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12/e2/c0/12e2c0e7-20f6-7a94-af45-7920fe42d584/mza_2843459522372958520.jpeg/600x600bb.jpg
教檢隨身聽
Mei
60 episodes
23 hours ago
🎧 Podcast《教檢隨身聽》介紹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教檢隨身聽》是一個專為準備 教師資格考試(教檢) 與 教師甄試(教甄) 的考生打造的教育Podcast。內容包含教育理論解析、課程教學應用、考題拆解與作答策略,讓你在通勤、運動、休息的片刻,也能持續學習,累積考試實力。 📌 節目特色: 系統化整理教育理論與考點 解析歷屆考題,掌握答題技巧 隨時隨地收聽,學習不中斷 🔗 收聽與追蹤連結 Instagram(節目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YouTube(節目影片版) 👉 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節目專頁) 👉 https://pse.is/7wcjkw Apple Podcast 👉 https://pse.is/7t27zg SoundOn(Podcast 平台 1) 👉 https://pse.is/7wck7z LINE 社群 👉https://lin.ee/h7YQn3P 💡 為什麼要訂閱 Apple Podcast 99 元方案? Apple Podcast 提供的 99 元/月 訂閱服務,是支持節目持續更新的最佳方式! ✨ 訂閱好處: 1️⃣ 搶先收聽會員限定單集,掌握最新重點 2️⃣ 系統化重點 + 題目解析,幫助你高效複習 3️⃣ 支持節目長期製作,讓更多教育內容持續產出 對考生來說,這不只是一個節目,而是一個 隨身教檢補給站。 投資自己,每天只要 3 元多,就能讓學習更穩定、更有效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教檢隨身聽 is the property of Mei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 Podcast《教檢隨身聽》介紹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教檢隨身聽》是一個專為準備 教師資格考試(教檢) 與 教師甄試(教甄) 的考生打造的教育Podcast。內容包含教育理論解析、課程教學應用、考題拆解與作答策略,讓你在通勤、運動、休息的片刻,也能持續學習,累積考試實力。 📌 節目特色: 系統化整理教育理論與考點 解析歷屆考題,掌握答題技巧 隨時隨地收聽,學習不中斷 🔗 收聽與追蹤連結 Instagram(節目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YouTube(節目影片版) 👉 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節目專頁) 👉 https://pse.is/7wcjkw Apple Podcast 👉 https://pse.is/7t27zg SoundOn(Podcast 平台 1) 👉 https://pse.is/7wck7z LINE 社群 👉https://lin.ee/h7YQn3P 💡 為什麼要訂閱 Apple Podcast 99 元方案? Apple Podcast 提供的 99 元/月 訂閱服務,是支持節目持續更新的最佳方式! ✨ 訂閱好處: 1️⃣ 搶先收聽會員限定單集,掌握最新重點 2️⃣ 系統化重點 + 題目解析,幫助你高效複習 3️⃣ 支持節目長期製作,讓更多教育內容持續產出 對考生來說,這不只是一個節目,而是一個 隨身教檢補給站。 投資自己,每天只要 3 元多,就能讓學習更穩定、更有效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Education
Episodes (20/60)
教檢隨身聽
教育心理學概論: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 第3集|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在這一集,我們詳細介紹了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涵蓋了各個年齡階段的發展任務與危機。透過了解每個階段的挑戰與成功特徵,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個體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心理發展過程。 💡 重點整理: 嬰兒期(0-1歲):信任 vs. 不信任,順利發展特徵:安全感 幼兒期(1-3歲):自主性 vs. 羞怯懷疑,自我控制能力 學齡前期(3-6歲):主動性 vs. 罪疚感,積極探索與創造力 學齡期(6-12歲):勤奮 vs. 自卑,學業與技能成就感 青春期(12-18歲):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淆,穩定自我概念 成年早期(18-40歲):親密 vs. 孤立,建立親密關係 成年中期(40-65歲):生產性 vs. 停滯,對社會與家庭貢獻 老年期(65歲以上):自我統整 vs. 絕望,回顧人生滿意度 發展障礙特徵:心理困擾、人際問題、自我概念混亂 📌 適合對象: 準備教檢、教甄的考生,以及對心理發展理論有興趣的教育工作者。 🔗 收聽與追蹤連結: YouTube: 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 https://pse.is/7wcjk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Apple Podcast: https://pse.is/7t27zg SoundOn: https://pse.is/7wck7z LINE 群組: https://pse.is/7yqnx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days ago
8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教育心理學概論:Marcia的四種自我認同狀態
🎧 第2集|Marcia的四種自我認同狀態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深入探討James Marcia提出的四種自我認同狀態:定向型成功、未定型、早閉型與迷失型。透過投入程度與是否經歷危機的分類,我們了解青少年在自我認同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以及這些階段對其心理與行為的影響。 💡 重點整理: 定向型成功:經歷危機並積極投入,具高度自我認同 未定型:尚未經歷危機,也未投入,探索不足 早閉型:未經歷危機但已做出承諾,可能被動或依附 迷失型/混淆:經歷危機卻缺乏承諾,容易困惑與不安 四種狀態的分類依據:危機經歷與承諾投入程度 📌 適合對象: 準備教檢、教甄的考生,以及對青少年發展與自我認同有興趣的教育工作者。 🔗 收聽與追蹤連結: YouTube: 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 https://pse.is/7wcjk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Apple Podcast: https://pse.is/7t27zg SoundOn: https://pse.is/7wck7z LINE 群組: https://pse.is/7yqnx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5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教育心理學概論:研究設計概論
🎧 第1集|研究設計概論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節目介紹各種研究設計方法,包括橫斷研究、縱貫研究、趨勢研究、世代研究、固定樣本覆訪研究、序列研究設計以及個案研究。每種研究設計都有其特定的目的與適用情境,了解這些方法有助於我們在教育與心理學研究中選擇最合適的設計,以獲得可靠的結果。 💡 重點整理: 橫斷研究:在同一時間點收集不同年齡或群體資料,觀察差異 縱貫研究:長期追蹤同一群體,了解變化與發展 趨勢研究:比較不同時期的群體,觀察社會或時代變化 世代研究:追蹤不同世代的發展特徵 固定樣本覆訪研究:固定樣本定期追蹤,分析個體變化 序列研究設計:結合橫斷與縱貫,兼顧時間與群體差異 個案研究:深入分析單一或少數個體,了解特殊現象 📌 適合對象: 準備教檢、教甄的考生,以及對教育與心理學研究設計有興趣的教育工作者。 🔗 收聽與追蹤連結: YouTube: 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 https://pse.is/7wcjkw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Apple Podcast: https://pse.is/7t27zg SoundOn: https://pse.is/7wck7z LINE 群組: https://pse.is/7yqnx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8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教育政策與實務:衝突管理與溝通修復-打造高EQ教室文化
🎧 《教育政策與實務》第5集|衝突管理與溝通修復:打造高EQ教室文化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節目介紹: 本集節目聚焦於「校園衝突管理」議題,從師生互動、同儕關係到家校溝通的角度,深入探討衝突的成因、處理策略與修復方法。妹老師將帶大家認識,衝突並非壞事,而是教育現場中「理解與成長」的契機。節目中也會介紹具體的溝通技巧與修復性實踐,幫助教師在面對衝突時更有自信與方法。 👂 重點內容包含: 衝突的五種處理模式(TKI模型): 1️⃣ 競爭型:強調立場與原則,適用於緊急或高風險情境。 2️⃣ 合作型:追求雙贏,重視彼此需求與關係維持。 3️⃣ 妥協型:各退一步,尋求暫時或中間的共識。 4️⃣ 迴避型:暫時不正面衝突,用於情緒尚未穩定時。 5️⃣ 遷就型:優先維持關係,讓對方先被理解與安撫。 教師應對策略與法規依據: 💡 建立情緒冷靜機制與班級衝突處理流程。 💡 運用「我訊息」溝通技巧與同理傾聽,減少對立。 💡 結合《校園安全與災害防救法》及《學生輔導法》中的相關規定,確保程序合宜。 預防與修復策略: ✅ 教室經營中導入「修復性對話」與「衝突預防教育」。 ✅ 教導學生表達感受、理解他人觀點,培養同理與自我覺察。 ✅ 鼓勵教師團隊協作與專業支持,避免情緒耗竭與角色孤立。 🎯 本集目標: 讓每位教師都能以冷靜與智慧處理衝突,把「對立」轉化為「對話」,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力與人際理解力,共同打造高EQ的教室文化。 📱更多內容請追蹤《教檢隨身聽》IG: 👉 @teacher_test_tal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5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教育政策與實務:霸凌防制與教師的責任-從理解到行動
🎧 《教育政策與實務》第4集|霸凌防制與教師的責任:從理解到行動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節目介紹: 本集節目聚焦於「校園霸凌防制」議題,從教育現場的角度出發,解析霸凌的定義、種類、成因與應對策略。妹老師將帶大家認識霸凌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還包括心理、社交、網路等多元形式。節目中也會深入探討教師在霸凌防制中的角色與責任,並分享實際可行的輔導與介入方法。 👂 重點內容包含: 校園霸凌的五大類型: 1️⃣ 肢體霸凌:如打人、推擠、破壞他人物品。 2️⃣ 言語霸凌:嘲笑、辱罵、取綽號、威脅。 3️⃣ 關係霸凌:排擠、散布謠言、孤立他人。 4️⃣ 網路霸凌:利用社群、簡訊或網路散播惡意訊息。 5️⃣ 性霸凌:涉及性暗示、性羞辱或身體侵犯。 教師應對策略與法規依據: 💡 了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與《性別平等教育法》。 💡 建立「信任通報機制」與「支持性環境」。 💡 教師應即時介入、記錄、通報,並協助受害學生獲得輔導與支持。 預防與教育策略: ✅ 教室經營中導入同理心教育與社會情緒學習(SEL)。 ✅ 建立班級支持網絡,讓學生學會看見與伸出援手。 ✅ 利用故事、戲劇或角色扮演進行反霸凌教育。 🎯 本集目標: 讓每位老師都能從認識到行動,成為守護學生安全與尊嚴的教育力量。 📱更多內容請追蹤《教檢隨身聽》IG: 👉 @teacher_test_tal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5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教育政策與實務:融合教育不是加法,而是轉化:理解差異、設計支持
🎧《教育政策與實務》第3集|融合教育不是加法,而是轉化:理解差異、設計支持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節目介紹: 融合教育,不只是「讓特殊教育學生進普通班」,而是一場教育觀的深度轉化。這集節目中,妹老師帶你重新思考——融合教育不是在補強不足,而是在重構整個教育系統,讓每個孩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學習、被看見與被尊重。 本集內容從理念談到現場,帶你理解融合教育的精神、挑戰與可能。妹老師以教師視角出發,分享融合教育在教室中的實際樣貌:從課堂互動設計、IEP落實、教師協作,到家長溝通與學校支持文化的建立,一層層揭開融合教育的真實面。 🎯 本集亮點重點: 「融合」不是「特教學生加入普通班」,而是整個教育結構的轉化。 從「補償不足」走向「尊重差異」與「共同成長」。 融合教育三大關鍵要素: 1️⃣ 態度的改變——從同情到理解,從容納到合作。 2️⃣ 系統的支持——專業團隊、巡迴教師、IEP實踐。 3️⃣ 文化的塑造——行政支持、教師協作、班級氛圍。 現場實例分享:如何讓一位自閉症學生在班級中學會互動,同時促進全班的社會情緒學習。 教師如何在壓力中找到力量,讓「融合」成為教育的日常,而非負擔。 🧠 妹老師的觀點: 「融合教育不只是給特殊生的機會,而是給每個孩子更完整學習的機會。」 「當老師開始問:『怎麼讓這個孩子也能參與?』時,融合教育就開始發生了。」 📚 延伸閱讀與參考來源: 翻轉教育教育現場專文〈融合教育的轉化與挑戰〉 教育部《特殊教育政策白皮書》 📱 更多教育時事與教檢重點解析,請追蹤《教檢隨身聽》IG: 👉 @teacher_test_talk 是否希望我接著幫你製作這一集的「教檢重點講義版」(包含選擇題+申論題題庫與解析)?這樣可作為Podcast的延伸教材或上架蝦皮知識商品使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6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教育政策與實務::2024教育關鍵事件與2025新趨勢:老師一定要知道的15件大事
🎧 《教育政策與實務》第2集|2024教育關鍵事件與2025新趨勢:老師一定要知道的15件大事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節目帶大家快速掌握2024年教育現場的重要事件,並前瞻2025年可能影響教學現場的十五項新趨勢。從「校事會議修法」、「AI融入教學」、「教師專業支持體系」、「雙語教育推進」、「生成式AI輔助評量」、「學生心理健康支持」、「素養導向課程深化」、「偏鄉教育數位平權」、「教育數據治理」、「校園性平防治新制」、「教師評鑑與晉升制度調整」、「國教署新政策方向」等重大議題,帶你一次掌握教育改革的脈動。 💡 重點整理: 教育政策不只是新聞,而是每一位教師日常專業實踐的基礎。 2024年是制度調整與AI教育融合的關鍵年,2025年將進入「教育智慧化」與「教師新角色」的轉型階段。 教師除了教學,也需要理解政策、掌握新趨勢,才能成為具前瞻思維的教育實踐者。 🎓 教育應用: 了解教育政策變動,有助於教師在課程設計、班級經營與專業發展中更具策略性與主動性。 教育者應從政策中找到實務連結,將趨勢轉化為具體教學行動。 📖 教檢試題演練: 試題主題:「試分析近年教育政策的發展方向,並說明教師在面對教育新趨勢時應具備的專業素養。」 📌 適合對象: 準備教檢、教甄的考生,以及希望掌握教育政策新脈動的第一線教師與教育行政人員。 📚 資料來源: 內容整理與觀點引用自《翻轉教育》教育現場專欄文章。 🔗 收聽與追蹤連結: YouTube: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https://pse.is/7wcjk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Apple Podcast:https://pse.is/7t27zg SoundOn:https://pse.is/7wck7z LINE 群組:https://pse.is/7yqnxm ChatGP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7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教育政策與實務:校事會議的困境與改革方向
🎧 《教育政策與實務》第1集|校事會議的困境與改革方向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節目聚焦「校事會議制度」在我國教育現場的實務運作與挑戰。校事會議原意在於保障學生權益、維護教師問責,但現實中卻衍生出匿名投訴氾濫、教師人權受損與行政負擔過重的問題,讓教育現場陷入不信任與恐懼。 💡 重點整理: 校事會議初衷:落實程序正義,確保學生權益。 制度運作問題:匿名檢舉濫用、外聘委員專業不足、程序冗長。 教師困境:無端被調查、身心壓力大、教學防衛性提升。 行政挑戰:校長角色模糊、經費龐大、校內人際緊張。 修法方向:限制匿名檢舉、建立案件前置審查、強化法務支援。 🎓 教育應用: 教育正義與程序正義應並重,教師與學生的權益都需保障。 制度改革應以信任、透明與支持為基礎,回歸教育的初衷。 學校治理應強化專業倫理,建立理性、合作的校園文化。 📖 教檢試題演練: 試題主題:「試析校事會議制度對教師專業與學校行政的影響,並提出改進建議。」 📌 適合對象: 準備教檢、教甄的考生,以及關心教育政策、教師權益與學校治理的教育工作者。 🔗 收聽與追蹤連結: YouTube: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https://pse.is/7wcjk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Apple Podcast:https://pse.is/7t27zg SoundOn:https://pse.is/7wck7z LINE 群組:https://pse.is/7yqnx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7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 《教甄考題解析》第15集|動機、後設認知、認知與行為策略的比較
🎧 《教甄考題解析》第15集|動機、後設認知、認知與行為策略的比較 🙋‍♀️ 主持人:妹老師|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這一集我們來收斂前幾集的重點,把四大學習策略做個比較,讓大家在考試中能快速辨識。 📖 內容重點: 1️⃣ 動機策略:提升學習意願與信心。 2️⃣ 認知策略:整理、記憶、摘要、概念圖。 3️⃣ 後設認知策略:監控、規劃、調整自己的學習歷程。 4️⃣ 行為策略:透過外在練習與強化來改變。 5️⃣ 考題提醒:看到「信心」、「努力」、「操之在己」→選動機;看到「監控學習」→選後設認知。 🔗 收聽與追蹤連結: SoundOn 收聽:https://bit.ly/3V5Gp9H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W5Gp9X Spotify 收聽:https://spoti.fi/3Y6Gp9Y IG 最新資訊: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2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 《教甄考題解析》第14集|懲罰與負增強的差異
🎧 《教甄考題解析》第14集|懲罰與負增強的差異 🙋‍♀️ 主持人:妹老師|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今天來談談行為主義裡常被混淆的兩個概念──懲罰與負增強。雖然它們都跟「不愉快的刺激」有關,但功能卻完全不同。 📖 內容重點: 1️⃣ 負增強:拿掉一個不愉快的刺激,讓行為增加。 2️⃣ 懲罰:施加或移除刺激,讓行為減少。 3️⃣ 考題提醒:選項問到差異時,正解是「前者抑制目標行為、後者增強目標行為」。 4️⃣ 教學案例:學生因為寫完作業就不用掃地──這是負增強;遲到被扣分──這是懲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4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 《教甄考題解析》第13集|人本學習取向的教育觀點
🎧 《教甄考題解析》第13集|人本學習取向的教育觀點 🙋‍♀️ 主持人:妹老師|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人本主義強調「以人為中心」,不只是追求知識或行為的改變,而是關心整個人的成長。 📖 內容重點: 1️⃣ 代表人物:Maslow、Rogers。 2️⃣ 人本取向強調自我實現、情意涵養、尊重學生的選擇。 3️⃣ 考題提醒:問到「最接近人本取向的內涵」正解是「重視情意涵養的教育」。 4️⃣ 教師啟示:少一點命令,多一點傾聽,學習應該幫助學生活出自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weeks ago
4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 《教甄考題解析》第12集|行為學習論:後效增強(獎勵的力量)
🎧 《教甄考題解析》第12集|行為學習論:後效增強(獎勵的力量) 🙋‍♀️ 主持人:妹老師|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聚焦於行為主義的操作制約概念——後效增強(reinforcement),用貼近教室的情境(例如發放獎勵卡鼓勵學生主動清潔校園)說明「行為→結果→行為增加」的機制,並與內在動機、古典制約與認知策略做比較,提供教學應用與應試重點。 📖 內容重點: 1️⃣ 後效增強定義:行為之後接到正向後果(正增強)或去除不愉快刺激(負增強),會增加該行為未來發生的機率。 2️⃣ 教室範例:顏老師發獎勵卡→學生清潔行為增加——典型的「正增強」。 3️⃣ 與常見混淆概念比較: • 人本內在動機(外在獎勵 vs. 內在動機的差異) • 古典制約(刺激配對)與操作制約(行為後果)的不同 • 認知的編碼策略與行為改變的區別 4️⃣ 教學應用與注意事項:如何用讚美、權利交換、獎勵系統作為正增強;如何逐漸淡化外在獎勵以促成內化;避免過度依賴獎勵造成學生外在依賴。 5️⃣ 應試小技巧:題目關鍵字包含「獎勵、結果、行為增加、外在回饋」就要聯想到後效增強/操作制約。 🔗 收聽與追蹤連結: SoundOn 收聽:https://pse.is/7wck7z Apple Podcast:https://pse.is/7t27zg YouTube(影片版):https://pse.is/7wcj3g Instagram(節目 IG):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Facebook(節目專頁):https://pse.is/7wcjkw LINE 社群:https://lin.ee/h7YQn3P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5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教育哲學:教育的工具性價值與非工具性價值
🎧 《教育哲學》第3集|教育的工具性價值與非工具性價值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節目探討教育的兩種價值觀:工具性價值與非工具性價值。工具性價值把教育視為達成外在目標的手段,如取得學歷以利就業;非工具性價值則強調教育本身的意義,如知識的樂趣與人格的養成。 💡 重點整理: 工具性價值:教育是達到外在目的的手段 非工具性價值:教育本身具有意義與價值 學校教育例子: 工具性價值:學歷有助於求職 非工具性價值:學習藝術帶來美感體驗 教育應用:兼顧工具性與非工具性,避免教育淪為功利取向 📖 教檢試題演練: 工具性與非工具性價值的定義與舉例 📌 適合對象: 準備教檢、教甄的考生,以及希望理解教育價值多元面向的教育工作者。 🔗 收聽與追蹤連結: YouTube: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https://pse.is/7wcjk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Apple Podcast:https://pse.is/7t27zg SoundOn:https://pse.is/7wck7z LINE 群組:https://pse.is/7yqnx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教育哲學:唯心論
🎧 《教育哲學》第2集|唯心論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節目介紹哲學流派中的唯心論。唯心論強調精神與理念的重要性,代表人物如柏拉圖提出「理型論」,黑格爾談「絕對精神」。在教育上,唯心論重視心靈培養、道德教育與經典閱讀,認為教育的核心是接近真、善、美。 💡 重點整理: 唯心論核心:心靈與精神高於物質 柏拉圖:理型論,理念高於感官事物 黑格爾:歷史是絕對精神的展現 教育應用:重視人格養成與價值澄清 📖 教檢試題演練: 唯心論的基本主張與教育啟示 📌 適合對象: 準備教檢、教甄的考生,以及想深入理解教育哲學思潮的教師與學生。 🔗 收聽與追蹤連結: YouTube: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https://pse.is/7wcjk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Apple Podcast:https://pse.is/7t27zg SoundOn:https://pse.is/7wck7z LINE 群組:https://pse.is/7yqnxm🎧 《教育哲學》第2集|唯心論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節目介紹哲學流派中的唯心論。唯心論強調精神與理念的重要性,代表人物如柏拉圖提出「理型論」,黑格爾談「絕對精神」。在教育上,唯心論重視心靈培養、道德教育與經典閱讀,認為教育的核心是接近真、善、美。 💡 重點整理: 唯心論核心:心靈與精神高於物質 柏拉圖:理型論,理念高於感官事物 黑格爾:歷史是絕對精神的展現 教育應用:重視人格養成與價值澄清 📖 教檢試題演練: 唯心論的基本主張與教育啟示 📌 適合對象: 準備教檢、教甄的考生,以及想深入理解教育哲學思潮的教師與學生。 🔗 收聽與追蹤連結: YouTube: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https://pse.is/7wcjk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Apple Podcast:https://pse.is/7t27zg SoundOn:https://pse.is/7wck7z LINE 群組:https://pse.is/7yqnx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教育哲學:哲學的三大支柱:形上學、知識論、價值論
🎧 《教育哲學》第1集|哲學的三大支柱:形上學、知識論、價值論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節目介紹哲學的三大支柱:形上學、知識論與價值論。形上學關心「存在與人性」、知識論探討「知識的本質與來源」、價值論則關注「善、真、美」的價值判斷,三者共同奠定教育哲學的基礎。 💡 重點整理: 形上學:影響人性觀與教育目標 知識論:影響學習觀與教學方法 價值論:影響教育價值與倫理審美 教育應用:設計課程時需兼顧存在、知識與價值 📖 教檢試題演練: 三大支柱對教育理論與教學的啟示 📌 適合對象: 準備教檢、教甄的考生,以及希望理解教育哲學核心觀點的教育工作者。 🔗 收聽與追蹤連結: YouTube: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https://pse.is/7wcjk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Apple Podcast:https://pse.is/7t27zg SoundOn:https://pse.is/7wck7z LINE 群組:https://pse.is/7yqnx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 《教甄考題解析》第11集|帕森斯的社會體系: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
🎧 《教甄考題解析》第11集|帕森斯的社會體系: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 🙋‍♀️ 主持人:妹老師|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這一集我們要來聊聊帕森斯的「社會體系」理論。帕森斯覺得,社會就是很多人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的一張大網,而在學校裡,班級就是最好的例子。班級裡有老師、有同學,每個人都有角色,也有彼此的互動,這就像一個小型的社會縮影。 📖 內容重點: 1️⃣ 先帶你認識什麼是社會體系,用簡單例子幫你抓重點。 2️⃣ 為什麼「班級」比教育法規、師生互動或學校分工,更符合社會體系的定義。 3️⃣ 說明 AGIL 模式──適應、目標達成、整合、潛在模式維持──怎麼應用在班級經營上。 4️⃣ 想一想,當老師在班上安排分組合作、設定規範,其實就是在維持這個小社會的平衡。 🔗 收聽與追蹤連結: SoundOn 收聽:https://bit.ly/3V5Gp9H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W5Gp9X Spotify 收聽:https://spoti.fi/3Y6Gp9Y IG 最新資訊: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 《教甄考題解析》第10集|布迪厄的文化資本:教育與社會階層再製
🎧 《教甄考題解析》第10集|布迪厄的文化資本:教育與社會階層再製 🙋‍♀️ 主持人:妹老師|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節目要解析一題與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文化資本」理論相關的考題。題目指出,有些學者認為高學歷者能取得上層職位,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專業技術或效率較佳,而是因為教育程度所代表的象徵性資本。本集將帶你理解「文化資本」的概念,以及它如何影響社會流動與教育公平。 📖 內容重點: 1️⃣ 文化資本的三種型態:具身化、客觀化、制度化。 2️⃣ 為什麼「教育學歷」被視為文化資本的制度化形式。 3️⃣ 教育如何成為社會階層再製的重要機制。 4️⃣ 與人力資本、經濟資本的比較。 5️⃣ 教育公平與批判教育學的啟示。 🔗 收聽與追蹤連結: SoundOn 收聽:https://bit.ly/3V5Gp9H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W5Gp9X Spotify 收聽:https://spoti.fi/3Y6Gp9Y IG 最新資訊: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6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 《教甄考題解析》第9集|種族主義在教育現場的展現
🎧 《教甄考題解析》第9集|種族主義在教育現場的展現 🙋‍♀️ 主持人:妹老師|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節目解析一題與教育現場所涉及的「種族主義」相關考題,重點說明「個人種族主義」與「制度化種族主義」的差異與實例。節目中將幫助聽眾理解種族偏頗如何在教師行為及教育制度中出現,並釐清與教育種族主義、文化種族主義的區別。 📖 內容重點: 1️⃣ 題目解析:教師對不同族群學生態度不一的案例。 2️⃣ 個人種族主義的內涵與舉例。 3️⃣ 制度化種族主義的意涵與制度層面的反思。 4️⃣ 與教育種族主義、文化種族主義的比較。 5️⃣ 教育現場避免種族偏頗的可能對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 《教甄考題解析》第8集|Kolb 的經驗學習圈四步驟
🎧 《教甄考題解析》第8集|Kolb 的經驗學習圈四步驟 🙋‍♀️ 主持人:妹老師|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節目帶你掌握 David Kolb 的經驗學習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考題常出現他的「四大步驟」順序。Kolb 認為學習是一個循環歷程,從具體經驗出發,經過反思,再建構理論,最後再透過實踐驗證。 📖 內容重點: 1️⃣ 正確順序 D:具體經驗 → 省思觀察 → 抽象概念 → 主動驗證。 2️⃣ 四步驟意涵: 具體經驗:親身參與或操作活動。 省思觀察:回顧、討論,從經驗中反思。 抽象概念:歸納形成理論或原則。 主動驗證:將理論應用於新的情境。 3️⃣ 解題關鍵:注意反思一定要在「經驗之後、概念之前」,這是 Kolb 模型的核心。 4️⃣ 常見錯誤:把「主動驗證」或「抽象概念」提前,會打亂學習的循環。 🔗 收聽與追蹤連結: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YouTube 👉 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 👉 https://pse.is/7wcjkw Apple Podcast 👉 https://pse.is/7t27zg SoundOn 👉 https://pse.is/7wck7z LINE 社群 👉 https://lin.ee/h7YQn3P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 《教甄考題解析》第7集|美育理念:席勒的美感教育核心
🎧 《教甄考題解析》第7集|美育理念:席勒的美感教育核心 🙋‍♀️ 主持人:妹老師|正式國小教師 📌 主題核心: 本集討論的題目與「美感教育」有關。全國中小學在教育部推動下展開許多美感體驗活動,而美育(aesthetic education)的概念最早由 席勒(Fr. Schiller) 提出。他的核心主張在於:美育是透過情意的陶冶,培養統整的人格。 📖 內容重點: 1️⃣ 正確答案 A:美育強調經由美感經驗,陶冶人的情意,進而培養完整而均衡的人格。 2️⃣ 選項 B:強調「肯定自我存在、提升尊嚴」,比較偏向存在主義的教育觀點,並非席勒的主張。 3️⃣ 選項 C:以生活經驗為起點、著眼全人發展,這其實更接近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念。 4️⃣ 選項 D:增強美感感受力,傳達與開拓精神領域,聽起來合理,但這是美感教育的廣義功能,不是席勒強調的核心。 5️⃣ 解題關鍵:只要題目提到席勒與美育,就要聯想到「透過美的陶冶 → 培養統整人格」。 🔗 收聽與追蹤連結: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YouTube 👉 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 👉 https://pse.is/7wcjkw Apple Podcast 👉 https://pse.is/7t27zg SoundOn 👉 https://pse.is/7wck7z LINE 社群 👉 https://lin.ee/h7YQn3P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 minutes

教檢隨身聽
🎧 Podcast《教檢隨身聽》介紹 🙋‍♀️ 主持人:妹|正式國小教師 《教檢隨身聽》是一個專為準備 教師資格考試(教檢) 與 教師甄試(教甄) 的考生打造的教育Podcast。內容包含教育理論解析、課程教學應用、考題拆解與作答策略,讓你在通勤、運動、休息的片刻,也能持續學習,累積考試實力。 📌 節目特色: 系統化整理教育理論與考點 解析歷屆考題,掌握答題技巧 隨時隨地收聽,學習不中斷 🔗 收聽與追蹤連結 Instagram(節目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_test_talk/ YouTube(節目影片版) 👉 https://pse.is/7wcj3g Facebook(節目專頁) 👉 https://pse.is/7wcjkw Apple Podcast 👉 https://pse.is/7t27zg SoundOn(Podcast 平台 1) 👉 https://pse.is/7wck7z LINE 社群 👉https://lin.ee/h7YQn3P 💡 為什麼要訂閱 Apple Podcast 99 元方案? Apple Podcast 提供的 99 元/月 訂閱服務,是支持節目持續更新的最佳方式! ✨ 訂閱好處: 1️⃣ 搶先收聽會員限定單集,掌握最新重點 2️⃣ 系統化重點 + 題目解析,幫助你高效複習 3️⃣ 支持節目長期製作,讓更多教育內容持續產出 對考生來說,這不只是一個節目,而是一個 隨身教檢補給站。 投資自己,每天只要 3 元多,就能讓學習更穩定、更有效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