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2/v4/9e/04/b1/9e04b161-90fc-6253-533e-3f65d45e91f1/mza_15812533496361562288.jpeg/600x600bb.jpg
范欽慧的自然書房
范欽慧
64 episodes
3 months ago
歌德說:「樹木有自我」,我們究竟跟自然是一體,還是各自分離?如何感受自然、觀看自然,在大樹搖曳的枝條中,聽見人類與萬物之間的相繫網絡。透過「范欽慧的自然書房」,帶你在文學森林中展閱土地的繽紛,並找回屬於你的故事。 主持人:范欽慧(野地錄音師、自然作家、電台主持人)從1997年後,范欽慧走入自然,透過她的錄音機記錄這片土地的聲音,並製作了「自然筆記」節目,她不但關注環境的議題,也為大家選讀了精采的著作,帶你有系統性的閱讀關於歷史、生態、文化等...。讓你打開耳朵,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 (內容出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節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Book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范欽慧的自然書房 is the property of 范欽慧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歌德說:「樹木有自我」,我們究竟跟自然是一體,還是各自分離?如何感受自然、觀看自然,在大樹搖曳的枝條中,聽見人類與萬物之間的相繫網絡。透過「范欽慧的自然書房」,帶你在文學森林中展閱土地的繽紛,並找回屬於你的故事。 主持人:范欽慧(野地錄音師、自然作家、電台主持人)從1997年後,范欽慧走入自然,透過她的錄音機記錄這片土地的聲音,並製作了「自然筆記」節目,她不但關注環境的議題,也為大家選讀了精采的著作,帶你有系統性的閱讀關於歷史、生態、文化等...。讓你打開耳朵,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 (內容出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節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Books
Arts
https://files.soundon.fm/1665997889184-218f280e-63ed-42c2-a79d-9fef6ad8f16e.jpeg
EP64|令千千岩助太郎魂縈夢牽的群山。《我所回想的群山》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盤點暨補遺調查研究計畫
范欽慧的自然書房
47 minutes
1 year ago
EP64|令千千岩助太郎魂縈夢牽的群山。《我所回想的群山》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盤點暨補遺調查研究計畫
著作 :《我所回想的群山》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盤點暨補遺調查研究計畫 專訪 : 鄭安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我很感謝安晞老師把這本熱騰騰出爐的千千岩助太郎《我所回想的群山》,帶到自然筆記,作為這個節目26年來最壓軸的分享,讓我感覺到冥冥中有一種奇妙的安排。 雖然我不是學建築的背景,但是我深知台灣許多原住民部落的家屋都是依照千千岩教授所測量的建築圖來進行修復,可見得這位號稱為台灣原住民建築研究泰斗的學者,對台灣文化保存的重要影響。 但是更吸引我的是他跟台灣山林與原住民的深刻情感,千千岩助太郎的年代背景是1897-1991,享年94歲,同樣也是長壽之人。他本身是學建築的背景,當年他在28歲來台灣時就任教於台北工業學校(原本的台北工專,現在的台北科技大學)的建築科,後來也在台南工學院(現在的成大)創立了建築系。除了是台灣建築研究的學者,同時也是一位登山家。 他在台灣待了22年,從28歲到50歲的他走遍了台灣山岳,包括了5次的南湖大山,8次的玉山、2次的雪山,還有大霸尖山,無數的山林原野,所記錄的正是1930年代的台灣山林,他在30歲加入了由沼井鐵太郎所創辦的台灣山岳會,沼井其實也只比千千岩大一歲,但卻是引領千千岩入門的師父,這些故事在《我所回想的群山》中有精采的紀錄。 我可以看到在1930年代,這群日本登山者正是擁有現代登山技術與研究訓練的台灣探險隊,他們記錄了眼中所看到的自然山林與原住民樸實勇猛的身影。這本書讓我看到當時的登山教育如何鼓勵女性以及家庭登山,甚至還有多條規劃的路線,真的是推動全民登山教育。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千千岩助太郎對於傳統「蕃屋」美感的欣賞,反對當時總督府集團移住所建的改良蕃屋,認為無趣又不舒適。在台灣的群山行走,歷經各種險境,但是對他而言,山行即是生活的一部分。他說:「山是靈魂的休息區,也是為下一個工作準備的地方。透過山行,我的靈魂會安歇。」 多年在山林行走,千千岩助太郎跟台灣原住民建立了情誼,台灣的高山讓他魂縈夢牽,1977年他自行出版了《我所回想的群山》,輾轉之間落入歷史學者鄭安晞的手上,這本日文原著,經過安晞的翻譯增訂之後,以更豐實精彩的中文版問世。 同時今年安晞老師也在負責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的盤點與補遺,我問他如何從歷史學家的角度來梳理這些穿越時空的記憶材料,並更完整呈現時代的意義,安晞回答:這些年來他不僅要考據更完整的歷史資料,更要訪談當代人的口述,來呈現後續的迴響。 透過今年這本《我所回想的群山》,讓我感受到千千岩助太郎嚴謹認真的生命態度,對於此刻的我來說,不論是反思26年自然筆記所走過的旅程,或是接下來所要投入的研究,都帶來更多的力量與鼓舞,歡迎聆聽。
范欽慧的自然書房
歌德說:「樹木有自我」,我們究竟跟自然是一體,還是各自分離?如何感受自然、觀看自然,在大樹搖曳的枝條中,聽見人類與萬物之間的相繫網絡。透過「范欽慧的自然書房」,帶你在文學森林中展閱土地的繽紛,並找回屬於你的故事。 主持人:范欽慧(野地錄音師、自然作家、電台主持人)從1997年後,范欽慧走入自然,透過她的錄音機記錄這片土地的聲音,並製作了「自然筆記」節目,她不但關注環境的議題,也為大家選讀了精采的著作,帶你有系統性的閱讀關於歷史、生態、文化等...。讓你打開耳朵,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 (內容出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節目)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