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是被外在的評價搞得心神不寧嗎?
一次成功的簡報、社交媒體上暴增的讚數,讓你興奮卻又隱隱不安?
一次失誤、一句負評,就讓你覺得世界崩塌、自我否定?
這就是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三章所說的「寵辱若驚」。
更令人費解的是,他接著說「貴大患若身」——我們竟要把人生的大禍患,看得像自己身體一樣寶貴?這究竟是消極厭世,還是藏著更高層的生命智慧?
在本期節目中,我們將透過清代內丹學大師黃元吉先生的獨到視角,為您層層剖析《道德經》中最反直覺、也最能淬鍊內心的一章。您將會明白:
🔹 為何無論得失,我們的心都像在盪鞦韆?根源何在?
🔹 身體,既是所有痛苦的來源(大患),為何又是我們唯一的「成道法器」?
🔹 如何區分「凡身」與「真身」?別用錯誤的方式「愛自己」,反而耗盡了生命根本!
🔹 從伊尹、諸葛亮的隱居與出山,看懂「貴以身為天下」的崇高境界。
🔹 三個現代人必學的安身立命之道,助您在喧囂世界中找到內在的定海神針。
這不只是一次古籍解讀,更是一場引導我們擺脫焦慮、重塑自我價值、尋找生命意義的深度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