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新聞不如每週聽研究。這裡沒有買賣建議,只有最新量化財經論文的 AI 對話解析,用最輕鬆的方式,你走進學術與市場的交叉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每天看新聞不如每週聽研究。這裡沒有買賣建議,只有最新量化財經論文的 AI 對話解析,用最輕鬆的方式,你走進學術與市場的交叉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這裡是論文投資學 Quantified Dialogues,每周用AI探討有意思的投資學術論文
和我們一起踏入投資的專業世界
論文大綱:
這項研究考察了投資者情緒如何影響股票的跨部門回報,挑戰了傳統金融理論中情緒不起作用的觀點。作者們提出,市場情緒的波動會不成比例地影響那些估值高度主觀且難以套利的股票。他們透過分析1963年至2001年間的股票回報數據來驗證這一假設,並利用多種指標(如封閉式基金折價、IPO活動和股息溢價)來衡量投資者情緒。
內文討論:
A. 為什麼投資人情緒會特別影響小型股、年輕公司或沒配息的股票?
B. 這篇論文是如何衡量「投資人情緒」的?情緒指數怎麼算出來的?
C. 高情緒時,這些投資人偏好的股票未來報酬為什麼反而變差?
D. 如果一家公司同時是高成長又高風險,它會不會被情緒影響兩倍?
E. 為什麼有些股票比較難被套利?難套利跟情緒之間有什麼關聯?
F. 市場上是不是永遠都會有這種情緒造成的錯價?能被完全消除嗎?
G. 這些研究結果跟 CAPM 或 Fama-French 模型矛盾嗎?
H. 我是投資新手,應該怎麼判斷現在市場的「情緒」高還是低?
I. 如果情緒這麼影響報酬,那是不是可以拿來設計一種情緒反指標策略?
J. 他們說這些現象不是系統性風險造成的,那有沒有可能只是樣本偏誤?
資料來源: Baker, Malcolm, and Jeffrey Wurgler. "Investor sentiment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61.4 (2006): 1645-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