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將AI納入中小學必修課:這並非只是增加一門電腦課,而是一個國家級的戰略佈局,旨在提升整個國家的「共身資本」,也就是國民善用AI讓社會變得更強大的總體戰力。
2. 手機APP的隱私權更新:使用者在與AI(如Claude助理)互動時,常在不經意間同意將自己的對話數據用於訓練AI,這涉及到了「數位主權」的新概念。
腳本指出,當今的數位落差不再是關於有無電腦或網路的「資源問題」,而是關於是否懂得與AI協同思考的「思維模式問題」。這場競賽的影響力可比擬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雖然多數人不是太空人,但競賽的副產品如 GPS 卻深刻地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同樣地,這場認知競賽也將衍生出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新工具。
腳本將個人面臨的困境比喻為:一位世界頂級教練願意免費訓練你,但條件是他會將你所有的訓練數據拿去訓練你的競爭對手。這凸顯了個人在「追求進步」與「保護隱私」之間的兩難抉擇。當我們為了換取「個人進化的機會」而交出我們的思考模式與提問方法時,這場競賽就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
總結來說,國家層級的AI戰略佈局與我們每一次使用AI時的個人選擇,其實是同一件事。腳本最後提出一個屬於這個時代的核心問題:在這場無法迴避的競賽中,我們該如何在隱私與進步之間做出選擇?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