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作為觀點,是好玩的蹺蹺板
作為支點,可以撬動整個世界
和你一起成為自在有趣的人
歡迎追蹤、分享、留言或來信,也期待和你Coffee Chat!
Threads / Instagram / Youtube / X
如果有台灣法律問題
我們與惡的距離2 ,暴雷區間 7:00-16:20
時間軸
00:15 開場白介紹第一位受訪來賓陳律師
01:40 十年前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相識
04:00 發願製作國際經貿法影片
06:10 呼籲考試院落實律師考試電腦應試的承諾
07:00 閒聊與惡的距離2,開始暴雷,避雷從16:20開始
16:20 銜接法律人與非法律人:AI對台灣律師執業的衝擊
22:05 AI(還)沒有人性,律師還提供法律以外情緒價值
23:45 錄音當天剛好是今年律師第一試,如果當年不做律師,凱西會做什麼?
26:45 成為有趣的人,是interested not interesting
29:00 聽蔡康永的訪談學幽默: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31:00 給剛考上律師的建議
34:45 凱西律師從做中學,感謝當年的同事
36:40 企業法務也是臥虎藏龍,凱西律師分享法務經驗
37:30 加入頂尖大學新的法律團隊,從零到一開始
41:25 為什麼從安穩的大學,轉戰外商保險公司?
44:50 為什麼會開始自行執業?
47:00 案源開發的秘密
48:55 聯想到一人公司以及雷蒙的超級個體
51:35 給想要自行執業的律師有什麼建議
55:50 凱西律師:律師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陪你負重前行
Disclaimer:
本節目純屬教育推廣性質,沒有明示或暗示的法律意見,法律有專攻,訴訟有輸贏,有任何法律問題請盡早諮詢你的專業律師。
Not your attorney; no legal or investment advice or whatsoever.
參考資料:
尼采,《道德的系譜學》前言:”We remain strange to ourselves out of necessity, we do not understand ourselves, we must confusedly mistake who we are, the motto "‘everyone is furthest from himself‘ applies to us for ever - we are not knowers when it comes to ourselves.”
我們必然對自己保持陌生,我們不理解自己,我們必須混亂地誤認自己是誰,「每個人離自己最遙遠」的格言永遠適用於我們——在認識自己這件事上,我們並不是認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