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人問我:「中國文人裡,誰最有魅力?」
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蘇東坡。
他不只是詩人、詞人、散文家、書法家、畫家,
更像是一個用整個生命去練習「怎麼活」的人。
他的一生起伏跌宕,被貶七次,輾轉半生,
卻能在人生的低谷裡種田、釀酒、寫詩、結交朋友,
甚至在赤壁的月光下,寫下千古名篇。
蘇東坡的可愛,不在於他從不失意,
而在於他在失意中,依然能開出花。
⸻
一、流放的苦難,是他生命的鍛爐
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時期。
那一年,他因「烏臺詩案」入獄,幾乎喪命。
出獄後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官微職低,還被禁止調任。
可他沒有怨天,也沒有尤人。
他說:「既來之,則安之。」
於是他租了一塊荒地,自號「東坡居士」,
開始耕作、種菜、釀酒。
就是在這樣的流放生活中,
他寫出了〈前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夜色裡,他坐在船頭,看著滾滾長江,
心裡想著:「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他知道,世事無常,人生如水,
該來的會來,該走的會走。
他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