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0c/45/ce/0c45ceb4-78a0-3f80-0ae6-896c26594a5f/mza_17818679388567421146.jpg/600x600bb.jpg
讀立日 Readependence Day
Ambrosia
5 episodes
5 months ago
我們計劃每兩週發布一集新的播客節目。我們會一起读一部小書,它們大多不超過200頁,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作品。 為什麼我們想專注在小書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訴求。不是說大書就不需要讀,只是書畢竟不像糧食,越重含量越多,很多時候甚至還是相反的。這世上無所謂大書小書,只有好書壞書。很多大師、大家寫的小書,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大書、厚書;而我們讀大師們的小書,會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他們的巨著、理解他們的人格。 我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種方法,一種判斷好書壞書、懂得發現好書、確立自己審美趣味的方法,它一旦養成,能受用一生。就像我們從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去認識另一個;書也一樣,我們從一本真正的好書發現另一本,發現更多本,你就會有足夠的判斷力去選擇真正適合你的好書、以及真正適合你的好的生活。 如果你希望閱讀「讀立日」發布的文章,獲得Podcast的預告、相關資料,或者被邀請進入讀書沙龍,請點擊這個鏈接: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
Show more...
Books
Arts,
Education,
Self-Improvement
RSS
All content for 讀立日 Readependence Day is the property of Ambrosia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我們計劃每兩週發布一集新的播客節目。我們會一起读一部小書,它們大多不超過200頁,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作品。 為什麼我們想專注在小書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訴求。不是說大書就不需要讀,只是書畢竟不像糧食,越重含量越多,很多時候甚至還是相反的。這世上無所謂大書小書,只有好書壞書。很多大師、大家寫的小書,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大書、厚書;而我們讀大師們的小書,會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他們的巨著、理解他們的人格。 我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種方法,一種判斷好書壞書、懂得發現好書、確立自己審美趣味的方法,它一旦養成,能受用一生。就像我們從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去認識另一個;書也一樣,我們從一本真正的好書發現另一本,發現更多本,你就會有足夠的判斷力去選擇真正適合你的好書、以及真正適合你的好的生活。 如果你希望閱讀「讀立日」發布的文章,獲得Podcast的預告、相關資料,或者被邀請進入讀書沙龍,請點擊這個鏈接: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
Show more...
Books
Arts,
Education,
Self-Improvement
https://media24.fireside.fm/file/fireside-images-2024/podcasts/images/6/63a4f2c7-8d02-40af-bfde-7bbc831ad97e/cover.jpg?v=1
《心經》作為陌生的文化記憶:我們還有能力理解“不確定性”麼?
讀立日 Readependence Day
1 hour 13 minutes 56 seconds
4 years ago
《心經》作為陌生的文化記憶:我們還有能力理解“不確定性”麼?

這期節目我們繼續從《心經》出發——上次我們談了中國古代的詩教和唱誦傳統,以及這樣源遠流長的傳統如何塑造了士大夫的人格與這個群體的行為方式——這次我們換個角度。我們當代中國人去熟悉《心經》或任何古代文獻的方式,大多是閱讀為先的,也就是說,我們先接觸了文本。這種方式其實很大程度上侷限了我們對這些傳世經典的理解,甚至造成了我們對與其相關的文化的了解是偏頗的、狹隘的。

那麼,如果我們把《心經》放回一個更加豐富、生動的語境裏面去——一個關於信仰、關於提出和回答與生命和哲學有關的終極問題、關於個人與世界如何相處的語境裏面去,我們能否對《心經》、對宗教,乃至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有更深刻的了解呢?也許我們不會再被古奧的文字嚇退,而是有可能滿懷好奇地去探索:這篇看似簡單或奇特的文章是如何被使用的?人們拿它來做什麼?也許我們不會再帶著不易察覺的“鄙夷”去看待一些神秘的、不可知的思維和活動?

也許,像《心經》一樣的經典仍舊對我們來講那遙遠而面目模糊,但我們會意識到就是這個樣子的它,聯繫了今天的你我,是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所有由不可測和不可推的儀式與記憶生發出來的不確定性是人之為人的關鍵。

這期節目應該能夠change your mind. Happy (belated) Readependence Day!

重要的話題時間線
01:00 —— 儀式,以及儀式所包括的整體語境和氛圍對理解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03:14 —— 四個例子,看看同一段《心經》經文,在不同演繹方式中的不同效果乃至不同意義。

03:36 —— 第一種演繹:錄製給普通人欣賞的佛教歌曲,以悠揚悅耳為特色,安定心情為目的。

08:08 —— 第二種演繹:王菲和國際愛樂樂團合作版。這個版本的“問題”出在哪裡?

17:48 —— 第三種演繹:以粵語念誦為代表的方言念誦版本。宗教如何採用地方方言、曲藝、文化形式擴大傳播?

27:51 —— 商周的祖先崇拜與鬼神祭祀儀式,及其流傳至今的各種民間祭祀活動

32:51 —— 從“晨鐘暮鼓”講到儀式對人心的重要性。

34:52 《紅樓夢》電視劇裡的“晨鐘暮鼓”。

39:25 —— 宗教不是經文研究,是實踐和修行。

43:26 —— 我們對佛教的陌生,源自近百年來,我們的日常生活與佛寺和佛教漸漸失去聯繫的緣故。

47:26 —— 修行分兩種,第一種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修行方式,包括唱經、守戒、抄經等等。

49:44 —— 第二種修行方式:神秘主義的修行,無法用語言解釋。

56:02 —— 要真正理解文學、藝術和宗教,都需要“改換思維”,走出現代科學的水泥牆,誠懇地面對不確定性。

58:21 —— 我們為何最後才回到《心經》文本本身?

60:35 ——《心經》的“心”是什麼心?

61:04 —— 現代讀者理解《心經》的最大難度在哪裡?

節目中提到的兩位學者:
金克木,1912年生於江西,曾在加爾各答任《印度日報》編輯,1948年與季羨林一同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開辦梵文課程;他譯著頗多,翻譯多種古印度詩集,又善新詩和散文寫作,此處推薦《天竺舊事》與《風燭灰》兩本。

“這裡的“空”是古印度人的發明,這個“空”的意思其實是“零”。那裡什麼也沒有,但確實存在,不可缺少,“零”就表示一個去掉了內容的“空位”。順便一提的是,發明記數法中“零”的,正是古印度人。

古希臘哲學的畢達哥拉斯學派說:一切皆數。數下都是零。

古中國人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在這個語境下,他們說的“無”就是空,就是零。他們是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的。但把這種思想一直發展下來的只有佛教徒。“數”和“有”不停變化,即生即滅,都占有一個“零”位,“空”位。所以“空”不出現,但不斷表示自己的存在。”

·

張光直(Kwang-chih Chang),1931年生於北平,曾任中研院副院長,分別於哈佛大學與耶魯大學人類學系任教;著有《商文明》、《美術、神話與祭祀》等。

·

偈語
“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音樂
Sidewalk Strut, written by Bradley Jay Hill, performed by Bright Seed

Hush, written by Brendan St. Gelais, performed by Dream Themes

Pink Crown, written & performed by Isaac Joel

聯絡方式
郵件:readependenceday@gmail.com

Twitter: @ReadependenceD

訂閱電子郵件以及閱讀更多文章: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

Matters: https://matters.news/@readependence

感謝你再次收聽《讀立日》,2021年我們的心願當然是有更多朋友和我們在Readependence Day見面啦!雖然才第五期節目,但也許是因為過了一個年的緣故吧,竟然覺得這也不完全是一個新節目了。希望今年能獲得大家的支持,讓更多人知道「讀立日」的存在,擴大這個寶貴的community。我們也會始終真誠、熱忱、嚴肅地創作。

謝謝大家!

讀立日 Readependence Day
我們計劃每兩週發布一集新的播客節目。我們會一起读一部小書,它們大多不超過200頁,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作品。 為什麼我們想專注在小書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訴求。不是說大書就不需要讀,只是書畢竟不像糧食,越重含量越多,很多時候甚至還是相反的。這世上無所謂大書小書,只有好書壞書。很多大師、大家寫的小書,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大書、厚書;而我們讀大師們的小書,會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他們的巨著、理解他們的人格。 我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種方法,一種判斷好書壞書、懂得發現好書、確立自己審美趣味的方法,它一旦養成,能受用一生。就像我們從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去認識另一個;書也一樣,我們從一本真正的好書發現另一本,發現更多本,你就會有足夠的判斷力去選擇真正適合你的好書、以及真正適合你的好的生活。 如果你希望閱讀「讀立日」發布的文章,獲得Podcast的預告、相關資料,或者被邀請進入讀書沙龍,請點擊這個鏈接:https://readependenceday.substa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