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禪75般若法華51楞嚴經13 見性不分。是非是,見非見。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無所有,種種發明為妄想。錯認剖出精見,離一切物別有自性。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
人生巧克力
1 hour 18 minutes
2 weeks ago
人生禪75般若法華51楞嚴經13 見性不分。是非是,見非見。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無所有,種種發明為妄想。錯認剖出精見,離一切物別有自性。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
摘要
「見性不分」是指我們的「佛性」(見性)不會因為外在環境的變化而有所分別或改變。
我們不能將「見」與「物」割裂開來,去尋找一個獨立的見性,而是要認識到見性遍布於一切物體之中,離不開對境而顯現
不要急著破妄顯真,因為妄沒有那麼可怕,因為即妄即真,煩惱即菩提。
・ 『無是見者』:指萬物當中都是見性的顯現。
・ 『無非見者』:見性隨緣顯現的作用,心物一體的意思。
若此見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現在我前?見必我真,我今身心,復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別有實;彼見無別,分辨我身。若實我心,令我今見,見性實我,而身非我?
今汝所言,見在汝前,是義非實。若實汝前,汝實見者,則此見精,既有方所,非無指示?
草樹纖毫,大小雖殊,但可有形,無不指著。若必其見,現在汝前,汝應以手,確實指陳,何者是見?
汝可微細,披剝萬象,析出精明,淨妙見元,指陳示我。同彼諸物,分明無惑
況我有漏,初學聲聞;乃至菩薩,亦不能于萬物象前,剖出精見,離一切物,別有自性。
如汝所言,無有見精,離一切物,別有自性,則汝所指,是物之中,無是見者。
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眾,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諸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世尊!若此前緣色空等像,若是見者,應有所指(無是見),若非見者,應無所矚(無非見)。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有驚怖!非是疇昔,善根輕鮮。惟願如來,大慈發明,此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物?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一般大眾無法分辨出:見性是真實不虛的,而色空等現象是虛妄的;也無法理解「真實的見性」與「虛妄的色空」之間的是非判斷。 大眾因為執著於色相,無法跳脫「有」與「無」的觀念,而無法領會見性的真實性,也無法理解色空的虛妄性,因此對佛陀所揭示的真理感到困惑
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於中,有是、非是?
佛言:此見妙明,與諸空塵,亦復如是。本是妙明,無上菩提,淨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見。
是以汝今,觀見與塵,種種發明,名為妄想,不能於中,出是、非是。由是真精,妙覺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Back to Epis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