於1912年動工。德國人請來了美國的教練,引入美國的訓練方式,希望以東道主身份摘下最多獎牌。戰爭於在1914年夏天展開,大家
Show more...
13 years ago
1 minute 44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17 【奧運通識】Team GB
奧運會不受政治影響,雖然是體育人的共同願望,但政治從來沒有離開過奧運會,今年倫敦奧運亦不例外,不過,今次影響奧運會的不再是國際政治,而是英國的本土政治,受影響的是英國第一大項目--足球。 也許,連足球迷亦未必留意到,英國已經四十年沒有參加奧運足球比賽,作為一個足球狂熱國家,怎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根本原因是名稱和身份。在國際足協,英國擁有四個席位,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但在國際奧委會,英國只佔一個席位,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亦即是我們簡稱的United Kingdom
Show more...
13 years ago
3 minutes 2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16 【奧運通識】冷戰奧運
冷戰的起點在哪裡?學者的看法未必完全一樣。1949件,東、西德正式分裂,韓戰隨即爆發,1952年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辦的奧運,可算是在共產主義和西方資本主義集團劍拔弩張的氣氛下舉行。蘇聯和美國作為兩大集團的首領,自然希望在競技場上勝出,既鼓勵人心,也證明各自代表的社會制度的優越性。雙方各出奇謀,由競技場內鬥到競技場外。美國一向在田徑和游泳等大項目領先,相信可以在藉此補足在弱項的不足。蘇聯則開動了所有訓練機器,務求在參與的25個項目中得到好成績。結果出來,美國得金牌40個,勝過得22個的蘇聯,總獎牌數字亦以76
Show more...
13 years ago
1 minute 54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15 【奧運通識】業餘與職業
1896年現代奧運復興,一開始, 被稱為現代奧運之父的顧拜旦就非常堅持奧 運會的純粹業餘性質,運動員不但不可以從體育比賽中獲得金錢收益,甚至若工作同體育有關,例如體育老師或者體育教練都會不符合參賽資格。1912年就有位美國田徑選手因曾參加半職業棒球比賽而被褫奪獎牌, 到七十年後才補發給他的家人。 嚴格限制業餘身份, 不但引發爭議, 事實上亦難以執行, 尤其在二次世界之後, 很多社會主義國家出現, 為了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體育比賽被用作工具, 亦導致名義上業餘, 但實際上是全職的運動員出現。這種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57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14 【奧運通識】奧運和反恐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人質事件,造成9名以色列運動員、1名警察和1名飛行員死亡,8名恐怖份子被撃斃。雖然事件震驚世界,令奧運會蒙上陰影,但因為牽涉到以巴衝突,不少人視之為特例。直到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公園爆炸案之後,主辦單位終於發覺恐怖襲擊防不勝防,之後不斷增加對奧運保安和反恐措施的耗費。 阿特蘭大奧運會公園爆炸案造成兩死一百多人受傷,往後幾年的恐怖襲擊此起彼落,911事件更震驚世界。2004年雅典奧運,反恐措施之嚴謹可算是破天荒,雅典政府投入了12億美元,集合英、美、俄、德等七國組成安全協調
Show more...
13 years ago
1 minute 59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13 【奧運通識】清潔場館政策
凡大型體育盛事,場地四周通常都會佈滿各種各式的商標和廣告,唯獨奧 運會就與別不同,原來, 國際奧委會有個清潔場館政策 (Clean Venue Policy),規定所有奧運比賽場地,凡電視攝影機可以見到地方都不可以有廣告宣傳物品,包括運動員攜帶的物件,比賽用具同穿著的服裝,唯一容許的就是一個小小的運動服裝品牌標誌,這些限制連觀眾都包括在內。 這規定絕不兒戲,國際奧委會在執行清潔場館政策方面態度非常堅定,就算是奧運主要贊助商都不例外。92年巴塞羅拿奧運男子籃球決賽, 克羅地亞球員帶有健康飲品標誌的水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45 seconds

奧運通識
20120712 【奧運通識】蘇聯的興衰
在冷戰的高峰期,美國和蘇聯主導著國際兩大集團,兩者在各大領域之中鬥個不休。在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之中,雙方史無前例地爭鋒相對。之後兩屆,彼此互相杯葛,沒有正面交鋒。1988年漢城再遇,惡鬥的意義更加深重。蘇聯的體制改革在戈爾巴喬夫力挺之下全速進行,無論國內的保守派還是西方的觀察家無不細觀其變。奧運場上的漂亮勝仗,可以宣示世人蘇聯不是一副過時、腐朽的機器,亦可以告訴反對改革的頑固份子,蘇聯是走對了路。 在國家全力推動化下,蘇聯確實勝了,在漢城奧運取下了17.8%的獎牌和22.8%的金牌。但是,它的
Show more...
13 years ago
2 minutes 5 seconds

奧運通識
李德能、麥勁生分別以不同角度介紹運動通識、參賽國的文化特色,以及運動與社會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