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content for 原鄉花園 is the property of IC之音竹科廣播|安力‧給怒、王淑榮主持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印象中原住民多住在山區,阿美族卻沿著海岸擴展,為什麼?大量阿美族青年加入近海跟遠洋漁業,面臨哪些挑戰與危險?面對年輕人外出工作,難以回到部落,文化如何傳承,如何「帶著走」?很多人對阿美族的印象,可能是歌聲、是舞步、是豐年祭。但是如果我們打開地圖,上網搜尋一下,就會發現阿美族的生活,是沿著海岸開始擴展的。從台東、花蓮,一直到蘇澳、基隆、台中、高雄一個接著一個,群聚變成部落。阿美族的遷移,背後有哪些歷史因素?1960年代之後,花東地區有很多阿美族青年加入近海跟遠洋漁業,開始「跑船」。今天的來賓阿美族余金福牧師,父親就是跑船的船員,也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一出海少說一兩個月,長的兩三年,甚至有時在海外被扣留,為什麼?面對寂寞、辛勞、出海的風險,他們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跑船成為阿美族的集體記憶,在發展歷史中,台灣一度有三分之一的船員是原住民,現今則也有大量的外籍船員加入。面臨受傷甚至死亡的風險,原住民如何以樂觀的天性、歌聲,以及信仰作為支柱?家中的父親長年出海,對家庭、親子與夫妻感情帶來哪些衝擊?阿美族台東都蘭部落的高德富先生,從事近海漁業,現身說法道盡跑船的辛苦、颱風的危險。為何無法割捨?仍是因為跑船在經濟上的挹注。高太太余秀英雖然擔心,仍然一肩挑起家庭的擔子,自己也工作,終於慢慢把孩子拉拔成人。都蘭阿美族的潘石生先生充滿活力的聲音,令人印象深刻。但談到船上作業24小時不間斷,需要輪班甚至熬夜,長期受到寂寞煎熬又看不到家人,也讓他回顧若回到年輕時代,或許不會選擇登船工作。阿美族跑船對部落青年外流,以及原民文化有哪些衝擊?母語消失的危機,如何因應?台東都蘭阿美族部落的現況如何?阿美族青年外移到都市或外地,余牧師自己都搬到泰雅族牧師妻子的「原鄉」了,如何看待阿美族文化和語言的斷層?教會對於原民傳統文化、語言的復振,扮演什麼樣關鍵的角色?今日原住民的工作型態更加多元,也有不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工作不再只有跑船等少數選項。回應更多元的發展,本集的不懂要問單元,對轉職或待業中的原住民,如何在短期內維持生活?如何找到新的工作方向?都有具體的資訊分享。阿美族講到討海人「頂浪前行」,代表原住民永不放棄的精神,衝破巨浪,就能抵達平靜的海面,這就是阿美族的人生哲學。文化不只留在部落,它可以帶著走,再帶回來,長出新的形狀,就像阿美族的俗語「aka la lima」(不被打敗)!歡迎收聽!前基督長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