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集是在華研雙年會(2025年10月18-19日)發表後,跟大家分享其他人的有趣發表。大馬華社研究中心(華研)主任詹緣端分享華研如何使用AI提高文獻辨識速度,而華研學術委員會主任張運華更分析2002-2024年的964篇論文,發現馬來西亞華社研究的中英互引率不到10%,主題也偏重教育(19.9%)而經濟、藝術、跨國關係等都未獲足夠重視。因此,他建議大馬華社研究應該朝向學科交叉、多語協作及跨國對話方面努力。
會上發表反映大馬華社的前世今生,不但有跟歷史中「僑批」「螟蛉子本集是在華研雙年會(2025年10月18-19日)發表後,跟大家分享其他人的有趣發表。大馬華社研究中心(華研)主任詹緣端分享華研如何使用AI提高文獻辨識速度,而華研學術委員會主任張運華更分析2002-2024年的964篇論文,發現馬來西亞華社研究的中英互引率不到10%,主題也偏重教育(19.9%)而經濟、藝術、跨國關係等都未獲足夠重視。因此,他建議大馬華社研究應該朝向學科交叉、多語協作及跨國對話方面努力。會上發表反映大馬華社的前世今生,不但有跟歷史上「僑批」「螟蛉子」(收養關係)的發表,也有當今政治局勢。默迪卡民調中心研究員李泰德則指出,半島162席當中,在馬來票分裂的情況下,有96席是華印裔選票可以決定走向;而馬大高級講師吳益婷更直言,未來在砂拉越華人的政治動員中,「華人」和「砂拉越華人」的身分認同會有同等地位。
-00:00 華研雙年會&資料中心的AI採用
-02:36 過去20年的大馬華人研究:走不出語言壁壘?
-07:29 有趣發現:「僑批」「螟蛉子」
-11:11 當今華社:非穆斯林選票、砂拉越華人
-14:36 日本學者主題演講:中國的文學是「反政治」的?
-18:54 asam小結:法案研究vs 學術研究的gap
阿薩姆的社會觀察IG:https://www.instagram.com/asam0701
小額捐助本節目:https://www.buymeacoffee.com/asam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