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09/81/4a/09814ae9-222e-e97b-f285-97d91c6acc95/mza_11806504229273813474.jpg/600x600bb.jpg
公民论坛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4 episodes
17 hours ago
社会,人文,政治,多极世界的话语平台。普世价值,中国特色,自由地评说。欢迎收听公民论坛。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公民论坛 is the property of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社会,人文,政治,多极世界的话语平台。普世价值,中国特色,自由地评说。欢迎收听公民论坛。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20/24)
公民论坛
华语酷儿学者包宏伟:上街游行和艺术创作一样重要
近些年来,性别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最时代年轻人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质疑性别刻板印象,关注性别流动性,跨性别群体的权益,以及性别身份的多样性。并且这时代更倾向于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束缚,推动性别平等和多元化的社会认知。可以说这一代人对性别表达的自由度,有了更开放的态度,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定义和展示自己的性别身份。
Show more...
2 days ago
12 minutes 11 seconds

公民论坛
日本学者土屋昌明:独立纪录片对了解真实中国十分重要
随着习近平就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中国政府投入大笔资金推动的对外宣传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目的:“讲好中国故事”。但是何为中国故事?日本专修大学国际沟通学部教授土屋昌明(Tsuchiya Masaaki)先生选择了以放映中国独立纪录片,来帮助学习中文的日本年轻人拨开舆论导向下的官方叙事迷雾,了解真实的中国。纪录片的本性是通过展现真实,引发人们的思考。但在中国对言论空间的控制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上个世纪90年代一度蓬勃兴起的中国纪录片创作越来越不为当局所接纳,只有少数创作者仍然坚持记录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真实样貌。土屋先生9月初结束在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 (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 EPHE)访问学者行程之际,接受巴黎「自由谈」沙龙邀请,介绍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的日本渊源。如果说日本的纪录片文化对中国九十年代纪录片的兴起有颇多影响的话,这种影响也从侧面反映着自80年代起曾经一度热络的中日关系。而这种热络关系此后不断降温,甚至跌至冰点。土屋先生在巴黎「自由谈」沙龙之后,接受本台专访,介绍了他为何认为独立纪录片对了解真实中国十分重要
Show more...
3 weeks ago
13 minutes 19 seconds

公民论坛
旅法学者刘学伟:法国总理闪电辞职,第五共和国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2025年10月6日星期一,法国再次陷入政治危机的漩涡。上任不足一个月的总理勒科尔尼在公布新政府名单仅15小时后,便闪电辞职。这是自1958年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政治危机:数月之内,第三位总理相继倒台。而总统马克龙自2022年连任以来,已经更换了五位总理,其中两位甚至未能撑过一年。如今,勒科尔努这位短命总理的闪电离任,凸显出政治的紊乱局面,法国似乎陷入了制度性的瘫痪。这一局势不仅引发普遍担忧,也令震惊与愤懑的本国民众深感不安。这一系列动荡是否意味着第五共和国正走向极限?为此,我们连线到旅法学者,历史学博士刘学伟先生,请他针对法国当前的政治危机局势来阐述一下他的看法。
Show more...
3 weeks ago
10 minutes 32 seconds

公民论坛
滕彪:中国处在抗议多发期,走向“和谐社会”的反面
中国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此后二十多年间,一直将此一理念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然而,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结构性危机不断,导致民众不满情绪持续增加,大规模群众抗议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今年8月,发生在四川江油的校园霸凌事件最终演变成一场社会危机和政治事件,恰恰折射出中国社会在多个层面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如何评判江油事件引发的民众抗争?中国在迈向“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们请中国学者和人权律师、纽伦堡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滕彪先生来谈谈他的看法。
Show more...
1 month ago
18 minutes 2 seconds

公民论坛
联合国2758号决议为何半个世纪之后再引争议?
如果说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当时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的话,对这项决议案的诠释近年来却日益成为两岸关于台湾国际地位的攻防焦点。而且不仅美国国会,还有英国议会、欧洲议会等近年都曾先后通过相似的决议,强调联合国2758号决议,并未确定台湾的国际地位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联合国大会第80届年会在纽约开幕之际,美国在台协会9月12日回复台湾媒体查询时强调,北京当局引以为据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报”等二战文件“从未决定台湾的最终地位”。此番表述更将“台湾地位未定论”重新推上两岸争辩的核心。北京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9月18日对此做出回应,称“历史不容篡改,台湾属于中国地位已定。”这项半个多世纪前诞生的决议为何重新成为争议焦点?中美台三角关系在特朗普任下微妙互动之际,如何理解美国政府关于台湾地位未定的表述?台湾朝野各自的立场又有何不同?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宏仁先生接受本台电话采访,介绍了他的观察与分析 
Show more...
1 month ago
20 minutes 4 seconds

公民论坛
潘永忠:「9•3阅兵」- 全球战略格局重大改变
9月初,中国以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峰会」以及随后举行的盛大阅兵式展开魅力外交,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两件大事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南方和多级世界的中心地位,也展现了中国不断现代化的庞大军力,以及习近平打造独立于西方的新秩序,同时强化对全球、尤其对欧洲的经济和战略影响力的决心。除了令人瞩目的武器库,在北京盛大的阅兵式上,中俄朝三国领导人罕见并肩现身,谈笑风生的画面更令人印象深刻,凸显了「反西方轴心」的形成,并勇于挑战美国主导的西方秩序。北京的盛大阅兵式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如何看待中俄朝三国领导人重新一起公开亮相?我们带着诸多问题,连线到欧洲之声主编潘永忠先生,请他就与北京大阅兵相关的话题来阐述一下他的观点。
Show more...
1 month ago
15 minutes 58 seconds

公民论坛
巴黎藏文化周谈中国宗教本土化政策对西藏文化认同的影响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走出文革桎梏的步伐也曾伴随着各种宗教信仰的回归与兴起。但信众群体人数随社会的快速巨变而迅速扩张的同时,政府的控制与打压其实从未真正停止。2018年曾经隶属国务院的宗教事务局改由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标志着在习近平任下,推进“宗教中国化”的政策正被纳入党的意识形态控制。这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的宗教本土化努力不仅成为信仰自由的紧箍咒,而且也被看做是中国政府通过宗教本土化推行更严厉的民族政策,加速族群同化政策的手段,尤其与中国政府近年在新疆和西藏等不同信仰居民聚居地区的打压政策相伴而行。在这些民族群体看来,宗教本土化其实意在进一步消融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法国民间社团Lhakar8月底9月初在巴黎十二区举办的藏文化宣传周特别组织了一场关于宗教本土化议题的讨论会,邀请法国藏文化专家Katia Buffetrille、在巴黎中央理工-高等电力学院任教的法国中国问题专家Alain Wang, 以及在法国获得政治庇护的藏传佛教僧侣Tashi Dakpa Gyatso共同介绍他们对这项宗教中国化政策的观察和体验。
Show more...
1 month ago
12 minutes 47 seconds

公民论坛
滕彪谈许志永新书《美好中国》
2025年7月,中国“709大抓捕”十周年之际,正在狱中服刑的中国著名人权律师许志永的第二本书《美好中国》正式出版。这本书描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以及中国社会的变迁,梳理了他在法学院读书期间不断汲取人权民主思想,最终投身中国法治和自由事业的不凡人生。在法治意识尚十分模糊的年代,许志永便与另外几位法律学者创办了公盟,开始公益维权活动,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从而成为最活跃的人权律师和公民维权的领军人物。他们曾不遗余力地为公民社会呐喊,建议完善中国宪法人权保护条款,建立完整的人权保护体系,并不顾个人安危,对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法律保障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许志永多次身陷囹圄。2023年,他受到“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指控,获刑14年。 我们在今天的本节目中,连线到曾与许志永共同发起新公民运动的著名法律学者、人权律师、现旅居美国并在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任客座教授的滕彪先生,请他就许志永所著《美好中国》一书来谈谈他的感受。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3 minutes 57 seconds

公民论坛
学者张峻豪谈台湾大罢免投票:民众肯定当前政党制衡格局
台湾2024年初的总统选举和立法委选举产生的朝小野大局面经过一年多的朝野尖锐对立,也经过2025年7月26日和8月23日两次立委罢免投票的动荡之后,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两波罢免投票中31位受到挑战的国民党立委都顺利过关,保住了席位,立法院的政治版图丝毫没有改变。但是,尽管这次罢免国民党籍立委的运动首先由民间团体发起,执政的民进党也因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而受到重挫。民进党秘书长已经换人,行政院长卓荣泰领导的内阁团队也将改组。如何看这次一度风生水起的大罢免运动以失败收场?它对此后的朝野关系会有怎样的影响?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张峻豪先生接受本台电话采访时,介绍了他认为导致两次罢免投票失败收场的四大原因。在他看来,执政的民进党虽然受挫,但也很难说国民党取得一次胜利。而民进党的“抗中保台”策略也因为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种种不确定性而失去着力点。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4 minutes 5 seconds

公民论坛
戴锦华谈中国女性电影:让世界看到女性是何等千差万别
2025年5月29日至6月2日在巴黎法国电影资料馆举行的中国女性导演作品展映周也许并非第一次中国女性电影作品亮相巴黎,但在短短几天内,如此全面地通过不同时代、不同代际、不同地区的中国女性导演的作品,向法国观众讲述不同年龄段中国女性的生命故事,却可以说是首次。11部影片中,既有被看作是“中国第一部女性电影”的由已故导演黄蜀芹1987年创作的影片《人鬼情》,也有香港导演许鞍华在1982年创作的《投奔怒海》,还有滕丛丛导演的《送我上青云》、白雪导演的《过春天》、刘伽茵导演的《不虚此行》等年轻一代导演的作品。影片涉及的主题既有《出走的决心》中人过中年的主人公决心为自己的内心渴望而活的故事,也有呈现当今社会婚姻现实中成长的青春期少女的情感萌动与迷茫的《小白船》。影展的策展人,也是上海汉唐文化ART SHANGHAI欧洲国家珍藏展女性作品特别单元项目学术主席戴锦华教授接受本台在影展期间接受本台专访,介绍了她对这些影片中的女性故事所反映的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观察。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9 minutes 33 seconds

公民论坛
旅法学者刘学伟:一个板块化的世界正在加速形成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发起的贸易战进入新的阶段。随着美欧达成的贸易框架协议,以及美中决定继续延长今年5月在日内瓦达成的为期90天的关税休战协议,美国似乎明显取得了阶段性的优势,尤其在政治上。特朗普发起贸易战,既有其老谋深算的政治动机,也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这场远未结束的贸易战大大地改变了全球的经济逻辑,使各国意识到应将国家安全、产业安全置于比效率更优先的地位。从目前来看,美国在这场贸易战中占据了优势,却削弱了盟友间的合作,并导致各国间长期信任基础受损。这场贸易战今后将如何冲击全球的经济?其他各国将如何应对?美国会否成为长期的赢家?对此,旅居法国的中国学者、历史学博士刘学伟先生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见解。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2 minutes 13 seconds

公民论坛
黄亚生专访(三):中国的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黄亚生先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和国际管理教授。他在80年代初前往美国学习深造之后,就一直从不同角度,专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该模式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他在多部著作中的阐述的观点也在许多中外刊物上发表或转载。2025年7月9日,智库法国亚洲协会在巴黎举办中国主题高峰论坛。黄亚生教授应邀出席活动期间接受法广中文部专访,介绍了他在2024年出版的新书《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AST》《EAST的兴衰》中的观点,梳理科举制度、专制、稳定与科技四大要素对中国国力兴衰的影响。他也针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当前遭遇的困境以及与西方的紧张关系表示,中国与其在外合纵连横,不如关注国内民生,动员本国的消费者。但这需要政府接受放权。在今天的公民论坛专题节目中,我们为大家节选其中部分论述。黄亚生教授特别指出,在中国与西方间重要的战略分歧化解之前,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即使出现某种缓解,也不会恢复如初。而就国内经济而言,他对前景的预判并不乐观,因为中国的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7 minutes 48 seconds

公民论坛
廖天琪:纪念为理想殉道的刘晓波和潘霍华
2025年7月13日,是中国著名异见人士、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逝世八周年的祭日。这一天,由德国著名人权牧师罗兰德-库纳和欧洲之声社长、国际笔会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廖天琪女士主导发起的“为信仰与理想奋斗一生”研讨会在巴黎举行。会议采用现场与网络视频结合的形式,聚集了来自全球的中国民运领导人、天安门学运领袖、关注中国民主运动的著名汉学家、学者以及各方的民主志士。 过去八年间,中国的人权局势依旧,国际环境却在恶化。刘晓波等人在“零八宪章”中提出的自由、民主、宪政的理念以及人权保障的主张似乎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纪念刘晓波活动的意义更为重大。本次活动的主办人之一-国际笔会和平委员会副主席、欧洲之声社长廖天琪女士接受了本台采访。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3 minutes 54 seconds

公民论坛
旅美学者滕彪:“709事件”十周年后,中国维权律师在黑暗中挣扎
2025年7月9日,“中国709维权律师大抓捕事件”迎来十周年。十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公安部门在23多个省份发起大规模的抓捕行动,上百位律师、民间维权人士、上访民众及其亲属或被传唤、或遭刑事拘留、或被带走,部份人士因此下落不明,另有部分人士遭判重刑。一些人后来被释放,但至今仍有多名律师还在狱中。此一事件震惊整个国际社会。在迎来“709”事件十周年之际,像往年一样,活跃在海外的各方人权捍卫者和组织纷纷以各种形式展开纪念活动。旅居美国的中国学者、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兼任教授滕彪先生接受了本台采访。
Show more...
4 months ago
18 minutes 33 seconds

公民论坛
旅美学者滕彪:从蒋雨融事件看舆论困局与中美关系困局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中美关系更急转直下,华盛顿对中国推出的高额关税,以及打算撤销中国留学生的签证等种种举措,无一不引发北京强烈反响。另外,特朗普政府打算取消用于哈佛大学的联邦资金并威胁禁止该校招收外籍学生的决定,导致美国政府与哈佛大学之间的激烈冲突。在哈佛与政府剑拔弩张之际,中国籍学生蒋雨融在哈佛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在中美政治高度敏感的时刻引发波澜,掀起的浪花至今仍未平息。蒋雨融的演讲因何受到如此关注?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的发言真的如此重要吗?其背后是否凸显了中美之间的较量?我们在今天的本节目中,请旅美中国学者、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兼任教授滕彪先生来梳理并分析一下整个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
Show more...
4 months ago
17 minutes 46 seconds

公民论坛
许成钢:极权主义制度对科学的摧毁是持久的
在上期节目中,来巴黎访问的中国著名经济学者许成钢教授接受法广采访,向大家介绍了他对1989年发生在中国的八九民运和六四镇压,与东欧前共产党政权垮台事件之间关联的观察与分析。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为您播出这次采访节目的第二部分内容。中国政府在八九民运被暴力清场之后的36年间,一直以中国经济此后的快速增长为当年的决定辩解。这36年间,中国也确实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更开始与美国展开全面战略竞争,分庭抗礼,令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越发亢奋。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宣传机器也正重新定义“民主”、“自由”、“人权”等概念。许成钢教授认为,理解“民主”一词的背后深意和运作机制至关重要。要理解中国何以近年来在科技领域显示出与西方、与美国叫板的逼人气势,必须看到这些表象背后的决定性要素:一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大量借助来自西方的前沿科研成果和技术,二是挪用西方社会科技发展的方案。他指出,封闭的社会不可能有创造力,极权主义制度对科学的摧毁是持久的。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1 minutes 25 seconds

公民论坛
许成钢:6月4日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1989年的6月4日,中国一场持续了近两个月、席卷全国的大规模争民主运动在军队的镇压中落幕。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在当局对舆论的严格监控中淡出国人的记忆,运动呼吁的政治改革更是不见踪影。但中国著名经济学者、目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的许成钢教授认为,中国的八九民运的失败与后来东欧前社会主义阵营成员的和平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6月4日这一天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5 minutes 17 seconds

公民论坛
六四36周年:总结八九民运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变革做准备
1989年春夏之交由北京高校扩展到全国各行各业的和平集会最终在6月四日凌晨在军队的实弹镇压中落幕。究竟有多少人在那一夜失去生命,有多少人因此受伤,多少人在此后为当年的一腔热血而经历牢狱之灾,难以知晓。不仅当年集会学生呼吁的政治改革远未实现,而且,八九六四从此在中国的舆论空间变成绝对禁区。尽管流亡海外的当年的亲历者,或关心中国民主运动的中外人士努力在海外维持六四记忆,但中国政府对舆论的严格控制和为当年的镇压决定的辩解不仅为维系这段震惊中外的事件的历史记忆增加了难度,也令当年的亲历者与观察者反思这次付出了血的代价的运动时的不同意见交锋变得更加敏感。5月30日,多名八九民运的亲历者和观察者组织线上讨论会:“八九民运成败谈——纪念‘六四’36周年。主持会议的洛杉矶”六四纪念馆馆长王丹先生以及独立学者王超华女士在讨论会后接受本台电话采访,都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不同观点交锋的重要性,也都认为,针对中国当前形势,有必要为可能的突发事件做准备。
Show more...
5 months ago
20 minutes 38 seconds

公民论坛
天安门事件36周年:廖天琪谈“六四”、流亡和“记忆文化”
“八九-六四”天安门事件又迎来一个年头。香港维园的烛光虽已熄灭多年,但许多人心中的烛光仍在闪亮。像往年一样,活跃在海外的各方民主志士,再次汇集一堂,追忆历史,缅怀逝者,要求还原真相。 在欧洲,受到海外多个民运组织支持的两家十分活跃的民间组织-德国的“欧洲之声”和中国民主党英国总部,今年再次发起纪念六四的两场活动。第一场活动以网络视频方式举行;第二场活动则将会场安排在英国伦敦,吸引了欧洲和全球多方关注民主的人士参与。今次纪念八九-六四活动的主办人之一,“欧洲之声”社长廖天琪女士向我们介绍了两场纪念活动的情况。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5 minutes 14 seconds

公民论坛
潘永忠谈坚持中国民运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八九-六四天安门事件将迎来36周年。每一年的此时,关心中国民主事业的各方人士都会格外反思,特别是随着天安门学运而诞生的海外民运组织,更会在六四前后感慨万分,不断探究“坚持中国民运的意义与作用”。36年后的今天,一直活跃在海外的民运组织现状如何?它们又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请旅居德国的民运人士、“欧洲之声”主编潘永忠先生来谈谈他的感受。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3 minutes 55 seconds

公民论坛
社会,人文,政治,多极世界的话语平台。普世价值,中国特色,自由地评说。欢迎收听公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