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ource221/v4/25/9a/56/259a56c7-3b12-4581-386d-c701eeac5584/188e2282-2f92-479e-80b7-995c55ff5a19.jpg/600x600bb.jpg
消除負能量|擁抱正能量
仕能生技 ZenFlux
4 episodes
5 months ago

消除負能量|擁抱正能量是現在人必不可少的知識,所以我們邀請健康領域「師」字輩專業人士與各大品牌,聯合舉辦能夠提升「精、氣、神」,平衡「身、心、靈」的講座與好物推薦,協助大眾釋放科技污染與心靈壓力,提升正能量,共創健康人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Alternative Health
Health & Fitness,
Nutrition,
Mental Health
RSS
All content for 消除負能量|擁抱正能量 is the property of 仕能生技 ZenFlux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消除負能量|擁抱正能量是現在人必不可少的知識,所以我們邀請健康領域「師」字輩專業人士與各大品牌,聯合舉辦能夠提升「精、氣、神」,平衡「身、心、靈」的講座與好物推薦,協助大眾釋放科技污染與心靈壓力,提升正能量,共創健康人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Alternative Health
Health & Fitness,
Nutrition,
Mental Health
Episodes (4/4)
消除負能量|擁抱正能量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四次會議1140522

仕能生技 www.zenflux.com.t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izqhuq05fd01vm2de38kzd/comments
📢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Podcast 上線!

🎙 主題:全民運動推動+健康教育從小扎根
📅 報告日期:2025年5月22日

✅ 國人活動不足怎麼辦?推動「全民運動計畫」!
✅ 健康教育從小扎根,校園納入身心調適假與 SEL 學習!
✅ 健康存摺整合穿戴裝置與健檢資料,打造數位健康管理!
✅ 急診壅塞如何解?五大應變+護理費調升全面啟動!

📈 總統裁示:
「健康教育是實現健康台灣的關鍵,
讓學生成為影響家庭、社區的健康推動者!」

📌 本集重點:
🔹 全民運動:推廣步道、健身場館、SH150、企業運動激勵
🔹 健康教育:SEL社會情緒學習、身心調適假、校園健康促進計畫
🔹 數位健康:健康存摺整合穿戴裝置、自費健檢、預防提醒系統
🔹 健保改革:檢討不同工同酬、門診診察費調整、急重症給付提升
🔹 地方推動:花東與屏南率先示範全人整合健康促進模式
—
🔗 落實健康政策、打造健康社會,就從這一集開始!
🎧 點擊收聽|從學生到社區,全面推動健康台灣

#ZenFlux #仕能生技 #量子生物光波能量 #正能量 #遠紅外線 #氣功大師
#消除負能量 #擁抱正能量 #健康台灣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 #全民運動
#健康教育 #健康生活 #身心調適假 #SEL社會情緒學習 #健保改革
#醫療政策 #醫療永續 #數位健康 #預防醫學 #學生健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7 minutes

消除負能量|擁抱正能量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三次會議1140227

仕能生技 www.zenflux.com.t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izqhuq05fd01vm2de38kzd/comments
簡報文件:健康台灣 — 慢性病防治與三高防治 888 計畫
資料來源:

  • 衛生福利部:「第三次報告事項二:健康台灣-慢性病防治:健康生活模式養成、肥胖防治及三高防治888計畫.pdf」
  •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三次委員會議紀錄:「第三次委員會議會議紀錄.pdf」

日期: 114年2月27日
主席: 賴召集人清德
報告單位: 衛生福利部(由周常務次長志浩簡報)
會議重點:
本次會議聚焦於台灣慢性病防治,特別是建立健康生活模式、肥胖防治以及「三高防治888計畫」。目標是應對台灣日益嚴峻的慢性病挑戰,降低相關疾病的盛行率、死亡率和醫療負擔。
核心議題與主要重點:
1. 台灣慢性病現況與挑戰:

  • 慢性病是十大死因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台灣十大死因中,有7項與慢性病相關,其中5項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疾病相關。
  • 三高相關慢性病死亡人數: 每年約有6萬2千多人死於三高相關慢性病,在2023年佔總死亡數的3成。
  • 醫療負擔龐大: 每年健保在「三高」相關疾病上的醫療支出高達1,700億元,且逐年增加(2023年總支出達1732.3億元,較2022年增加56.5億元)。
  • 三高盛行率上升: 台灣成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高血壓性疾病的標準化死亡率呈現上升。
  • 高齡化社會加劇三高疾病人口: 社會高齡化導致三高疾病人口增加。
  • 主要健康風險因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導致非傳染性疾病的四大主要風險因子包括:
  • 吸菸
  • 身體活動量不足
  • 不健康飲食(高熱量、高鹽份、糖攝取過量,蔬果乳品及堅果種子類攝取偏低)
  • 有害使用酒精
  • 國人身體活動不足率偏高: 青少年、成人及長者的身體活動不足率均偏高,例如12-17歲青少年身體活動不足率達75%,18-64歲成人達50%,65歲以上長者達67%。
  • 肥胖疾病負擔: 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達50.8% (BMI≧24),肥胖佔健康照護支出13.2%。肥胖與死亡風險顯著相關,BMI≧40的死亡風險是BMI 18.5-24.9的2.7倍。
  • 吸菸現況: 雖然成人吸菸率呈下降趨勢,但仍是重要的健康風險因子。政府推動MPOWER(監測、保護、提供、警示、強制、提高)策略進行菸害防制。

2. 健康台灣 - 慢性病防治目標:

  • 總體目標: 在2030年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1/3。
  • 三大策略支柱: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 風險因子管理
  • 三高相關疾病管理

3. 主要策略與行動:

  • 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健康飲食環境建構與健康採購:根據生命期需求給予相應營養照護(母嬰幼兒、學童及青少年、成人、高齡)。
  • 推動「我的餐盤」- 健康均衡飲食,減鹽減糖增健康。
  • 強化高熱量、高鹽、高糖食品標示機制,限制反式脂肪使用。
  • 宣導「健康採購」。
  • 全場域推動營養及健康飲食教育(學校、職場、醫療院所、社區)。
  • 研議訂定「營養月」,號召產官學推動飲食重點(例如減鹽、減糖)。
  • 輔導夜市與小吃攤販提升衛生品質。
  • 參考國際做法,標示飲料糖分含量。
  • 培養終身運動習慣,維持健康體位:從小養成運動習慣:落實「SH150方案」(學生在校每週運動150分鐘以上),推動健康促進學校活動。
  • 成人健康體位:鼓勵職場體位管理,推動健康職場認證。
  • 推廣長者身體活動:預防及延緩失能方案,布建銀髮健身俱樂部。
  • 推廣全民身體活動:運動i臺灣,全民健走活動,運動科技應用。
  • 善用公共資源: 盤整公共資源、體育場館及運動中心資源應用。
  • 推動運動處方: 培訓專業人才(醫師、運動教練),建立服務體系和資訊平台,強化宣導與政府支持。
  • 結合場域: 家庭、學校、職場、社區推廣。
  • 推廣台灣健康操: 設計適合不同環境、族群的健康操。
  • 步道認養: 鼓勵企業發揮ESG精神認養步道,結合碳權折抵。
  • 運動激勵制度: 建立積分系統,鼓勵民眾參與。
  • 風險因子管理:減少菸酒危害: 目標在2030年將成人吸菸率降至11.88%(2022年為14.0%)。強化菸酒防治措施,例如提高販賣限制、提高菸品稅率、加強教育宣導。
  • 三高相關疾病管理 - 三高防治 888 計畫:80% 收案率: 80%三高、心腦血管疾病、CKD(慢性腎臟病)病人加入共照網。
  • 策略: 強化各項慢性病照護及防治計畫(家醫計畫、地區醫院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利用各類健檢(成人、勞工、軍公教、自費)發現高風險群眾。
  • 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由40歲提前至30歲,提高給付(由520元提高到880元),新增篩檢項目及風險評估衛教。
  • 鼓勵各類健檢資料上傳: 提供資料上傳平台及管理方案。
  • 擴大照護服務涵蓋策略: 持續推行家醫計畫及論質方案,依疾病風險分級分流/分級照護,推動大家醫計畫。
  • 目標: 2028年達到80%三高病人納入共照網照護。
  • 80% 生活習慣諮詢: 80%共照網病人接受生活習慣諮商。
  • 策略: 生活習慣諮商導入大家醫計畫。涵蓋運動、營養、睡眠、壓力管理、避免高危害性物質使用、正向社會連結。
  • 訂定本土化生活型態評估量表。
  • 人才培育及資源連結,逐步導入大家醫計畫。
  • 目標: 2028年達到80%共照網病人接受生活習慣諮商。
  • 80% 控制率: 80%共照網病人達到三高控制目標。
  • 策略: 建構家醫大平台串聯全人照護。
  • 建立疾病風險分級AI模型、分流照護機制。
  • 訂定品質指標及獎勵誘因。
  • 數位追蹤病人健康數據。
  • 推行高血壓防治「722原則」(鼓勵居家測量血壓)。
  • 目標: 2028年達到80%共照網病人達到三高控制。
  • 用藥指引接軌: 建議健保給付應與國內外治療指引接軌,鬆綁具保護機制的預防用藥(如SGLT2抑制劑)給付規定。

4. 跨部會合作與社會參與:

  • 有利的環境: 衛福部、教育部、運動部、勞動部、農業部、環境部、交通部等。培養國人營養及愛好運動習慣,強化食品標示,盤整公共資源。
  • 大眾共同參與的活動: 發展場域間串聯計畫,結合地方特色活動。
  • 多元的族群: 強化兒童/高齡者/原住民/客家族群參與。
  • 科技發展: 強化科技合作,運動科技應用與產業發展,監測調查數據納入共同平台。發展AI應用於運動資源查詢、飲食紀錄、健康飲食教育、虛擬教練、體位促進、獎勵回饋等。
  • 提升各類健檢利用: 衛福部、勞動部、國防部、教育部、人事行政總處等。提供資料上傳平台及管理方案,各部會倡議推動健檢結果上傳,善用三高防治資源。
  • 推動醫養合一照護模式: 醫療團隊應含括醫學中心、地區醫院、診所與安養機構。

5. 委員會討論與建言(摘要):

  • 健檢政策: 建議將長者健檢年齡門檻下修至60歲,增加篩檢項目(如功能評估、骨密度、肌力、睡眠障礙篩檢)。整合各類健檢資料庫,顯示異常結果於健保VPN及健康存摺,提醒民眾追蹤。
  • 生活習慣諮詢: 缺乏明確介入指引,建議編列經費訂定,並訓練專業衛教師。廣徵相關專業學會意見,規劃服務作業標準及人員資格。
  • 藥品給付: 應加速與臨床治療指引同步,適度放寬具保護機制的預防性用藥給付規範,同時應有總額挹注。
  • 個案管理: 個案管理師重要性高,建議明確規範角色功能及訓練標準。運用數位工具(遠距醫療)進行個案管理及衛教,降低人事成本。
  • 醫療人力: 持續獎勵醫院增聘護理人力,減輕負擔。研議調整健保給付,鼓勵更多醫院投入急重症照護。提高護理費給付標準。研議開放外籍中階技術人員協助護理人員。
  • 醫院壅塞問題: 加強督導及調度急診病床,強化院內病床調度,發揮緊急醫療網功能。加強民眾獲取分級就醫資訊,落實醫療分級制度。應確實檢討成因,邀請相關醫院討論解決策略。
  • 疫苗接種: 將疫苗基本概念納入學校教育。政府應增加疫苗基金投資,穩定財源。疫苗基金分配應更精緻,可設立兒科疫苗小總額。
  • 慢性病防治從兒童做起: 青少年三高比率快速提升,應從小孩做起,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教育。針對孩童飲食,補充缺乏的微營養素,考慮學校供應含高膳食纖維的全豆豆奶。
  • 科技應用: 善用AI技術架構資料模式,建立共同資料庫。擴大健康存摺App功能,整合個人健康資料,提供健康資訊、運動飲食提醒、遊戲化策略、預測與鼓勵效果。
  • 醫院評鑑: 考慮將三高患者納入共管計畫的比率及後續照護情形納為醫院評鑑指標。
  • 健康台灣深耕計畫: 應具有彈性,讓醫界發想解決方案,編列所需專業人力,解決在地健康問題。
  • 中醫參與: 中醫在防治三高和慢性病方面有優勢,可結合長照計畫,提供養生、食療、練功等服務。
  • 企業參與: 鼓勵企業投資員工身心健康,提供節稅獎勵。鼓勵企業發揮ESG精神認養健康步道或健康推動計畫。協調金管會將相關項目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及ESG評鑑。
  • 地區醫療聯盟: 解禁醫學中心數量,透過評鑑訂定更高標準。醫學中心應擔任領導者,帶領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形成區域醫療聯盟。研議放寬醫事人員得於聯盟內執業。考慮擴大至區域醫療聯盟的總額計畫。加強與地方衛生局聯繫。應指定醫學中心提供偏鄉服務並提供足夠預算。
  • 孕期體重管理: 建議建立台灣本土孕婦體重增加標準資料庫。產檢衛教應提供更多時間或專案補助給體重異常個案。擴大共照範圍及增加項目。
  • 善終服務: 增加專款補助,擴大使用通訊診療,協調健保和長照支援在宅/機構善終。考慮逐年調漲住院部分負擔或廢除上限。
  • 原住民族健康: 將所有健康議題納入原住民族健康政策對應計畫,關注文化敏感度。透過政策會議社群參與,精準反映政策。
  • 資料整合與利用: 健檢資料、疾病照護網資料應整合利用,透過資料庫、AI分析技術,設定智慧提醒,協助民眾健康管理。

6. 召集人結論與指示:

  • 衛福部與健保署就委員建議進行後續討論並落實執行。
  • 教育部進行簡報,說明中小學健康促進教育教材內容及落實執行計畫,納入新的倡議內容。
  • 請簡文仁委員設計一套「健康台灣操」或「台灣健康操」。
  • 評估將建立台灣婦女懷孕期間適當體重增加標準納入健康台灣深耕計畫。
  • 明道大學退場轉型可朝健康園區方向發展及推動。
  • 衛福部善用健康台灣深耕計畫,解決「888計畫」推動問題。
  • 勞動部研議開放外籍中階技術人員協助醫療人力問題。
  • 衛福部確實檢討急診壅塞成因,提出解決策略。
  • 穩健推動列管事項,並適時向國人報告成果。
  • 衛福部、教育部及體育署持續強化合作,營造健康生活社會環境。
  • 促成各類健檢結果的整合和運用,強化自我健康管理。
  • 衛福部依據「888計畫」框架,透過「找得出」、「要介入」、「有改善」三大策略防治慢性病。相關部會逐步增加預防慢性病預算。
  • 慢性病防治是跨部會責任,強化全人、全家、全社區的整合性照護。
  • 對現行健保制度進行全面性檢討,勇於改變現行制度,達到不同工不同酬。
  • 透過跨域團體,結合醫療機構形成區域聯防,將花蓮秀林鄉經驗擴大推廣。
  • 健保邁入30年,須積極解決問題,確保制度永續發展。

總結:
本次會議強調了台灣慢性病防治,特別是三高防治的緊迫性與重要性。政府已設定具體的目標(2030年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1/3),並提出三大策略:建立健康生活模式、風險因子管理和三高相關疾病管理。核心行動包括擴大健檢範圍與利用、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涵蓋收案率、生活習慣諮詢和控制率目標)、建構健康飲食環境、培養終身運動習慣以及加強跨部會合作與社會參與。會議中的討論與建言為未來政策的精進提供了寶貴方向,涵蓋健檢、個案管理、醫療人力、藥品給付、科技應用等面向。召集人指示各部會積極落實相關策略,並加強監測與評估,確保「健康台灣」願景的實現。
關鍵引文:

  • 「在國人的十大死因中,有 7項與慢性病有關,在這 7 項中,有 5 項是三高慢性疾病相關,而每年健保『三高』相關疾病的醫療支出,也高達 1,700 億元,成為龐大的醫療負擔。」(賴召集人清德)
  • 「照顧國人健康的最佳策略就是要加強國人身體活動,提升健康飲食識能,改善國內飲食環境,從前端來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賴召集人清德)
  • 「我們也設下目標,要在 2030 年達成降低三高相關慢性病標準化死亡率 1/3。」(賴召集人清德)
  • 「『888 計畫』中,重點是第一個『8』的收案率…重點在於執行率…其計算、量化可運用 AI 技術,架構相關模式,並參照 COVID-19防疫經驗,建立共同資料庫。」(柯委員富揚)
  • 「未來要實現全民健康參與,教育部的角色和投入非常重要,從小開始教育健康觀念、知識。在社會中,企業的社會責任導入也非常重要。」(陳副召集人時中)
  • 「將 AI 導入我們的健康存摺,讓全民都可以均健,非常重要。」(陳副召集人時中)

這份簡報文件總結了您提供的來源中的主要內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6 months ago
7 minutes

消除負能量|擁抱正能量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1131128

仕能生技 www.zenflux.com.t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izqhuq05fd01vm2de38kzd/comments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二次委員會議重點摘要
報告日期: 113年11月28日
報告單位: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二次委員會議 (會議紀錄)、衛生福利部 (強化癌症防治策略、提升民眾心理健康韌性)、教育部 (提升民眾心理健康韌性-校園青少年心理輔導策略)
主要報告人: 賴召集人清德、陳副召集人時中、陳副召集人志鴻、衛福部林政務次長靜儀、衛福部周常務次長志浩、教育部林常務次長騰蛟
會議目的: 檢討第一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辦理情形,並聽取關於強化癌症防治策略及提升民眾心理健康韌性的報告與建言。
第一部分:強化癌症防治策略 (衛生福利部報告)
背景與挑戰:

  • 癌症自民國71年起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
  • 112年癌症醫療費用支出約1,399.54億點。
  • 112年約有5.3萬人死於癌症。
  • 人口老化與嬰兒潮效應對癌症防治構成挑戰。
  • 110年平均每4分19秒有1人罹癌。
  • 110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口腔癌、胰臟癌。
  • 根據WHO概念,30%~50%的癌症是可預防的,應針對五種共通風險因子進行防治(如吸菸、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檳榔、病毒感染等)。
  • 早期癌症存活率高,但非篩檢發現的癌症個案多為晚期。

核心策略與措施:

  1. 提升早期癌症篩檢:
  • 目標:至2030年,將肺癌早期篩檢人數從約5.5萬人提升至55萬人;癌症篩檢服務從500萬人次提升至1,200萬人次;發現癌前病變從約5.2萬人提升至8.6萬人;發現癌症從約1萬人提升至2萬人。
  • 擴大篩檢對象及年齡:
  • 子宮頸癌:≥ 25歲女性 (原≥ 30歲)。
  • 乳癌:40至74歲女性 (原45-69歲)。
  • 大腸癌:45至74歲、40-44歲具家族史 (原50-74歲)。
  • 肺癌:40-74歲女性/45-74歲男性且具肺癌家族史者 (原45-74歲女性/50-74歲男性);重度吸菸者定義從30包-年下修至20包-年。
  • 胃癌:擴大全國45-74歲辦理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
  • 調整篩檢費用:提高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篩檢端費用。
  • 新增篩檢工具及服務:新增HPV檢測服務(35歲、45歲、65歲)及國中男生HPV疫苗;新增高風險族群大腸鏡篩檢。
  • 篩檢成效 (112年):篩檢量共486萬人,發現癌前病變52,417人及癌症11,403人,總計約6.3萬名以上。
  • 強調篩檢的重要性:數據顯示,經篩檢發現的癌症個案多為早期或癌前病變,例如子宮頸癌經篩檢確診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者占97.3%,非篩檢確診早期癌症者占28.7%。大腸癌經篩檢早期或癌前病變者占93.8%,非篩檢早期者占25.4%。口腔癌經篩檢早期或癌前病變者占76.7%,非篩檢早期者占26.0%。肺癌經篩檢早期者占83.2%,非篩檢早期者占35.3%。女性乳癌經篩檢早期者占59.7%,非篩檢早期者占33.4%。
  • 提供具實證的五項癌症篩檢服務:乳房X光攝影檢查 (降低死亡率20%)、子宮頸抹片檢查 (降低死亡率70%)、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降低死亡率41%)、口腔黏膜檢查 (降低死亡率35%)、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降低死亡風險26%)。
  • 民眾對政府四癌篩檢服務滿意度高達91.2%。
  • 建立疑似異常個案追蹤管理模式,目標將陽追率提升至90%。
  1. 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
  • 目標:推動癌症精準治療,提升治療品質及成效;加速癌症治療接軌國際指引。
  • 提升癌症精準治療 給付NGS基因檢測:
  • 自113年5月1日起,將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
  • 給付原則:實體腫瘤優先對應具藥證癌藥精準投藥;血液腫瘤依據後續治療計畫。
  • 給付癌別:12種癌症NGS檢測;預計113年12月1日生效7類癌症單基因檢測。
  • 健保現行給付27種癌藥,對應11個基因位點、治療10種癌症。
  • 發展基因資料生物資料庫,建構精準醫療生態系:結合贈藥、媒合臨床試驗、學術研究;追蹤用藥結果與評估;監測檢測品質。
  • 加速接軌國際癌症治療指引(NCCN):逐步盤點乳癌、肺癌、大腸癌等重大癌症健保給付藥品及範圍與國際指引差異,召開專家會議提供給付修訂建議。
  • 113年接軌NCCN國際治療指引具體成效: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早期乳癌、晚期乳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等,已逐步納入或審議中具臨床實證強的藥品,以改善晚期預後及補足治療缺口。
  1. 建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 目標:提供多元癌症新藥給付,協助患者降低經濟負擔。
  • 規劃:短期編列公務預算50億元挹注健保基金;中長期研議修法,穩定財源逐步擴大到百億元規模。
  • 適用藥品:實證強但因總額限制尚未收載之癌症新藥或新適應症藥品;領有許可證但臨床成本效益不明確但具治療潛力之癌症新藥。
  • 財務控管:超支部分由廠商依預算使用占率分攤回繳。
  • 效益評估:原則2年後收載資料進行療效評估;評估未完成合約自動失效。
  • 資訊公開:依政府資訊公開法辦理。
  • 暫時性支付專款作業流程:暫時性支付,與廠商簽訂MEA,蒐集臨床資料進行HTR評估,再決定是否納入總額新藥預算或總額一般服務給付。
  • 預期效益:暫時性專款給付目前已納入8項癌症新藥(含新適應症),未來預計12項進入審查;平行審查機制已申請11件,其中5件為癌藥。

整體防治成效:

  • 癌症標準化死亡率自98年的每十萬人口132.5人,下降至112年的每十萬人口115.4人,下降17.1人。
  • 臺灣癌症新發個案5年存活率,已自94-98年的50.2%,增加至106-110年的62.1%,增加11.9%。

第五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 (2024-2030年) 主要方向:

  • 強化預防,及防制風險因子
  • 提升早期癌症篩檢
  • 提供高品質診斷及治療服務
  • 提升癌友與家屬生活品質
  • 推動癌症研究運用數據及實證 精進防治策略
  • 強化癌症防治體系提升夥伴關係 (橫向整合各部會,縱向整合衛生、醫療院所及民間機構)

第二部分:提升民眾心理健康韌性 (衛生福利部與教育部報告)
背景與挑戰:

  • 「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 (WHO)。
  • 心理健康範疇廣泛,與學生在學校、家庭的學業與生活適應息息相關。
  • 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越來越受重視。
  • 107年至112年自殺通報個案之主要自殺原因: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家庭成員問題、學校適應問題、感情因素 (不同年齡層排序略有差異)。

核心策略與措施:

  • 衛福部報告重點:
  • 推動「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建構更完善普及的心理健康支持體系。
  • 4大行動策略:擴大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鼓勵求助、及早轉介風險個案就醫。
  •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112.08~113.07):服務人數21,312人 (48,899人次),男女比1:2.6,達轉介風險者19.14%。
  • 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113.08.01~113.10.31):服務人數31,446人 (82,172人次),男女比1:2.6,達轉介風險者33.6%。
  • 使用者滿意度96%,感受有療效95%。
  • 精進便民措施:提供地圖索引,系統案件管理簡化服務流程。
  • 至117年目標:服務量能增加為3倍;增加特定群眾,涵蓋孕產婦、癌症病友及家庭照顧者。
  • 提升識能,強化韌性;提升心理健康服務可近性。
  • 提供連續性精神醫療照護:完善病人照護,兼顧特殊需求。
  • 至117年目標:布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達100處;設置兒童及青少年心智病房達4處。
  • 保障病人權益,促進社區自立:強化民眾精神健康素養,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提供精神病人法律扶助,補助強制治療費用;布建精神病人社區支持資源。
  • 提升多元化成癮治療量能:充實服務量能,提升治療成效。
  • 至117年目標:酒癮治療服務量能增加為3倍。
  • 加強疾病識能,增進健康決策。
  • 擴大酒癮治療補助,建置酒癮防治中心;提升藥癮處遇量能,強化毒防中心追輔品質。
  • 強化科技應用與實證研究:強化科技應用,建立實證基礎。
  • 推動多元方案,多面向提升精神健康:關懷訪視、篩檢、學習平台、守門人教育、支持方案、心理健康促進、去汙名、衛教、治療、專線、媒體報導、病房、醫療就醫改善、美沙冬替療、司法精神醫療、緊急處置諮詢、外展精神醫療、長效針劑、社區心衛中心、社區生活方案、安心專線。
  • 2028年目標:我國自殺標準化死亡率降低5% (相較2023年)。
  • 結論:推動跨部會合作,將心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Mental Health in All Policies);整合各服務體系 (精神衛生、自殺防治、毒品防治、社會安全網等),共織綿密、友善的支持網絡;踐行打造「健康台灣」之國政目標。
  • 教育部報告重點:
  • 提升民眾心理健康韌性-校園青少年心理輔導策略。
  • 強調青少年在生命價值觀、正向心理知能、與精神疾病正確因應態度之培養,仰賴學校與家庭環境的支持及教育引導。
  • 心理健康議題與學生在學校、家庭的學業與生活適應息息相關。
  • 5大策略:輔導機制與資源-修正學生輔導法:強化縣市/區域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功能:新增及強化任務,提供學校嚴重適應困難等學生輔導諮商服務,調派專業輔導人員支援危機事件,統籌規劃專業輔導人員。
  • 消弭縣市落差。
  • 調整增加輔導人力配置: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專任輔導教師及縣市/區域專業輔導人員人力配比調整;大專校院學校專業輔導人員配比由1200:1調整為900:1。
  • 增加校園輔導人力布建,縮短學生輔導諮商等待時間。
  • 融入課程-系統推動社會情緒學習 (SEL):將SEL概念納入中小學健體及綜合活動課綱、高中生命教育及健康與護理課程。
  • 透過研習課程、教案開發等方式提升教師知能,增加學生社會情緒管理能力。
  • 未來策進作為:114年起補助地方政府將SEL列為生命教育必辦項目;113年底訂頒「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114-118年)」。
  • 大專校院透過開設通識教育課程或舉辦活動融入SEL議題。
  • 覺察與調適-實施身心調適假:大專校院:113年2月函頒參考指引,113學年度約85%學校實施。
  • 高級中等學校:113學年度起新增身心調適假請假別,113年8月發布實施注意事項。
  • 協助學生重視心理健康、覺察情緒,於短期心理不適時有效平衡身心狀況。
  • 校園促進方案-提升教職員輔導知能、精神科醫生入校服務:補助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心理健康輔導方案,包括融入課程、增能研習、案例演練、補助精神科醫師駐校服務。
  • 大專校院辦理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包括開設課程、辦理活動、培訓守門人、提升專業知能、補助精神科醫師入校服務。
  • 未來推動規劃:將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往下延伸至國民小學;衛福部與教育部積極研議推動優化國中小學童心理健康配套規劃。
  • 環境及其他配套策略-改善輔導諮商空間、系統調查回饋及跨系統連結:輔導諮商空間優化:透過學美-耕心計畫及輔諮空間補助計畫改善環境。
  • 其他配套:定期調查分析學生身心健康不利因素回饋政策;連結政府相關部會及民間資源 (推廣1925安心專線);推廣心理健康關懷量表,主動發掘高關懷學生;重視及保障學生權益及個人資料保護。
  • 結語:修正學生輔導法預期增加校園輔導人力,提升輔導諮商中心功能;持續推行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措施,提供心理支持資源,營造溫暖友善校園環境。

第三部分:會議討論與主席裁示 (會議紀錄)
委員與顧問建言要點:

  • 癌症防治:
  • 關注放射性治療、CAR-T、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等先進治療模式。
  • 基層醫療(診所、社區藥局)可協助早期篩檢與轉介。
  • 應加強口腔癌宣導與衛教,提高民眾主動篩檢意識。
  • 鼓勵醫療機構與醫事人員主動進入社區提供篩檢服務。
  • 可考慮結合勞工健檢、職場篩檢、流感疫苗接種等機會進行癌篩。
  • 參照《原住民族健康法》建置資料庫,分析原住民癌症狀況與對策。
  • 中醫可在改善治療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方面發揮作用,建議擴大中醫癌症整合照護方案預算及涵蓋癌種。
  • 建議將乳房超音波穿插於二次乳房攝影中或代替使用,提高篩檢利用度。
  • 加強癌症風險因子管控(如空汙、酒精、菸害、代謝症候群/肥胖)。
  • 將肝癌篩檢列為國家重點六癌篩檢追蹤項目之一,強化B、C型肝炎醫療給付改善方案。
  • 建議將攝護腺特定抗原(PSA)篩檢及B、C型肝炎早期超音波檢測納入給付。
  • 提升偏鄉地區癌篩資源,運用居家服務等方式。
  • 應從兒童開始進行癌症預防教育。
  • 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資料收載評估時間可延長至5年以上。
  • 加速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
  • 重視癌症與慢性病的共病關係。
  • 口腔黏膜病變可運用AI技術建立影像判讀中心。
  • 無效藥物應積極檢視及處理,果斷剔除。
  • 應以創新想法重點突破,才能進一步完善國人健康。
  • 心理健康:
  • 持續強化學校老師、家長、學生及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並去汙名化。
  • 建議定期進行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發展有效可行的治療模式(如網路成癮)。
  • 教育應正常化,體育、藝術、心理健康輔導等課程應進行正規學習,老師應接受繼續教育。
  • 所有預防、治療、教學均應以實證研究為依循。
  • 應嚴加管理或限制購買酒類之年齡,酒及管制藥在社區須嚴格管理。
  • 重視及改善教養、溝通方式,同理、支持罹患精神疾病的孩子。
  • 建議平時即應加強個人整體身心健康,思考如何教育孩子或民眾對健康管理、健康經驗具備更好認知。
  • 兒童青少年心智病房應併同考量患者潛在疾病及精神照護需求,建立良好醫療照護機構。
  • 基層醫療(家醫科、小兒科、社區醫療群、社區藥局)可擔任心理健康篩檢的第一線守門人。
  • 應關注及追蹤安眠藥過於氾濫使用的問題。
  • 應從提升年輕孩子心理韌性開始,普及全台灣心理健康促進資源。
  • 網路成癮已成為普遍問題,應制定策略並強化學校與醫療機構協處。
  • 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應思考「永續」問題,可賦能非營利組織或推動數位療法。
  • 支持方案應有成效指標 (例如重症轉介率)。
  • 數位心理療法應是科技應用的重要指標。
  • 校園輔導和SEL課綱議題應「以實證為標竿」,而非「自由心證」。
  • 應將正確的「科學和醫學」,特別是「精神醫學」觀念帶到SEL學習和教育當中。
  • 政府應帶頭示範,提升職場的心理健康韌性,考慮增設行政院層級的「專責通報平台」,研議強化反職場霸凌規範及配套措施。
  • 身心調適假政策在中小學階段應審慎處理,避免汙名化。
  • 應設計目標管理、雙向互動模式的健保署App,協助民眾健康管理。
  • 連結社區資源(如里辦公室、活動中心、宮廟、教會)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與早期識別。
  • 研發具多語言功能及台灣文化特色的本土化心理健康照護App。
  • 將具實證之多元精神衛生護理與心理治療之智慧商品納入健保給付。
  • 將身心調適假向下延伸至國小。
  • 醫療體系與其他方面:
  • 許多醫療院所已將先進治療模式列入治療指引,應多加關注。
  • 酒癮對原住民健康影響,可透過營造健康生活方式、早期偵測神經發展疾患、避免過早接觸酒精等。
  • 擴大酒癮治療補助,建置酒癮防治中心。
  • 長照機構收費上限應提高,改善人員流失問題。
  • 醫事人員執業登記及繼續教育辦法應將文化安全教育納入專業倫理課程。
  • 辦理文化安全教育課程應由國內相關原住民族醫事人員團體申請認可。
  • 提供連續性精神醫療照護,應擴大健保給付社區居家護理所之精神病人照護項目。
  • 強化現有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結合長照資源,優先服務偏鄉地區。
  • 應倡導全民心理健康宣導與提升,推動「台灣心理韌性提升年」。
  • 將life style medicine納入保險給付項目,透過生活型態介入減少風險因子。
  • 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健康加值」方案支付點數應與健保一致。
  • 營養標示應融入健康概念,建立食品評分系統。
  • 推動「888餐」(宴席菜數減至8道、餐餐8分飽、晚上8點後不進食)。
  • 應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地方發揮特色,主動積極進行癌症篩檢。
  • 應妥善處理慢性病防治,比照癌症防治做法,推出藥品延緩洗腎、降低心臟病發生率。
  • 重視孕產婦健康照護,增加資源配置,主動篩檢孕產婦情緒症狀。
  • 安眠藥及抗焦慮劑使用量高,應探討原因並追蹤。
  • 慢性病防治應涵蓋更多疾病(如糖尿病、血脂症、腎臟病)。
  • 將基層診所納入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之健康台灣深耕計畫申請案。
  • 穩定慢性病人,經醫師判斷病情穩定者,得一次領取至多三個月慢連箋藥量。
  • 114年度健保總額由公務預算支應之額度,不應於基期扣除。
  • 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之深耕計畫申請案,宜含括基層診所。
  • 應引進國際人才,補充基層醫護人力。
  • 打造「科技人文之道 環台觀光朝聖之旅」,結合健康篩檢與文化觀光。
  • 癌症治療需要跨領域、跨專業合作。
  • 應運用AI技術輔助基層醫療進行癌症篩檢並串聯醫療體系。
  • 再生醫學應獲得更多重視,短期目標設立國家級超級捐贈者幹細胞庫,長期納入健保系統。
  • 推動個人及家庭當責的角色,賦予知識、途徑,促進健康。
  • 擴大篩檢時,應盤點可用人力,預應策略。
  • 考慮跨部會研擬,給予人才羅致困難科別醫事人員稅務優免。
  • 將評鑑週期從4年延長為6年,減輕醫療人員負擔。
  • 期許政府補助醫院添購減輕人力負荷之設備。
  • 加強促進長者健康,增加社區關懷員、推動憂鬱症篩檢、透過長照服務提供心理支持、擴展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至銀髮族群。
  • 支持推動跨部門運作、專業人才培訓計畫,並調整成癮診斷治療的健保給付標準。
  • 早期培養心理健康識能,縮小健康不平等差距。
  • 擴大篩檢項目,評估將PSA篩檢、B、C肝炎超音波檢測納入給付。
  • 減少非傳染性疾病之提早死亡,設定目標。
  • 健康促進及慢性病預防,建議加入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症盛行率減少的目標。
  • 疾病預防,建議加入鹽/鈉攝取量減少的目標、煙草使用減少的目標。
  • 全面優化兒童醫療及健康照護,建議研擬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兒童肥胖率之目標。
  • 強化原住民族健康服務,建議研擬縮短平均餘命差距為目標。
  • 確保健保永續經營,增加及分流預防保健的經費。
  • 改善醫療人員工作環境,評估需要24小時值班之人力供需。
  • 衛福部之效益評估估計太粗糙。
  • 主動追蹤陽性個案應降低癌症死亡率而非發生率。
  • 應正視國際上早已是標準療法的新藥在健保受限問題。
  • 鼓勵民眾實踐健康行為,可透過AI的商業模式及政府設計誘因(如降低健保保費)。
  • 簡化行政程序,紓解基層人員工作壓力。
  • 健保給付藥品應積極檢視及處理無效藥物,果斷剔除。
  • 健保制度需要重新檢討給付方式及支付金額,才能永續發展。
  • 特定重要治療項目應考慮提高給付。

主席裁示要點 (賴清德召集人):

  • 第一次會議列管事項:衛福部積極規劃推動,已有多項跨部會合作方案。請各部會持續推動,衛福部將委員意見納入滾動式檢討,請行政院追蹤管考,適時向國人報告成果。
  • 加速推動兩項工作:提升社會的心理健康韌性:政府不僅關注成年人,更透過校園向下扎根,達成全齡照顧目標。
  • 未來各部會通力合作,將心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 依據公共衛生「三段五級」概念,以更多元方案進行。
  • 以符合科學實證之SEL做法,使整體作為具科學性。
  • 積極推動癌症防治工作:目標是「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
  • 肯定在場各領域專家的經驗、專業與熱忱。
  •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是整合力量的平台。
  • 癌症篩檢部分:請各部會積極參與,擴大篩檢年齡範圍、增加篩檢項目、提高各職場篩檢率。應主動積極針對高危險群篩檢,可提供誘因提升民眾意願(如免費篩檢)。
  • 癌症治療方面:精進篩檢與治療,發生率並未降低、死亡率係增加的,印證篩檢重要性。篩檢要有好方法且廣泛進行。治療應與國際接軌,如口腔癌AI篩檢有成效,應擴大基因檢測給付範圍,建構永續發展的國家基因資料庫,推動精準醫療。
  • 基因檢測結果數位轉型:請衛福部規劃癌症NGS檢測報告逐步導入國際醫療資訊標準,提高資料互通性。
  • 加速成立行政法人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
  • 將通過三級臨床實證及具給付效益的新藥優先納入健保給付。
  • 綜合委員意見:預防方面要再加強,推行全民有感的生活健康模式。
  • 例如郭素娥委員倡議的「營養888」、持續強化慢性病防治之888策略。
  • 心理健康落實、納入精神醫療照護。
  • 未來委員會議可專案討論健康生活模式,鼓勵民眾進行,形成個人及家庭合適之健康模式。
  • 請適當人選宣導,由政府帶領、醫界合作、個人及家庭共同參與。
  • 建立國家級超級幹細胞庫,請衛福部納為研議。再生醫療亦重要,應積極發展。
  • 明年是健保30年,要傳遞有能力解決過去問題的訊息,讓醫界或民眾更有信心。
  • 醫事人力短缺問題,內、外、婦、兒科招募困境等,要持續設法解決。
  • 健保給付不同工同酬問題,應深入思考如何妥善處理,特定重要治療項目應提高給付。
  • 健保制度需要重新檢討給付方式及支付金額,才能永續發展。

會議結論:

  1. 上次會議列管事項已有進度及具體規劃,請持續掌握並納入委員意見。
  2. 心理健康是實現「健康台灣」的重要基石,持續擴大心理建設投資,建立更完整服務體系。政府須帶頭示範,提升職場心理健康韌性,研議增列公務人員「身心調適假」,提出其他積極作為,增設行政院層級「專責通報平台」,研議強化反職場霸凌規範及配套措施。
  3. 加強癌症防治,從提升早期篩檢、建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聚焦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著手。針對不同癌症問題提出不同對策。已努力進行主要癌症篩檢治療,但部分癌症死亡率仍高。對肺癌、大腸癌、乳癌,已建立異常個案追蹤管理,接軌NCCN指引擴大健保給付。完善肝炎、肝癌整體照護,加速消除C肝。目標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

備註: 本文件僅摘錄您提供的文件中提及的主要內容、策略、目標、數據、挑戰及建言,並非完整的會議記錄或報告全文。內容順序已重新整理以呈現報告與討論結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6 months ago
7 minutes

消除負能量|擁抱正能量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1130822

仕能生技 www.zenflux.com.t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izqhuq05fd01vm2de38kzd/comments
健康台灣願景規劃與健保永續改革
報告日期: 2024年8月22日 報告單位: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
總體目標與願景
本次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核心目標是規劃並推動「健康台灣」願景,旨在「讓人民健康讓國家更強讓世界擁抱臺灣」。此願景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性照顧體系。
具體的量化目標設定在未來8年內(預計至2032年):

  • 平均餘命: 從79歲提升到82歲。
  • 不健康餘命佔平均餘命比率: 從10%降低至8%。
  • 兒童死亡率: 從5.3‰降低到4.0‰以下。

總統蔡英文在致詞中強調,「健康台灣」不是口號,已經化為具體行動,並指出新政府上任不到100天已經落實多項具體措施。
台灣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台灣在推動「健康台灣」願景方面面臨諸多挑戰,但也擁有獨特的機會:
挑戰:

  • 超高齡社會: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醫療及長照需求將遽增。
  • 不健康餘命: 國人平均餘命中,約有10%的時間處於不健康狀態(約8年)。
  • 氣候變遷與疫後健康影響: 氣候變遷的影響日益加劇,且COVID-19疫情對健康產生持續影響。
  • 藥費成長: 近5年藥費平均成長率高於健保總額平均成長率(4.46% vs 4.08%)。
  • 人口結構變化: 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女化衝擊健保收入,加重工作人口負擔。預計到2040年,15-64歲勞動人口與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1。
  • 健保財務壓力: 政府法定負擔(36%)差額高達933億元(12%),補充保險費收費制度有改善空間,且費率調升不易,應擴大計費基礎。
  • 醫療資源不足與不均: 偏鄉、山地離島地區醫療資源不足,且各縣市資源分配不均,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資源尤為缺乏。
  • 醫療人員工作環境與人才短缺: 醫療人員工作環境待優化,部分專科(如婦產科、兒科、急重難罕症)面臨人才短缺,偏鄉人才留任困難。
  • 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 兒少精神或情緒行為問題持續嚴峻,霸凌、拒學、憂鬱症等問題日益增加且複雜。兒童精神醫療資源和專業人力質與量明顯不足。
  • 健保給付限制: 健保給付制度侷限精神醫療的可用性與即時性,高價藥物和新型治療方式的給付存在挑戰,影響輕症患者早期治療和罕見疾病用藥取得。
  • 小型醫療機構經營困難: 地區醫院、小型聯合診所面臨經營危機,缺乏資源建置智慧醫療系統。

機會:

  • 醫療品質卓越: 台灣擁有卓越的醫療品質。
  • 科技實力堅強: 台灣在科技領域實力堅強(特別是資通訊和半導體),有潛力結合醫療發展智慧醫療。
  • 產業發展蓬勃: 生醫產業發展蓬勃,有機會發展成為兆元產業。
  • 健保的高滿意度: 國人對健保滿意度高,為改革奠定基礎。
  • 民間力量參與: 透過健康台灣推動聯盟論壇,匯聚各界醫療專業人士的建言。
  • 國際合作潛力: 台灣有能力與世界各國分享經驗,並可透過國際醫療提升國際能見度。

十大策略與十一項工作重點
「健康台灣願景規劃」提出了「優化醫療環境確保全民健康 十大策略」與「國家希望工程 目標:擴大投資,打造健康台灣 十大建言」,並歸納出三大目標和十一項工作重點。
三大目標:

  1. 促進全人全齡健康照顧
  2. 強化醫療照護一體化
  3. 優化工作環境與創新發展

十一項工作重點:

  • 健康促進及慢性病預防:「全人全家全社區」照護
  • 強化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
  • 落實推動食安五環政策
  • 建構防疫安全網
  • 具體行動(888計畫): 未來8年內,80%三高、心腦血管疾病、CKD病人加入共照網,80%共照網病人接受生活習慣諮商,80%共照網病人達到三高控制。
  • 強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強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提高重要癌病篩檢率。
  • 總額之外設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 全面優化兒童醫療及健康照護:強化新生兒與高風險孕婦之照護,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 降低兒童肥胖率。
  • 委員會議建議成立跨部會兒童家庭專責單位或類似日本兒童家庭廳的內閣部會。
  • 強化民眾心理健康支持:擴大「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 推動「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
  • 委員會議建議推動心理健康的數位轉型(線上診療、數位治療),並將社會情感學習(SEL)納入中小學課程。
  • 強化原住民族健康服務:寬列健康預算,提升原住民族地區的醫療資源與專業能力。
  • 醫療與長照銜接:優化長照2.0,啟動長照3.0。
  • 獎助醫院落實出院準備,雙向鼓勵醫院及長照機構合作。
  • 推動精準失智照護。
  • 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
  • 減少住宿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
  • 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
  • 居家夜間服務。
  • 打造居家、社區、機構、醫療、社福的一體式服務。
  • 安寧療護:推動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諮商及安寧療護相關服務。
  • 辦理醫事人員善終教育訓練。
  • 辦理生命教育宣導活動。
  • 加強長照與居家醫療、安寧療護之銜接。
  • 確保健保永續經營:精進總額制度與管理原則。
  • 爭取多元財源。
  • 改善醫療人員工作環境:優化各類醫事人員執業環境,鞏固醫療人力資源。
  • 強化醫事人員增補。
  • 秉持「教考訓用」合一的原則培育人才。
  • 推動醫院三班護病比入法。
  • 推動「護理人力政策整備12項策略計畫」。
  • 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加速智慧醫療和健康照護的結合。
  • 透過「Bio+ICT」整合能量,加速我國醫藥科技發展。
  • 科技導入醫療院所及長照機構,提升醫療品質及減輕照顧者負擔。
  • 資料串聯,打造健康導航,提升民眾自我健康管理。
  • 健康台灣深耕計畫:以「優化醫療工作條件、規劃多元人才培育、導入智慧科技醫療、社會責任醫療永續(含淨零減碳)」四大範疇。

健保永續:改革及優化
健保永續是「健康台灣」願景的重要基石,報告提出了多項改革與優化方案,強調「健保30年醫療更平權」。
健保核心價值: 醫療平權、全民互助。
主要改革方向:

  • 優化健保財務:持續健保財務協助,籌措多元財源(政府負擔不低於36%)。
  • 增加挹注公共衛生(強化公共衛生及預防保健資源投入)。
  • 提升民眾健康賦能,分階段改革保費制度(先行研議補充保費)。
  • 委員建議: 擴大健保財務來源,兼顧社會公平;應探討將金融保險(商保)納入,或研議不動產業社福捐概念。
  • 精進總額制度,資源合理配置:研議彈性總額,穩定醫療服務點值(健保總額每年合理成長,針對高價、集中性項目編列專款)。
  • 檢討醫療支付標準,適切反應醫事人員投入(優先檢討醫事人力及急重難罕症照護)。
  • 檢討分區總額治理制度,強化分區總額治理。
  • 逐步擴大住院包裹式給付。
  • 目標: 健保永續發展、保障就醫品質、資源合理配置、總額適度成長。
  • 委員建議: 應建立精進、齊一各區審查共識,管理模式不分區;可參考牙醫總額高額折付機制;應強化管理機制,將資源投入對的地方;建議「全國一區,統一管理審查機制且保障東區、偏鄉、離島之點值」。
  • 強化慢病照護:風險分級提供整合式醫療照護。
  • 加值健保雲端查詢系統。
  • 導入智能輔助系統進行事前審查。
  • 建立系統性審查、抑制不當成長。
  • 擴大家醫服務涵蓋,推動三高防治888政策目標。
  • 延緩失能,提升國人健康餘命。
  • 普及醫療服務:醫療長照社福到你家,打造一體化連續照護服務(擴大居家醫療服務、啟動在宅急症照護、結合長照機構住民減少就醫方案)。
  • 健保IDS結合遠距醫療,縮短城鄉落差(擴大遠距醫療場域)。
  • 保障偏鄉在地醫療服務(獎勵計畫、燈塔型地區醫院第二階段補助)。
  • IDS計畫轉型全人全家全社區照護。
  • 委員建議: 偏鄉應放寬遠距醫療限制(不限IDS承作醫院,開放科別);應強化中央與地方合作及公私協力;建議中央對醫療不足地區劃分責任區,由醫學中心或大型區域醫院負責,並延長支援醫師聘任時間。
  • 改革藥品政策:加速引進新藥接軌國際(平行審查、擴大新藥新醫療科技預算、籌設癌症新藥基金)。
  • 檢討DET政策,確保供藥穩定(逾專利期藥品藥價檢討、必要藥品保障地板價)。
  • 訂定學名藥、生物相似藥政策(國內製造給予優惠核價、鼓勵使用試辦計畫)。
  • 改革藥品醫材核價,提供民眾差額選擇(推動特材差額支付、建立全國性醫療費用資訊平台、研議藥品差額負擔)。
  • 強化醫療科技評估,落實實證依據給付(成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
  • 委員建議: 應加強癌症用藥健保給付,三期臨床試驗通過應儘早提供;思考如何強化誘因讓國內藥廠為國人製藥(學名藥、生物相似藥);協助罕病用藥取得;研議高價罕病藥物處理方式避免影響健保財務。

委員會議討論重點與委員建議
委員會議邀請了來自醫療、學術、政府等各界委員和顧問,針對衛福部提出的報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並提出了寶貴建議。
** 주요 논의 사항 및 건의사항: **

  • 智慧醫療與基礎建設: 委員建議政府協助小型醫院建置醫療資訊系統,推動智慧醫療普及化;關注AI在醫療應用的法規進度。
  • 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 委員強調兒少精神或情緒行為問題嚴峻,治療需整合多領域;建議成立跨部會層級的兒童家庭專責單位或研究機構;提出兒少精神疾病篩檢、心理健康教育(SEL)、數位轉型(線上診療、數位治療)等具體建議;建議提高兒少精神醫療健保給付,並提供專任人員費用加給。
  • 偏鄉與醫療平權: 委員建議放寬遠距醫療限制,不限IDS承作醫院和科別;強調需強化中央與地方合作及公私協力;建議劃分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責任區,由大型醫院負責;關注偏鄉居民就醫交通費問題。
  • 醫療人員人力與工作環境: 委員建議優化醫事人員工作環境,鞏固醫療人力資源;關注兒科、婦產科等弱勢科別的人力短缺問題,建議保障弱勢科別點值,甚至投入資源鼓勵年輕人才加入。
  • 健保財務與給付: 委員對健保財務壓力表示關切,建議開拓多元財源(如商保合作、不動產社福捐);討論總額制度改革,部分委員傾向「全國一區、同一點值、共同管理」;關注癌症新藥、罕病用藥、高價藥品醫材的健保給付問題。
  • 健康促進與預防: 委員強調健康促進和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建議將營養照護(特別是孕產婦)、運動納入健保給付或健康促進計畫;建議推動食品營養標示再進化。
  • 癌症防治: 委員建議加強癌症篩檢工作和用藥健保給付,三期臨床試驗通過藥物應儘早提供;關注國內藥廠(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的發展與誘因。
  • 長照與醫療整合: 委員建議優化長照3.0,加強醫療與長照銜接,特別是居家醫療、在宅急症照護與安寧療護的整合。
  • 國際合作與生醫產業: 委員建議透過國際醫療讓世界看到台灣;建議加強國內細胞基因療法產業發展及投資;提出將台灣醫藥科技推向國際的建議。
  • 人文素養與教育: 委員提醒醫學教育應更重視人文素養;建議加強師生家長對精神疾病的認知。
  • 跨部會合作: 委員建議成立跨部會委員會(如兒少家庭、健康一體);建議每年舉辦四大委員會擴大聯合會議。

召集人賴總統結論與指示:
賴總統總結會議討論,再次強調「健康台灣」的目標,並指示衛福部及相關部會根據報告規劃與委員建議,通力合作,落實各項工作。

  • 請衛福部依「健康台灣願景規劃」報告,與相關部會合作推動各項工作,達成設定目標。
  • 健保財務應視為健康投資,請衛福部持續研議多元財源,涉及民眾權益須廣納意見溝通。
  • 健保總額適度成長,穩定合理點值需通盤考量,政府將持續挹注並完備配套,確保資源合理配置及醫護人員合理待遇。
  • 請衛福部、健保署及國發會、教育部等機關,持續與委員溝通討論,研擬行動方案與政策,並配合修法及編列預算。
  • 請衛福部整合預防保健、醫療和長照資源,結合實證醫學及智慧科技,打造全人、全家、全社區的整合照護。
  • 針對委員關注議題,指示相關單位進行研議:智慧化醫療資訊系統建置、中小型醫療機構經營困境、兒童健康問題(營養、睡眠、運動、心理、肥胖、用藥、急重罕難症治療給付)、城鄉醫療差距與醫療平權(放寬遠距醫療限制)、健保點值給付制度改革(「大開大闔」態度)、用藥問題(癌症新藥、本土藥廠、罕病用藥、藥價昂貴)、產後檢查、癌症防治第五期計畫納入建議、心理健康線上診療可行性、改善醫療人員工作條件、增加藥界及護理界委員顧問、國健署及食藥署列席會議。

健康台灣重點工作計畫目標(未來8年內)
總體目標: 活得久、過得好、健康趴趴走

  • 不健康餘命佔平均餘命之比率從10%降低至8%。
  • 國人平均餘命從79歲提升到82歲。
  • 兒童死亡率從5.3‰降低到4.0‰以下。

結論
第一次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會議確立了「健康台灣」願景的目標,並聚焦於優化醫療環境、確保健保永續、促進全民健康。會議討論深入且廣泛,涵蓋了從前端預防、疾病治療到長照安寧,從人才培育、工作環境改善到智慧科技導入等多個層面。委員們提出的具體建議為未來的行動方案提供了重要參考。政府展現了推動「健康台灣」的決心,並將持續與各界合作,期望透過擴大投資和改革,逐步實現讓人民更健康、國家更強盛的目標。特別是針對即將來臨的超高齡社會、嚴峻的兒少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健保財務挑戰,會議提出的策略和建議將是未來工作的重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6 months ago
8 minutes

消除負能量|擁抱正能量

消除負能量|擁抱正能量是現在人必不可少的知識,所以我們邀請健康領域「師」字輩專業人士與各大品牌,聯合舉辦能夠提升「精、氣、神」,平衡「身、心、靈」的講座與好物推薦,協助大眾釋放科技污染與心靈壓力,提升正能量,共創健康人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