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圖會》 為明代王圻(1530—1615)、王思義(約1557—1620以後) 父子合編的圖文類書,於1609年刊行出版,是東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百科類圖像書之一。此書以「天、地、人」為綱,收錄大量文字與插圖,涵蓋自然、社會與文化等領域,不僅在中國廣為流傳,也對朝鮮、日本的知識傳播與文化交流產生深遠影響。本文以「書籍文圖學」的視角,探討《三才圖會》在東亞的流布、接受與再生產,特別分析其在朝鮮《三才圖會訓蒙》、日本《和漢三才圖會》等再編過程中的本土化與知識轉譯現象。研究指出,《三才圖會》不僅是圖文並茂的知識載體,也是跨文化互動的媒介,反映了東亞書籍文化中圖像與文字相互建構的特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