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二 聖行品第七之二 直金工作室
水晶洞裡的嘎嘎烏拉拉
1 hour 2 minutes
4 years ago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二 聖行品第七之二 直金工作室
Ig: di_king246
《大般󠇡涅槃經》(般的音同波ㄅㄛ)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聖行品第七之二
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聖行者
觀察是身從頭至足
其中唯有髮毛爪齒不󠇡淨垢穢
皮肉筋骨脾腎心肺
肝膽腸胃生熟二藏
大小便利涕唾目淚
肪膏腦膜骨髓膿血腦胲諸脈
菩薩如是專念觀時
誰有是我 我為屬誰
住在何處 誰屬於我
復作是念 骨是我耶
離骨是耶
菩薩爾時除去皮肉唯觀白骨
復作是念
骨色相󠇡異 所謂青黃赤白及以鴿色
如是骨相亦復非我 何以故
我者亦非青黃赤白及以鴿色
菩薩繫心作是觀時
即得斷除一󠇡切󠇡色欲
復作是念
如是骨者從因緣生
依因足骨以拄踝骨
依因踝骨以拄膊骨
依因膊骨以拄膝骨
依因膝骨以拄髀骨
依因髀骨以拄臗骨
依因臗骨以拄腰骨
依因腰骨以拄脊骨
依因脊骨以拄肋骨
復因脊骨上拄項骨
依因項骨以拄頷骨
依因頷骨以拄牙齒
上有髑髏
復因項骨以拄膊骨
依因膊骨以拄臂骨
依因臂骨以拄腕骨
依因腕骨以拄掌骨
依因掌骨以拄指骨
菩薩摩訶薩如是
觀時身所有骨一󠇡切󠇡分離
得是觀已即斷三欲
一形貌欲
二姿態欲
三細觸欲
菩薩摩訶薩觀青骨時
見此大地東西南北
四維上下悉皆青相
如青色觀黃白鴿色亦復如是
菩薩摩訶薩作是觀時
眉間即出青黃赤白鴿等色光
是菩薩於是一一
諸光明中見有佛像
見已即問
如此身者不淨因緣和合共成
云何而得坐起行住屈伸俯仰
視瞬喘息悲泣喜笑
此中無主 誰使之然
作是問已 光中諸佛忽然不󠇡現
復作是念或識是我
故使諸佛不󠇡為󠇡我說
復觀此識次第生滅
猶如流水亦復非我
復作是念
若識非我出息入息或能是我
復作是念
是出入息直是風性
而是風性乃是四大
四大之中何者是我
地性非我水火風性亦復非我
復作是念
此身一󠇡切󠇡悉無有我
唯有心風因緣和合
示現種種所作事業
譬如咒力幻術所作
亦如箜篌隨意出聲
是故此身如是不󠇡淨
假眾因緣和合共成
而於何處󠇡生此貪欲
若被罵辱復於何處而生瞋恚
而我此身三十六物不󠇡淨臭穢
何處當有受罵辱者
若聞其罵即便思惟
以何音聲而見罵耶
一一音聲不能見罵
若一不能多亦不能
以是義故不應生瞋
若他來打亦應思惟
如是打者從何而生
復作是念
因手刀杖及以我身故得名打
我今何緣橫瞋於他
乃是我身自招此咎
以我受是五陰身故
譬如因的則有箭中
我身亦爾有身有打
我若不忍心則散󠇡亂
心若散󠇡亂則失正念
若失正念則不能觀善不󠇡善義
若不能觀善不󠇡善義則行惡法
惡法因緣則墮地獄畜󠇡生餓鬼
菩薩爾時作是觀已得四念處
得四念處已則得住於堪忍地中
菩薩摩訶薩住是地已
則能堪忍貪欲恚癡
亦能堪忍寒熱飢渴蚊虻蚤虱
暴風惡觸種種疾疫
惡口罵詈撾打楚撻
身心苦惱一󠇡切󠇡能忍
是故名為住堪忍地
迦葉
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菩薩未得住不󠇡動地淨持戒時
頗有因緣得破戒不󠇢
善男子
有菩薩未得住不󠇡動地
有因緣故可得破戒
迦葉敬諾 何者是耶
佛言 迦葉
若有菩薩知以破戒因緣
則能令人受持愛樂大乘󠇡經典
又能令其讀誦通利
書寫經卷廣為󠇡他說
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如是故故得破戒
菩薩爾時應作是念
我寧一劫若減一劫
墮於阿鼻地獄受罪
要必當令如是之人
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
以是因緣菩薩摩訶薩得毀淨戒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若有菩薩攝取護持
如是之人令不󠇡退於菩提之心
為是毀戒
若墮阿鼻無有是處󠇡
爾時佛讚文殊師利 善哉善哉
如汝所說
我念往昔於此閻浮提作大國王
名曰仙預
愛念敬重大乘󠇡經典
其心純善無有粗惡嫉妒慳吝
口常宣說愛語善語
身常攝護貧窮孤獨
布施精進無有休廢
時世無佛聲聞緣覺
我於爾時愛樂大乘󠇡方等經典
十二年中事婆羅門供󠇡給󠇡所須
過十二年施安已訖 即作是言
師等今應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婆羅門言 大王
菩提之性是無所有
大乘󠇡經典亦復如是
大王
云何乃令人物同於虛空
善男子
我於爾時心重大乘󠇡
聞婆羅門誹謗方等
聞已即時斷其命根
善男子
以是因緣從是已來不󠇡墮地獄
善男子
擁護攝持大乘󠇡經典
乃有如是無量勢力
復次迦葉
又有聖行所謂四聖諦
苦集滅道是名四聖諦
迦葉
苦者逼迫相 集者能生長󠇡相
滅者寂滅相 道者大乘󠇡相
復次善男子
苦者現相 集者轉相
滅者除相 道者能除相
復次善男子
苦者有三相 苦苦相行苦相壞苦相
集者二十五有
滅者滅二十五有
道者修戒定慧
復次善男子
有漏法者有二種 有因有果
無漏法者亦有二種 有因有果
有漏果者是則名苦
有漏因者則名為集
無漏果者則名為滅
無漏因者則名為道
復次善男子
八相名苦
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五盛󠇡陰苦
能生如是八苦法者
是名為因
無有如是八法之處󠇡
是名為滅
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悲
是名為道
善男子
生者出相 所謂五種
一者初出
二者至終
三者增長󠇡
四者出胎
五者種類生
何等為老 老有二種
一念念老
二終身老 復有二種
一增長󠇡老 二滅壞老 是名為老
云何為病 病謂四大毒蛇互不調適
亦有二種 一者身病 二者心病
身病有五 一者因水
二者因風
三者因熱
四者雜病
五者客病 客病有四
一者非分強作
二者忘誤墮落
三者刀杖瓦石
四者鬼魅所著󠇤
心病亦有四種
一者踊躍
二者恐怖
三者憂愁
四者愚癡
復次 善男子
身心之病凡有三種 何等為三
一者業報
二者不得遠離惡對
三者時節代謝
生如是等因緣名字󠇡受分別病
因緣者 風等諸病
名字󠇡者
心悶肺脹上氣咳逆心驚下痢
受分別者 頭痛目痛手足等痛
是名為病
何等為死 死者捨所受身
捨所受身亦有二種
一命盡死
二外緣死
命盡死者亦有三種
一者命盡非是福盡
二者 福盡非是命盡
三者福命俱盡
外緣死者復有三種
一者非分自害死
二者橫為󠇡他死
三者俱死
又有三種死 一放逸死
二破戒死
三壞命根死
何等名為放逸死
若有誹謗大乘󠇡方等般󠇡若󠇡波羅蜜
是名放逸死
何等名為破戒死耶
毀犯去來現在諸佛所制禁戒
是名破戒死
何等名為壞命根死
捨五陰身 是名壞命根死
如是名曰死為大苦
何等名為愛別離苦
所愛之物破壞離散
所愛之物破壞離散亦有二種
一者人中五陰壞
二者天中五陰壞
如是人天所愛五陰
分別挍計有無量種
是名愛別離苦
何等名為怨憎會苦
所不󠇡愛者而共聚集
所不󠇡愛者而共聚集復有三種
所謂地獄餓鬼畜󠇡生
如是三趣分別挍計有無量種
如是則名怨憎會苦
何等名為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復有二種
一者所悕望處求不能得
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報
如是則名求不得苦
何等名為五盛󠇡陰苦
五盛󠇡陰苦者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別離苦怨憎貪苦求不得苦
是故名為五盛󠇡陰苦
迦葉
生之根本凡有如是七種之苦
老苦乃至五盛󠇡陰苦
迦葉
夫衰老者非一󠇡切󠇡有
佛及諸天一向定無
人中不定或有或無
迦葉
三界受身無不有生老不󠇡必定
是故一󠇡切󠇡生為根本
迦葉
世間眾生顛倒󠇡覆心
貪著󠇣生相󠇡厭患老死
迦葉
菩薩不爾 觀其初生已見過患
迦葉
如有女人入於他舍
是女端正顏貌瑰麗
以好瓔珞莊嚴其身
主人見已即便問言
汝字何等繫屬於誰
女人答言
我身即是功德大天
主人問言
汝所至處為󠇡何所作
女人答言
我所至處
能與種種金銀琉璃頗梨真珠珊瑚
虎珀車磲馬瑙象馬車乘奴婢僕使
主人聞已心生歡喜踴躍無量
我今福德故令汝來至我舍宅
即便燒香散花供󠇡養恭敬禮拜
復於門外更見一女
其形醜陋衣裳󠇡弊壞多諸垢膩
皮膚皴裂其色艾白
見已問言 汝字何等繫屬誰家
女人答言
我字黑闇
復問 何故名為黑闇
女人答言
我所行處能令其家
所有財寶一󠇡切󠇡衰秏
主人聞已即持利刀作如是言
汝若不󠇡去當斷汝命
女人答言
汝甚愚癡無有智慧
主人問言 何故名我癡無智慧
女人答言 汝舍中者即是我姊
我常與姊進止共俱
汝若驅我亦當驅彼
主人還入問功德天
外有一女云是汝妹實為是不󠇢
功德天言 實是我妹
我與此妹行住共俱未曾相離
隨所住處󠇡我常作好彼常作惡
我常利益彼常作衰
若愛我者亦應愛彼
若見恭敬亦應敬彼
主人即言
若有如是好惡事者
我俱不󠇡用各隨意去
是時二女俱共相將還󠇡其所止
爾時主人見其還去
心生歡喜踊躍無量
是時二女復共相隨至一貧家
貧人見已心生歡喜即請之言
從今已去願汝二人常住我家
功德天言 我等先以為他所驅
汝復何緣俱請我住
貧人答言 汝今念我
我以汝故復當敬彼
是故俱請令住我家
迦葉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不󠇡願生天
以生當有老病死故
是以俱棄曾無愛心
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過患
是故貪受生死二法
復次迦葉
如婆羅門幼稚童子為飢所逼
見人糞中有菴羅果即便取之
有智見已呵責之言
汝婆羅門種姓清淨
何故取是糞中穢果
童子聞已赧然有愧
即答之言
我實不食為欲洗淨還棄捨之
智者語言
汝大愚癡若還棄者本不應取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於此生分不󠇡受不捨
如彼智者呵責童子
凡夫之人欣生惡死
如彼童子取果還棄
復次迦葉
譬如四衢道頭有人
器盛滿食色香味具而欲賣之
有人遠來飢虛羸乏
見其飯食色香味具即指之言
此是何物
食主答言
此是上食色香味具
若食此食得色得力
能除飢渴得見諸天
唯有一患 所謂命終
是人聞已即作是念
我今不󠇡用色力見天
亦不󠇡用死即作是言
食是食已若命終者
汝今何用於此賣之
食主答言
有智之人終不肯買
唯有愚人不知是事
多與我價貪而食之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不󠇡願生天得色得力見於諸天
何以故
以其不免諸苦惱故
凡夫愚癡隨有生處皆悉貪愛
以其不󠇡見老病死故
復次善男子
譬如毒樹 根亦能殺 莖亦能殺
皮花果實悉亦能殺
善男子
二十五有受生之處󠇡
所受五陰亦復如是
一󠇡切󠇡能殺
復次迦葉
譬如糞穢多少俱臭
善男子
生亦如是
設壽八萬下至十歲俱亦受苦
復次迦葉
譬如嶮岸上有草覆
於彼岸邊多有甘露
若有食者壽天千年
永除諸病安隱快樂
凡夫愚人貪其味故
不知其下有大深坑
即前欲取不覺腳跌墮坑而死
智者知已捨離遠去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尚不欲受天上妙食
況復人中凡夫之人
乃於地獄吞噉鐵丸
況復人天上妙餚饌而不能食
迦葉
以如是喻及餘無量無邊譬喻
當知是生實為大苦
迦葉
是名菩薩摩訶薩
住於大乘󠇡大涅槃經觀於生苦
迦葉
云何菩薩摩訶薩
於是大乘󠇡大涅槃經觀於老苦
老者能為咳逆上氣能壞勇力
憶念進持盛年快樂憍慢貢高
安隱自恣能作背膢
懈怠懶惰為他所輕
迦葉
譬如池水蓮花滿中
開敷鮮榮甚可愛樂
值天降雹 悉皆破壞
善男子
老亦如是悉能破壞盛壯好󠇡色
復次迦葉
譬如國王有一智臣善知兵法
有敵國王拒逆不順
王遣此臣往討伐之
即便擒獲將來詣王
老亦如是擒獲壯色將付死王
復次迦葉
譬如折軸無所復用
老亦如是無所復用
復次迦葉
如大富家多有財寶
金銀琉璃珊瑚虎珀車磲馬瑙
有諸怨賊若入其家
即能劫奪悉令空盡
善男子
盛年好󠇡色亦復如是
常為老賊之所劫奪
復次迦葉
譬如貧人貪著上膳細軟衣裳󠇡
雖復悕望而不能得
善男子
老亦如是雖有貪心
欲受富樂五欲自恣而不能得
復次迦葉
如陸地龜心常念水
善男子
人亦如是 既為衰老之所乾枯
心常憶念壯時所受五欲之樂
復次迦葉
猶如秋月所
有蓮花皆為一󠇡切󠇡之所樂見
及其萎黃人所惡賤
善男子
盛年壯色亦復如是
悉為一󠇡切󠇡之所愛樂
及其老至眾所惡賤
復次迦葉
譬如甘蔗既被壓已滓無復味
善男子
壯年盛色亦復如是
既被老壓無三種味
一出家味
二讀誦味
三坐禪味
復次迦葉
譬如滿月夜多光明晝則不爾
善男子
人亦如是壯則端嚴形貌瑰瑋
老則衰羸形神枯悴
復次迦葉
譬如有王常以正法
治於國土真實無曲慈悲好施
時為敵國之所破壞
流離逃迸遂至他土
他土人民見已生於憐愍之心
咸作是言
大王
往日正法治國不枉萬姓
如何一󠇡旦流離至此
善男子
人亦如是既為衰老所壞敗已
常讚壯時所行事業
復次迦葉
譬如燈炷唯賴膏油
膏油既盡勢不久停
善男子
人亦如是唯賴壯膏
壯膏既盡衰老之炷何得久停
復次迦葉
譬如枯河不能利益
人及非人飛鳥走獸
善男子
人亦如是為老所枯
不能利益一󠇡切󠇡作業
復次迦葉
譬如河岸臨峻之樹
若遇暴風必當顛墜
善男子
人亦如是臨老險岸
死風既至勢不得住
復次迦葉
如車軸折不󠇡任重載
善男子
老亦如是不能諮受一󠇡切󠇡善法
復次迦葉
譬如嬰兒為人所輕
善男子
老亦如是常為一󠇡切󠇡之所輕毀
迦葉
以是等喻及餘無量無邊譬喻
當知是老實為大苦
迦葉
是名菩薩摩訶薩
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於老苦
迦葉
云何菩薩摩訶薩
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於病苦
所謂病者
能壞一󠇡切󠇡安隱樂事
譬如雹雨傷壞穀苗
復次迦葉
如人有怨心常憂愁而懷恐怖
善男子
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常畏病苦心懷愁憂
復次迦葉
譬如有人形貌端正
為王夫人欲心所愛
遣使逼喚與共交通
時王捕得即便使人
挑其一目截其一耳斷一󠇢手足
是人爾時形容改異 人所惡賤
善男子
人亦如是
雖復身體耳目具足
既為病苦所纏逼已
則為眾人之所惡賤
復次迦葉
如芭蕉樹竹葦蘆騾有子則死
善男子
人亦如是有病則死
復次迦葉
如轉輪王主兵大臣
常在前導王隨後行
亦如魚王蟻王蠡王牛王
商主在前行時如是
諸眾悉皆隨從無捨離者
善男子
死轉輪王亦復如是
常隨病臣不相捨離
魚蟻蠡牛商主病王亦復如是
常為死眾之所隨逐
迦葉
病因緣者
所謂苦惱愁憂悲嘆身心不安
或為󠇡怨賊之所逼害
破壞浮囊撥撤橋梁
亦能劫奪正念根本
復能破壞盛壯好󠇡色力勢安樂
除捨慚愧能為身心焦熱熾然
以是等喻及餘無量無邊譬喻
當知病苦是為大苦
迦葉
是名菩薩摩訶薩
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於病苦
迦葉
云何菩薩摩訶薩
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於死苦
所謂死者 能燒滅故
迦葉
如火災起能燒一󠇡切󠇡
唯除二禪 力不至故
善男子
死火亦爾能燒一󠇡切󠇡
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勢不及故
復次迦葉
如水災起一󠇡切󠇡漂沒󠇡
唯除三禪 力不至故
善男子
死水亦爾漂沒一󠇡切󠇡
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復次迦葉
如風災起能吹一󠇡切󠇡悉令散滅
唯除四禪 力不至故
善男子
死風亦爾悉能吹滅一󠇡切󠇡所有
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彼第四禪以何因緣
風不能吹水不能漂火不能燒
佛告迦葉 善男子
彼第四禪內外過患一󠇡切󠇡無故
善男子
初禪過患內有覺觀外有火災
二禪過患內有歡喜外有水災
三禪過患內有喘息外有風災
善男子
彼第四禪內外過患一󠇡切󠇡俱無
是故諸災不能及之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安住大乘󠇡大般󠇡涅槃
內外過患一󠇡切󠇡皆盡
是故死王不能及之
復次善男子
如金翅鳥能噉能消
一󠇡切󠇡龍魚金銀等寶
唯除金剛不能令消
善男子
死金翅鳥亦復如是
能噉能消一󠇡切󠇡眾生
唯不能消住於
大乘󠇡大般󠇡涅槃菩薩摩訶薩
復次迦葉
譬如河岸所有草木
大水瀑涱悉隨漂󠇡流入於大海
唯除楊柳以其軟故
善男子
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悉皆隨流入于死海
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復次迦葉
如那羅延悉能摧伏一󠇡切󠇡力士
唯除大風 何以故
以無礙故
善男子
死那羅延亦復如是
悉能摧伏一󠇡切󠇡眾生
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何以故 以無礙故
復次迦葉
譬如有人於怨憎中詐現親善
常相追逐如影隨形
伺求其便而欲殺之
彼怨謹慎堅牢自備故
使是人不能得殺
善男子
死怨亦爾 常伺眾生而欲殺之
唯不能殺住於
大乘󠇡大般󠇡涅槃菩薩摩訶薩
何以故 以是菩薩不󠇡放逸故
復次迦葉
譬如卒降金剛瀑雨
悉壞藥木諸樹山林
土沙瓦石金銀琉璃一󠇡切󠇡之物
唯不能壞金剛真寶
善男子
金剛死雨亦復如是
悉能破壞一󠇡切󠇡眾生
唯除金剛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復次迦葉
如金翅鳥能噉諸龍
唯不能噉受三歸者
善男子
死金翅鳥亦復如是
能噉一󠇡切󠇡無量眾生
唯除菩薩住三定者
何謂三定 空無相願
復次迦葉
如摩羅毒蛇凡所觸螫
雖有良咒上妙好藥無如之何
唯阿竭多星咒能令除愈
善男子
死毒所螫亦復如是
一󠇡切󠇡醫方無如之何
唯除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咒
復次迦葉
譬如有人為王所瞋
其人若能以軟善語
貢上財寶便可得脫
善男子
死王不爾
雖以軟語錢財珍寶
而貢上之亦不得脫
善男子
夫死者於嶮難處󠇡無有資糧
去處󠇡懸遠而無伴侶
晝夜常行不知邊際
深邃幽闇無有燈明
入無門戶而有處󠇡所
雖無痛處󠇡不可療治
往無遮止到不得脫
無所破壞見者愁毒
非是惡色而令人怖
敷在身邊不可覺知
迦葉
以是等喻及餘無量無邊譬喻
當知是死真為大苦
迦葉
是名菩薩摩訶薩
修行大乘󠇡大涅槃經觀於死苦
迦葉
云何菩薩摩訶薩
住於大乘󠇡大涅槃經觀愛別離苦
愛別離苦能為一󠇡切󠇡眾苦根本
如說偈󠇡言
因愛生憂 因愛生怖
若離於愛 何憂何怖
愛因緣故則生憂苦
以憂苦故則令眾生生於衰老
愛別離苦所謂命終
善男子
以別離故能生種種微細諸苦
今當為汝分別顯示
善男子
過去之世人壽無量
時世有王名為善住
其王爾時為童子身太子治事
及登王位各八萬四千歲
時王頂上生一肉皰
其皰柔軟如兜羅綿
細軟劫貝漸漸增長󠇡
不以為患足滿十月
皰即開剖生一童子
其形端正奇異少雙
色像分明人中第一
父王歡喜字之頂生
時善住王 因以國事委付頂生
棄捨宮殿妻子眷屬
入山學道滿八萬四千歲
爾時頂生於十五日
處在高樓沐浴受齋
即時東方有金輪寶
其輪千輻轂輞具足
非工匠造自然成就而來應之
頂生大王即作是念
我昔曾聞五通仙說
若剎利王於十五日
處在高樓沐浴受齋
若有金輪千輻不減轂輞具足
非工匠造自然成就而來應者
當知是王即當得作轉輪聖帝
復作是念 我今當試
即以左手擎此輪寶
右執香爐右膝著󠇣地而發誓言
是金輪寶若實不虛
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去
作是誓已
是金輪寶飛昇虛空遍十方已
還來住在頂生左手
爾時頂生心生歡喜踊躍無量
復作是言
我今定當作轉輪王
其後不久復有象寶
狀貌端嚴如白蓮花七支拄地
頂生見已復作是念
我昔曾聞五通仙說
若轉輪王於十五日
處在高樓沐浴受齋
若有象寶狀貌端嚴
如白蓮花七支拄地而來應者
當知是王即是聖王
復作是念 我今當試
即擎香爐右膝著󠇣地而發誓言
是白象寶 若實不虛
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去
作是誓已是白象寶
從旦至夕
周遍八方盡大海際還住本處󠇡
爾時頂生心大歡喜踊躍無量
復作是言 我今定是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次有馬寶
其色紺炎髦尾金色
頂生見已復作是念
我昔曾聞五通仙說
若轉輪王於十五日
處在高樓沐浴受齋
若有馬寶其色紺豔
髦尾金色而來應者
當知是王即是聖王
復作是念 我今當試
即執香爐右膝著󠇣地而發誓言
是紺馬寶若實不虛
應如過去轉輪聖王所行道去
作是誓己是紺馬寶從旦至夕
周遍八方盡大海際還住本處󠇡
爾時頂生心大歡喜踊躍無量
復作是言 我今定是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復有女寶
形容端正微妙第一
不長不短不白不黑
身諸毛孔出栴檀香
口氣香潔如青蓮花
其目遠視見一由旬
耳聞鼻嗅亦復如是
其舌廣大出能覆面
形色細薄如亦銅葉
心聰叡哲有大智慧
於諸眾生常有軟語
是女以手觸王衣時
即知王身安樂病患
亦知王心所緣之處󠇡
爾時頂生復作是念
若有女人能知王心即是女寶
其後不久於王宮內
自然而有寶摩尼珠
純青琉璃大如人脾
能於闇中照一由旬
若天降雨渧如車軸
是珠力能作蓋遍覆足一由旬
遮此大雨不令下過
爾時頂生復作是念
若轉輪王得是寶珠必是聖王
其後不久有主藏臣自然而出
多饒財寶巨富無量
庫藏盈溢無所乏少
報得眼根力能徹見
一󠇡切󠇡地中所有伏藏
隨王所念皆能辦之
爾時頂生復欲試之
即共乘船入於大海告藏臣言
我今欲得珍異之寶
藏臣聞已即以兩手撓大海水
時十指頭󠇡出十寶藏󠇡
以奉聖王而白王言
大王
所須隨意用之
其餘在者當投大海
爾時頂生心大歡喜踊躍無量
復作念言
我今定是轉輪聖王
其後不久有主兵臣自然而出
勇健猛略策謀第一善知四兵
若任鬪者則現聖王
若不任者退不令現
未摧伏者能令摧伏
已摧伏者力能守護
爾時頂生復作是念
若轉輪王得是兵寶
當知定是轉輪聖王
爾時頂生轉輪聖帝告諸大臣
汝等當知此閻浮提安隱豐樂
然我今已七寶成就
千子具足更何所為
諸臣答言
唯然 大王
東弗婆提猶未歸德王應往討
爾時聖王與其七寶一󠇡切󠇡營從
飛空而往東弗婆提
彼土人民歡喜歸化
復告大臣
我閻浮提及弗婆提
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悉來歸化
七寶成就千子具足復何所為
諸臣答言
唯然 大王
西瞿陀尼猶未歸德
爾時聖王復與七寶
一󠇡切󠇡營從飛空而往西瞿陀尼
王既至彼 彼土人民亦復歸化
復告大臣
我閻浮提及弗婆
提此瞿陀尼安隱豐樂人民熾盛
咸以歸化
七寶成就千子具足復何所為
諸臣答言 唯然 大王
北鬱單越猶未歸化
爾時聖王復與七寶一󠇡切󠇡營從
飛空而往北鬱單越
王既至彼 彼土人民歡喜歸德
復告大臣
我四天下安隱豐樂
人民熾盛咸已歸德
七寶成就千子具足更何所為
諸臣答言 唯然 聖王
三十三天壽命極長安隱快樂
彼天身形端嚴無比
所居宮殿床榻臥具悉是七寶
自恃天福未來歸化
今可往討令其摧伏
爾時聖王復與七寶一󠇡切󠇡營從
飛騰虛空上忉利天
見有一樹其色青綠
聖王見已即問大臣
此是何色 大臣答言
此是波利質多羅樹
忉利諸天夏三月日
常於其下娛樂受樂󠇡
復見白色猶如白雲
復問大臣 彼是何色
大臣答言
是善法堂忉利諸天
常集其中論人天事
於是天主釋提桓因
知頂生王已來在外即出迎
逆見已執手昇善法堂分座而坐
彼時二王形容相貌等無差別
唯有視眴為別異耳
是時聖王即生念言
我今寧可退彼王位
即住其中為天王不
善男子
爾時帝釋受持讀誦大乘󠇡經典
開示分別為他演說
唯於深義未盡通達
以是讀誦受持分別
為他廣說因緣力故有大威德
善男子
而是頂生於此帝釋生惡心已
即便墮落 還閻浮提
與所愛念人天離別生大苦惱
復遇惡病即便命終
爾時帝釋迦葉佛是
轉輪聖王則我身是
善男子
當知如是愛別離者極為大苦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尚憶過
去如是等輩愛別離苦
何況菩薩住於大乘󠇡大涅槃經
而當不觀現在之世愛別離苦
善男子
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
大乘󠇡大涅槃經觀怨憎會苦
善男子
是菩薩摩訶薩
觀於地獄畜󠇡生餓鬼人中天上
皆有如是怨憎會苦
譬如人觀牢獄繫閉
枷鎖杻械以為大苦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觀於五道一󠇡切󠇡受生
悉是怨憎合會大苦
復次善男子
譬如有人常畏怨家枷鎖杻械
捨離父母妻子眷屬
珍寶產業而遠逃避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怖畏生死具足修行
六波羅蜜入於涅槃
迦葉
是名菩薩摩訶薩修行大乘󠇡
大般涅槃觀怨憎會苦
善男子
云何菩薩修行
大乘󠇡大般涅槃觀求不得苦
求者一󠇡切󠇡盡求
盡求者有二種
一求善法
二求不善法
善法未得苦惡法未離苦
是則略說五盛陰苦
迦葉 是名苦諦
爾時迦葉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說五盛陰苦是義不然
何以故
如佛往昔告釋摩男
若色苦者一󠇡切󠇡眾生不應求色
若有求者則不名苦
如佛告諸比丘 有三種受
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如佛先為諸比丘說
若有人能修行善法則得受樂
又如佛說於善道中六觸受樂
眼見好󠇡色是則為樂
耳鼻舌身意思󠇢好法亦復如是
如佛說偈󠇡
持戒則為樂 身不受眾苦
睡眠得安隱 寤則心歡喜
若受衣食時 誦習而經行
獨處於山林 如是為最樂
若能於眾生 晝夜常修慈
因是得常樂 以不惱他故
少欲知足樂 多聞分別樂
無著󠇤阿羅漢 亦名為受樂
菩薩摩訶薩 畢竟到彼岸
所作眾事辦 是名為最樂
世尊
如諸經中所說樂相其義如是
如佛今說云何當與此義相應
佛告迦葉 善哉善哉 善男子
善能諮問如來是義
善男子
一󠇡切󠇡眾生於下苦中橫生樂想
是故我今所說苦相與本不異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
如佛所說於下苦中生樂想者
下生下老下病下死
下愛別離下求不得
下怨憎會下五盛陰
如是等苦亦應有樂
世尊
下生者
所謂三惡趣中生者所謂人中
上生者所謂天上
若復有人作如是問
若於下樂生於苦想
於中樂中生無苦樂想
於上樂中生於樂想
當云何答
世尊 若下苦中生樂想者
未見有人當受千罰
初一󠇡下時已生樂想
若不生者
云何說言於下苦中而生樂想
佛告迦葉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以是義故無有樂想 何以故
猶如彼人當受千罰
受一󠇡下已即得脫者
是人爾時便生樂想
是故當知於無樂中妄生樂想
迦葉言 世尊
彼人不以一󠇡下生於樂想
以得脫故而生樂想
迦葉是故我昔為釋摩男說
五陰中樂實不虛也
迦葉
有三受三苦
三受者
所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三苦者
所謂苦苦行苦壞苦
善男子
苦受者名為三苦
所謂苦苦行苦壞苦
餘二受者 所謂行苦壞苦
善男子
以是因緣生死之中實有樂受
菩薩摩訶薩以苦樂性不󠇡相捨離
是故說言一󠇡切󠇡皆苦
善男子
生死之中實無有樂
但諸佛菩薩隨順世間說言有樂
迦葉菩薩白佛言
世尊
諸佛菩薩若隨俗說是虛妄否
如佛所說修行善者則受樂報
持戒安樂身不󠇡受苦
乃至眾事已辦是為最樂
如是等經所說樂受是虛妄否
若是虛妄諸佛世尊
久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修菩提道已離妄語
今作是說其義云何
佛言 善男子
如上所說諸受樂偈󠇡
即是菩提道之根本
亦能長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義故
先於經中說是樂相
善男子
譬如世間所須資生
能為樂因故名為樂
所謂女色耽愐飲酒上饌甘味
渴時得水寒時遇火
衣服瓔珞象馬車乘奴婢僮僕
金銀琉璃珊瑚真珠倉庫穀米
如是等物世間所須能
為樂因是名為樂
善男子
如是等物亦能生苦
因於女人生男子苦
憂愁悲泣乃至斷命
因酒甘味乃至倉穀
亦能令人生大憂惱
以是義故一󠇡切󠇡皆苦無有樂相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於是八苦解苦無苦
善男子
一󠇡切󠇡聲聞辟支佛等不知樂因
為如是人於下苦中說有樂相
唯有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乃能知是苦因樂󠇢因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二
聖行品第七之二
#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練習
#吸引力法則向宇宙下訂單
#吸引力法則 愛情
#吸引力法則音樂 愛情,
#吸引力法則 #財富
#吸引力法則音樂 金錢
#吸引力法則感恩
#吸引力法則 例子
#信望愛
#直金
#直金工作室
#diking,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有着数
#心想事成肯定句
#心想事成的音乐
#心想事成法则
#心想事成 占卜
#吸引力法則 冥想
Back to Epis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