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新聞不如每週聽研究。這裡沒有買賣建議,只有最新量化財經論文的 AI 對話解析,用最輕鬆的方式,你走進學術與市場的交叉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每天看新聞不如每週聽研究。這裡沒有買賣建議,只有最新量化財經論文的 AI 對話解析,用最輕鬆的方式,你走進學術與市場的交叉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敘述
這裡是論文投資學 Quantified Dialogues,每周用AI探討有意思的投資學術論文
和我們一起踏入投資的專業世界
論文大綱:
Sharpe 說主動投資註定輸?本篇挑戰這項經典論點,揭示主動管理在現實市場中如何創造價值與扮演關鍵角色
內文討論:
a. 被動投資不是不需要交易嗎?為什麼作者說連被動投資者也必須頻繁交易?
b. 作者提到 IPO、增資、股票回購會讓主動投資者有機會獲利,這是真的嗎?有沒有數據支持?
c. 如果所有人都改成被動投資,市場還會有效率嗎?資金還能流向對的公司嗎?
d. 指數被重編(reconstitution)時會造成價格異常,這會不會讓被動投資者長期吃虧?
e. 文章說主動投資在 aggregate 可以創造正報酬,那為什麼大部分主動基金還是輸給市場?
f. 機構投資者在主動管理上真的比散戶有優勢嗎?優勢來自哪裡?
g. Sharpe 的理論假設市場組成不變,作者說這是假議題,這是什麼意思?
h. 作為一位投資新手,我應該怎麼選擇主動還是被動?是否有一個分界點讓我知道適合哪一種?
資料來源: Pedersen, Lasse Heje. "Sharpening the arithmetic of active management."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74.1 (2018): 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