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人類圖所說,每個類型都需要學會等待:生產者等待薦骨回應,投射者等待邀請,反映者等待28天,情緒權威等待情緒清明,就連顯示者也需要等待告知的時機點。
如果說「等待」是整套人類圖學問的核心,是活出自己所不可或缺的內功,我覺得可一點都不為過。
然而,職場如戰場,講求快速反應和效率至上,等待似乎成了最大的敵人。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世代,許多企業無所不用其極地去壓縮、削減、甚至完全消除等待的時間,務求讓運作流程如行雲流水,無縫銜接。從技術優化到流程重組,一切都圍繞著「怎樣更快」展開。等待,在這樣的環境中,幾乎成了效率的對立面,似乎只會拖慢進度,讓人錯失良機。
在如此情況下,人類圖所強調的「等待」這項智慧,到底是否真的能夠應用在職場中,甚至為我們與公司帶來好處呢?還是只能夠淪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得不暫時擱置的柏拉圖式理想呢?
這一集,就讓我們一起聊聊,到底人類圖所強調的等待是甚麼?而擁有不同設計的人,又該如何在職場中運用上述的智慧?
🔹🔸 本集精彩內容 🔸🔹
(02:25) 社會大眾眼中的等待
(06:42) 等待 ≠ 完全靜止、甚麼都不做
(12:32) 等待 ≠ 沒有價值
(17:35) 等待=留白、不控制的生命態度
(23:39) 主動找工作或投履歷,算「等待」還是算「發起」?
(30:36) 等待回應的本質
(33:23) 等待情緒清明:First time right 反而更有效率
(41:21) 等待回應:先做有回應的事,效率差很遠
(49:12) 等待邀請:一堆蠻力不如一個好想法
(55:57) 等待月循環:在行動中感受
(59:39) 顯示者也要等待:順水推舟的時機
以上是現場線上直播的錄播片段。其中的 Q&A 部份由於有機會涉及個人隱私,所以並沒有在次公開。如果大家也想一起分享和討論,歡迎報名參加現場版:http://forms.gle/1GMWKUMfTB7wYsM29
如果大家喜歡這集內容,並覺得有啟發,歡迎分享給朋友,也歡迎按以下連結給予我一些支持和鼓勵,好讓我有更多動力去創作更好的內容給大家:http://buymeacoffee.com/kevincoaching
▂▂▂▂▂▂▂▂▂▂▂▂▂▂▂▂▂▂▂▂▂▂▂▂▂▂▂▂▂
⫸⫸ Kevin ⫷⫷
現居台灣的香港人
10年品牌管理、策略執行和市場調研工作經驗
HUMAN DESIGN 人類圖【活出您自己課程】引導師
➡ 職場引導服務:http://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服務與其它資訊:http://kevincareercoaching.com
➡ FB & IG :搜尋「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孭注音:ㄇㄧㄝ)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