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c4/ba/35/c4ba356f-4ceb-cd2b-1dec-2b8ed36a526a/mza_11721264624897060789.jpg/600x600bb.jpg
小声音
a still small voice
32 episodes
4 hours ago
【小声音 a still small voice】是由来自巴黎的自由作者vv创立的文化艺术类节目。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小声音这个名字提醒我们,智慧的声音往往隐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只有用心聆听才能领悟那些最深层的启示。与大多数的谈话类节目不同,小声音更像是一种写作的延伸,通过女性视角和文学化的语言和听众一起深入探索从文艺作品中提炼出的哲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从诗歌到小说,从电影到艺术,我们将一起用心倾听那些微小的声音,寻找其中隐藏的智慧与启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之旅吧。
Show more...
Book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小声音 is the property of a still small voice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小声音 a still small voice】是由来自巴黎的自由作者vv创立的文化艺术类节目。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小声音这个名字提醒我们,智慧的声音往往隐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只有用心聆听才能领悟那些最深层的启示。与大多数的谈话类节目不同,小声音更像是一种写作的延伸,通过女性视角和文学化的语言和听众一起深入探索从文艺作品中提炼出的哲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从诗歌到小说,从电影到艺术,我们将一起用心倾听那些微小的声音,寻找其中隐藏的智慧与启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之旅吧。
Show more...
Books
Arts
Episodes (20/32)
小声音
vol.36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欧洲:文明的阴影与灵魂的归途

这期节目和大家聊一聊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外国人在欧洲生活的经历以及他对西欧国家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看法。这些内容也可以引发一些现代人关于出国,移民,全球化以及个人的身份认同等等话题的思考,西欧国家和俄罗斯意识形态的不同其实是他作品里面反复探讨的问题,不管是《地下室手记》,还是《白痴》,《群魔》里面,都涉及了这一冲突。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记》里面,批判理性利己主义的生活观,在《冬天里的夏日印象》这一散文集中,批判了欧洲表面的繁华和内在的空虚,还批判了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一大革命的思想根基,在《白痴》的结尾,他借着梅诗金公爵的口表达了俄罗斯独特的基督教信仰是欧洲复兴的希望。


时间轴:

00:08 节目简介

02:50 历史背景:彼得大帝的社会改革

05:06 陀思妥耶夫斯基旅居欧洲的经历

11:40 批判理性利已主义的生活方式

17:19 批判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

22:14 英国强盛背后文明的阴影

25:45 灵魂的归途


参考书目:

《冬天里的夏日印象》

《1867年日记》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

《作家日记》

《地下室手记》

《白痴》

《群魔》


本期音乐:

Piano Trio No. 2 in E-Flat Major, Op. 100 D. 929: II. Andante con moto   Franz Schubert/Andreas Staier/Daniel Sepec/Roel Dieltiens

Après un rêve, Op. 7, No. 1  Gabriel Fauré/Yo-Yo Ma

Mazurka in B Minor, Op. 33 No. 4, B. 115 Frédéric Chopin

St. Matthew Passion, BWV 244: Pt. II: Aria. Erbarme dich, mien Gott (Alto)

Johann Sebastian Bach/Christoph Prégardien/Klaus Mertens/Monika Frimmer/Veronika Winter/Lena Susanne Norin/Wilfried Jochens/Hans-Georg Wimmer/Rheinische Kantorei/Das Kleine Konzert/Hermann Max


Show more...
2 weeks ago
31 minutes 59 seconds

小声音
vol. 35 约瑟芬皇后:拿破仑的一生挚爱为什么会成为弃后?

《马提尼克玫瑰》是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皇后的传记,讲述了约瑟芬传奇的一生 ,很多人认为她娇媚,轻浮,喜好奢华,有异域风情,但书中描绘的她其实是一个在环境和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成长和蜕变的生活的勇士,从督政府时期的风流女神到优雅端庄的皇后,她凭借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的塑造自我。是一个真正的女人,母亲,妻子,和王后,一个柔美善良的灵魂。这期节目详细来讲一讲约瑟芬到底是谁,她为什么会让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如何迷恋,后来又为什么变成了弃后,拿破仑离婚的这个决定又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最后还会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受。


时间轴:

 00:13 人物介绍

 03:28早期经历和第一段婚姻

 09:14拿破仑和约瑟芬

 15:13被抛弃的皇后,离婚后的约瑟芬

 19:35 首命运眷顾的约瑟芬

 21:40 教养有方

 23:18 拿破仑的错误决策和不能善终的爱情


本期音乐:

Enemies to Lovers Joshua Kyan Aalampour

Chopin: 24 Préludes, Op. 28: No. 4 in E Minor Frédéric Chopin

Josephine  Martin Phipps Napoleon (Soundtrack from the Apple Original Film)

Les indes galantes / Act 9: IV.14 Danse des Sauvages  Jean-Philippe Rameau

Valses sentimentales, D. 779: No. 13 in A Major  Franz Schubert

Manon Lescaut: Act II: Intermezzo  Giacomo Puccini


Show more...
1 month ago
30 minutes 55 seconds

小声音
vol.34 《群魔》:从斯塔夫罗金的悲剧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群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72年出版的,被很多人认为是政治小说,因为它涉及了很多意识形态上面的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是针对当时俄国社会上那些受到了西欧自由主义思想影响没有信仰的虚无主义者做出了批判,把他们这些打着革命旗号来扰乱社会秩序制造混乱的人叫做“群魔”。这期节目主要从斯塔夫罗金的人物特点来探讨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


时间轴:

00:05 作品简介

06:30 两种人:能够转变的和不能转变的

09:22 斯塔夫罗金的人物特点

13:35 自由意志的滥用

16:09 不冷也不热的人

18:40 克尔凯郭尔:在决断中成就自我


本期音乐:

Left sign crushes motorist

The Sorrow

A Fragment of My Soul Invadable Harmony

Handel / Orch. Hale: Keyboard Suite No. 4 in D Minor, HWV 437: III. Sarabande George Frideric Handel

Beving: Ala Joep Beving Trilogy

Mom, Please Forgive Me Cho Young-Wuk

У зеркала


Show more...
1 month ago
23 minutes 28 seconds

小声音
vol.21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塑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信集,今天的节目主要是通过他这些书信的内容,通过他自己的话,来了解一下他充满戏剧性的人生经历,他对身边的人还有文学创作的一些态度,以及他的人生观和信仰。

“我不知道我的忧伤的思想何时才能平息?人只有一种状态是命中注定的:他心灵的氛围是天和地的融合。人是一个多么不守规矩的孩童啊;精神本性的规律被破坏了……我觉得,我们的世界是沾染了邪念的天上神灵的炼狱。我觉得,当今世界具有消极的意义,因而崇高的、优雅的高风亮节成了一种讽刺。如果有人进入这幅图画,和整体的印象与思想不协调,总之,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人,那么结果将会如何?画面被毁坏了,存在便不可能了!”


时间轴:

00:09 节目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集

02:18 陀翁早年的人生经历,差点被执行死刑

04:30 西伯利亚的流放生活

09:12 面对苦难的态度和成长

14:30 贫穷与负债,出狱后的生活

19:44 艰苦的文学创作

21:45 人不单靠面包活着,还要有精神追求

27:54 陀翁给年轻人的信

31:08 陀翁喜欢的音乐


本期音乐:

Amur Waves Max Kyuss/Nikolai Nazarov/Отдельный показательный оркестр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Ethan's Waltz Abel Korzeniowski

River Flows In You - Original Yiruma

On the Hills of Manchuria Ilya Alekseevich Shatrov/First Separate Exemplary Orchestra of USSR Defense Ministry/Nikolai Nazarov

Two birds Fredrik Lundberg

Fidelio, Op. 72: Overture Ludwig van Beethoven/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31 minutes

小声音
vol.28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人性中的统一与分裂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最有名的小说之一,是1941年在他选择自杀前完成的最后的作品,包含了他世界观的表达。写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象棋大师之间的对决。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人性中的统一和分裂,以及理性和创造性,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碰撞。

时间轴:

00:08 象棋的故事

03:22 作品简介

05:08 茨威格的世界观

07:47 理性主义的世界冠军

11:05 困于思想的象棋大师

15:50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17:28 关于国际象棋的一些感想

本期音乐:

The Queen's Gambit (Music from the Netflix Limited Series)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0 minutes 22 seconds

小声音
vol.30《白痴》:幸福在于盼望以及发现生命的过程

《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8年完成的一部小说,是他在欧洲游历期间写的。他在这部小说里面塑造了一个接近完美的基督式的人物梅诗金公爵,他是一个温和良善,有着顺服精神和充满爱意的人,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傻,所以叫他白痴,是一个类似堂吉诃德一样的人物。他在这本书里面还探讨了死亡和重生的主题,批判了虚无主义的思想。这期节目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小说里面的细枝末节。


时间轴:


00:08 创作背景

04:16俄国的基督:梅诗金公爵

09:06 患癫痫病的先知

11:26 死亡与重生

14:02 伊波利特和虚无主义者

19:05 生命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

24:06 墓中的基督

30:50 小说里的二元对立

33:24 情欲的爱和怜悯的爱

36:59 根基主义


提到的艺术作品:

《墓中的基督》 小荷尔拜因 1521


本期音乐:


Martini Dry   Mercuzio Pianist

Karaindrou: To Vals Tou Gamou  Eleni Karaindrou

6 Chants polonais, S. 480: No. 2, Frühling   Joseph Banowetz

Suite No. 11 in D Minor, HWV 437: III. Sarabande Mario Sollazzo

Romanian Folk Dances, Sz 56: III. Pe-loc - Andante  Andrew Rangell

Sonata "La Follia" Op. 1 n. 12 RV 63  Hespèrion XXI

Karaindrou: Waltz By The River  Maria Bildea

Eleni Karaindrou - The Waltz of Hope  Eleni Karaindrou

Show more...
7 months ago
38 minutes 19 seconds

小声音
vol. 33 黑塞的《荒原狼》如何治愈文艺青年的精神内耗

《荒原狼》这本书是黑塞自传性质的一部作品,是在1927年出版的。在这本书里面主要描写了荒原狼这个人物的孤独感和内心的冲突。探讨了人格的多面性,以及如何面对自己精神上的困境。小说的第一个部分是从第三人称视角来描写别人眼里的荒原狼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然后又从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这个人物自己的心路历程。后来他又遇见了几个新朋友,还重新找到了恋爱的感觉,最后的部分描写了他在魔法剧场经历的迷幻之旅。那么我们这期节目就来聊一聊黑塞通过荒原狼这本小说想要给我们传达的人生哲学。


时间轴:

00:04 作品简介

02:05 黑塞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

04:21 荒原狼的人物特点

08:50 荒原狼和尼采的哲学思想

14:20 新朋友:学会笑和跳舞

17:56 魔法剧场和莫扎特


本期音乐:


I Love You When I Drink Champagne by Eric Christian

Sonata in F major, HWV 370: III. Largo  Riccardo Minasi

Potato Head Blues (Remastered)  Louis Armstrong 

Handel: Serse, HWV 40 / Act 1: "Ombra mai fu" (Arr. for Oboe)   Edward Brewer

Don Giovanni, K. 527: Forse un giorno... Edda Moser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4 minutes 44 seconds

小声音
vol.31 双重人格:如何调和人的社会身份和自我认同

《双重人格》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彼得堡文员戈利亚德金为了迎合社会环境压抑了过多的自我,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声音,逐渐在谨小慎微的性格中出现了另外一个截然相反的人格,并且逐渐代替了他的位置。这期节目会和大家聊到初出文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会从心理层面探讨双重人格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调和人的社会身份和自我认同感。


时间轴:

01:10 初入文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06:14 《双重人格》发表后首次受挫

09:20 作品简介,社会身份和自我认同感

14:53 戈利亚德金的心理分析

17:30 《双重人格》和荣格的“接受自己的阴暗面”

20:42 阴暗面的正面意义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2 minutes 29 seconds

小声音
vol.32 《德古拉》中的隐喻:女性身份,性道德,心理学,移民潮

爱尔兰作家Bram Stoker所写的哥特式小说《德古拉》是现代吸血鬼文学的鼻祖,于1897年出版。弗兰斯斯科波拉的经典电影《吸血惊情四百年》也是从这部小说改编的。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吸血鬼的恐怖故事,实际上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在潜意识层面反映了很多当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问题和人内在的焦虑和恐惧。对于科学与迷信,女性主义,性道德,心理学,以及移民潮等内容都有很多影射。


时间轴:

00:08作品简介和创作背景

05:52 吸血鬼的形象

09:00 范海辛:科学和神秘主义的矛盾

12:20 女性身份和性道德

18:57 帝国衰落与移民的威胁


本期音乐:

Bram Stoker's Dracula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6 minutes 25 seconds

小声音
vol.29 断头王后 :只有在不幸中你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断头王后 玛丽安托瓦内特传》是茨威格在1932年出版的,主要讲述了法国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皇后的一生。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查考了非常多的材料,并且对真真假假的各种手稿进行了甄别,他的原则就是尽量的还原真实,宁愿内容少一点也不采用那些不能保证真实性的信息,而在纪录缺乏的地方就运用心理学来做合理的推理。他所写的这本书是让玛丽皇后跳脱出她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以及历史上给她冠上的各种名号,而是去认识这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 茨威格这样形容这个女人:“玛丽·安托瓦内特既不是保王派的伟大圣女,也不是革命派所说的下贱娼妇,而是一个性格平庸之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并不特别聪明,也不特别愚蠢,既非烈火,亦非寒冰,没有从善的特别力量,也无作恶的坚强意志。一个昨天、今天、明天都会遇到的不好不坏的女人;没有心思去做恶魔,也没志向去当英雄,显然不配成为一出悲剧的女主人公。但是历史这伟大的造物主,为了创造一部动人心弦的戏剧,并不需要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人物来充当主人公。”这期节目我们一起来聊一聊玛丽皇后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时间轴:


00:03 节目简介

04:50 玛丽安托瓦内特究竟是谁

07:01 性格决定命运,骄纵的洛可可女王

11:40 德不配位,享受生命馈赠的国王和王后

14:05 在不幸中反省和成长

15:55 纯爱战士菲尔森和玛丽皇后的爱情

19:38 茨威格从自己的视角讲述这段历史


本期音乐:


Violin Partita No. 3 in E Major, BWV 1006_ I. Preludio

Opus 17 Dustin O'Halloran

Viola d'amore Concerto in A Minor, RV 397_ I. Vivace

Dr. Jekyll Abel Korzeniowski

Modern Age  Abel Korzeniowski

Winter (L'Inverno) Op.8 No.4 F Minor_ Allegro Non Molto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24 minutes 29 seconds

小声音
vol.27 《洛丽塔》: 着魔的猎人和林中仙女的无形岛屿

“在九岁至十四岁这个年龄段里,往往有好些少女在某些比她们的年龄大两倍或好几倍的着迷的游客眼里,显露出她们的真实本性,那种本性不是人性而是仙性(也就是说,是精灵般的)。我提议把这些精选出来的人儿称作“性感少女”。需要注意的是,我用时间术语代替了空间术语。事实上,我要请读者把“九岁”和“十四岁”看作界限——那些镜子般的海滩和玫瑰色的岩石——一座上面时常出现我的那些性感少女的魔岛的界限,岛的四周是雾霭迷蒙的茫茫大海。”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写的一本非常有争议的书,因为它是一个关于恋童癖的小说,讲的是一个中年男性亨伯特和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洛丽塔的故事。当时经历了很多波折才出版,但是出版以后很快就变成了畅销书。到了今天它也往往被称为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且还变成了一种日本亚文化的类型。《洛丽塔》是一本属于美学范畴的描写感官体验的书,是一朵散发着毒气的恶之花。我们到底如何去理解这本书,它到底值不值得去读。那么就来听一听这一期节目吧。


时间轴:

00:20 作品简介

04:38 纳博科夫的成长经历和文学风格

07:10 纳博科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09:52 让人神魂颠倒的无形岛屿

14:51 着魔的猎人和林中仙女

16:18 纳博科夫为什么要写《洛丽塔》这本小说

18:42 不可靠叙事

21:46 没有自己声音的洛丽塔

25:49 回归真实的洛丽塔和结局

30:03 关于洛丽塔的一些个人看法


本期音乐:

Lolita Ya Ya Nelson Riddle

To Arcadia, My Dear!  Joshua Kyan Aalampour

Lacy  Olivia Rodrigo 

Nocturne in E minor, Op. 72, No. 1 

Unité Joshua Kyan Aalampour

Closer Than Sisters  Abel Korzeniowski

Cry, Cry Mazzy Star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35 minutes 14 seconds

小声音
vol.26 地下室手记:一个意识过多却脱离生活的游魂

“先生们,我向你们发誓,意识太过丰富——这是一种病,一种千真万确、不折不扣的病。”《地下室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1864年写的一本小说,主要描述了意识过多的地下人的生活。他是一个蜗居在自己的角落的卑微的小人物,意识过剩但是却丧失了行动力,并且彻底的脱离了生活。在这本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就理性利己主义进行了批判,并且探讨了自由意识和个性的问题。

时间轴:

00:09 创作背景和作品介绍

02:55 地下人的人物特点

05:50 意识过多是一种病

09:47 自我意识(self conscious)

14:5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地下室

16:54 对理性利己主义的批判

22:42 水晶宫

25:18 湿雪纷飞

本期音乐:

Uncertain Cinthya Garcia

Closer Than Sisters Abel Korzeniowski

Explorer's Club - Season One Bonus Track Abel Korzeniowski

Day One (Interstellar Theme) Hans Zimmer

To Arcadia, My Dear! Joshua Kyan Aalampour

Common Red Fox Abel KorzeniowskiOld

Letter Imaginary Poet

Weapon. Ritual. Superstition. Abel Korzeniowski

Show more...
11 months ago
31 minutes 40 seconds

小声音
vol.25 《罪与罚》:你什么都不要想,干脆把自己交给生活

“您什么都不要想,干脆把自己交给生活。不用担心,生活自会把您冲到彼岸,让您立定脚跟的。”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有名的小说之一,写的是一个叫做拉斯科尔尼科的年轻人,曾经是法律系的大学生,但在生存环境和错误的思想多方面的影响下变得贫困潦倒,交不起房租,只能把自己仅有的宝贵物件拿去换钱。后来他决定杀害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并且打算从老太婆那里弄到钱,当作自己人生的启动基金。但在他杀了人之后,突然就好像生了一场病,自己也陷入深深的忧郁情绪中。这本小说的伟大不在于故事情节的精妙,不在于文笔的优美,而是对人性的探索到达了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人的“思想”,其实就是这本小说的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细腻的还原了主人公心理的那些思想是怎么样一点点的萌芽发展,不断的折磨他,困扰着他,诱惑着他,并且随着外在事物的变化越来越激发他去做决定,逼迫他去行动,将幻想变为现实。今天的节目一起来聊一聊这本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

时间轴

00:37 《罪与罚》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简介

05:50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人物特点

10:30 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思想和尼采

16:17 人的思想决定人的命运

21:15 思想的归正是改善心理问题的关键

24:04 “你什么都不要想,干脆把自己交给生活”

29:30 犯罪人的两种结局

33:50 陀翁亲身经历的罪与罚

37:10 惩罚与救赎


本期音乐:

St. Matthew Passion, BWV 244: Pt. II: Aria. Erbarme dich, mien Gott (Alto) Bach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R. 125_ Aquarium Camille Saint-Saens

No. 1. Allegro agitato Charles-Auguste de Bériot

Nocturne en C _L' Égyptien Eric Christian

Be True Abel Korzeniowski

Field Evgeny Grinko

Introitus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chubert_ Swan Song D.957 CHA Medical Center

Crime and Punishment (Soundtrack from the Anime _Fullmetal Alchemist_ Brotherhood)

Melting Waltz Abel Korzeniowski


Show more...
12 months ago
43 minutes 21 seconds

小声音
vol.24 陀思妥耶夫斯基:谁是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人?

《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1年创作的,是从西伯利亚流放回来以后写的第一本小说。他在这部小说里多方面描绘了人性中的善与恶,以及几代人的爱恨情仇,描写了穷人阶层和上流社会之间那种截然不同的现实生活,展现了叙事中的多重维度,探讨了爱与宽恕等中心思想。那么究竟谁才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呢?今天的节目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本小说带给我们的启示。


时间轴:

00:03 作品介绍

03:18 文学风格

05:45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是穷人

09:56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是善良的人

14:17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是敢于去爱的人

20:00 施虐与受虐的心理

23:50 爱与宽恕

26:18 终极意义上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本期音乐:

Remembrance Archibald Joyce/Nikolai Nazarov/Отдельный показательный оркестр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СССРAutumn Dream Archibald Joyce/Victor Makarov/Exemplary Orchestra of Interior Forces of USSR MOIAnd We Walk After Trevor KowalskiThe Forsaken Waltz Joshua Kyan AalampourBlack Butler Diabolic Waltz Kosta OstLittle Waltz Joep BevingТёмная ночь Mark Bernes/Инструментальный квинтет п/у Виктора Миронова

Show more...
1 year ago
29 minutes 39 seconds

小声音
vol. 2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媚俗是掩盖人生无意义的一层油彩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出名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四个人物的故事,外科医生托马斯,他的爱人特蕾莎,还有托马斯的画家情人萨宾娜,以及萨宾娜的另外一个情人弗朗斯。小说背景设定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尤其围绕着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以及随后的苏联入侵捷克这一段的历史。在这本书里面昆德拉提出了很多关于人类存在的哲学问题,非常值得思考,我们今天就通过这本小说来探讨一下关于永恒轮回的设想,轻与重,媚俗等问题。


时间轴:


00:03 节目简介

01:44 尼采永恒轮回的设想

06:13 轻与重

08:32 两种人

10:22 生命中的偶然性

15:29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7:53 媚俗

21:09 两滴眼泪

24:33 用批判性思维来看待昆德拉的思想


本期音乐:


Fairy Tale III Allegro Jerry Grossman/Diane Walsh

The Holy Virgin Of Frydek  Ivan Klansky

A Blown-Away Leaf: Andante  Ivan Klansky

String Quartet No. 16 in F Major, Op. 135: II. Vivace  Ludwig van Beethoven/Emerson String Quartet

Goodnight  Radoslav Kvapil

Show more...
1 year ago
30 minutes

小声音
vol.22 埃隆马斯克,尼采的超人哲学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期节目是我在读完《马斯克传》以后,通过他这个人,联想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想来聊一聊他提出的超人理论,强力意志。还会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的部分会谈到马斯克究竟算不算是尼采眼中的超人,以及探讨这些东西对我们现今社会的每一个人到底有怎么样的意义。


时间轴:

00:04 节目简介

04:16 尼采哲学思想和其历史背景

10:08 强力意志

13:30 尼采对超人的定义

16:24 末等人

21:15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思想的对比

24:29 基督和超人

29:11 《群魔》中的基里洛夫和尼采

32:35 尼采思想的自相矛盾之处

35:32 马斯克能够被看作尼采的超人吗?


本期音乐:

Im Mondschein auf der Puszta Friedrich Nietzsche/Lauretta Altman

Unserer Altvordern eingedenk, NWV 13: I. Mazurka  Friedrich Nietsche/Jeroen van Veen

Das zerbrochene Ringlein   Friedrich Nietsche/Jeroen van Veen

Die junge Fischerin   Friedrich Nietzsche/Lauretta Altman/Valerie Kinslow

Eine Sylvesternacht  Friedrich Nietzsche/Sven Meier/Lauretta Altman

Da geht ein Bach, NWV 10b  Friedrich Nietsche/Jeroen van Veen

Primavera Ludovico Einaudi


Show more...
1 year ago
45 minutes 9 seconds

小声音
vol. 20 昆德拉/生活在别处:走出自我陶醉的抒情年代

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是他的第二本小说,于1969年完稿然后1973年在法国出版,主要讲述了诗人雅罗米尔短暂的一生。这部小说中的很多内容也是从他自己的经历得到的灵感。昆德拉最早也是作为诗人进入文坛的,后来慢慢转为小说创作。这本书主要描绘了他所塑造的这个诗人角色的成长和青少年时期,描写了他爱和欲望的萌芽,对自由的渴望,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在讲述主人公的故事的同时他还带入了历史上命运相似的诗人兰波,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人生片段,对诗歌的抒情性进行了批判。


他这本小说首先最中心的思想就是“生活在别处”这个概念。法国诗人兰波说过:“真正的生活是缺席的。”(La vraie vie est absente. )这一思想在整本书中无处不在。“生活在别处”想要表达的就是:自己所要面对的生活不尽人意,但又无能为力,除了被动接受以外就只能自我欺骗,活在自己构建的幻梦里面。只有在别处,另外的地方,在远方,才能有可能实现哪些最美好的愿望和追求。节目里会先试着探讨一下“别处”所代表的哲学意义。之后还会深入了解诗人所代表的形象,以及昆德拉提出的“抒情年代”这个词的含义。


时间轴:

00:09 作品简介和创作背景

02:49 “生活在别处”的哲学含义

06:07 “别处”和“他者”

10:58 “别处”和“彼岸”

13:27 “抒情年代”以及活在自我陶醉中的人

18:58 昆德拉自己所经历的“抒情年代”,从诗歌到小说的转型

25:36 诗人被女性影响的成长背景

27:55 诗人之死

29:04 昆德拉对诗人形象的去魅和批判

32:13 “四十多岁的男人”


本期音乐:

New Home Austin Farwell

Adagietto Arash Safaian/Ludwig van Beethoven/Sebastian Knauer

The Seasons, Op. 37b: VI. June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Yefim Bronfman

Bach, JS :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1 : Prelude No.6 in D minor BWV851 Daniel Barenboim/Bach, JS

Cantabile in B-Flat Major Frédéric Chopin/Idil Biret

Cantata, BWV 159: Es ist vollbracht Johann Sebastian Bach/Víkingur Ólafsson

12 Scenes or Caprices, Op. 109: No. 3. Le Lezard Charles-Auguste de Bériot/Bella Hristova

One is All, All is One  Akira Senju

Show more...
1 year ago
37 minutes 40 seconds

小声音
vol.18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人,自由,恶与爱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是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一部作品。他的哲学思想最重要的核心主题就是自由,个性,和创造。他在阅读陀翁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启发,也使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更加完善。他的这本书首先不是文学评论,也不是心理学研究,而是试图打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世界,了解他文学思想的核心所在,是一部哲学性很强的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不是从某些已经存在的理论学习来的,或者被动接受的,而是一种他自己的灵知,是通过观察和思考的得来的心灵上的发现。是他在自己真实的人生体验中提炼出来的。这期节目首先我们会聊一聊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怎么样一位作家,然后会分别探讨在他的作品中关于人,自由意志,恶,以及爱等话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一切都变得如此精彩,就好像我们曾经到过另一个世界,到过另一些维度之中,而现在我们又回到了均匀的、有限的世界,回到了我们三维的空间。深入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永远是生命中的一个事件,它焚毁了一切,使灵魂获得新的火的洗礼。只要投入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的人都会成为一个新人,在他面前都会呈现出存在的其他维度。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伟大的精神革命者。他彻底地反对精神的僵化。”


时间轴:

00:05 作者简介

02:36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形象

06:07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对比

11:35 陀翁作品中的人

13:34 但丁,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同的世界观和对人的看法

17:58 自由和自由意志

21:04 《地下室手记》中对自由意志的探索

23:40 自由意志与个性

28:28 两种自由

30:30 恶,罪与罚

37:16 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爱情

40:28 淫欲的堕落破坏人的精神性

42:58 选择和真正的爱


本期音乐:

Lament  Invadable Harmony

Ghost Waltz   Abel Korzeniowski

Schwanengesang, D.957: No. 4 Serenade  Franz Schubert/Eugene Ormandy/Philadelphia Orchestra

Crime and Punishment  Akira Senju

St. Matthew Passion, BWV 244: Pt. II: Aria. Erbarme dich, mien Gott Johann Sebastian Bach/Christoph Prégardien/Klaus Mertens/Monika Frimmer/Veronika Winter/Lena Susanne Norin/Wilfried Jochens/Hans-Georg Wimmer/Rheinische Kantorei/Das Kleine Konzert/Hermann Max


Show more...
1 year ago
48 minutes 6 seconds

小声音
vol.16 回归故里:如何在完成自我重塑之后与原生阶层和解

《回归故里》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的一部著作。主要记录了他的父亲去世以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兰斯,和他的母亲开始了一段意义深刻的对话,对自己的原生阶层进行一系列的反思和刨析,从而达到一种跟家庭以及和自己的和解。现在中国社会也有很多出身平凡的人,通过自己的奋斗达到了社会阶层的跨越,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再次教育和成长,弥补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足与创伤,完成一种自我重塑。那么在完成了这一系列改变之后,你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状态也都会跟之前的原生家庭所在的阶层产生很大的差距,那么如何与你的原生阶层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和解呢?我们今天的节目就通过这本社会学著作来试图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时间轴:

00:07 作品简介

02:13 作者简介和家庭背景

04:19 自我重塑之后与原生阶层之间的差距带来的不安和忧郁情绪

06:04 回归故里

06:50 出身底层带来的羞耻感

08:42 作者工人阶级的家族历史和生活面貌

09:55 底层女性的生活状态

14:04 对父亲从憎恨变为理解

15:32 蓝领阶层的种族主义思想

17:39 父母艰苦的劳作换来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

20:37 教育经历,转变过程,以及跨越阶级面对的困难

24:58 回归之旅带来的反思


本期音乐:

Fantasia in D Minor, K. 397  Wolfgang Amadeus Mozart/Alfred Brendel

Mon enfance  Barbara

Gnossiennes: No. 4 Erik Satie/Jean-Yves Thibaudet

Bach, JS: Cello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I. Prelude  Johann Sebastian Bach/Mstislav Rostropovich

Le mal de vivre  Barbara

Definition  Philip Glass/Philip Glass Ensemble/Yo-Yo Ma/Lisa Bielawa/Albert De Ruiter/Michael Riesman


Show more...
1 year ago
28 minutes 22 seconds

小声音
vol.15 虚掷的夏日:过度的松弛感与都市青年的存在主义危机

《虚掷的夏日》是意大利作家詹弗兰科·卡利加里奇出版于七十年代的一部小说。曾经获得了菲茨杰拉德以及意大利维阿雷焦小说奖。它是一本关于夏天关于青春,关于城市的一部小说。它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的罗马,描写了年轻人在城市中的不眠之夜,大海和沙滩,小说中的主人公穿梭于各种咖啡馆,餐厅,旅馆,私人派对等等有趣的场景。在阅读中你可以感受到很浓厚的夏日气息。这本小说主要探讨了年轻人在城市生活中所面对的存在主义危机。青春易逝,虽然及时行乐,但充满了虚无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也难以融入大环境,那在这种情况下到底应该如何自处呢?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尝试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些对于年轻人至关重要的问题。


时间轴:

00:10 作品介绍

01:42 不同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

03:30 漫游者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07:13 City walk的魅力所在

09:15 小说主人公渡过的夏日时光

14:25 追求自由与规范化的生活之间的失和导致的空虚感以及想逃脱的愿望

17:35 卡瓦菲斯的诗:城市

19:48 克尔凯郭尔:人生的三个阶段

22:10 有氧运动和重量训练的比喻

23:27 小说的结尾:把握人生的主权


本期音乐:

3 Romances sans paroles, Op. 17: No. 3, Andante moderato in A-Flat Major Gabriel Fauré/Christine Croshaw

Deux Arabesques, L66: No. 1: Andantino con moto Claude Debussy/Kathryn Stott Debussy

Bella Notte Emile Pandolfi

Germination Ryuichi Sakamoto

3 Piano Pieces, Op. 34: Yo meren rannalla (Night By the Sea), Op. 34, No. 1 Heino Kaski/Risto Lauriala


Show more...
1 year ago
27 minutes 40 seconds

小声音
【小声音 a still small voice】是由来自巴黎的自由作者vv创立的文化艺术类节目。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小声音这个名字提醒我们,智慧的声音往往隐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只有用心聆听才能领悟那些最深层的启示。与大多数的谈话类节目不同,小声音更像是一种写作的延伸,通过女性视角和文学化的语言和听众一起深入探索从文艺作品中提炼出的哲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从诗歌到小说,从电影到艺术,我们将一起用心倾听那些微小的声音,寻找其中隐藏的智慧与启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探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