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覺得他是應該要被照顧的。寵孩子、溺孩子、愛孩子,有沒有不一樣?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沒有不同?我們的思辨能力、獨立自主的生命感是多麼重要,也是我們要一起,才做得到的。
孩子進入青春期受荷爾蒙的影響,女生開始有少女的姿態,男孩的喉結長出來了⋯⋯。我們要和孩子分享這些他本來不知道的事,包括這個世代的地球法則。我們要了解,不能父母沒做的事,卻寄望學校要做到。所有孩子眼前的大人必須打開心胸,打開人、我、境的空間,讓秩序走進來。
我們開創的這一路上所有故事的堆疊,有逆境、順境。順境通常讓我們覺得理所當然:學校應該要這樣做、學校本來就應該有好老師、書上這樣說你們自己也這樣說….」然而,當我們遇到事件或有衝突的時候,衝突如何轉化?然後可以長出新的能量、新的做法出來呢?
無論你是老師或父母,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階段,需要分享你童年的故事,分享正向的故事,對孩子來講是很重要的。孩子逐漸成熟,我們要真實以對,社會環境有必須遵守的地球法則。除此我們也要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讓他們從犯錯的經驗中獲得成長。我們作為成人,知道什麼是不可為的、什麼是必須有勇氣的,彼此多一點信任、多一點感謝、多一點包容,無論時代怎麼變,這是教育的本質,相信我們有堅強的力量從內在去建造美好的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