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到老,個人身心還有家庭,咱們一起來聊聊認識~嬰幼兒預防注射、卡介苗、產前檢查、婦幼照護、母乳哺餵、母嬰親善、戒菸治療、成人健康檢查、結核病治療、各種傳染病的疑難雜症、憂鬱疾患......哎呀呀~一起來認識各式各樣滴健康體制和政府健康與照護資源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從出生到老,個人身心還有家庭,咱們一起來聊聊認識~嬰幼兒預防注射、卡介苗、產前檢查、婦幼照護、母乳哺餵、母嬰親善、戒菸治療、成人健康檢查、結核病治療、各種傳染病的疑難雜症、憂鬱疾患......哎呀呀~一起來認識各式各樣滴健康體制和政府健康與照護資源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兒童器官捐贈分享:
✏️兒科實習老師Iris老師分享:
法律上兒科與成人器官捐贈的不同,在判定腦死時間,成人是4小時,滿一歲以上未滿三歲者為12小時、足月出生(滿三十七週孕期)未滿1歲者,間隔24小時。
本身在兒癌病房的臨床經驗,遇到造血幹細胞居多,2-3個心臟移植小朋友小朋友等待移植後的過程煎熬,年紀很越小,機率越渺茫。
造血幹細胞移植常為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的小朋友,尤急性白血病居多,先由兄弟姐妹抽血配對,再不行就由慈濟醫院的骨髓資料庫配對,捐贈者要先打血球生長因子,要打在皮下,會很痛不舒服。
移植多少會有合併症,移植後要定期監測抗排斥藥物調整、計畫,注意藥杯的材質,不可以跟特殊水果,像是文旦跟某些藥物不可一起食用
捐骨髓是不是很可怕很痛?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臨床護理師Sally分享:
器官捐贈小組:移植醫師、器捐移植協調師、社工師,志工群
電視劇「生死接線員」故事內容圍繞器官捐贈小組工作及故事分享
✏️兒科醫師張簡晴瑩醫師(Dr. ChingChing)分享:器官排斥的抗排斥藥物就是免疫抑制劑,移植後的身體必須很珍惜,避免感染
在台灣肺臟、小腸移植成功案例很少,眼角膜最不會排斥
✏️臨床護理師Sally分享簽署管道:
網站:
全國各醫院、衛生所、健保署窗口
免費諮詢電話
可以與家人朋友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分享自己對器官捐贈的看法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