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期的对话始于一个拧巴的疑问:「那些童年留下的沟壑,真的能被填平吗?」
在「重新养育自己」的漫长征途上,Vera和Iris像检修老房子般敲打每一处裂缝:从孩子关电视时的拉锯战(「电视会自己关掉哦」),到饭前一根香蕉引发的妥协,这些日常褶皱里藏着未愈合的旧伤。我们突然发现,所谓育儿困境常常是自我养育的镜像——当你对着哭闹的孩子提高音量时,听见的或许是几十年前前某个清晨自己的哭声。
最朴素的启示来自「修复工作」这个笨拙的动作。就像她们聊到的事后解释,那十分钟的和解比永不失控的完美父母更珍贵。这种修复无关对错,而是打破「创伤像传家宝般代代传递」的循环。
当讨论滑向「比较」这个深坑时,对话变得锋利起来。那个永远被拿来和「模特身材表姐」对比的女孩,如今坚决撕掉孩子身上的排名标签。东西方养育观的拉锯在此显现:集体主义的「别人家孩子」与个人主义的「我足够好」,究竟哪种更能让孩子(和自己)免于心理上的匮乏感?
最终我们确认:重新养育自己不是抹去创伤,而是学会在暴风雨后辨认航向。就像Vera说的,「你要有探索自己的精神」——毕竟每个大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等待被自己重新爱上的小孩。
——
时间轴:
00:34 每个选择都要从「自己」出发
01:24 怀孕时的自我养育思考
03:05 养育方法的「系统升级」
05:14 长大后才懂的童年挑战
08:23 关系修复的「24小时法则」
10:20 用「repair work」回到原点
18:16 控制源于不信任
23:22 童年创伤的「脑内沟壑」
25:38 童年阴影的人际困境
28:51 1-5岁:记忆少,影响深
32:17 比较孩子像场比赛
36:32 比较是创伤调味剂
40:30 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
46:18 不背叛自我的双赢
主播:
小红书 @薇拉说
@六大大
联系我们: 5yongzhigo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