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00/e9/77/00e977e9-b91f-1e33-ab6c-88f1f97a6a5d/mza_3951914368310850018.jpg/600x600bb.jpg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RTHK.HK
9 episodes
8 months ago
假如說,怎樣的城巿,就有怎樣的建築物,那麼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大城巿,我們又擁有著怎樣的建築物?擁有過怎樣的建築故事呢?   第十二輯【香港故事】,主持李志剛,透過十集節目,帶出地道的建築物如何建構了屬於這裏的生活面貌,並藉著有份參與設計與規劃的建築師,道出香港的建築故事。                由二O一O年二月十五日起,逢星期一晚19:00-19:30,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is the property of RTHK.HK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假如說,怎樣的城巿,就有怎樣的建築物,那麼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大城巿,我們又擁有著怎樣的建築物?擁有過怎樣的建築故事呢?   第十二輯【香港故事】,主持李志剛,透過十集節目,帶出地道的建築物如何建構了屬於這裏的生活面貌,並藉著有份參與設計與規劃的建築師,道出香港的建築故事。                由二O一O年二月十五日起,逢星期一晚19:00-19:30,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9/9)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街市漫遊 (街市)
不知大家對“行街買餸”有何體驗?過去買菜多在街上的露天街市,後來室內街市大廈越建越多,露天街市就買少見少。中環的嘉咸街露天街市是一個百年市集,在開埠初期已經是華人買賣日常生活所需品的地方。其實這些小街小巷,是城市的脈絡,我們的集體空間。 由嘉咸街經過皇后大道中,就看到一座面積不少的中環街市。雖然中環街市已於2003年停用,但其實這個地段由開埠開始,一直都是用作街市用途,現存的建築已經是第四代的街市大廈,於1939年由工務局興建而成。 再往上環方向走,沿城皇街這條樓梯街,可以去到孫中山史蹟...
Show more...
11 years ago
21 minutes 55 seconds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下鋪到上居 (商住混合樓宇)
1970年前,香港土地用途規劃較寬鬆,商住混合樓宇因而出現。當年的中小企業用戶都在大廈外牆寫上公司名號,為平凡的石屎建築加添不同形式的文字,時至今日,這些各有姿態的混合用途樓宇,卻成為香港獨有的城市景貌。 編導:陸素嫻
Show more...
11 years ago
21 minutes 55 seconds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尋找城巿綠洲 (公園, 廣場)
「佔領角」標誌香港開埠的歷史,「佔領角」即上環荷李活道大笪地,今日荷李活道公園所在地。皇后像廣場、兵頭花園見証香港的公園和廣場建築一路走來的歷史。建築師馮永基與歷史照片收藏家鄭寶鴻為我們說故事、講設計。香港的公園、廣場建築還要怎樣變身? 編導:洪美英
Show more...
11 years ago
21 minutes 55 seconds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走過觀塘五十年
觀塘是香港第一個衛星城市,走過五十年,他曾經扮演經濟和社會的重心,為周邊街坊提供低廉的消費和公共服務。2007年市建局正式落實觀塘市區重建計劃,預計數年後,觀塘裕民坊及工業區一帶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受工業北移及重建計劃影響之下,很多建築物巳經完成其歷史任務,「活化工廈」促使很多工廠大廈用途改變。建築師何文堯指出,駱駝漆大廈是計劃下其中一個成功例子,它能夠利用原有設計及先天性優越條件,適當地改作另外用途。 另一例子是觀塘裕民坊銀都戲院,它建於60年代,曾經為區內工友提供低廉的休閒娛樂,建築物設...
Show more...
11 years ago
21 minutes 55 seconds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靈的文化 (宗教建築)
多元文化是香港的生活特色,無論你來自甚麼國度,有沒有宗教信仰,總會在這裏找到立足點。密集又繁忙的生活空間,其實也有很多值得細味的地方。本集透過宗教建築的復修和欣賞,從建築的空間及身心靈文化的互動關係,了解我們的過去,思考我們的未來。 編導 : 利子良
Show more...
11 years ago
21 minutes 53 seconds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一站式生活 (購物商場)
今日, 商場在香港已於不知不覺間融入大家的生活中。它由最初單純的購物場地, 變身成提供一站式消費娛樂的綜合場所。 高空發展與扶手電梯的巧妙運用, 以及錯縱複雜的交通人流連繫, 成為香港商場重要的建築特色。而這些特色, 亦反映了香港人急促的生活節奏。 香港人與現代商場發展, 都有著互為影響的關係。 編導:余穎思
Show more...
11 years ago
21 minutes 55 seconds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那年的安樂窩 (公屋)
公屋,香港三分一人口的安樂窩。 人口密度、樓層高度使公屋成為香港獨有的特色。 為解決港人的居住問題,上世紀五十年代先有由工務局興建的 "七層大廈" 徙置區,後來,房屋委員會前身(即屋宇事務委員會)成立,隨即興建有獨立廚厠的廉租屋,當時的十大廉租屋邨為北角邨、西環邨、蘇屋邨、彩虹邨、馬頭圍邨、和樂邨、福來邨、華富邨、愛民邨及坪石邨。前房屋署署長廖本懷憶述,前四個屋邨是交由私人建築師行設計的,到屋宇建設委員會設立自己的建築部門才由政府負責設計,坪石邨則是最後一個由私人則樓設計的屋邨。本身為建築師的廖...
Show more...
11 years ago
21 minutes 54 seconds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立體都市 (中區行人天橋網絡)
在香港中區,透過行人電梯走上天橋,你可以由海邊一直走到半山。天橋網絡始於維港海旁怡和大廈旁的一條天橋,隨着時間向外擴展至現在的規模。這世界少見的龐大行人天橋網絡,不單為中區面貌加添個性,更改變了半山的發展,成為香港獨特的建築。 編導:陸素嫻
Show more...
11 years ago
21 minutes 53 seconds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舊日‧家園 (唐樓)
要數香港特色建築,「唐樓」必定佔一席位。 從中上環古舊涼茶舖、到皇后大道的唐樓古蹟、到灣仔的唐樓建築,還有上海街和太子道西的現存唐樓,本集探討這些中式樓宇出現的背景,將戰前的港人生活,與現今對照,透過建築,看香港獨特的個性與故事。 編導:洪美英
Show more...
11 years ago
21 minutes 53 seconds

香港故事(第十二輯)
假如說,怎樣的城巿,就有怎樣的建築物,那麼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大城巿,我們又擁有著怎樣的建築物?擁有過怎樣的建築故事呢?   第十二輯【香港故事】,主持李志剛,透過十集節目,帶出地道的建築物如何建構了屬於這裏的生活面貌,並藉著有份參與設計與規劃的建築師,道出香港的建築故事。                由二O一O年二月十五日起,逢星期一晚19:00-19:30,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