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曠野中的聲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我是曠野中的聲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7bbggwj4ow0821lkf7arm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7bbggwj4ow0821lkf7arms/comments
「所以我們不再憑肉體認人了。」(林後五16)
在十字架的亮光裏,保羅現在對世人的看法,與從前他作法利賽人,行在耶路撒冷街上時,對世人的看法完全不同了。他原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但是這一切獨特的社會地位都在各各他的亮光中過去了,現在他是聯在復活主的生命中。
所以保羅說:「我不再憑肉體認人了」──他現在活在另一個境界中,人與人間一切分界都消滅了,因為在這裏「並沒有猶太人,希利尼人…都在基督裏成為一了。」
但在事實上與世人還是有分別的,然而這分別並不是自以為比別人更聖潔;乃是因聖靈內住的同在,將他分別出來歸給上帝。雖然他向上帝活著,但仍能與人相接近,因為他看基督也是為他們死了,並且知道在上帝眼中並沒有猶太人、希利尼人,只有一位主,就是「萬有的主」,並且「祂也要賞賜一切求告祂的人」。他被十字架分別出來,乃是從地的獨尊驕傲中分別出來,並為主的緣故服事眾人,作了眾人的僕人。
藉著聖靈的能力,十字架也使保羅不再憑肉體認識基督了,以前對基督的認識只是外面的,如同主的門徒在各各他以前對基督的認識一樣,似知不知,因為那時祂實在 是藏在祂肉身的幔子裏。
今日很可能也有許多人,只認識歷史上的那位基督,祂的降生、受死、復活、升天,這一切都不過只是外面客觀的事實和知識,但不能經歷 其生命中真實的能力。
與基督同死卻改變了一切,因為在十字架生命的一面,聖靈要啟示復活的主,並且在「聖靈裏」就能認識祂是永活的那一位。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7bbggwj4ow0821lkf7arm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7bbggwj4ow0821lkf7arms/comments
凡為攻擊你造成的器械必不利用;凡在審判時興起用舌攻擊你的,你必定他為有罪。這是耶和華僕人的產業,是他們從我所得的義。這是耶和華說的。
no weapon forged against you will prevail,
and you will refute every tongue that accuses you.
This is the heritage of the servants of the Lord,
and this is their vindication from me,”
declares the Lord.
************
上帝在這裡的宣告,讓我們清楚有上帝給我們的義,我們就不怕別人的攻擊和別人的定罪,因為上帝的義是我們的保障和保護。那我們如何可以得著上帝的義呢?就是信靠主耶穌基督!
《羅馬書》8章1-4節:「如今,那些活在基督耶穌生命裏的人就不被定罪。因為聖靈的法則,就是那使我們跟基督耶穌聯合而得生命的,已經從罪和死的法則下把我們釋放出來。摩西的法律因人性的軟弱而不能成就的,上帝卻親自成就了。上帝差遣自己的兒子,使他有了跟我們人相同的罪性,為要宣判人性裏面的罪,把罪除去。上帝這樣做是要使法律的正當要求實現在我們這些不服從本性、只順服聖靈的人身上。」
保羅這段話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若是活在基督耶穌裡,聖靈就會將上帝的義實現在我們生命中,使我們脫離罪和死的轄制。既然上帝得做為在我們身上,人能把我們怎樣呢?
保羅更進一步說:「誰能控告上帝所揀選的人呢?有上帝稱他們為義了(或譯:是稱他們為義的上帝嗎)。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上帝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有基督....或譯:是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上帝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的基督耶穌嗎)。」(羅馬書8:33-34)
是的!我們要為此向上帝獻上讚美和感謝,將榮耀歸給上帝到永遠!阿們!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7bbggwj4ow0821lkf7arm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7bbggwj4ow0821lkf7arms/comments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7bbggwj4ow0821lkf7arms
我們對上帝握有掌管所有事情的權柄產生過許多疑問:他既有這樣的權柄,那麼,他如何行使他的統治,又如何彰顯他的權能呢?他如何使他至高無上的旨意成就呢?如果上帝對人的行為和意圖有絕對的主權,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禱告呢?禱告真的能改變事情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至高的上帝,以他有權柄的話命令我們禱告。
《耶利米書》二十九章12節說:「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六章41節告訴我們:「總要警醒禱告。」
《路加福音》十八章1節說:「要人常常禱告。」
保羅也告訴我們要「不住地禱告」(帖前五17)
「凡事……禱告」(腓四6)
「隨時多方禱告」(弗六18)
「恆切禱告」(西四2)
「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前二8)
所以禱告是上帝的命令。上帝要我們禱告,我們就必須禱告。上帝要我們去做,我們就必須去做。他不但命令我們禱告,還邀請我們將心中所期盼的告訴他。上帝要我們禱告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得益處。上帝創造了萬物及人類,當人將上帝當得的榮耀歸給他時,他會公平地,將我們的利益歸給我們。因為他有這樣的權柄。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7bbggwj4ow0821lkf7arms/comments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i7bbggwj4ow0821lkf7arm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7bbggwj4ow0821lkf7arms/comments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paichua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1bis870yq10880l0hik5ew?m=comment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paichua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f7xk3xa5qd081523pyensb?m=comment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paichua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dsoki6g36f0850qaoheb4u?m=comment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paichua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dsiyorrtnp0873lnr4g5f2?m=comment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paichua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34jnrs1x3s0997m8e2fsem?m=comment
許多教會、基督徒有這樣的疑問。然而紮實的門徒訓,就是為了練操練我們如基督一般,將真理化為行動,完成上帝偉大救贖的計畫!
一、從聖經來看看,我們為什麼要做門徒訓練?
1.耶穌的教導(馬太4:18-22)
耶穌教導我們,門訓不是課程,而是實際的跟隨,同時也代表了老師與學生之間必須有良好親密的關係。
2.保羅的教導(林前11:1)
教會建造者保羅也是如此教導弟兄姊妹「你們要傚法我,像我傚法基督一樣!」因此,所有的領袖都必須先傚法基督,所帶領的門徒才會傚法基督。
二、什麼是門徒訓練呢?
門徒訓練的本質就是「傚法、模仿」,教會往往只做門徒教育而非門徒訓練,而真實的門訓從領袖生命典範開始,並幫助門徒跟隨,越來越像基督。
三、門徒訓練的內容
1.知識的裝備(馬太16:13-17)
因著教導幫助弟兄姊妹心中有真理,使信仰有焦點。
2.生命的操練
門訓涵蓋了「責備、歸正、療傷、激勵」等,幫助弟兄姊妹再責備中程長、導正中更加忠心、受傷得著安慰、失落得著醫治!
3.事奉的操練
「專業操練、規範操練」都是事奉當中十分重要的學習,透過服事的協調、態度、關係、成全,使彼此更像基督!
今天上帝在我們教會裏施行的復興工作會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在這裏必須小心,因為不同教會有不同的背景與需要,因此籠統的結論很容易變得不著邊際。目前一些號稱為教會帶來新生命的運動提出許多復興的方法,我們不是反對這些說法。我們的目的是要列出一些適用於任何時地的復興元素。以下的提議是根據當代神學家巴刻(J.I.Packer)的論點:
一、重視聖經權威
即是意識到聖經教訓是上帝的真理,相信聖經上的訓誡、警告與提醒、應許與安慰等今天依然是上帝對人類的心意。聖經重新被尊為上帝的話,而不被那新派神學思想弄瞎心眼、違反真理的理論隨意忽略聖經的部份教導,又愛斷章取義,因此消滅聖靈的感動。任何復興改革總以上帝的召喚開始,脫離主觀和屬靈上的軟弱無能,叫人重新謙卑學習聖經上有關恩典與敬虔的真正教導,讓人知道這就是得著生活力量的秘訣。
二、以認真的態度去看永恆的事
天堂與地獄再次成為講道、思想和談話的內容。今生是為將來的永世而活,而腓立比獄卒的那個問題:「我當怎樣做才可以得救?」將再次被視為人生的基本問題。本世紀絕大部分年間,教會各宗派,不論是自由主義的還是保守的,一直只顧今世的事,以致一般信徒都不思想永恆的問題,反而佔據基督徒思想的是社會政治、文化、體育運動及賺錢等問題,不是如何積聚財寶在天上。復興改革能帶來轉變:不是令基督退出這些活動範圍,而是根本地改變他們的觀點,使他們凡事都以上帝的榮耀和永恆價值為首要關注。
三、熱切愛慕上帝
這愛慕之情超越任何宗教興趣或宗教情感的栽培。人與上帝的關係被視為世上最重要的事情。信徒根據聖經真理,領略到那既是永恆的救主與審判官,又永遠看顧我們的上帝是何等偉大、可畏;這種新的覺醒,除去信徒心中一切僅把上帝視為有用的朋友的低思想。
四、喜愛聖潔
這是由於信徒自覺罪孽深重,深深痛悔,同時因蒙上帝赦免、藉耶穌基督的寶血得以潔淨而深表感恩,深切渴望討上帝喜悅。二十世紀信徒不重視聖潔的生活,常作出道德上的妥協、恣意放縱自己、愛奢華、違背承諾,已令基督徒的道德標準,一如他們周圍世界的道德標準,似乎每況愈下。今日好像甚少信徒會費心思去反省自己的罪; 這種情形實在可怕。
五、關心教會
基督徒從聖經的角去看教會,以教會為上帝的計劃的中心與焦點,也明白到上帝藉著教會顯明祂拯救罪人、使人成聖的智慧(弗3:1-12)。他們深切關注教會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教會出現任何形式的不忠、放縱情慾、謬誤的教義、形式主義、混亂或錯誤思想,他們都感到憂傷,必為此事禱告。上帝在祂的教會裏應受尊崇,不應聖名受損,而教會應該堅定不移,對抗俗世洪流,為救主作見證。上述是普世基督徒在宗教改革時期所關心的事情,在這些時刻,聖徒能夠忍受任何磨難、甘願冒一切危險,務使教會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六、願意改變
不論是由罪到義、從倦怠轉為熱心、傳統模式給新方法取代、或從被動到主動,總之是任何有需要作出的改變。信徒聚在一起讚美上帝、禱告、互相鼓勵,為傳揚基督真道齊心努力。他們彷彿長睡後醒來。他們都奇怪何以自己能夠這麼長時期身心困倦、態度冷漠、表現閒散。
家是上帝所賜的,也是上帝施行衪美好旨意的地方。
基督徒的家庭不只是以基督為主,更是一個以敬拜為中心的地點。在城市中,每人在忙碌吵鬧和追求物質享受,基督家庭更應該在家中建立祭壇,讓家中成員來敬拜。
聖經多處記載家中長輩帶領家中成員敬拜上帝。梛亞為家人敬拜和感謝上帝的拯救(創8:20-22),因此上帝繼續祝福整家人(創9:1)。亞伯拉罕帶著家人在伯特利地敬拜上帝(創12:1-4)。約書亞帶著家人,立志事奉耶和華(書24:15)。以利加拿每年帶著家人到聖殿去敬拜(撒上1:1-5)。約伯按著家中成員的數目獻祭給上帝(伯1:5)。耶穌的父母帶著孩子一起上聖殿守節敬拜(路2:41)。猶太人家中主人常有帶領家中成員一起敬拜的習慣。今日的基督徒家庭更加要學習在家中建立祭壇。
操練:
1. 計劃和學習在家中設立家庭祭壇。可以利用家中客廳來敬拜。計劃每月一次或每季最少一次。
2. 與家人一起,也可以約相熟的弟兄姐妹(只限數位),敬拜。
3. 敬拜必須有唱詩、讀經、分享、禱告。也為家人的需要代求。家庭祭壇也是個人分享和饒恕的地方。主席必須控制這點,不可讓情緒和埋恕可為攔阻。不只要把感謝的祭帶到家庭祭壇,也要從分享中認識上帝在這家的旨意和計劃。
經文:太十八:19 - 20
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基督一開始教我們禱告便強調:不要做給人看。要進入內室,單獨與父相交。他要我們瞭解,禱告的意義乃是人與上帝的個別接觸。
現在他又教我們:我們不僅需要隱密單獨的禱告,也同樣需要公開聯合的祈禱。他對兩三個人同心合意祈禱有特別的應許。
個別隱密的祈禱和公開聯合的祈禱必須齊頭並進﹔一方面心靈要單獨朝見上帝,另一方面,同樣奉耶穌之名的人要聚集共禱﹔這好比一株樹,樹根深埋地裡,枝幹迎向陽光。
這件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人與人的聯合和人與上帝的聯合同樣真實又親密。上帝的恩典不僅更新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更新了我們與人的關係,我們不僅學著說:「我的天父」,也學著說「我們的天父」。 若一個家族的子女總是個別和父親會面,從來不一同表白他們的意願或愛,這就太怪異了。信徒不僅是一家人,更是同屬於一個身子。正如身子上的百體必須互相聯 絡﹔百體合作無間,全身才能表露一體的精神﹔因此基督徒必須在一起共同追求,否則就不能得到上帝藉著聖靈要賜給我們的全備祝福。在信徒的聯合團契之中,聖 靈能充份發揮他的權能。當一百二十位門徒聚在一處,恆切同心祈禱,聖靈就從父神榮耀的寶座為他們降下來(徒二)。
根據主在這裡所說的,真正的聯合禱告有幾個特點:
第一,是同心合意的祈求。這不只是同意另一個人提出的禱告事項,而是一些特殊的事項,大家都有共同的渴望﹔這種同心合意必須是在靈與真理之中,正如所有的禱告一樣。這樣的同心禱告極易顯明我們究竟要求什麼,是否照著主的旨意去求,以及能否相信求必得著。
第二個特點,是奉主的名聚集。以後我們會更多學到奉主名祈禱的必要,和其中的能力。在這兒,我們的主教導我們:主名應當是信徒聯合的中心,也是聯合的凝聚力,使他們成為一體,正像一個家,容納家中每一分子,並將他們聯合起來。「耶和華的名是堅固台,義人奔入,便得安穩。」(箴十八:10)
主的名對於瞭解並相信這名的人何等真實﹔奉主名聚集,就如同有主的同在。門徒們能有愛的聯合,對耶穌有無比的吸引力:「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
主的門徒既在愛中一同禱告,主的同在就使他們聯合的祈禱大有能力。
第三個特點,是必蒙應允。「我在天上的父,必給他們成全。」(太十八:19)
為促進信 徒的團契,或追求靈性進深的禱告會有其功效,並不是救主設立這種禱告的本意。他的意思,是要這種禱告會成為一種途徑,使祈求特利蒙垂聽。一個禱告會若沒有 得到明確的應允,是反常的現象。我們之中有人有某些渴望,而覺得自己信心太軟弱,就應當請別人幫忙,增加能力。在信心、愛心與聖靈的聯結中,主的名與主的 同在的能力就更能自由發揮,而應允也就更為確切。我們曾真正同心祈禱的明證,乃是有否結果子,得著回答,得著我們所求的:「我告訴你們,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
這樣的一同祈禱是何等大的特權,有何等大的能力。如果信徒夫婦知道,他們乃是奉主的名結合為一體,要在同心禱告中,經歷主的同在與能力(彼前三:7)﹔如果知心好友相信,兩三個人齊心禱告,會給彼此帶來極大的幫助﹔如果每一個禱告會裡,都以奉主的名、相信主的同在、等候主的回應為第一優先﹔如果每一個教會都認為,眾人聯合的有效祈禱是會眾聚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教會權柄最大的運作﹔如果普世教會不停聯合呼求,求上帝的國度降臨,上帝國的王親自來臨 -- 先將聖靈澆灌下來,再是主榮耀的顯現﹔-- 哦,如果這些人都同心合意求上帝實現他的應許,誰能料到有多少福澤會臨到呢?
使徒保羅深信聯合祈禱的能力。他對羅馬教會說:「我…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上帝。」(羅十五:30)
他期望藉這樣的祈禱脫離敵人,興旺聖工。他對哥林多教會說:「他將來還要救我們。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林後一:10 - 11),他們的祈禱對他的得救有一份貢獻。他又對以弗所教會說:「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 才,能以放膽,開 講明福音的奧秘。」(弗六:18 - 19)
他所作的工要有果效,須靠教會的祈禱。他告訴腓立比教會,他的審判至終會使他得救,並使福音廣傳:「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腓一:19)
他訓勉歌羅西人要恆切禱告之後,又說:「也要為我們禱告,求上帝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西四:3)
他向帖撒羅尼迦教會寫道:「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開,得著榮耀,正如在你們中間一樣﹔也叫我們脫離無理之惡人的手。」(帖後三:l、2)
每一處都顯明,保羅視自己為全身的一個肢體,必須靠賴各肢體的共嗚與台作﹔他倚仗這些教會的禱告,為他贏得屬靈的勝利,否則,就難望有成效。所以教會的祈禱對他而言,在上帝國的服事上,有如上帝的權能一樣真實。
假如一個教會肯為上帝國降臨、主的能力充滿他的僕人與他的話語、以及靈魂得救,主得榮耀等,朝夕懇求,誰敢說這個教會將得到何等大的權柄呢?大 部分的教會則以為,會眾的聚集,不過是為了彼此照顧、互相建造。他們不知道上帝是以眾聖徒的祈禱來治理世界﹔不知道祈禱能戰勝惡魔,也不知道地上的教會能 藉祈禱運用天上的權能。他們忘記了主耶穌曾經應許,凡奉他的名聚集的教會,他都分別為聖,使教會成為通天的門戶,彰顯他的同在,經歷他在父裡面的權能,而 心滿意足。
現在各處 的教會,每年之始必有聯合公禱周,我們為此該有說不盡的感恩。這不但是信徒合一的證據,也顯示出我們對聯合祈禱的能力具有信心﹔在這樣的訓練中,我們心地 擴充,能為舉世教會的需要而求,對信徒聯合而恆切的禱告,有莫大的幫助。而這樣的聚會特別能刺激許多小團體不斷地聯合祈禱,帶來更大的祝福。如果上帝的子 民都能明白,因主的名合而為一,共享主的同在,全身靠同一聖靈聯絡,放膽宣告主的應許:凡同心合意的祈求,天父必成全﹔那麼,祝福還會加倍呢!
禱告:
榮耀的主啊!你曾以大祭司的身份禱告,懇切求父保守天國的子民合而為一,現在求你教導我們,你如何賜給我們應許,催迫我們聯合同心祈禱。我們若有一樣的愛心與心志,你就與我們同在,天父也垂聽我們的祈求。
天父啊!我們為你的子民祈禱,求你使每一個聚集的小團體都能夠合而為一。無論有什麼阻礙合一的事﹔或是自私、或是自大、或是度量狹窄,或是感情疏遠,求你一律除去。凡一切使主的應許失去作用的事 -- 這世界和肉體情慾,也都求你除掉﹔使我們單單樂意與主接近,在父的恩典中與眾信徒彼此合一。
榮耀的主,求你特別感動你的教會,使她相信她在天上有捆綁與釋放的能力,乃在乎地上的聯合祈禱﹔這樣的祈禱能趕逐撒但,拯救世人,移去大山,促成天國的降臨。也求恩主,感動祈禱的團體,使我的教會能在祈禱中有能力,歸榮耀給主的聖名與主的道。
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屬靈的經歷一定會帶來我們某一些的反應。除了試探性的眷戀感之外,事實上我們也可以從馬太福音十七章第 六節看見彼得的反應,就是在他說完這句話之後,他就進入到他真正很深刻的感覺,就是他非常的害怕。所以第六節裡頭提到他極其害怕,這也是在聖經裡頭,我們 看見許多的先知們,當他們真實與上帝面對面的時候,他們會有的一個真實的、人的反應。也就是「禍哉!我滅亡了!」這是以賽亞的反應。
所以真的經歷上帝 的時候,一個真實的屬靈經歷,它必然會帶來人準確的對上帝的反應。那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反應呢?那是一種敬畏感,所以你可以說是懼怕,而在這個懼怕的裡 頭,其實是引導人有一個真實的謙卑,以致於我們在上帝的面前,所反應出來的是我們知道真的不配來面對祂。所以這樣的一個謙卑,跟這樣的一個懼怕感,是一個 對上帝無限的,一種真實面對的反應。如果當我們真的經歷一個屬靈經歷的時候,它會帶來我們自己對自己深刻的、卑微的認識,以致於那個懼怕感是合宜的。
然後我們就會經歷到第七節裡所說:「耶穌就摸他們,並且安慰他們說,不要害怕,你們起來。」
所以當我們真實地面對上帝的時候,你會經驗到那個懼怕,也會經驗到上帝真正對我們甜美的、慈愛的安慰。 所以,許多的屬靈的經歷不可避免的,就是會像彼得所說的,會有許多不明白所帶來的困惑、懼怕。因此事實上我們可以這樣講,當我們就像這些門徒們,還一時無 法瞭解這些經歷完全的意思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必須能夠有耐心地,甚至於也是謙卑地,面對自己的確是不瞭解這些狀況。所以只有從經歷的主角是耶穌的角度,從上帝國的中心思想才能夠明白,每一個經歷它真實的意涵是什麼,所以那個困惑會是可能存在的。
所以,終末論(或稱末世論)對我們靈修生活,有極大之影響,沒有清楚之終末論,就沒有清楚之屬靈體驗。
http://lk15912.blogspot.com/2013/09/blog-post_5859.html
https://open.firstory.me/join/paichuan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k3qd2n0o1a0871wholxhur?m=comment
經文: 《使徒行傳》第1章第9-11節
1:9 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
1:10 當他往上去,他們定睛望天的時候,忽然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旁邊,說:
1:11 「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探討有關基督的代贖工作的正確意義只有一個資料來源,這就是聖經。辨明我們的釋經和教義公式只有一準則(norm),這準則也是聖經。不效忠這獨一準則的試探常威脅我們。試探的狡猾與看似合理莫過於以人類經驗去解釋代贖,並以經驗為準則。試探常以掩飾的姿態出現。企圖將主的受苦和至死的順服解至更近乎人的經驗及成就亦是同一傾向。我們貶低了基督代贖工作的意義,又剝奪了其獨特別出的榮耀。這是徹頭徹尾的邪惡。榮耀的主、道成肉身的上帝的兒子單獨擔當成就的工作,究竟是什麼人的經驗可能產生的呢?
基督滿足了公義的要求:「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五十三6)
祂成為罪、又成為咒詛。祂擔當了我們的罪、擔當了未赦之罪的一切咒詛,並止息了咒詛。客西馬尼和各各他所反映的就是如此的豐功壯舉。人若將它解釋為近乎人的經驗,就顯露心思與基督教的根本道理格格不入。榮耀的主、道成肉身的神子、神人合一飲永在的父所賜祂那苦痛難以形容的杯。這是上帝在人的性情中被上帝離棄。發自受咒詛十字架上的呼求相等於棄絕,就是罪的工價。棄絕的忍受是替代的,祂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沒有別的東西可與之比擬。祂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而在云云眾生中無人分擔祂的痛苦。
父並沒有愛惜祂自己的兒子,也完全沒有吝不達成正直之公義所命定的要求。子說:「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廿二42)
這正是聖子順從的暗湧。但為何如此?是為了使不屈不撓的愛,可以藉救贖全然實現其計劃的宗旨,這救贖是用代價和能力達成的。各各他的精神是永恆的愛,而各各他的基礎是永恆的公義。這些均表彰同樣的愛。這愛以永恆的保障護繞著上帝的子民。
「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羅八32)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刀劍麼?」(羅八35)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羅八38, 39)
這就是一個完全的代贖所獲的保障,這保障是因代贖的完全性而有的。
律法使我們知“罪”,也告訴我們愁苦是由“罪”引起的。當然律法之作用不是光讓人知“罪”,更是告訴我們︰上帝之要求。因此,律法不是壞的,壞的是人因為“罪”的緣故無法達到上帝的要求。於是有人認為既然人做不到,就沒意義,乾脆廢除算了!
非也!斷不廢除,因為律法是上帝的心意,連主耶穌都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馬太福音5章17-18節﹚
既然是成全,我們現在就要來思想為何上帝要立這樣的標準。
首先,我們被造時是善的,上帝造人原本是善的(創世記1︰31),且按照祂自己的形象(創世記1︰26,27),就是公義和聖潔;以致 他能正確地知道他的創造者上帝,誠心愛他,與他同住在永福中,並要讚美且榮耀祂(以弗所書4︰24,歌羅西書3︰10,哥林多後書3︰18)
人既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所以人原本是公義和聖潔。人在樂園中時,完全符合上帝律法的所有要求,人與上帝之間的一切都是好的。那時罪不存在,人擁有聖潔。聖潔的意思是人完全向著上帝,他被造時擁有對上帝全備的知識,心靈純潔,意志良善。只有通過這種方法,人才可以正確完全地認識他的創造主。因為擁有上帝的形象,人得以與動物區分開來,有能力與上帝相交;因為有上帝的形象,人才能夠愛他的創造者,在永恆的福樂中與他在一起,永遠讚美祂,歌頌祂,全心全意地愛祂,人不會要別的東西,只願意快樂地與上帝在一起,永遠讚美稱頌祂。
因此罪的根源不在於上帝和祂的創造,而在於人本身。亞當被造時並無罪,也無瑕疵,更沒有死亡這件事,而是要永遠活在榮耀的樂園中。亞當,夏娃是這樣,他們的後裔本來也是這樣。
但上帝並沒有把亞當和夏娃創造成不能犯罪的人,因為上帝不想接受一種被迫的愛和順服,不想亞當和夏娃只是因為沒有別的選擇才愛祂,上帝的心意是他們自願的愛和順服。
因此上帝讓亞當自己選擇。祂與亞當立了一個約,給了亞當一個考驗︰樂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除了一棵樹的果實,亞當和夏娃都可以吃。那棵樹“就是分別善惡的樹”, 上帝不允許他們吃上面的果子。如果亞當和夏娃不吃那棵樹上的果子,自願而且完全地愛上帝,他們就會永遠活在完全的快樂中。一旦他們不順從上帝的命令,吃那棵樹上的果子,他們就得死,喪失上帝的眷顧。
亞當和夏娃被造時是完美的,有能力遵行上帝的命令。因此他們可以抗拒從外而來的引誘。而順從所得的報償將是空前的福樂︰永遠享受上帝的眷顧,與上帝相交–這是他們永遠也不會失去的永生。
這個約也影響到亞當的後代︰亞當若順從的話,他所有的後代也蒙福,他們也能享受這樣的報償。但如果亞當犯罪,他的不順從和因此帶來的刑罰將禍及他的後裔。在這個約裡,亞當我們人類的始祖,代表了當時還未出生的全人類,是他們的元首。按照這個約,他可以贏得救恩,因此我們把它稱為行為的約。
但可惜的是,亞當沒有順從上帝。撒旦挑唆人不順服,說是︰“你們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惡” (創世記3︰5)。
夏娃和亞當聽了魔鬼的話,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禁果。這樣,亞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