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嘗試性的對話,聆聽華人處境出發的宣教觀點和國度眼光 。
本節目每週一集的內容,希望深入淺出與中文基督徒閱聽人分享廣大世界宣教的禾場。建立正確的宣教觀念和態度,在教會在目標與數字導向的迷陣之中,提醒宣教的責任與傳福音的使命仍然是信仰的核心。
第四季企劃:目前還沒有完整想法,但是會盡力透過世界各地的好朋友,讓更多全球宣教動態以及消息,與大家分享。
第三季企劃:#Sisters。書睿向幾位各具代表性的姐妹們邀約,最真實不做作的訪問。從文化人類學到調研,從單身女性的議題到第三文化孩子,從最敏感的創啟地區現況到跨文化團隊的適應,每週針對宣教不同的面向,有著不落俗套,嚴肅又有趣的對話。即將於2024三月登場。
第二季企劃:Brothers。書睿每個月與幾位好友,探討不同處境與事工的第一人稱樣貌。與基甸哥程松兄(CT亞洲編輯)聊今日基督教雜誌亞洲觀點和北美教會最新的議題探索,與譚安維牧師(華僑,韓國洛桑青年領袖,咖啡教會牧師)共同探討韓國宣教運動的真實挑戰,與來自東亞大國的弟兄在近代教會與宣教運動最敏感的議題上彼此對話聆聽,還有其他幾位正在邀約的精彩人物,敬請期待。
彩蛋:每一集對話的對象既是受訪者,也會是共同主持人,不定期會邀請特別嘉賓參與議題。
第一季企劃:共分非我莫屬 (Africa on my heart),歐洲今日(Europe Today),愛穆能助(Love Muslim),華人調色盤(Diaspora Palette)四種主題。每集邀請訪問對於該議題別有洞見或居住當地的臨場視野的特別來賓,與主持人透過對話,激盪出最直搗核心的「大問題」(The Big Question)。
製作/主持:彭書睿,跨文化工作者/作家/宣教動員者/足跡踏過七十餘國
後製團隊:小我工作室 (Vincent/曾姿婷/Echo Lin)
特別感謝:每一位受訪的嘉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這是一個嘗試性的對話,聆聽華人處境出發的宣教觀點和國度眼光 。
本節目每週一集的內容,希望深入淺出與中文基督徒閱聽人分享廣大世界宣教的禾場。建立正確的宣教觀念和態度,在教會在目標與數字導向的迷陣之中,提醒宣教的責任與傳福音的使命仍然是信仰的核心。
第四季企劃:目前還沒有完整想法,但是會盡力透過世界各地的好朋友,讓更多全球宣教動態以及消息,與大家分享。
第三季企劃:#Sisters。書睿向幾位各具代表性的姐妹們邀約,最真實不做作的訪問。從文化人類學到調研,從單身女性的議題到第三文化孩子,從最敏感的創啟地區現況到跨文化團隊的適應,每週針對宣教不同的面向,有著不落俗套,嚴肅又有趣的對話。即將於2024三月登場。
第二季企劃:Brothers。書睿每個月與幾位好友,探討不同處境與事工的第一人稱樣貌。與基甸哥程松兄(CT亞洲編輯)聊今日基督教雜誌亞洲觀點和北美教會最新的議題探索,與譚安維牧師(華僑,韓國洛桑青年領袖,咖啡教會牧師)共同探討韓國宣教運動的真實挑戰,與來自東亞大國的弟兄在近代教會與宣教運動最敏感的議題上彼此對話聆聽,還有其他幾位正在邀約的精彩人物,敬請期待。
彩蛋:每一集對話的對象既是受訪者,也會是共同主持人,不定期會邀請特別嘉賓參與議題。
第一季企劃:共分非我莫屬 (Africa on my heart),歐洲今日(Europe Today),愛穆能助(Love Muslim),華人調色盤(Diaspora Palette)四種主題。每集邀請訪問對於該議題別有洞見或居住當地的臨場視野的特別來賓,與主持人透過對話,激盪出最直搗核心的「大問題」(The Big Question)。
製作/主持:彭書睿,跨文化工作者/作家/宣教動員者/足跡踏過七十餘國
後製團隊:小我工作室 (Vincent/曾姿婷/Echo Lin)
特別感謝:每一位受訪的嘉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我了解你的明白...教室裡學不到的文化人類學
本集邀請華神宣教碩士科主任邱顯正牧師,分享他從台灣民間宗教背景歸信基督、走上宣教與神學教育之路的生命旅程。他談到自己年輕時受家庭宗教影響深遠,如何經歷信仰掙扎與文化轉換,最終在懷恩堂接觸到基督福音。邱牧師也提到他在桃園牧會的經歷,與移工事工的接觸,進而加入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深入參與文化翻譯與語言學工作。
他強調翻譯聖經不只是文字層面的對應,而是「文化對等」的深層溝通,例如以鯊魚代替獅子,以符合當地文化脈絡。訪談中也探討了宣教策略與神學教育的落差,如何在跨文化處境中搭建理解與福音的橋樑。節目尾聲呼籲更多人理解全球南方教會的處境與聲音,繼續回應大使命。
精彩內容摘要
一、從民間信仰到信主:信仰掙扎中的覺醒
「我從一個拜拜的家庭背景長大……福音不是理所當然,是經過我很多腦子的掙扎。」邱牧師分享自己成長於台灣鄉村、深受民間信仰影響,家族中長輩學風水、算命,對靈界深信不疑。他在高中時期首次接觸聖經,起初只是為了學英文,但這段接觸成為他信仰之旅的起點。
二、牧會經歷與跨文化敏感度的養成
在桃園牧會的歲月中,邱牧師面對第一代基督徒常需處理家族衝突與文化障礙,這些經驗也成為他進入跨文化宣教的預備。「語言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的靈魂組成之一。傳福音就是搭橋的過程。」他後來加入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赴菲律賓參與少數民族的語言翻譯與宣教工作。
三、文化翻譯的挑戰與原則
談到翻譯聖經,他強調:「不是形式的對等,而是意涵的對等。」他舉例,若當地人沒見過「雪」,就不能直譯「比雪更白」,需找當地文化中「最白的東西」來傳達屬靈真理。「對那些沒讀過書的人,你這樣翻,他能不能聽懂、會不會誤解?這個Check就很重要。」
四、從神學教育反思宣教本質
「教會歷史都在研究歐洲的教會,亞洲教會呢?我們了解不多。」邱牧師也指出傳統神學教育對亞洲文化的理解有限,應將「宣教歷史」獨立於「教會歷史」之外,並訓練學生以全球南方的視角重新認識上帝在世界中的作為。
五、宣教不只是任務,更是橋樑的建立
邱牧師強調宣教工作者需具備跨文化的同理心與語言能力,理解宗教背後的實際動機,才能真正傳遞福音。他說:「我喜歡接觸不信的人,看他怎麼樣轉變。」這種熱忱不僅來自經驗,也來自他生命深處的轉化。
特別來賓簡介
邱顯正老師出生於台灣桃園,獻身傳道之前主修電機工程,從事雷射光電方面的研究。
30歲蒙召;1994年起牧養《桃園基督的教會》6年,1997年華神道碩畢業後,也在大園開拓教會;2000年加入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赴菲律賓宣教,翻譯艾塔語聖經,2006年返國擔任台灣威克理夫第一任秘書長,2012年轉赴清邁從事宣教士培訓,2016年返回華神任教,參與草創華神跨文化研究碩士科與宣教博士科。熱愛跨文化宣教、結交各國朋友,熟悉六國語言。
結婚30年,與妻子金克宜育有二男一女。教學之餘,喜歡打籃球、羽球、與妻子散步、破解各國語言、看記錄片、在浴室唱歌劇。
推薦閱讀
《整全宣教》Langham’s One-Volume Bible Commentary,2022
https://langhamliterature.org/books?imprint=232
《營商宣教?與我何干!》今日華人教會,2/2019,pp. 9-11.
《差會策略:一帶一路下的差傳培訓、差派和支援》今日華人教會,12/2017,pp. 16-18.https://www.cccowe.org/pdf/cct/201712/P16.pdf
書籍
1. Steffen T. & Douglas L.《跨出舒適圈大挑戰:宣教士的生活與工作》華神,1/2019
2. Steffen T. 《故事,你我他》華神,4/2019
3. Steffen T. 《預見失業的宣教士:交棒的植堂模式》華神,2019/08/15
4. Steffen T. 《宣教視野2.0:以世界觀為基礎的聖經口述運動》華神,12/2019
5. Hiebert P. 《宣教士的必修課》華神,9/2019
6. Mischke W. 《世界等待的福音》華神,5/2021
7. Hiebert P. 《宣教案例研究》華神,2/2022
8. Hiebert P. 《文化人類學》華神,10/2020
9.Moreau S. 《扎根本土的宣教》華神,2/2021
10.Muller R. 《打開閉鎖的福音之門》,華神,11/2020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md1b94ucq9m0851xaiugu90/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