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content for 感觉香水:香奈儿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圈 is the property of 庄卉家 Della Chuang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Bonjour~ 上次我介绍了尚·考克多(Jean Cocteau),就是香奈儿女士她那位集结20年代前卫艺术味道的好友诗人,同时我也提到了法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鼻祖,影响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坛。考克多(Cocteau)曾这么形容波德莱尔:“他的目光逐渐落在我们的身上,就像星光照射到我们一样。”其实,波德莱尔的目光也照射到香水业界,我想,每个做香水创意的人的书架上,都应该要有他的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不是也说过吗,“嗅觉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法师,能送我们穿越数千里,穿过所有往日的时光……” 所以,穿上一款香水...... 比如穿上香奈儿CUIR DE RUSSIE(俄罗斯皮革香水),你就可以体验到俄罗斯骑士的魅力、白桦树皮油经过曝晒后的靴子皮革、以及充满阳光气息的烟草香,这款代表20年代俄罗斯贵族的经典气息;穿上香奈儿Paris-Riviera(香奈儿之水[巴黎-里维埃拉]),你可以想象南法地中海的蔚蓝海岸,炙热苦橙花香所营造的夏日假期;穿上香奈儿Paris-Biarritz(香奈儿之水[巴黎-比亚丽兹]),可以想象夹带柑橘果香和岩兰草香的大西洋的比亚丽兹海风。
再举一个例子,巴黎的康朋街31号(31 Rue Cambon)。1918年,香奈儿女士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精品店。而她的私人寓所以及工作室就在楼上。1921年,她开始在店内陈列时尚配饰,还有第一款与香奈儿时装和帽饰搭配的五号香水。可以这么说,康朋街31号见证了巴黎“疯狂年代”(Années folles)的上流社会、艺术、文化的历史,见证了前卫设计师香奈儿的毫无畏惧的创造力。
镶满镜子的回旋楼梯,以Art déco,也就是装饰艺术风格贯穿整幢建筑,灵动地捕捉折射光线与气味,我可以感受到空间里散发出的一股独特的味道,而这个味道,你可以从香奈儿31 Rue Cambon(香奈儿康朋街三十一号香水),这款闻起来优雅温暖的柑苔香调香水去体验。
纹理/质地——描述建筑纹理的语言与香水是重叠的:我们说大理石光滑,钢铁凉爽;我们说树脂木材很温暖,还有上光和抛光、金属感、粗糙、锋利...... 这些形容词,也常常被用来形容香水给人的感受。比如香奈儿五号里的乙醛,给我一种干净、清爽的金属感(metallic);而31 Rue Cambon(香奈儿康朋街三十一号香水)与Misia香水里头的鸢尾花,则让我闻出一种粉粉如石膏雕像的触感。
勒·柯布西耶与Ozenfant一起开创了名为纯粹主义(Purism)的绘画新运动,取名叫做纯粹主义(Purism)的灵感,来自于静物画的作品中那种描绘物体的几何形状的纯净感。纯粹主义强调以“去芜存菁”的方式,将物品呈现出一种纯净、简单的形式。 1920年,勒·柯布西耶的画作《静物与叠板》(Still Life with a Stack of Plates)就是纯粹主义的最好例证之一,它表明了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并且提倡以审美的方式来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杯子、瓶子,还有盘子这些可用机器复制的东西。
1923年,勒·柯布西耶出版了他的一部重要著作《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翻译成英文是《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在这本书中,勒·柯布西耶阐述了自己是如何受到现代新兴理念的启发来进行建筑设计的,这其中包括了现代汽车、飞机、船舶的设计理念与原则对建筑产生的影响。也是在这本书里,他宣称,房子就是一个“居住的机器”,这也总结了他早期的设计理念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定义和基本态度。
Le Corbusier,1933
“装饰艺术”(Art déco)术语背后的人
在1925年巴黎世博会期间,勒·柯布西耶忙着为他的杂志《新精神》撰写一系列关于展览的文章,标题为 《1925年世博:艺术装饰》(1925 Expo: Arts Déco),这些文章日后被合并成一本书《今日装饰艺术》(L'art décoratif d'aujourd'hui)。被人形容善于辩论的勒·柯布西耶在这本书里头,对世博会上那些过度强调色彩缤纷与奢华物品的行为进行了大炮似的抨击,并且认为,家具等实用的物品不应该有装饰。他的结论是 “现代装饰即无装饰”, 而这个结论反映了他对现代主义的思维,那就是建筑必须要向古典主义,特别是巴洛克风格之前的建筑学习,满足简单的生活机能就可以,不必再加上琐碎的、颓废的、装饰的、贵族的美学风格。
对了,我之前不是说过,勒·柯布西耶从小的愿望其实是当一个专职的画家、而不是建筑师吗?有趣的是,这个“事与愿违”的魔咒再一次发生在他身上——他为了书写方便,把1925年巴黎世博那长长一大串“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的全名,缩写为“1925 Expo: Arts Déco”。他是历史上最早使用“Art déco”这个术语的人之一,结果,原本最想和装饰艺术风格划清界限的勒·柯布西耶,从此和Art déco风格连上一条紧密的线。
Art déco,中文通常叫做“装饰艺术”,是一种从1920到1930年代的家具、装饰艺术和建筑的设计风格,几何形状是它的主要特征。你可以把装饰艺术当成新艺术(Art Nouveau)的继承和反叛来看。Art déco与新艺术风格的主要区别在于立体主义的影响,这使得从设计的总体上来看,它有较明显的几何特征。不过虽然如此,某些装饰派艺术的设计中,仍然保留了新艺术的设计基因,比如植物造形的图像还有弯弯绕绕的曲线。
请注意:装饰艺术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由一系列不同的,有时相互矛盾的风格所组成。它的灵感来自古代埃及艺术,阿兹特克人和其他古代中美洲的艺术,但是1925年后也受到现代船舶,火车和汽车设计的影响,同时它还借用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简约灵感,包括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和包豪斯(Bauhaus)风格等。装饰艺术的风格影响了家具、装饰艺术、时尚、纺织品、珠宝、摄影,还包括建筑,比如电影院及酒店等等的设计。我个人相当欣赏纽约的克莱斯勒大厦,就是Art déco风格的最佳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