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3a/67/fb/3a67fb6a-dd31-0d1f-31f7-c0af8c4f3392/mza_18004300713332007284.jpg/600x600bb.jpg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
HubeiLaoCast
8 episodes
4 days ago
基于微信作者 `千叶映` 的原创作品制作。
欢迎大家关注他的 youtube 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freeharbor2022

所有权利归于原作者所有。
Show more...
Philosophy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 is the property of HubeiLaoCast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基于微信作者 `千叶映` 的原创作品制作。
欢迎大家关注他的 youtube 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freeharbor2022

所有权利归于原作者所有。
Show more...
Philosophy
Society & Culture
https://d3t3ozftmdmh3i.cloudfront.net/staging/podcast_uploaded_nologo/44686677/44686677-1761559895183-e67fa9ae33654.jpg
8. 当苏格拉底遇到孔子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
13 minutes 9 seconds
2 weeks ago
8. 当苏格拉底遇到孔子

本集通过对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对比,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在道德、伦理和知识上的深层差异。

  • 共同点:苏格拉底和孔子生活年代相近,都是各自历史中的精神导师。他们都倾向于通过对话而非写作表达思想,其言论主要靠弟子整理流传。

  • 主要关注点:两人与门生沟通时都以探讨伦理道德为主,关注“人应如何生活”。

核心对比:

  • 苏格拉底追求概念统一性,善用“接生术”提问,逐层揭示普遍性原则。例如他认为“知识即美德”,强调美德定义的严谨与普遍性,通过理性和逻辑推导善与恶的本质,力图抽象出所有人都适用的道德原则,这为现代人人平等的思想种下了种子。

  • 孔子则强调道德实践,核心是“仁”,但每次回答弟子关于“仁”的问题都不一样,更重视做法而非定义,鼓励弟子“别想那么多,照做就是”,以实际效用为准,不关注定义的普遍性。孔子的美德很多是以政治身份区分的,并未追求普世性,相对于苏格拉底的逻辑、概念追问,孔子更侧重经验、身份、情境的实际操作。

  • 这里指出,中西哲学差异导致道德观不同。苏格拉底坚持道德原则须具备普遍性,否则就会产生像印度种姓制这种以血统区分德性的制度,不人道;而孔子式的道德观则缺乏对普遍人的定义,容易以身份差等为标准,并用“为了你好”这类理由作为道德实践的依据。

总结:苏格拉底代表了西方哲学概念与逻辑的严密追问,孔子则体现了中国传统重实践、重经验的道德伦理,两者在对“美德”“仁”的追问方式和结果上体现深刻的文化差异。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
基于微信作者 `千叶映` 的原创作品制作。
欢迎大家关注他的 youtube 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freeharbor2022

所有权利归于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