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大學的教室中,坐在教室中的學生,往往低頭滑著手機,打打電動、社群網路聊天,對於前面照PPT講話的老師,視而不見!
這樣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大學教育失去原有的功能與意義。大學只不過是浪費學生時間?浪費老師時間?同時也浪費納稅人的錢,更無法培養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在這個網路與AI的時代,課堂似乎正被手機、社群媒體、甚至 AI 工具所取代。許多學生不再專心於老師的講解,而寧可選擇從網路、YouTube、ChatGPT 等平台獲取知識。這樣的趨勢是大學教育的危機,還是新的學習契機?我們將與不同背景的受訪者一起探索這個問題。
主持人全威目前是在大學教書,他曾經獲得教學績優、教學特優獎項的肯定,非常喜歡教學工作。但是,在許多時候,他也遇到教學上的挫折,他也看到、聽到許多大學生對於教室裡的學習不感興趣。因此,他希望透過大量的訪談,希望與同學、在職工作者以及學校老師一同找到可能的方案,解決這個真正嚴重的國安問題。
🎙 主要訪談對象
大學生:探討學生如何看待課堂學習,為何失去學習動機,以及他們的未來職涯焦慮。
工作者:分享他們畢業後的工作經驗,回顧大學學習對職場的影響,以及他們對學弟妹的建議。
教師:反思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調整教學方式,讓課程更符合學生需求,提升學習動機。
還有專書分享
《大學生不想學?》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view/to-learn-or-not-to-learn/%E9%A6%96%E9%A0%81
關於全威:
提問,是一種探索。
對話,是一種創造。
傾聽,是一種反思。
我是全威,一位生涯對話師,
在這裡,陪你一起尋找光的方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許多大學的教室中,坐在教室中的學生,往往低頭滑著手機,打打電動、社群網路聊天,對於前面照PPT講話的老師,視而不見!
這樣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大學教育失去原有的功能與意義。大學只不過是浪費學生時間?浪費老師時間?同時也浪費納稅人的錢,更無法培養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在這個網路與AI的時代,課堂似乎正被手機、社群媒體、甚至 AI 工具所取代。許多學生不再專心於老師的講解,而寧可選擇從網路、YouTube、ChatGPT 等平台獲取知識。這樣的趨勢是大學教育的危機,還是新的學習契機?我們將與不同背景的受訪者一起探索這個問題。
主持人全威目前是在大學教書,他曾經獲得教學績優、教學特優獎項的肯定,非常喜歡教學工作。但是,在許多時候,他也遇到教學上的挫折,他也看到、聽到許多大學生對於教室裡的學習不感興趣。因此,他希望透過大量的訪談,希望與同學、在職工作者以及學校老師一同找到可能的方案,解決這個真正嚴重的國安問題。
🎙 主要訪談對象
大學生:探討學生如何看待課堂學習,為何失去學習動機,以及他們的未來職涯焦慮。
工作者:分享他們畢業後的工作經驗,回顧大學學習對職場的影響,以及他們對學弟妹的建議。
教師:反思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調整教學方式,讓課程更符合學生需求,提升學習動機。
還有專書分享
《大學生不想學?》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view/to-learn-or-not-to-learn/%E9%A6%96%E9%A0%81
關於全威:
提問,是一種探索。
對話,是一種創造。
傾聽,是一種反思。
我是全威,一位生涯對話師,
在這裡,陪你一起尋找光的方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大學生不想學?從教室到職場的真心話大冒險》
受訪者:高宇希(育達科大專任華語老師)
從本科系到華語教學現場
全威:宇希,還請您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宇希:我畢業於國立聯合大學華語文學系,延續本科專業,目前在育達科技大學擔任專任華語老師。我的學生主要是「國際專修班」,以新南向政策下的越南學生為主。第一年他們一週上 20 小時中文課,必須在兩學期內通過中文檢定 A2。
全威:所以這個 A2 是後來才規定的嗎?
宇希:對,以前沒有強制,但後來因為有外籍生只是來打工,不會中文,教育部才規定更嚴格。
越南學生的語言基礎與文化背景
全威:那越南學生的中文程度差異大嗎?
宇希:差異非常大。我帶過一個班第一次測驗就達到 B1,另一班則只在 Novice 到 A1。越南文化與中文世界很接近,像很多節慶習俗源自中國,甚至有相同發音的詞,例如「鞏固」在越南文中也是 Gong Go。再加上他們吸收外界資訊的方式幾乎都來自抖音,越南文內容很豐富,也讓他們接觸中文的機會增加。
兩個極端:完全不怕失敗 vs. 極度自律
宇希:成績不好的學生,多半家境無虞,來台是為了賺零用錢,換最新 iPhone 就心滿意足,若沒考過也不覺得丟臉,回國還有店面可接。另一類優秀學生則高度自律,省吃儉用,把錢拿去買地蓋房,幾乎 24 小時沉浸在中文環境,研究各種俗語俚語,為目標全力以赴。
跨文化觀察
全威:在教學中有什麼文化上的新發現?
宇希:我對東南亞內部的矛盾有了更多理解,例如越南與泰國、柬埔寨之間的敵對情緒。這些衝突如果沒有長期相處,很難察覺。反過來,也讓我反思我們自己常把東南亞國家視為相似群體,其實內部差異很大。
華語教學不只看專業,更看班級管理能力
全威:除了專業知識,還需要什麼能力?
宇希:班級管理能力甚至比專業更重要。越南學生在課堂可能用母語交談,有時是在幫同學解釋,有時只是聊天。老師必須快速判斷,並找到介入的方式。我的做法是情緒穩定、不被學生操控,不用大吼大叫,而是用提問讓他們自我檢視行為是否恰當。
成熟與幼稚並存的學生樣貌
宇希:他們在戀愛、工作、買車買地等面向很成熟,但面對挫折或家庭情緒勒索時,心智像國中生,與家人聯繫頻繁,上課時開視訊、直播在他們文化裡不算不禮貌。這種「生活大人化、心態青少年化」的疊加特質,讓課堂管理更具挑戰。
華語教師資格與市場現況
全威:要如何才能擔任華語教師?
宇希:教育部唯一承認的證照是「華語師資認證」,但是否錄用還取決於外語能力與工作經驗。本科系畢業可直接任教,但未來規範可能收緊。市場呈現兩極:好學校老師過剩、偏遠地區老師短缺。想進台師大、台大華語中心等優質單位,多半要是一些傳統名校路徑。
大學與課外經歷的反思
全威:妳原本是想走劇場設計?
宇希:對,沒考上後才選華語系。因為語言學習對我來說不困難,所以大學期間也參加很多活動,像青年志工團、偏鄉線上教育、兩岸文化營隊、新創公司與醫療平台的行銷工作等等。
全威:這些經歷對求職有幫助嗎?
宇希:老實說幫助有限。很多經驗只是替別人實現目標,市場上不被重視。我找工作三個月後才回到華語專業。真正有價值的企業或培訓機會,應該一開始就會明確告訴你能獲得什麼,而不是讓你「努力之後才可能有」。
給迷惘學生的核心建議
全威:若請您給大學生建議,您會說什麼?
宇希:不要被「宏大敘事」蒙蔽,以為自己在為未來努力,卻只是替別人實現夢想。要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直接找能交換到那個結果的管道,不要幻想別人會主動送來。很多事與「德性」無關,而是運氣與資源分配。當下的行動應該更務實、更精準。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8bhztgn08kf01y795rhhtrd/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