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恐」一詞在網路上突然爆紅,最近幾個月,乘著 MBTI 的熱潮,又冒出了「I人」這個新字詞。雖然兩者著墨的程度略有不同,但其實都在訴說同一個現象:不同人在面對社交情況時,會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
過去,家庭、學校和社會都強調我們必須外向、主動、積極,做好人脈經營;而現在,大家反而會好奇,甚至欣賞,內向的人,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變化。
人類圖一直強調認識自己,並堅定地活出這個真實的自己,那麼⋯⋯
🤔 人類圖如何解讀這些社交上的不安、焦慮或恐懼?
🤔 有沒有哪些設計特別容易「社恐」或成為「I人」?
🤔 針對人際關係,人類圖又有甚麼實際建議與觀點?
這一集,我們將以「社恐」與「I人」作切入,深入探討人類圖看待社交模式上的觀點,從而協助我們找出適合自己的人際互動模式。
🔹🔸 本集精彩內容 🔸🔹
(01:49) 你是害羞?是內向?還是真社恐?
(14:05) MBTI 又是甚麼?你是 I 人還是 E 人?
(28:09) 二爻、四爻與 2/4 人生角色的內外向矛盾
(34:52) 一爻、三爻、五爻與六爻的不同社交型態
(40:31) 個體人、投射者與顯示者的格格不入感
(44:20) 能量中心與通道所造成的影響
(49:28) 先天的性格特質,造成後天的社交傾向與模式
(52:39) 內中有外,外中有內,二者無法單獨存在
(55:23) 重要的不是恐懼還是喜歡社交,而是恐懼或喜歡當中的甚麼
(57:38) 對社交感到焦慮不是病,而單純是身體給我們的提醒
以上是現場線上直播的錄播片段。其中的 Q&A 部份由於有機會涉及個人隱私,所以並沒有在次公開。如果大家也想一起分享和討論,歡迎報名參加現場版:
http://forms.gle/1GMWKUMfTB7wYsM29
如果大家喜歡這集內容,並覺得有啟發,歡迎分享給朋友,也歡迎按以下連結給予我一些支持和鼓勵,好讓我有更多動力去創作更好的內容給大家:
http://buymeacoffee.com/kevincoaching
▂▂▂▂▂▂▂▂▂▂▂▂▂▂▂▂▂▂▂▂▂▂▂▂▂▂▂▂▂
⫸⫸ Kevin ⫷⫷
現居台灣的香港人
10年品牌管理、策略執行和市場調研工作經驗
HUMAN DESIGN 人類圖【活出您自己課程】引導師
➡ 職場引導服務:
http://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服務與其它資訊:
http://kevincareercoaching.com
➡ FB & IG :搜尋「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孭注音:ㄇㄧㄝ)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