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b9/5b/b4/b95bb403-c3e3-293e-1db6-941c70ec374a/mza_10286273232458303752.jpg/600x600bb.jpg
歌舞實驗室
咖啡貓AKA楊盈箴
30 episodes
4 months ago

「歌舞實驗室」節目從華文經典劇目出發,在「經典重現」單元重現劇目之精華;本節目兼負文史藝術傳承之責,以「音樂劇特寫」單元、認識音樂劇到底是什麼?而每一部作品的誕生,都是透過演員與團隊不斷地實驗,最終才成就所謂的經典;在「唱作劇佳」單元,製播團隊將邀請演員與團隊,前來說說他們的音樂劇本事。

本PODCAST 頻道平台,和您一同在「歌舞實驗室--唱作俱佳」,聽聽台灣音樂劇產業的職人故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erforming Arts
Arts,
Personal Journals,
Music,
Society & Culture,
Music Interviews
RSS
All content for 歌舞實驗室 is the property of 咖啡貓AKA楊盈箴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歌舞實驗室」節目從華文經典劇目出發,在「經典重現」單元重現劇目之精華;本節目兼負文史藝術傳承之責,以「音樂劇特寫」單元、認識音樂劇到底是什麼?而每一部作品的誕生,都是透過演員與團隊不斷地實驗,最終才成就所謂的經典;在「唱作劇佳」單元,製播團隊將邀請演員與團隊,前來說說他們的音樂劇本事。

本PODCAST 頻道平台,和您一同在「歌舞實驗室--唱作俱佳」,聽聽台灣音樂劇產業的職人故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erforming Arts
Arts,
Personal Journals,
Music,
Society & Culture,
Music Interviews
Episodes (20/30)
歌舞實驗室
EP.30 音樂劇的內涵和功能是用音樂說故事~作曲家朱怡潔專訪



在創作音樂劇時,音樂劇的作詞作曲家可說是重要靈魂。本集歌舞實驗室便邀請到人稱「怪才」的作詞作曲家朱怡潔來到節目中分享自己和音樂劇的故事。除了音樂相關的創作外,怡潔也同時在從事企業管理相關的工作,可以說是多才多藝。

非科班出身的她,因為喜歡音樂而開始往這條路上前進。怡潔分享起初對音樂劇也是懞懞懂懂,直到大學四年級時因為觀賞了朋友的畢業製作音樂劇,發現到音樂劇的魅力、認識到音樂劇是很可以說服人、感動人的一種工具,而自己很想要用這樣的形式來傳達訊息,從此怡潔的內心開始種下了音樂劇的種子。

充滿感召力和渲染力的音樂劇逐漸讓怡潔開始走進音樂劇創作的世界。從一次音樂戲劇營中首次開始為音樂劇作曲,展開接連不斷的創作生涯。怡潔分享自己覺得音樂劇歌曲的創作和單純的作曲最大的差別是要服務文本、故事和情境為,單純的作曲則沒有任何限制。節目中怡潔也分享自己和不同的團隊合作時所遇到的各種挑戰和心得。

怡潔認為音樂劇的靈魂是文本和文字,文本、對白及歌詞都在一個剛剛好的狀態,多一點少一點都不行。她也分享自己平常在儲備能量、準備資料庫時,除了隨身帶著一個小本本、記錄下腦中的旋律外,也會經常往外吸收、聆聽音樂。她發現到自己會選擇性地接觸音樂作品,因為如果大量接觸自己不適合的自己的音域類型,對她的創作沒有很多實質上的幫助。

另外怡潔也分享自己現在已經有正在創作中的故事、也有不少想要創作的題材,她也發現到自己發現聖經中有許多故事題材,很適合從中取材進行改編和創作, 或是可以透過熟悉的藝術作品來進行延伸創作。

很喜歡創作及編創故事的怡潔認為創作音樂劇不一定要大規模地搬演上舞台,重點在於音樂劇的歌曲可以跳脫傳統歌曲創作的套路,不管文本是什麼都可以創作成歌曲。讓我們一起期待充滿創作想法的怡潔即將帶給大家的音樂劇作品吧!(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1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29 音樂劇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方式~張雅涵(張美國)的表演心法



長期在百老匯擔任音樂劇的演員張雅涵,從北藝大音樂系畢業的她,在畢業後前往美國音樂戲劇學院AMDA學習音樂劇、留在美國工作,本集歌舞實驗室非常高興能邀請到經常來回台美兩地工作的雅涵來到節目上分享自己的和音樂劇的碰撞和成長。

從小學習音樂的她分享自己最初接觸的是古典聲樂,雖然很喜歡唱歌這件事、也很喜歡德文和法文的藝術歌曲,但內心覺得自己和歌詞的連結沒有這麼強,總覺得有些隔閡。直到之後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到音樂劇後,意外地發現唱起來十分自在,也讓她重新找到喜歡唱歌這件事的自己。她覺得雖然和音樂劇的相遇似乎有些晚,但是在適當的時機出現。從古典聲樂學習轉往音樂劇演唱的路上,她也經歷過瓶頸期,在與自己的身體及聲音工作一段時間後,她分享自己體悟到唱歌很像在重訓,習慣用不同的肌肉會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

曾到美國留學的張雅涵,分享自己起初到美國工作最大的挑戰是語言,畢業後儘管了解到美國音樂劇競爭激烈,但她仍然想試試看自己能不能下來,因此努力嘗試、挑戰、珍惜每一個徵選和學習的機會。最後成功留在美國工作的她,也分享自己如何以非美國人的身分參與美國演員工會的音樂劇製作、到申請藝術家簽證、最後加入美國演員工會成為成員等等的打拼路程。

除了表演者身份,擔任歌唱指導的張雅涵,分享自己的教學理念是希望用最容易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因此她也經常去上不同的唱歌課,學習不同老師的工具,除了幫助自己增加更多方法練習外,也學習藉由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在節目中雅涵也分享在教學素人時,她注意到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幫助大家放開來唱、享受唱歌過程,因為其實很多人最害怕的是沒有信心、害怕舞台,其實唱歌最重要的是透過歌聲來傳達想分享的事物。

音樂劇對雅涵來說是療癒的、也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方式。她覺得有時候唱歌比說話能表達的事物還更多。最後讓我們一起期待張雅涵帶給大家更多不同的音樂劇作品吧。(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3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28 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歌手都是一個角色~音樂製作人朱敬然專訪


本集歌舞實驗室邀請到知名的流行樂總監人Andrew朱敬然老師來到節目中和大家分享自己和音樂劇的相遇以及自己在製作音樂劇《搭錯車》時所面臨到的挑戰和想法、以及在編寫時所思考到的面向,除了主題外,也要思考不同領域的內容及不同層面的挑戰。

他也分享自己過往在英國留學時,雖然經常當觀眾欣賞音樂劇,但是未曾實際參與過內部製作。而他最初接觸到音樂劇的作品是《愛上卡門》,當時的他把音樂劇視為如同工程師接案一樣的概念,僅止於完成音樂製作的部分,而直到參與、投入《搭錯車》這部作品後,才算是真正參與音樂劇的製作中。

在分享自己的音樂劇製作經歷時,Andrew老師分享他認為在做音樂劇或是任何創作和作品時,「Why」比「How」更重要,一旦沒有找到、或是不清楚自己的動機和目標,很多時候會浪費時間盲目創作。他也認為做創作的這個道理跟人生一樣,做任何事要搞懂為什麼去做、才能知道要之後要怎麼應用。

從音樂總監的角度看表演者和歌手,Andrew老師認為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歌手都是一個角色,音樂劇某種程度上是放大了角色的故事,因此在錄音室和歌手工作時,他也會運用和音樂劇相似的方式,藉由角色的方式來引導歌手。

從他的角度看台灣的音樂劇,他覺得台灣缺乏寫音樂劇劇本的人,舞台劇和音樂劇是不同的類型,音樂劇除了有故事、還要有歌詞,音樂劇劇本需要能兼顧兩者的創作,因此也期許台灣未來有更多音樂劇產業各個領域的人才培訓成長。(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2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27 莫忘初衷的表演本事~王怡雯專訪


集結歌唱、戲劇和舞蹈的音樂劇,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人物之一,便是劇場編舞家。編舞家不僅僅是想動作,需要從文本的角度出發、思考整體的畫面安排,以及透過肢體傳達的理念。而更重要的一點便是音樂性和肢體的結合,考慮在做動作時演員是否可以同時唱歌,也須思考音樂的類型和樂器的選擇、風格等等。由於音樂劇具有一定成分的商業性,因此在編舞時也需要考慮到娛樂性,最重要的事也讓觀眾看得開心過癮。

本集歌舞實驗室很榮幸地邀請到長期在紐約生活、多年來不斷往返台北紐約工作的紐約妮可王——王怡雯來到節目中分享劇場編舞家的工作。畢業於畢業於北藝大戲劇系主修導演的她不僅經常參與大大小小的歌舞劇演出、也曾擔任歌手演唱會的群舞等等。本集除了分享身為編舞家的劇場經歷、也分享在《台灣有個好萊塢》《再會吧北投》 等等不同製作中的思考及觀察。

仔細爬梳自己和編舞職業的連結,她分享自己是直到考大學時才開始接觸舞蹈,因為持續學習、熱愛跳舞,因此在朋友的邀約下開始展開音樂劇的編舞工作。回想和紐約及音樂劇的緣分,怡雯分享大學時期剛好有機會到美國看了很多百老匯的作品後覺得很有趣,隨後又因為演出、進修、學舞等機會而走訪紐約,直到申請到藝術家簽證後,才開始長期在紐約東岸工作。

從編舞的角度看,王怡雯認為音樂劇跟舞台劇表演在肢體上還是有許多的不同,音樂劇所涉及的舞蹈風格更加多元、因此也影響到身體所需要的風格和肌肉使用的不同。 演員的聲音、唱功、作息、生活習慣都需要服務身為音樂劇演員這件事,而不只是要不斷學習、還需要不停地練功、保養自己所擁有的技能。另外怡雯也分享在面對肢體不擅長的演員時,會透過從演員本人的身體狀態出發,共同尋找熟悉的身體可能性,她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讓表演者有安全感、才能比較放鬆。

在台北紐約輾轉多年的王怡雯坦言,雖然往返十分辛苦,但因為喜歡旅行、旅行的過程也會幫助自己創作,因此現在的自己就是在可以前進時盡可能地往前走。雖然有時候會很貪心想要做很多事,但當她想要跑很快的時候,便會想起恩師們的話語、開始告訴自己先不要急,一件一件事慢慢來、一切都會水到渠成地。(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3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26 表演是我作得比較好的一件事~演員張擎佳專訪


經常觀看劇場、音樂劇演出的觀眾一定知道這位十分火紅的台灣音樂劇演員張擎佳。佳佳除了擅長多種音樂劇演唱形式,也十分擅長舞蹈設計、參與許多舞蹈編排。從畢業後進入業界至今,一晃眼便已在劇場打滾十多年的她,如今已挑戰多種角色、更是許多劇團爭相合作的演員。近年來最為人所熟知的主演作品便是一開票便售罄的台灣原創音樂劇《勸世三姐妹》。

細數和音樂的劇的緣分,佳佳分享自己小時候便開始學習鋼琴和舞蹈,隨後畢業於台藝大音樂系和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擁有豐富歌唱經驗的佳佳,也在節目中分享自己過去在轉換古典和音樂劇唱法時亦曾遇到瓶頸,後來透過大師班跟老師不斷學習、精進,逐漸找到自己適合的演唱和練習方式。曾因為亂用聲音而受傷的佳佳認為,因為曾有過受傷的經驗,所以她更堅信只要努力栽培自己,身體就會給予相對應的回報。

在節目中佳佳也分享自己在詮釋角色前,會先抓著自己跟角色的相似性,像是《勸世三姐妹》中的宋國珍講話直接、用罵的口吻來表現自己的愛,佳佳便會從這個角度切入、型塑出鮮明的角色性格。她認為自己總是在接到角色後從角色身上學習、獲得禮物。另一方面談起舞蹈,佳佳分享儘管自己就讀音樂系,依舊沒有放下小時候便開始學習的舞蹈,長大後持續學習、參與教學、嘗試舞蹈編排等等。在編舞上,她喜歡透過舞蹈、肢體動作來幫助角色推進關係,倘若遇到肢體不安的人,也會透過口訣來幫助演員創作和記憶。

儘管已有十分多的表演經驗,在對表演沒有安全感時,她還是會去上課,在過程中找到自己可以持續推進的新目標、同時找到下一個階段可以努力的地方。佳佳認為儘管是經驗豐富的演員,依舊需要不斷地進修、精進自己,在經驗中累積、學習,不然在表演上會變不出任何新東西,同時也在合作中找到自己認為好的表演的概念。

談及音樂劇對於佳佳的意義,她認為那是目前自己唯一做得比較好的事。身為演員,仍然不可避免地面對「演員是被選擇的」這個事實,佳佳分享自己近年來也很努力地關掉與外界比較的心態、好好消化身為演員而面對到被選擇的心境,持續努力鞭策自己進步、埋著頭苦練。最後,也讓我們繼續期待在台灣音樂劇的舞台上持續看見佳佳的身影吧。(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2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25 音樂劇的重要角色-製作經理來了!瘋戲樂工作室製作經理李奇專訪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js47d3e03j401y88e6bcn89/comments

成功的音樂劇除了優秀的劇本、音樂、演員和技術人員外,如何有效地組織劇組、照顧所有演職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更是十分重要.本集歌舞實驗室邀請到瘋戲樂的製作經理李奇來到節目中分享劇場中的「製作經理」竟就是在做什麼?以及和音樂劇的緣分。

從小學習樂器的李奇,在老師的鼓勵下開始思考小提琴演奏家之外的職涯選擇。在學生時期和王希文、冉天豪、曾慧誠老師們學習時,他發現到自己很想「用音樂敘事」,因此在畢業後前往瘋戲樂工作室,成為瘋戲樂許多作品的重要推手之一。現今回想起來,他發現其實自己練樂器同時也在修身養性、培養做人處事的態度。

每個製作團隊的風格都不同,身為瘋戲樂的製作經理,李奇認為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完成演出、好好的照顧大家所有細節,如此一來大家才會有很好的狀態和作品。製作經理需要擔負起盈虧和許多責任,本集李奇也分享自己在劇組的許多印象深刻的經驗,如在擔任音樂執行時發生技術問題、學會向現實層面妥協等等課題。

從李奇的角度,他認為至今台灣的劇場都努力地把戲做成最好的樣子,但距離做到理想中的樣子仍然需要許多努力。他認為好的音樂劇演員要有對生活的體會、努力補足自己的不足,而比技術更重要的是運用技術去表達和詮釋,不停地精進自己、隨時準備好成就舞台上的角色。而成為劇場的製作經理,除了要夠愛這份工作、也要有韌性、不斷地學習、邊做邊學。(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3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24 「每個地方都是我的舞台」-楊豐彥談音樂劇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js47d3e03j401y88e6bcn89/comments

曾為音樂劇演員、現今為歌唱指導的楊豐彥分享自己和音樂劇的各種記憶。學生時期主修聲樂的楊豐彥,受到知名音樂劇演員Michael Ball的歌聲吸引、進而開始研究過去自己不熟悉的唱法和歌曲,在過程中開啟了自己對音樂劇的認識,了解到不同的音樂嘗試可能。原本他想去留學的他,在發現到自己在國外水土不服、可能沒辦法留學後,他便開始嘗試不同的道路,如參加果陀劇場的歌舞訓練班、參與音樂劇徵選等等,默默地開啟了他和音樂劇深厚的牽絆。

在節目中楊豐彥也和大家分享自己過去的演出和徵選經驗,如徵選《天堂王國》時的趣事以及《新龜兔賽跑兒童音樂劇》和《約瑟的神奇彩衣》的工作經驗,他發現兒童音樂劇是演員學習很好的管道,透過小朋友的角度去看戲、思考,會有許多不一樣的體悟和表達及感受。回想自己二十幾歲演戲時的狀態,楊豐彥覺得過去自己經常只是盡力地把角色演好、歌唱表現好,現在重新回看角色,回發現現在更多的是從中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經過消化過後再唱出來。

擁有優美聲線的楊豐彥也跟大家分享自己曾面臨到一系之間沒有聲音、一整年無法唱歌,儘管感受到挫折和難過,卻也啟發他開始思考當自己所有能力都被拿走時,到底還能做些什麼?如今的他再重新回想這段過程時,認為儘管有在人生道路上有荊棘和傷口,但也因此才會活得更踏實。當經歷到人生和生活的變化時,會發現儘管許多都和想像中大徑相挺、卻也會給生命不同的啟發、開啟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現今的楊豐彥儘管聲音已恢復不少,但已從音樂劇演員轉為幕後的歌唱指導。儘管暫時放下音樂劇表演工作,他仍然持續默默地為台灣音樂劇界耕耘。同時他至今也仍不停地在尋找答案,學習認識更多自己的身體、更了解自己可以做什麼,享受每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1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23 抓住曼巴精神,音樂劇演員崔台鎬挑戰了每一次的精彩演出!


2022在人力飛行劇團「《感傷旅行(kanshooryokoo)》當你前往南方我漫長的憂鬱變成一座用遺忘構成的西伯利亞」作品中獨挑大樑、並獲得台新藝術獎表演大獎的演員崔台鎬,前來歌舞實驗室節目中分享自己和音樂劇的緣分和經歷。

畢業於華岡藝校、北藝大戲劇系的崔台鎬,分享小時後喜歡表演時十分單純、想當明星。隨著累積越來越多表演經歷、加上人力飛行劇團導演李煥雄的影響,他慢慢意識到表演藝術類的工作不只是給予觀眾歡笑、淚水,更重要的是反思、是否有對於社會、世界新的觀點和想法。而身為演員,很重要的是不要因爲演員的表現欲而扭曲作品想要傳達的事。

在北藝大戲劇系求學的過程中,崔台鎬在學習製作裡接觸到了音樂劇。由於在之前沒有什麼相關的接觸,所以他分享自己也是在一次次的經驗中學習更多演唱、詮釋等等技巧。他認為好的音樂劇演員能在歌曲、劇本框架過程中找出火花。而專業的信任和合作也能幫助演員彼此互相成長、進步。身為演員和導演看的角度十分不同,能和伴侶音樂劇演員大甜在劇場互相扶持也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


在節目中崔台鎬也分享自己參與影集式音樂劇《鬼歸代言人》 以及《感傷旅行》兩部作品的創作歷程和心得。在疫情期間他也曾創作「催眠秀」,亦曾透過作品來表達、傳達、融合曼巴精神。

綜觀台灣的音樂劇,崔台鎬發現日本韓國都有西化後的表演藝術出現,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樣貌,如今台灣最大的挑戰便是找出自己的風格、長出屬於自己音樂劇的花朵。已經身經百戰的崔台鎬在節目最後也分享如果有機會,會想嘗試看看挑戰百老匯 <Hamilton>、<Dear Even Hansen>等等厲害的角色。無論遇到的挑戰多難,秉持著「曼巴精神」,相信都一定某種有美好的結果。(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1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22 「生活的豐富和精彩,最後都會變成創作的獨特性。」冉天豪來了!


談到台灣的音樂劇發展,不得不提到這位十分知名且重要的台灣音樂劇作曲家冉天豪先生,除了創作音樂劇歌曲,他也經常創作合唱曲、抑或改編音樂劇歌曲為合唱團演唱。本集歌舞實驗室邀請到天作之合藝術總監冉天豪來到節目分享他在創作音樂劇的心路歷程。

回首過去的創作時光,在較為艱難的創作環境下,他依然在緊湊的時間內創作出一系列的音樂劇作品如《四月望雨》、《隔壁親家》、《渭水春風》、《飲食男女》、《阿堯》等等,卻也因為高壓且緊繃的狀態,導致身體不斷地反覆出現問題。如今回首過往,他認為一旦選擇做這個行業、就需要有心理準備面對這個行業的挑戰,而在經歷辛苦和挑戰後活下來,往往都會更加地強壯。

冉天豪坦言創作聽起來十分浪漫,但理性上其實十分高壓。他認為做音樂做久了,現在的自己認為需要更多的沈澱、思考做音樂創作的價值和目的為何。在聆聽作曲家的作品來理解作曲家時,往往可以發現到他們的生活很豐富而精彩,他也期許未來的作品是現在的自己沈澱後所獲得的反思、而非複製過往。過去的他認為生活即是創作,努力創作即為生活,但現在的他逐漸意識到生活不只有音樂和創作,還有很多精彩的事情可以體驗,所以他開始把生活步調放慢、留下許多空白的時間給自己,細細體會生活。現今的他在面對新的題目時,也會重新思考自己是否適合,並同時等待著下一個有感覺和強烈想法的新主題,作為下一段創作旅程的開始。

當今很多國外很多流行曲目都是來自於音樂劇的選粹,然而台灣音樂劇發展較短、能理解音樂劇和合唱的人又很少,因此相關的作品改編並不常見。從小唱合唱團的冉天豪分享自己十分想把音樂劇中的歌曲變成音樂會曲目,因此近幾年來他都有積極地在整理創作過的歌曲、把音樂劇的形式編成合唱曲,也和知名合唱團合作展開「冉天豪合唱作品音樂會」等等演出,希望未來可以陸續整理、有更多人可以加入合唱曲的創作或改編。

身為音樂劇創作者,冉天豪認為這行門檻很高、有很多必要的基本功,不僅需要聆聽大量的音樂、也要對音樂有自我見解,對各個年代、各地的音樂劇都要有了解、知道各地區的音樂是怎麼寫,再進一步回頭理解、思考中文的語韻以及情感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創作者除了要有熱情,也要站在觀眾的角度思考觀眾想要看到什麼。創作是一個從內而外、從外而內的過程,要往自己的內心挖掘、也需要從外去理解觀眾,如此一來才能創作出打動觀眾的雋永作品、讓歌曲進入觀眾的生活。(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2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21 相信自己、堅持到底-榮耀基金會執行長孫瑞君(毛毛)專訪

本集歌舞實驗室邀請到現為榮耀文創基金會的執行長孫瑞君,業界又稱毛毛,曾擔任瘋戲樂工作室製作人,參與推出《台灣有個好萊塢》等等大型音樂劇製作。毛毛自認為「執行長」一職其實就是執行事情的班長,不挑事情,什麼事情都可以做!

談起毛毛和劇場的緣分,學生時期的她其實不曾接觸過劇場。畢業後在媒體界工作時,意外遇上紙風車劇團,後來確認自己對劇場的興趣後,便轉職加入紙風車劇團,在劇團中,她除了做音樂執行外,也在裡面學習各個面向的劇場技術。而談起和音樂劇的緣分,則是在紐約看音樂劇後,發現到自己對音樂劇的喜愛又更甚一籌。容易被音樂觸動的她,強烈地感受到比起話劇或是其他戲劇類型,自己更加地喜歡音樂劇。

本集歌舞實驗室也在訪問中談及毛毛的先生竺定誼的和音樂劇的相遇。起初從戲劇演出開始的竺定誼,被王希文發覺唱歌的天賦和潛力後,後來陸續參與大大小小的音樂劇的音樂劇演出。對竺定誼來說, 身為一個轉業的音樂劇演員十分有挑戰性地是要掌握好聲音狀態。竺定誼知道自己是個容易生病的人,因此在面對重要演出、長銷演出時也會更加謹慎注意自己的聲音狀態。

毛毛分享自己加入榮耀文創基金會的契機,是發現到該基金會理解到音樂劇產業的痛點。如今的榮耀文創基金會打造了音樂劇的創生基地「二條通劇匯」,為提供給音樂劇創作者的社群交流空間,舉辦工作訪、活動等等。同時榮耀基金會推動「製作人論壇」系列,希望透過經驗分享的方式,幫助製作人建立起溝通的橋樑、進行深度對談等等。除此之外,榮耀基金會也成立了線上的Reprise 音樂劇評論站,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劇評幫助音樂劇紀錄、推廣,基金會未來也期待有機會可以投入更多課程等等。

從執行製作的角度看音樂劇,毛毛認為現今音樂劇產業雖然每個環節都有人在做,但每個環節都有相對應的困境。產業尚未成熟、創作音樂及劇本的人又相較演員基數少,因此依舊很缺乏人才。音樂劇身為一個高度整合的劇種,好作品除了需要各部門很專業的發揮外,更很需要產業共識。近年來的音樂劇作品越來越豐富,經常有作品銷售一空的現象也代表著只要戲好、觀眾便會買單。

「相信自己、堅持到底」,是毛毛在做劇場的路上一直鼓勵自己的話,做劇場會一直遇到困難,要不停地告訴自己要堅持下去,興許現在可能沒有那麼順利,但最後都會朝著好的方向前進。(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2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20. 作品都有好壞的地方,也有自由詮釋的空間~劇評家白斐嵐專訪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js47d3e03j401y88e6bcn89/comments


在台灣,劇場演出通常只有一個週末,演完之後演完之後沒有什麼留下來,劇評家便是將自己看戲過程中的所思所感書寫下來。本集歌舞實驗室邀請到表演藝術評論家白斐嵐女士來到節目中分享「劇評家」的工作秘辛,其實劇評家的工作其實沒有想像中的浪漫?

從小學古典樂、主修鋼琴和中提琴的白斐嵐,興趣廣泛,喜歡音樂、喜歡語言,大學念外文系,主要唸文學,後來發現自己對音樂和文學的興趣可以在劇場結合在一起。研究所畢業回台灣除了接現場的音樂劇演出工作,也因為喜歡寫作而開始書寫劇評。隨著書寫的評論得到國藝會的獎項,也開始接越來越多案子、成為越來越有經驗的劇評家。

回想起自己和劇場藝術的緣分,小時候白斐嵐分享小時候因為阿嬤很會講故事,因此培養自己喜歡聽故事、喜歡人與人面對說故事的感覺,因此這也影響到在觀賞多煮類型的戲劇之後,她發現到自己最喜愛的劇場形式,便是有說故事的感覺、有音樂性和畫面的表演形式。

不同於電影影評可能會影響觀眾進電影院的意願,戲劇的影評同常都是在戲劇演出結束後才會出來,因此沒有像電影一樣能直接對觀眾產生影響力,但劇評卻是卻是可以將戲劇生命延長的一個方式。因此對於白斐嵐來說,深思熟慮後所產出的劇評更像是告訴大眾這部作品在創作脈絡中的位置,一邊幫助觀眾釐清作品想要表現的東西,一邊討論創作者如何建立的世界觀和詮釋想說的事,最後也能提點觀眾和創作者,思考接下來的創作可以往哪個方向發展。

白斐嵐認為音樂劇是一個很兼容並蓄的表演形式、一個心胸非常寬大的劇種,很多人都是從音樂劇開始認識劇場、走進劇場,他可以有很深刻的議題討論、也可以有熱鬧歡騰的時刻。音樂劇的劇評因為牽扯到專業的音樂知識,因此仍不算容易寫,評論家需要找到描述音樂的語言。因此白斐嵐也建議有心要加入這個行業的大家,建議先增加自己對音樂的認識、並學習怎麼用文字語言表達出來。同時拓展生活經驗也能讓評論更加地立體。(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49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19.音樂劇是一台列車,帶領觀眾從寫實通往魔幻 --劉廷芳談音樂劇


「音樂劇是一台列車,帶領觀眾從寫實通往魔幻。」

回想起和表演的緣分,劉廷芳、業界都叫她「大甜」,分享自己以前雖然對演戲有興趣,但是未曾想過會在生命中佔有如此大的位置。從北藝大戲劇系表演組畢業的她,想起熱情迸發的魔幻時刻是來自於大一的學期末呈現,一個瞬間,她發現到鏡子裡面的人不是自己、而是角色,因此開始對扮演他人這件事感到十分好奇,希望可以透過角色去理解更多不知道的人事物。

大甜分享自己之所以熱愛表演,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在表演中可以感受到平日裡無法感受到的「真空」狀態,彷彿可以隔開很多煩惱、困惑、純粹而專注地活在當下。儘管有時自己會懷疑究竟自己是否真的那麼熱愛,但只要一站在舞台上,她就確定那是自己喜歡的事。

談起音樂劇的學習,她感覺彷彿有一股力量將自己往戲劇這條路引導。記得國小四年級時因為別人的稱讚,才意識到自己唱的得不錯。她認為音樂劇演唱最困難的地方是在於不同類型的歌種,由於歌曲背後的文化底蘊十分多元,需要讓自己更加地靠近那些文化,才能更完整地幫角色說話。

本集節目中其中一首選曲分享來自於音樂劇〈Caroline, or Change 〉中的一段Solo,也是影響大甜很重要的一首歌,從中聽見角色心底吶喊的她,在感到疲憊時,回頭看著段影片,就能重新獲得巨大的能量。透過這首歌,她提醒自己想要跟那位表演者一樣,相信只要拼盡全力,便可以帶給人力量。

身為十分用功的演員,她也在學習在表演上不要太緊繃、接受犯錯,有時過於專注會忽略和他人的交流,而用累積的經驗來改變發生的錯誤,也是表演最美的地方之一。
在戲劇這條路上,縱然過程中也許模模糊糊,大甜也在戲劇中困惑、理解、學習、成長,在每一個當下解決情緒、面對,逐漸地幫助自己縷出了一條道路。(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2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18. 從真實人生出發的音樂劇創作-高天恒編導談創作

擅長把生活和真實經驗放進故事裡的的藝術總監高天恒 ,來到歌舞實驗室分享自己和音樂劇的緣分與故事。身兼刺點創作工坊的創辦人、編劇、導演等,小高擅長將生活作為音樂劇所探討的議題,像是音樂劇《再一次夢想》中的歌曲〈百分百的愛〉,便是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講述站在兒子的角度想對媽媽說的話,又或是《苦魯人生》,講述者一群劇場工作者的心聲和故事。

憶起開始做音樂劇的契機,小高分享自己在大學時期發現當時的戲劇類型大多為寫實或實驗性走向,但自己不適合這些類型,在認識了音樂劇的戲劇類型後,他發現到音樂劇可以結合自己在大學學習的戲劇專業,以及自己從小到大累積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和養分。回想當時的環境,沒有很多沒有人做音樂劇,因此他便在不斷的嘗試和挑戰中累積經驗。

程式化的動作、詩化的語言、音樂性的說唱和動作重現。曾研究過音樂劇歌隊的小高也在節目中分享歌隊的作用,有時作為調節氣氛、畫面、情境烘托;有時透過一群人來講神性的故事、有時透過舞蹈和合唱場面,來製造澎湃的氛圍和效果;有時則是透過歌隊的事腳來講述大眾和群眾的眼光等等。由於歌隊的用法十分多元,因此小高認為歌隊其實是最難展現導演技巧的元素,若能妥善的運用歌隊,則可以為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上更加豐富的滿足與感受。

身為刺點創作工坊的經營者,如何保持收日平衡是劇場工作者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的事。從事劇場相關工作並不是一個可以賺大錢的行業,賣票無法成為支持劇團繼續經營下去的唯一財務來源,因此刺點工作坊有不停地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教學,講座、夏令營等等,也積極參加藝術節和商演等等,希望可以保持收支平衡,並希望市場不停有作品活絡、將藝術帶給大眾。若能有贊助,當然會更好。

談起近年來的劇場工作狀態和令人敬佩的表演者或工作者特質,小高認為劇場人是很為彼此著想的一群人。若大家能不只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是讓團隊彼此安心、好好做事,就會是個很棒的狀態。在節目中,小高也坦言,自己近年來因為生活、人際、心理狀態抑或是過勞的影響感到有些疲憊、亦曾經想過轉行。不過他也相當輕鬆地看待遇到的所有挫折與挑戰。他相信人總是會遇到挫折,而他自己比較害怕的是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又或是在創作的過程中缺乏靈感和感受,因此小高希望今年結束之後可以暫時休息一下、好好沈澱,興許去跳脫舒適圈、嘗試一些不一樣的事、又或是挑戰新的領域。(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1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17.音樂劇是認識自己的方式-姜柏任的表演本事

發想出影集式音樂劇《鬼歸代言人》的音樂劇演員姜柏任,又綽號姜杯,可以說是歌舞實驗室錄製以來第一位畢業於音樂劇系的演員。原本打算讀鋼琴系的他,在考大學時也順帶準備了音樂劇系的考試,帶著想要證明自己可以做音樂這件事的心態,最終在競爭激烈的藝考中考進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系。

憶起對音樂劇的熱愛,姜柏任分享自己在大學時期看了《吉屋出租》後十分喜愛,不僅打開了自己的眼界、加深自己的音樂劇的熱愛,從中感受到心靈上的自由感,更是將其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題材 。姜柏任認為歌舞只是一種形式,裡面的議題、想法以及面對世界的方式才是更打入人心的部分。因此他也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聲音和身體來表達或引發共鳴,帶給人們影響。

大學時期的密集音樂劇課程為他打好紮實的音樂劇功底,隨後在台灣演出《隔壁親家》和《天天想你》等知名音樂劇,亦曾於北京演出開心麻花的作品。他回憶自己年輕時其實經常只是想爭一口氣 ,對自己不是很有自信、卻又不願意放棄,因此經常問自己「為什麼不行?」。如今回想起來,如果沒有那時候的爭一口氣,也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除了演員,姜柏任也經常擔任歌唱指導,他認爲教唱歌這件事其實不只是聲音的調整,更重要的是教學的過。學生希望唱怎麼樣的歌、希望別人如何從聲音認識你等等,其實老師只是幫助學生把原本的樣子還給你。姜柏任分享自己的老師曾說過,善良是一種選擇,如果天生就是善良的人,那你對世界的感受就會很不一樣,因此他認為只要用心感受,許多事會有不一樣的體悟和發現。

姜柏任覺得當你喜歡一件事的時候,努力不會是唯一的條件。因為喜歡,所以很多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他認為當音樂劇演員十分重要的是磨練身心。演員經常努力卻不一定有機會,在不斷渴望和失望間認識自己、學習和自己相處、 不會懷疑自己,是身為演員十分重要的課題。而對於身為音樂劇演員的他,亦希望自己能從中給予觀眾一些療癒身心的能量。
對姜柏任來說,音樂劇是認識自己的方式,音樂劇宛如敲門磚,敲的是自己,因此他也在不斷的學習及演出中更加認識自己。身為劇場的一份子,儘管經常有可能會覺得孤單,但當你覺得很孤單時,其實周圍的劇場工作者都在努力的燃燒自己的熱情。身為演員,他很開心越來越多的觀眾願意走進劇場,因此他也對音樂劇未來的發展保持正向的期待。(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0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16.音樂劇是生活的實踐與反省--劇場大叔葉文豪來了!

知名音樂劇演員、綽號大叔的葉文豪來到歌舞實驗室分享,從當兵時加入藝工隊,而開始對音樂劇表演產生興趣,隨後陸陸續續從歌隊演員開始、再到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葉文豪分享起初踏入劇場的他,沒有許多表演經驗,因為從音樂劇演員出發、不同於許多演員已有戲劇經驗,因此他在第一次進入戲劇排練時,感到十分害怕痛苦,內心充滿了各種質疑和挑戰,覺得自己不足、少了什麼,因此也積極地多方學習、吸收,來增加自己的功力,連續四年參與音樂劇人才培訓計畫,積極增進自己表演,唱歌、 舞蹈的實力。

談起自己的演員本事,葉文豪分享自己剛開始拿到角色時會覺得終於有時間可以讓角色綻放,後來才領悟到其實劇場很重要的一點是大家要在一起,他亦開始將自己的表演心法分享給其他人。他認為音樂劇演員必須具備強大的技術,不只是唱歌跳舞,更多的是演員對自己身體、聲音、跟氣息的關聯。演員需要高度的覺察和有效率的使用自己的力氣,並時時觀照著聲音、呼吸和肌肉的使用。

談到劇場的現況,葉文豪分享演員狀態和工作環境都跟自己想像的不同,自己是比較謹慎、緊繃看待演出的人,因此上台前都會做很多的準備,不過不是所有演員都會做一樣的準備演員,因此多少會讓他有些孤單。不過很快地他便調整好心態,把自己的部分做好、好好準備好自己。

而在《小太陽》工作期間,他觀察到許多小演員十分的自律、充滿熱情,因此雖然在業界各個演員的工作和準備方式不同、有時會讓他有些孤單,但當他看到年輕演員充滿熱忱的樣子後,便又對劇場的未來充滿期待。讓我們接下來繼續葉文豪帶給我們的角色和作品。(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51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15.百花齊放的音樂劇-全民大劇團團長謝念祖來了!



全民大劇團以原創舞台劇作為創作的出發,劇場導演出身的謝念組導演除了舞台劇外,亦接過偶劇、音樂劇、或委託創作等等。起初對於音樂劇比較不熟悉的他,在音樂創作上便找尋專業的人才合作、同時自己也從中學習,將其看成劇場裡的一項設計,只是相較其他元素複雜許多、需要花的時間也是更多。導音樂劇的過程除了接觸不一樣的敘事手法外,也需要將各種元素有效轉化。

謝念祖導演分享,最早的第一部音樂劇製作是《瘋狂偶像劇》,將偶像劇的主題曲和音樂做結合,透過歌曲把意境傳達出來,「愛得天旋地轉」從影視的鏡頭概念轉化成舞台的旋轉。每一次的磨練都是成長,音樂劇的獨特敘事方式,不僅帶領念祖導演看見作品的問題和解決方式,更同時創作出另外一個世界。

節目中謝念組導演也分享了在創作《同學會!同鞋~》和《倒垃圾》兩齣音樂劇的創作過程,在欣賞韓國音樂劇後受到刺激及震撼,便也想要製作出優秀的本土音樂劇,在確定主軸和形式後,便開始到處尋找多種的可能素材。身為導演的他,平時也積極尋找創作來源,多看他人的演出、書籍、以及覺察和周圍人事物的碰撞,一旦感受到有發展的可能,便會停下來觀察發展機會。念祖導演認為對於創作者而言,找到自己和作品的關係、連結十分重要,劇本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而更動,但創作者必須從中抓住到自己想要講的話。

本集「歌舞實驗室」邀請全民大劇團的謝念祖導演來到節目中,除了分享和音樂劇的心路歷程和各種創作經歷非分享外,最重要的是今年全民大劇團即將帶來全新的改編音樂劇《海角七號》。不同時耳熟能詳的經典電影,這次的音樂劇將揭開電影拍攝的幕後故事,包括選角、場景拍攝細節、各式各樣的拍攝插曲等等,也歡迎聽眾朋友在一起進劇場支持全民大劇團的作品。(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year ago
49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14. 音樂劇是我一生的羈絆-音樂劇導演孫自怡(不點)的故事


近年執導LPC、 Next to Normal等音樂劇導演孫自怡,人稱「不點」,個頭嬌小溫柔卻十分有想法,擅長執導消化各種類型的音樂劇,同時也是擔任以阿卡貝拉為表演主軸的A劇團之藝術總監暨團長。本集歌舞實驗室邀請到孫自怡導演,來到節目分享和音樂劇的愛與羈絆。
 
憶起自己和音樂劇的緣分,不點分享自己小時候便經常和家人去看親子劇、音樂劇,國小和家人於紐約看了「悲慘世界」後,便深深愛上音樂劇。隨後畢業於台大生傳系的不點,原以為音樂劇是和自己很遙遠的事,但因為喜愛唱歌而加入了合唱團、接觸了Acapella,又在戲劇系的修課經歷中啟發她對音樂劇的興趣,而在實際接觸過劇場業界的工作模式後,不點發現劇場確實是心之所向,於是便決定成立A劇團。
 
A劇團是在2012年成立的台灣原創Acapella音樂劇團,近年的作品包括《阿卡的兒歌大冒險》和《搖滾兒歌│呼叫!夏天戰隊》等。Acapella音樂劇和一般音樂劇不同的地方在於,表演者除了要具備歌唱、跳舞、戲劇等音樂劇基本能力之外,還必須能唱Acapella、且從頭到尾都在唱歌。雖然A劇團的作品多為親子劇,但因為結合了這一代父母兒時熟稔的兒歌,因此也讓父母和孩子有許多的對話空間。
 
身為導演,她覺得自己在當導演時,最重視的事是要願意溝通、能夠做決定,並且能請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執導音樂劇最需要在意的地方,便是演員如何從講話進到唱歌的狀態的漲掌握。由於製作Acapellam原創音樂劇的過程十分辛苦不容易,不點也在節目中分享自己經常懷疑自己要不要繼續做下去,但很喜歡看一群人為了一件事情共同努力的她,在每次看到大家凝聚在一起的時,便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觀看目前台灣的劇場現況,不點認為音樂劇在台灣尚未成行成一個產業。劇本依舊是很大的困境,現今台灣寫劇本的人和時間都不夠,因此劇本量十分不足。另一方面,儘管音樂劇的相關科系不多,但她觀察到演員很願意自己成長、進修。身為導演的不點認為,如今演員最大的挑戰便是時時刻刻把自己維持到最好的狀態,不對定目劇感到厭煩或自動導航。
 
在追夢的路上,不點勇敢地接受多元的刺激、接下每一次新鮮的挑戰,更在一次次的磨練中讓她覺察到自己離不開愛與羈絆的音樂劇。2023下半年,LPC正展開第三輪長銷式的演出,也讓我們一起進劇場,期待不點和表演團隊們帶來的驚喜火花吧!(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50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13.「任何表演都是表演、都有被觀看的價值」~周家寬談音樂劇

渾身都是戲、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表演,擁有吸引人的歌唱嗓音、靈活的肢體動作,在台上總能自在的轉換角色---這都是在說,已在劇場界打滾多年的「周家寬」。
 
談起和音樂劇的緣分,畢業於師大英語系的他,想起最初認識音樂劇,源自於國中音樂老師課堂上放映的《拜訪森林》。大學期間,又修了師大表藝所張仰瑄老師的課,進而正式學習、接觸音樂劇。從「木蘭少女」開始,當時還是素人的周家寬,勇敢突破舒適圈參與徵選,出類拔萃地成為其中的演員,正式踏入音樂劇的表演領域。
 
談起準備表演方式,他分享自己在排練時屬於「密集吸收」的類型,排練外的時間選擇好好休息、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同的音樂劇準備方式也會帶給他生活中不同的影響,像是因為《搖滾芭比》而展開飲食控制、重訓等等,都是為了在舞台上表現出最好的模樣!
 
戲約不斷的家寬分享,他認為生活的一舉一動,都有被細細玩味的地方。不要輕看各種大大小小的生活經驗,他帶著希望成為啟發別人的心,相信人的意念很強大,若想你有意識 想要去感染別人、觸碰別人,是會被感受到的。
 
家寬分享,自己其實是而在踏入音樂劇產業後,才發現自己這麼喜歡音樂劇。請讓我們一起期待音樂劇小王子帶給我們更多精彩豐富的角色故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52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12.「音樂劇,就是我的真愛!」演員陳品伶的表演故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js47d3e03j401y88e6bcn89/comments

「不管未來經歷什麼好的、不好的,都是生命的養分。」
 
縱橫劇場的音樂劇女伶陳品伶,因緣際會中踏入了音樂劇《拜訪森林》工作團隊,從此被深深吸引,隨後參與《不讀書俱樂部》、《天天想你》、《焢肉遇見你》、《LPC》、《徽因》等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儘管戲約接連不斷,品伶卻擔心自己的表演技巧停滯不前。因此她也不斷地在歌唱、舞蹈及表演上自我精進,向不同的老師學習技巧,幫助不同形象的角色建立及轉換。有時她也會因為不穩定的聲音狀態而徬徨失措,焦慮何時自己才能變成想要的模樣。
 
學無止盡。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學習和成長,她了解到歌唱和音樂劇表演一樣,都是一輩子的學習,自己的天賦更不是一輩子可以用的,因此她也不斷地調整、自我檢視、踏出舒適圈。儘管永遠不覺得自己夠好,但她已愈來愈了解自己,適當地做出調整及改變。身為演員,品伶認為很重要的是建立強大的心理素質,接受每個階段的自己、也珍惜每次台上盡心盡力的說故事的時刻。
 
最後談起音樂劇對品伶來說是什麼,她毫不猶豫的告白音樂劇是自己的真愛。儘管相遇中離不開挫折,知道他可能會傷害自己,卻仍然想跟他在一起。談起未來可能嘗試的角色,品伶希望挑戰更多未曾嘗試過的類型,讓大家可以看到自己的各種可能性。(小編慈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52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EP.11 全齡參與的「劇教」時光--Vanessa林奕君談AMcreative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

 
眾所周知,安徒生是世界上最會說故事的人,莫扎特是音樂神童,當最厲害的演說家和音樂家「俠」路相逢時,音樂與故事碰撞,構成了一部音樂劇的重要元素,在音樂、故事和戲劇創作上創造無限的可能,為大眾創造更多娛樂。
 
本集歌舞實驗室邀請到「AMcreative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團隊創辦人Vanessa林奕君,上來分享AM團隊的創辦歷程,並分享音樂劇《小太陽》音樂劇場2023年巡迴演出的資訊。
 
Vanessa從小開始便熱愛音樂,小學念過國樂班,高中時期也在音樂班成長,畢業後便出國修讀演奏相關的系所,獲得英國City University 文化藝術管理暨政策研究所碩士後,便回台發展。回首她的高中時期,因看了音樂劇演唱會實況、而被音樂劇深深吸引。高三那年她擔任音樂劇製作助理,看著一首首的曲目 從平面變成立體,萌生出她投入音樂劇製作的念頭。
 
學成歸國後,Vanessa曾在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擔任行銷公關,從中幫助她在經營音樂劇團上累積了深厚的實作機會。後來,她創辦了「AMcreative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團隊,主打全齡都能參與音樂劇,即全家老少都能共同觀賞其演出作品,甚至不受年齡限制,也能投入音樂劇製作工程。
 
從高中就決定投身音樂劇工作的她,心中早就意識到音樂劇工作從小開始栽培的重要性,故AM團隊也另設了「劇教」空間,讓兒少族群能接受專業的音樂劇訓練,不僅提供台前戲劇表演訓練共同參與演出,也可以了解到實際音樂劇製作流程。透過一連串有系統的教學和製作流程,AM團隊和家長共同陪伴孩子們在音樂劇夢想搖籃中萌芽,營造健康的劇團生活。
 
今年AMcreative再次帶著音樂劇《小太陽—一個家的故事》於全台展開巡演。本劇對Vanessa來說特別有意義,因這是AMcreative第一部製作的音樂劇。這次,AMcreative邀請了鬼才導演吳維緯、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共同加入製作,用嶄新的方式述說著家中最平凡與幸福的時光,將經典重現,為這個世代帶來不一樣的感動。(小編佳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years ago
50 minutes

歌舞實驗室

「歌舞實驗室」節目從華文經典劇目出發,在「經典重現」單元重現劇目之精華;本節目兼負文史藝術傳承之責,以「音樂劇特寫」單元、認識音樂劇到底是什麼?而每一部作品的誕生,都是透過演員與團隊不斷地實驗,最終才成就所謂的經典;在「唱作劇佳」單元,製播團隊將邀請演員與團隊,前來說說他們的音樂劇本事。

本PODCAST 頻道平台,和您一同在「歌舞實驗室--唱作俱佳」,聽聽台灣音樂劇產業的職人故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