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地處地緣政治敏感區域,長期面臨潛在的軍事衝突威脅。這種威脅不僅限於傳統的軍事打擊,更可能伴隨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破壞,例如電力、供水、通訊系統的中斷,以及大規模人員疏散和直接衝突的風險 1。儘管台灣近年來主要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災害,如百年嚴重旱災和「短延時、強降雨」等極端氣候現象 1,但政府的災害防救規劃已將潛在衝突情境納入考量。相關分析強調,都市維生線系統,包括電力、電訊、天然氣、自來水及下水道設施,其本質上較為脆弱,一旦受損,將對民生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引發瓦斯管破裂導致火災等複合型災害,進而癱瘓緊急救災工作,使災情擴大 2。
在軍事衝突情境下,基礎設施的大規模中斷是不可避免的挑戰。這類破壞可能比自然災害更具廣泛性和針對性,導致比一般災害更為嚴峻的連鎖反應。例如,電力中斷將影響通訊、供水泵浦運作,進而影響醫療、交通等各方面,使民眾的生存環境面臨更大的挑戰。因此,緊急避難包的規劃與準備,必須超越傳統天災應變的範疇,考量更長時間的自給自足能力,並預設外部支援可能長期缺失的情況。這種複合式災害情境下的脆弱性放大效應,要求個人與家庭的備戰必須更為全面與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