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Features/v4/5f/88/96/5f8896e9-9be5-529a-af14-cc807367568a/mza_1382744875394257421.png/600x600bb.jpg
周邊有事
品希、王博
27 episodes
9 months ago

周邊有事是一檔由兩個學術浪人主持的泛文化podcast,為你提供不同的思考、想像及詮釋。
生活的聲響,對話的日常,來自周邊有事。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Listen on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r8QqX1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hilosophy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周邊有事 is the property of 品希、王博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周邊有事是一檔由兩個學術浪人主持的泛文化podcast,為你提供不同的思考、想像及詮釋。
生活的聲響,對話的日常,來自周邊有事。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Listen on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r8QqX1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hilosophy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20/27)
周邊有事
ep.22 游牧人生:若生命只有眼前的苟且,別忘記你還有車跟遠方

電影Nomadland,台灣譯為《游牧人生》,中國譯為《無依之地》,描述了年近60的女主角Fern,在喪夫及失業後,為了謀生及遠離傷痛,選擇了以車為家的車居生活,踏上逐季節性工作而居的游牧生活。

Fern的故事並不是特例,就像電影原著《游牧人生:在21世紀的美國求生》(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中說的,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爆發後,不少美國人因為瀕臨破產無法維持原本的中產階級生活。就像Fern一樣,與其留在原地絕望,他們都踏了以車為家的浪居之路。這些車居族形成了有自己次文化的社群,相濡以沫彼此協助,每年在亞利桑那州舉辦的橡膠浪人大會(Rubber Tramp Rendezvous),成了他們彼此情感支持及學習車居生存技能最重要的聚會。

無論游牧人生是被迫還是選擇,每個車居族都有自己的故事。

人生終究必須歸零,如果苟且尚不能謀生,那至少我們還有車跟遠方。

討論資料及延伸閱讀:

電影《游牧人生》(Nomadland,2000)。

原著《游牧人生:在21世紀的美國求生》(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8 minutes

周邊有事
ep.21 姍姍來遲的后翼棄兵:藥品?毒品?難以管教的女子與小人

本集從「后翼棄兵」的女主Beth的物質成癮(酒精、鎮定劑)談起。

1960年Beth的生母是一位數學博士,但卻始終受困於自己的才華,無法面對男性世界的規訓,而走向滅亡。被送進孤兒院的Beth被餵食鎮定劑,已使她們乖巧順從,這在當時被視為合法的管理方式。但後來州立法,此類鎮定劑成為處方用藥,而無法取得,從而使Beth出現第一次戒斷症狀。無獨有偶,這類鎮定劑被推銷給受困於家庭,抑鬱難平的主婦,只要家庭醫師開立處方簽即可取得,於是Beth再度從擁有音樂才華卻被婚內遺棄的養母身上,偷到了藥。

上述的用藥史,也就是在1960年代被稱為「快樂藥」的「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藥廠宣稱它「安全無害」、「純粹的減緩焦慮」,但事實證明它有及高的成癮性與副作用。但其濫用之盛,就連前第一夫人貝蒂·福特(Betty Ford),也在1978年進入藥物戒斷中心,她的醫師約瑟夫·波爾許(Joseph Pursch)說,鎮靜劑的濫用,是「這個國家的頭號健康問題」。
到底是藥品還是毒品?

相應於提供給女性安撫焦慮的「苯二氮平」,安非他命,阿德拉(Adderall)是提供給男性、特別是士兵與工人增加生產力的。在今日是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藥物,它提昇專注例的功效風靡於大學校園、華爾街金融圈、矽谷科技業,很多人私下購買以提升高強度的工作效率。

LSD又是另一藥物使用的例證,當被翻譯為「迷幻藥」時是禁藥,被翻譯成「啟靈藥」時,它使人們超越常規模式的跳躍性思考效能,被大加溢美。

羅伯特‧惠特克,在美國,這類鎮定劑成癮人數是海洛因4倍(2016)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4624?page=1

台灣啟靈植物研究社,啟靈藥如何解放你的大腦?https://medium.com/@TW.psy.plants/%E5%95%9F%E9%9D%88%E8%97%A5%E5%A6%82%E4%BD%95%E8%A7%A3%E6%94%BE%E4%BD%A0%E7%9A%84%E5%A4%A7%E8%85%A6-48f7e17536c (2018)

追尋「自我消亡」的危險︰推崇用藥的作家遇上差點因LSD失去兒子的母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3148

Holly Williams,迷幻藥、嬉皮士與西方文化:LSD帶來了什麼影響(2018,BBC)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cul-46354136

談論藥物成癮時,不要只引用「老鼠樂園」實驗,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835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1 hour

周邊有事
【周邊沒事】ch. 4 沒有陳昇的跨年:任性的歌迷檔案

2020年終於要過去了。
這是品希任性的跨年紀念,陳昇從1994年開始長達26年的跨年演唱會,在今年因為發現口腔腫瘤而暫停了,這多事的一年就要過去了吧。

本集說了品希12年的跨年經驗,放了一些陳昇較不流行的曲目,
為了有始有終實踐任性歌迷的情懷,
最後放的是,2018年何韻詩的演唱會上,
兩人合唱的「不再讓你孤單」,陳昇親密而真誠地喚著「詩詩,孩子你要保重,⋯we will die for freedom」

2021年,大家新年快樂。

曲目序
愛情的槍(2011)
告訴媽媽(2006)
然而(藍兒)(1990)
細漢仔(1989)
男人港(1997)
思念人之屋(2000)

陳昇、曹啟泰,《讓我牽著你的手:在生命轉彎處》(2002)。
陳昇,《9999滴眼淚:那些跟青春記憶有關的美》(2007)。
黃婷,《恨昇歌-昇迷歲月》(2005)。
張穎,《我喜歡思奔,和陳昇的歌:寫在歌詞裡的十四堂哲學課》(2018)。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32 minutes

周邊有事
ep.20 新聞價值之爭:中天新聞關台與台灣審查機制

中天新聞關台引發新聞價值與自由的討論,究竟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是在維護視聽多元化,還是新聞自由的打手呢?
本集討論NCC的角色,以及中天新聞台歷次打破底線的「創舉」,和內控機制失靈的新聞倫理委員會。加映中華民國言論審查小史,我們如何從負面表列、事前審查的戒嚴法令,走向正面闡述的廣電法,再以健康宣導的「菸害防制法」、「菸酒管理法」、「食品衛生管理法」,限制菸、酒、高脂含糖食品廣告。

片尾播放已被中國消音禁止、隱去姓名的南京李先生,李志與邵夷貝的「黃昏」。


討論素材:
黃哲斌,〈兩種理想主義相愛相殺:寫在中天新聞下架前夕〉,《獨立評論》(2020),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article/10229 。
壹週刊,〈韓翻拍美劇凸顯規範機制 台灣媒體亂象文化部72hr回應瞎扯:廢《出版法》〉(2018),https://tw.nextmgz.com/realtimenews/news/475888

-------------
如果您喜歡這檔節目,請至此為我們打上5顆星(https://reurl.cc/R4gjXe),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42 minutes

周邊有事
【周邊沒事】ch. 3 突如其來的休更:冬季憂鬱、中年危機和釣魚YouTube

晚點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34 minutes

周邊有事
ep.19 褪去文明的外衣,看那禁不起試探的人性

1944年二戰期間,一艘日籍船隻遭到美軍轟炸後沈沒,倖存者漂流到北太平洋上的安納塔漢島,32名男性和跟1名女性在此展開了生活。島上32名血氣方剛的年輕男性,爭奪起了誰能「享有」這唯一的女性,比嘉和子,展開了一系列謀殺行動。在這個遺世孤立的荒島上,一些人就這麼理所當然地解開了文明禮教的束縛,任由最原始野蠻的慾望驅使,把人性中的獸性推到了極致。

相較於安納塔漢島因意外形成的人性試驗,在大逃殺、國定殺戮日和絕命大平台這些電影裡,我們則見證了人為設計的社會實驗。在這些極端的處境內,有人被逼著跨越了不可想像的道德底線,也因此痛苦不已,但也有人擺出一副想當然爾甚至樂在其中的姿態,盡情享受這個可以釋放人性黑暗面的時刻。

歸根究底,人類的謙恭有禮只是一襲文明的外衣。
當這身外衣被褪去,我們才能見識自己真正的底色。

#人性 #獸性 #環境決定論 #社會實驗 #蒼蠅王 #安納塔漢島 #安納塔漢島女王 #比嘉和子 #東京島 #大逃殺 #國定殺戮日 #人類清除計畫#ThePurge #寄生上流 #寄生蟲 #Parasite #絕命大平台 #飢餓站台 #飢餓鬥室 #ThePlatform #Elhoyo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討論資料及延伸閱讀

影視部分:
《大逃殺》(2000)。
《國定殺戮日》四部曲。
《寄生上流》(Parasite, 2019)。
《絕命大平台》(The Platform, 2019)。

文字部分
William Golding,《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 1954)。
桐野夏生,《東京島》(2010)。
〈安納塔漢島女王事件〉,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7%B4%8D%E5%A1%94%E6%BC%A2%E5%B3%B6%E5%A5%B3%E7%8E%8B%E4%BA%8B%E4%BB%B6。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years ago
52 minutes

周邊有事
【周邊沒事】ch. 2 非戰男女:我們可能只是腦袋長的不一樣

「周邊『沒』事」是周邊有事的一檔節目企劃,希望在較為嚴肅的議題性主秀外,提供大家更為輕鬆有趣但也有料的內容。在「周邊『沒』事」裡,品希跟王博會漫談一些生活遭遇或所思所感,雖然也有主題,但沒有提綱,也不打草稿,聊出來什麼就是什麼,是一場我們給自己的自由發揮,希望大家會喜歡。

第二期的「周邊『沒』事」,我們來聊聊萬年老梗之男女大不同,這究竟是來自社會的性別建構,還是生理構造的先天差異。

從腦部發展、聽覺構造到賀爾蒙分泌,兩性都有極大分別,但善於感性思考、察言觀色並能聽出聲音中微妙情緒的女性,就該柔軟、順服嗎?長於數字序列,統整梗概的男性,就佔據理性自由人的位置嗎?

喔不,天生性別,是溝通兩性的起點,這不是障礙,而是溝通,也不是性別秩序被劃定的界線。讓理性和感性相互滲透吧。

片尾出自:「楊笠爆笑吐槽直男盲目自信,金句一出全場炸開」,脫口秀大會第三季,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pCIBwSM8U。

討論資料及延伸閱讀:
黑川伊保子,《老公使用說明書》(2020)
 Leonard Sax,《養男育女調不同》(2008)
「宅女小紅:曾經我也不信,但天下的老公都是一樣的」,Cheers,2018年9月27日,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2070。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Listen on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r8QqX1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33 minutes

周邊有事
ep.18 外包時代:什麼都能買,什麼都能賣,真的不奇怪........嗎?

自我外包或情感外包,指的是生活世界中的個人,將原本應該要由自己履行的責任或要靠自己來滿足的需求,外包給市場中提供相應服務的專家或公司。這種類型的外包形式,從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保母和看護,到挑戰想像力的孝女白琴和出租女友,再到道德爭議至今未解的代理孕母,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但其中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這種類型的外包往往很難像商業外包一樣「就事論事」,其多半包含甚至必然引伸出情感上的牽扯,導致不該出現的假戲真做。而當我們顧及家人、朋友、同事及社會的觀感而尋求市場上的外包服務時,又是蓄意的真戲假做。究竟,世界上還存不存在不應該用錢買的東西?當我們深入個案進行探討時,終不免會發現這是一本算不清的恩怨情仇。

《共產黨宣言》裡有這麼一句話:「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提醒我們,資本主義對人類所帶來的巨大衝擊。但多數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後半段,「人們終於不得不冷靜地直面他們生活的真實狀況和他們的相互關係」。先知幫世人猜中了前頭,而生活在這什麼都能買賣的世界卻還不知道結局是什麼的我們,何時才能冷靜直面?

#外包 #情感外包 #自我外包 #情感商品化 #全民情聖 #Hitch #伴郎友沒友 #TheWeddingRinger #月薪嬌妻 #家人租借公司 #RentaFamilyInc #婚禮顧問 #把妹達人 #出租女友 #出租男友 #出租家人 #代客道歉 #代客辭職 #代理孕母 #租借子宮 #代客把妹 #孝女白琴 #孝女白瓊

影視部分
《全民情聖》(Hitch, 2005)
《伴郎友沒友》(The Wedding Ringer, 2015)
《月薪嬌妻》(2016)
《家人租借公司》(Rent a Family Inc., 2012)

文字部分
Arlie Russell Hochschild,《外包時代: 當情感生活商品化,自我價值將何以寄託?》(2017)

彭美玲,「凶事禮哭─中國古代儒式喪禮中的哭泣儀式及後世的傳承演變」,成大中文學報,第三十九期(2012年12月),頁1-40,http://bec001.web3.ncku.edu.tw/var/file/142/1142/img/1592/3901.pdf。

孝女白瓊,個人部落格,2003年7月4日,https://a0916969434.pixnet.net/blog/post/334310544-%E5%AD%9D%E5%A5%B3%E7%99%BD%E7%93%8A。

孝女白瓊探源,https://www.sim.org.tw/festival79.html。

“Taiwan's most famous professional mourner,” BBC, 2013/2/26, 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21479399

「不孕者曙光 代理孕母法制化草案一讀通過」,中國時報,20205月21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501001639-260407?chdtv`.

「在出租情人眼中,人們如何短暫溫習親密感?」,報導者,2019年8月15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new-close-relationships-loneliness-economy-part-time-lover。

「當寂寞經濟成形、親密關係『無體溫化』,專家怎麼看?」,報導者,2019年8月15日,
https://www.twreporter.org/a/new-close-relationships-loneliness-economy-expert-opinion。

「日本新職業》租『什麼都不做的人』來陪抓寶、自拍,出租生意背後的社會現象」,商業週刊,2019年9月2日,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0087。

「『一日女友』係金ㄟ…3小時7200元只能牽手散步 男大生摟腰摸腿挨告」,ETtoday新聞雲,2019年12月30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230/1613526.htm。

「【出租女友的自述】22歲入行 父母不干預:有人曾被騙錢、迷姦…」,香港01,2019年2月18日,https://reurl.cc/Q3NMeb。

「【出租家人】掩飾現實?填補人生不足? 平台老闆:我在演繹生活」,香港01,2019年2月18日,https://reurl.cc/Y6mxVL。

「請出租親人給我,日本新興家庭服務產業」,大人的社團,2018年6月11日,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1314。

「日本出租家人|扮演人夫500次、代人謝罪收30萬円 租賃家人企業社長:『現有30個小孩當我親爸爸!』」,香港蘋果日報,2020年4月19日,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419/PHV7XE6H23LYB5J7IJHA6FLZW4/。

「論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論」,https://www.xzbu.com/2/view-391882.htm。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Listen on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r8QqX1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1 hour 1 minute

周邊有事
ep.17 親密殺機:作為主婦的絕望與出口

美國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提到女性殺人犯擁有和男性殺人犯不同的特質,最大的差異是,女性的殺人動機更為務實果斷,她們通常為取得實質的物質報償,但男性殺人犯,特別是連續殺人者很多時候是因為性的驅動,且女性犯案過程極少會出現虐待,但男性會出現綿長的虐待過程。女性殺人更常出現於親密關係中,她們因為想要結束一段舊的關係,展開新的生活而犯案,也更普遍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女性在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如何產生?由於社會輿論、媒體的誇大,在社會新聞中我們通常只見過分刻板的描述,而未能見其成因,本集節目便從幾部作品,討論成為母親、妻子的主婦,如何因為龐大的家務與育兒壓力,在被限縮的空間中,引發暴力,深入這些女性的內心世界。

#女性殺人#家庭暴力 #母性 #母親 #媽媽 #homemaker #caregiver #provider #女魔頭 #Monster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厭世媽咪日記 #Tully #金智英 #鄰家好爸爸 #AmericanMurderTheFamilyNextDoor #章詒和 #劉氏女 #桐野夏生 #OUT #主婦殺人事件 #角田光代 #沉睡在森林裡的魚 #坡道上的家 #媽媽友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湊佳苗 #媽媽真偉大 #媽媽請你也保重

片尾曲:The Cardigans, “Please Sister,” https://youtu.be/U4Wu-0x8oNI

討論資料及延伸閱讀

影視部分:
《女魔頭》(Monster, 2003)。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2004)。
《厭世媽咪日記》(Tully, 2018)。
《坡道上的家》(2019)。
《82年生的金智英》(2019)。
《美國殺人檔案:鄰家好爸爸》(American Murder: The Family Next Door, 2020)。

文字部分
章詒和,《劉氏女》(2015)。
桐野夏生,〈out主婦殺人事件〉(1997)。
角田光代,《沉睡在森林裡的魚》(2011)、《坡道上的家》(2018)。

諶淑婷,〈從主婦的日常煩惱找到隱藏的殺意──專訪湊佳苗〉(2017)。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9474

林蔚昀,〈梅杜莎的凝視——讀角田光代《坡道上的家》〉(2019)。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32/article/8339

謝孟穎,〈當女人成為殺人犯?律師揭台灣年30件女性殺人真相,「家庭」是逃不掉的一題〉(2019)。https://www.storm.mg/article/1220027?page=1

風傳媒,〈「驚世媳婦」林于如三起殺人案中,從未被揭露的歷史〉(201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8133

BBC, 〈女性最危險場所是住家:聯合國公佈驚人資料〉(201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6357082

Scott A. Bonn Ph.D. The Unique Motives of Female Serial Killers Women kill for very different reasons than men. 2019.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wicked-deeds/201906/the-unique-motives-female-serial-killers

Scott A. Bonn Ph.D. How We React When Pretty White Women Kill. 2017.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wicked-deeds/201709/how-we-react-when-pretty-white-women-kill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50 minutes

周邊有事
ep.16 記憶之海:我們如何記憶,又如何忘記?

記憶是什麼?如何能刻印在我們的腦海中?
那些熟悉的聲響、氣味、景物,總能勾連似曾相識的過往,那是牽涉感官接收系統、腦神經迴路,以及我們總總陳述的、情感的核心,造就今天的我們。
在諾蘭的非線性敘事中,過去、現在、真實、虛構交錯,如我們的人生景幕層層交疊,想像和真實混淆不清,但那都是我們,如同追蹤那已經伏法的John,雖然仇人是虛構的,但正義是真的。
有什麼是你如何想忘都忘不掉的,那就來到「忘情診所」吧,席捲而走深藏於情緒核心的記憶,帶走所有好的,壞的,但那些被記憶帶走的人,當你再見到時,還是會愛上他,那是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或者那總如初見,卻又熟悉的愛人。

但如果你逐漸失去了記憶,踏上那不返的旅程,逐漸失去了身邊的人,逐漸失去了自己,那是什麼樣的心痛與不捨?阿茲海默症如浪潮襲來,流失我們曾立足的沙地。


討論素材及延伸閱讀
影視部分:
Christopher Nolan, Memento(記憶拼圖,2000)。
Michel Gondry,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王牌冤家,2004)。
Peter Segal, 50 First Dates(我的失憶女友,2004)。
Black Mirror, S1E3, The Entire History of Yo,(黑鏡第一季第三集「你全部的人生經歷」,2011)。
Richard Glatze & Wash Westmoreland, Still Alice(我想念我自己,2014)。
荻原浩,明日的記憶(2004)。
文字部分:
李宜芸,〈讓海底總動員多莉教我們一堂記憶喪失的課〉(2016)。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2751
BBC,〈記憶形成的奧秘:以前說的不對!〉(2017)。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39539604
踢踢,〈我想念我自己-早發性阿茲海默症〉(2015)。
https://pansci.asia/archives/86696
張瑞棋,〈失去記憶的 H.M.〉(2015)。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629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44 minutes

周邊有事
ep.15《八佰》:一場國民黨打的仗,為何讓中國人熱淚盈眶?

1980年前出生的台灣人,應該多數都對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民族英雄謝晉元團長,以及泳渡蘇州河為四行孤軍獻國旗的楊惠敏耳熟能詳。這些故事和人物,被記載在過去的教科書中,被改編為1975年版「八百壯士」電影,在在顯示當時政權對於這段過去的態度。但現今台灣人對八百壯士的感受,無疑是複雜的,甚至很多時候是冷感的。在「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敘事下,那一場遠在1937年上海的壯烈戰鬥,對我們來說早已面目模糊。

但八百壯士,這原本屬於中華民國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被中國導演管虎翻拍為《八佰》,其在今(2020)年8月21日上映以來,累計的中國國內票房已突破新台幣130億,擠進中國影史最高票房第十名,同時登頂2020年的全球票房冠軍。要知道死守四行倉庫的是國軍而不是共軍,一場由國民黨軍隊在中共1949年建國前打的戰役,不僅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拍成電影上映,而且還能在市場上取得了空前絕後的成功,這其中的曲折眉角、政治角力以及電影內容和呈現,都值得更進一步的詮釋與探討。

#八佰 #八百壯士 #管虎 #血戰台兒莊 #建國大業 #一把青 #謝晉元 #楊惠敏 #林青霞 #唐藝昕 #祺貴人 #陳樹生 #四行倉庫 #淞滬會戰 #蔣介石 #蔣經國 #宋美齡 #李宗仁 #國民黨 #女特務 #歷史讓利 #廖承志 #何香凝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國人皆如此倭寇豈敢

討論素材及延伸閱讀

影視部分:
《八佰》(2020)。
《一把青》(2015)。
《建國大業》(2009)。
《八百壯士》(1975)。
《八百壯士》(1938)。

文字部分:
「許劍虹觀點:《八佰》錯了嗎?一部向台灣《八百壯士》致敬的抗日神劇」,2020年8月30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2977078?mode=whole。

「管虎談《八佰》:最重要的不是戰爭,是人」,2020年8月22日,https://reurl.cc/2gjQ86。

「【爭議《八佰》】從民族到個人:台灣失落的「民國IP」與話語權」,2020年8月24日,https://reurl.cc/Ez6QoK。

「與前立委蔡正元商榷:台籍日本兵並沒有殺害八百壯士」,2020年8月19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9380

「四行倉庫戰鬥中關於陳樹生人肉炸彈襲擊真實性的一些看法和討論」,2020年,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267600/。

「抗日電影《八佰》上海電影節被撤映 曾被中國紅色左派批美化國民黨」,
2019年6月17日,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8662453。

「翟俊傑:為中國電影事業永葆銳氣」,2018年11月30日,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8/1130/c1013-30433446.html。

「這部電影,讓兩岸數十萬人找到了親人!」,2018年10月25日,https://www.sohu.com/a/271017213_100110747。

「中央對台辦最不應忽視的9年:通過秘密管道做蔣經國工作」,2017年11月4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9942。

「沈旭暉:《建國大業》的新統戰攻略」,2010年4月25日,http://hktext.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3982.html。

「國家廣電總局回應《建國大業》主創人員國籍問題」,2009年9月17日,http://big5.cri.cn/gate/big5/news.cri.cn/gb/27824/2009/09/17/3365s2624378.htm。

「[史海鉤沉]一部電影打破海峽堅冰」,2008年,http://www.wenxue100.com/BaoKan/34995.thtml。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的信》、宋美齡《給廖承志公開信》,1982年,https://reurl.cc/N6lxDn。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57 minutes

周邊有事
ep.14 全球化之後再無遠方:困頓青年將往何處?

1970年代的遠方是追尋夢想的應許之地,是荒漠中的橄欖樹,
1980年代的遠方,是張三的歌,在台灣經濟起發的生產線上重新開始。
1990年的遠方,有馬達加斯加、有蒙馬特,但絕決的年輕生命,一去不返。
2010年,東京的網咖難民,南韓的五拋青年,台灣的崩世代,中國的三和大神,
當全球化可以帶你到任何地方,年輕的生命意味著新生的勞動力,隨著就業市場流轉,
這個世界彷彿決定不再善待年輕人,又有哪裡是承載希望的地方。

我們是否仍要動身前往,去看那頭坐著的大象。


討論素材及延伸閱讀
影視部分:
侯孝賢,風櫃來的人(1983)。
李佑寧,父子關係(1986)。
賈樟柯,站台(2000)。
石井裕也,東京夜空最深藍(2017)。
金圭泰,Live轄區現場(2018)。
NHK,三和人才市場(2018)。
胡波,大象席地而坐(2018)。
文字部分: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1976)。
邱妙津,《鱷魚手記》(1994)。
邱妙津,《蒙馬特遺書》(1996)。
朱少麟,《傷心咖啡店之歌》(1996)。
黃怡翎、高有智,〈《過勞之島》:工作是謀生?還是找死?〉(2015)。https://whogovernstw.org/2015/05/01/youzhikao1/
林宗弘,〈你是1977年後出生的嗎?跨越25年數據大調查:30多歲已是收入高峰,此生不會再賺更多〉(2019)。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07310058/%E4%BD%A0%E6%98%AF1977%E5%B9%B4%E5%BE%8C%E5%87%BA%E7%94%9F%E7%9A%84%E5%97%8E%EF%BC%9F%E8%B7%A8%E8%B6%8A25%E5%B9%B4%E6%95%B8%E6%93%9A%E5%A4%A7%E8%AA%BF%E6%9F%A5%EF%BC%9A30%E5%A4%9A%E6%AD%B2%E5%B7%B2%E6%98%AF%E6%94%B6%E5%85%A5%E9%AB%98%E5%B3%B0%EF%BC%8C%E6%AD%A4%E7%94%9F%E4%B8%8D%E6%9C%83%E5%86%8D%E8%B3%BA%E6%9B%B4%E5%A4%9A

#遠方 #傷心咖啡店之歌 #朱少麟 #撒拉哈的故事 #橄欖樹 #夢田#三毛 #蒙馬特遺書 #鱷魚手記 #邱妙津 #三和大神 #地獄朝鮮 #網咖難民 #石井裕也 #東京夜空最深藍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胡波 #大象席地而坐 #重新開始 #流浪 #張三的歌 #父子關係 #風櫃來的人 #podcast #taiwanpodcast #chinesepodcast #播客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44 minutes

周邊有事
ep.13 怦然心動?整理人生?也許我們需要的只是「小確進」

2019年,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這個身高142的日本女孩,靠著一本教人家如何整理收納的書,成了全球賣出千萬冊的暢銷作家、美國各大脫口秀的座上賓,以及Netflix真人實境秀的當家主角,甚至還應邀參加了當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憑藉著以怦然心動(spark joy)為標準的人生整理魔法(KonMari method),近藤在全球所帶起的現象級潮流風暴,顯然已經超越單純收納整理的技術層次,而上升到了為人處世的哲學境界。將近藤奉為大師的人,自稱為Konverts(結合了近藤Kondo和皈依者convert兩個字),說自己身染「近藤瘋」(Kondomania),還把近藤這個姓當作斷捨離的同義詞,開口閉口就是今天我「近藤」掉了多少東西、麻理惠大師真的改變了我的人生。

但另一方面,也有觀察者認為,近藤向世界販售的是「一套完美控制的幻想」,讓被生活磨難到迷失方向的世人,以控制自己起居環境來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尤其,當大紅後近藤開始在網路上販售起標價美金75元的音叉與水晶後,人生整理魔法講究簡約和知足的精髓,卻被佔有和發洩為主導的消費主義所混雜。當背後的東方神秘色彩被商業邏輯所除魅,麻理惠大師原本的神聖性和說服力又剩下多少?

不過,面對完全不可控的外在世界和人生遭遇,誰不會感到深沈的無力和絕望呢?而也許收拾房間整理家裡,正是使我們能夠堅持下去的「小確進」(微小而確實的進展)。

就如同投名狀裡所說的:「我們實在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近藤麻理惠 #MarieKondo #KonMari #怦然心動 #人生整理魔法 #sparkjoy #Konverts #近藤瘋 #Kondomania #小確進 #收納 #整理 #Netflix #斷捨離 #極簡 #控制 #podcast #taiwanpodcast #chinesepodcast #播客

* 片尾關於近藤麻理惠的英文片段出自: “Marie Kondo's KonMari Method: EXPLAINED!” MsMojo, May 27, 2019, https://youtu.be/XCL481g9fyI

討論素材及延伸閱讀

影視部分:
Netfilx,《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2019)。

《中居大師說》。近藤麻理惠出場目前在Youtube上已經搜尋不到,有興趣的人可以到對岸的Bilibili搜尋。

文字部分:
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1)。

羅賓扎修,《你體內的囤積慾》(2013)。

Phyllis,《囤積解密:用愛減量,告別雜亂人生》(2015)。

「經濟學家:麻理惠糾正了我一直犯的錯...」,經理人,2019年1月20日,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topic/view/55/post/25811,

「日本收納之神近藤麻理惠教大家斷捨離 卻開風格店要你買更多?」,ETFASHION,2019年11月22日,https://fashion.ettoday.net/news/1584867。

「整理衣櫥,以怦然心動為標準」,紐約時報,2014年11月3日,https://cn.nytimes.com/lifestyle/20141103/t03tidy/zh-hant/。

「近藤麻理惠自創收納法則 為何美國人會受落?」,香港01,2019年4月20日,https://reurl.cc/A8yoq3。

「國外網友迷上疊衣服,這是一種健身房辦卡式的幻想」,ifanr,2019年1月19日,https://www.ifanr.com/1164562。

「Netflix日本收納女王近藤麻理惠紅到歐美 19歲創業靠執屋打入時代百人選」,topick,2019年2月17日,https://reurl.cc/Y6dyjx。

“What Do Early KonMari Adopters’ Homes Look Like Now?” The Atlantic, February 13, 2019, https://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19/02/marie-kondo-konmari-method-work/582703/.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53 minutes

周邊有事
【周邊沒事】ch.1 拆夥危機?每一段關係都需要泰國拔辣

「周邊『沒』事」是周邊有事的一檔節目新企劃,希望在較為嚴肅的議題性主秀外,提供大家更為輕鬆有趣但也有料的內容。在「周邊『沒』事」裡,品希跟王博會漫談一些生活遭遇或所思所感,雖然也有主題,但沒有提綱,也不打草稿,聊出來什麼就是什麼,是一場我們給自己的自由發揮,希望大家會喜歡。

第一期的「周邊『沒』事」,王博跟品希聊的是合作以來兩個人所面臨的意見不合及衝突,以及雙方在這些齟齬和不快中學習到的體悟。合作夥伴之間的衝突,理所當然來自於彼此間不同的性格、偏好、意見等,每個人獨特不同之處的碰撞,甚至連性別或者說性別氣質,都會造成兩人間的認識偏誤。然而,衝突雖不可免卻也不可怕,就讓天天嚷著要拆夥的品希跟王博來告訴你們,兩個人為什麼能夠一邊吵一邊錄音, 沒有相愛也沒有相殺繼續相安無事。

喔對了,你們在想泰國拔辣到底是什麼東西吧?就讓我引用偉大的海賊王哥爾·D·羅傑臨刑前的一句話吧:「想要知道泰國拔辣是什麼意思嗎?想知道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聽本期「周邊『沒』事」吧~~~」

以上就是,第一期的「周邊『沒』事」,希望大家聽了之後不要退訂周邊有事。
非常感謝~~~

*衝動控制紅綠燈及情緒小偵探片段出自大愛電視臺《當我們童在一起》節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z4E3K2iE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FaYmemP0Ek

#泰國拔辣 #安全詞 #safeword #衝突 #衝突解決 #性別差異 #尷尬 #化解尷尬 #合作 #拆夥 #podcast #taiwanpodcast #chinesepodcast #播客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29 minutes

周邊有事
ep.12 你的口音哪裡來?語言、階級、台灣腔

You are what you sound like.
You are not just what you sound like.

#國語 #普通話 #華語 #台灣國語 #台灣華語 #語助詞 #台灣腔 #閩南語 #台語 #布袋戲 #中國強 #請說國語 #方言札 #狗牌 #禁說方言 #podcast #taiwanpodcast #chinesepodcast #播客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Liao Yi An,「為何我們都要說標準國語?─語言學習的淚痕斑斑」,故事,2015年12月14日,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tandard-language/。

關志華,「華語原音電影,可能嗎?」,2015年8月26日,燧火評論,http://www.pfirereview.com/20150426/。

管仁健,「改變台灣歡場文化的黃俊雄布袋戲」,新頭殼,2020年3月3日,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3-03/373849。

葉高華,「臺灣民眾的家庭語言選擇」,臺灣社會學刊,第62期(2017年12月),頁59-111。https://www.tsatw.org.tw/up_photo/moon-system/images/20190710112043_4392.pdf

葉高華,「臺灣歷次語言普查回顧」,臺灣語文研究,第13卷第2期(2018年),頁247-273。http://www.twlls.org.tw/jtll/documents/13.2-4.pdf

許慧如,「後國語運動的言語態度―台灣年輕人對五種華語口音的態度調查」,臺灣語文研究,第14卷第2期(2019年),頁217-253。http://www.twlls.org.tw/jtll/documents/14.2-3.pdf

Lippi-Green 1997年關於迪士尼人物口音及角色的分析,見”Teaching children how to discriminate”,轉引自許慧如之文。

勘誤及補充:
《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1992)中,任盈盈(關之琳飾)和藍鳳凰(袁潔瑩飾)講的應該是帶有四川、雲南或貴州地方口音的方言,而非苗語。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48 minutes

周邊有事
ep.11 來場靈魂拷問:中了樂透的你,會不會繼續工作?

安安,你好,今天過完就是週末了!你是不是跟我一樣開心, 一樣在內心大喊TGIF(Thank God It's Friday!)呢?!感謝上帝今天禮拜五了!終於可以不用一早了無生趣的打卡上班,面對那日復一日繁瑣且無意義的工作,讓老闆無情的把我們的生命力榨取成生產力。

但是工作的意義真的只有這樣嗎?難道工作就是用浪費我們的生命來延續我們的生命嗎?

這一集,我們從馬克思、涂爾幹和韋伯這社會學三大家的思想出發,從社會分工、勞動對人的意義和天職等等經典討論開始,幫大家簡介了對工作可以有的不同思考。也為各位引介了社畜、薪水小偷、斜槓、狗屁工作和無條件基本收入等,這些因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對人的壓迫和消耗所產生的反思。這既是我們消極的思想抵抗,也是未來我們可以解放並實現自我的新方向。

好了,話不多說。
你準備接受這場靈魂拷問了嗎?

延伸閱讀:
「馬克思如何分析勞動?」,鳴人堂,2016年5月3日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1669934。
「去你的斜槓人生!」,泛哲學,2020年6月29日,https://philomedium.com/blog/81189。
「終結貧窮!加拿大續推『保障基本收入』制」,報導者,2016年6月8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canada-mincome-project。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47 minutes

周邊有事
ep.10 聲音召喚術:我們如何用聽覺感知和認識世界

傳播學理論大師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說:「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就是訊息」,「媒介有冷、有熱」。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熱媒介充斥飽和、清晰的資訊,激發單一的感官經驗(特別是視覺),它讓閱聽人只能被動地接收訊息,讓渡主動思考的詮釋權。冷媒介則提供簡單的資訊,邀請閱聽人來解讀與想像。媒介是人類感官的溫度計。當媒介熱,人就變冷、變被動。當媒介冷,人就變熱,要主動去識讀、去詮釋、去誤解。

當世界充滿著 Youtube和Netflix這些過熱的視覺媒介,讓我們把單一感官應用到極致,而益發疲勞的時候,Podcast作為聽覺媒介,用聲音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解放視覺,舒展身體,召喚我們主動去思考、想像和詮釋。

聽覺是人類最早發展、而最晚停止運作的感官之一,當我們還在母親的子宮裡,當我們熟睡,當我們奔跑,當我們的心臟停止運作,聽覺都在接收這個世界給我們的訊號。

你說,這不是很浪漫嗎?

備註:這期節目中,王博和品希提到會聽的podcast有 #剩餘價值 #科技島讀 #立耳電台 #聲東擊西 #忽左忽右 #大人學 #耳朵書籤 #星箭廣播 #燦爛時光

討論素材:
麥克魯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1964)。
「聲音如何『黑』入我們的記憶」,castnet,2018年10月14日
,https://castnet.nctu.edu.tw/castnet/article/13062?issueID=701。
「在陰道放音樂,胎兒能聽得更清楚呢!—2017年搞笑諾貝爾婦產科學獎」,泛科學,2017年9月22日,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6401。
「運動、認知與療癒:人與音樂的連結,從心跳開始」,泛科學,2020年2月29日,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0844。
「只想聽舊歌,不想找新歌 你進入『音樂麻痺』的年紀了嗎?」,地球圖輯隊,2018年7月26日,https://dq.yam.com/post.php?id=9678。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53 minutes

周邊有事
ep.9 為革命獻身:左翼情色電影中的女體與覺醒

1936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夕,女侍阿部定殺死情夫石田吉藏後,割下了他的生殖器,並在他的大腿上刻下了「吉和定兩個人」後逃亡,她恍惚地漫遊在街頭,隨即被警察逮捕。
此事震驚日本全國,但卻出人意表的引起社會同情。阿部對情人的殺戮與占有,被詮釋為人對戰爭殺戮與軍國主義的反抗,其出於全然的個人慾望,不被任何崇高的集體敘事收編的•個•人•慾•望。
集體的崇高敘事是什麼?
伊斯蘭國(ISIS)為聖戰士在天堂準備的72個處女,在內戰中潛伏行動的女特務,為追求解放奔赴延安卻被分配給紅軍幹部的女學生,以及拍攝色情片為革命募資的社運女青年。
被分配的女性身體,為偉大理想提供性服務,這些「天使的恍惚」,是否渴望如阿部定一樣純粹的慾望?
愛上漢奸易先生的王佳芝,當白淨的熱血青年鄺裕民說:「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布爾喬亞的東西!」在救亡圖存中,不是談女性解放的時刻,王佳芝就應該有覺悟。

討論素材
〈Forbidden Colours〉《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Sylvian & Sakamoto, 1983)
上野千鶴子《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2015)
大林宣彦《感官新世界》(1998)
大島渚《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1983)
大島渚《感官世界》(1976)
司馬璐《鬥爭十八年》(1952)
李安《色戒》(2007)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1987)
若松孝二,《天使的恍惚》(1972)
若松孝二《性賊》(1970)
若松孝二《欲蟲》(2010)
若松孝二《聯合赤軍實錄:通向淺間山莊之路》(2007)
婁燁《頤和園》(2006)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b8020661-bb81-487e-b91f-f52ee70db322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52 minutes

周邊有事
ep.8「人造情人、襲來」,你準備好了嗎?

2018年11月4日,一個35歲的日本公務員近藤顯彥(Akihiko Kondo),舉辦了一場不尋常的婚禮,因為他迎娶的新娘子不是真人,而是虛擬人物初音未來(Hatsune Miku)。婚禮當天,儘管近藤的母親和親戚並未現身,他還是在39名賓客的祝福下,抱著穿上婚紗戴上婚戒的初音娃娃進場,完成了兩「人」的終身大事。
與非真人的對象結婚或發展關係,聽起來或許匪夷所思,但近藤顯然不是個案。據日本經濟新聞2018年的報導,在接受調查的15~26歲約7200個日本人中,有58%的男性以及35%的女性,對與人工智慧(AI)發展戀人或朋友關係持積極態度(但比例上男遠高於女,顯示了性別差異)。
高度發展的現代科學與工業技術,為人類製造了可以滿足性及情感需求的真人替代品,從最初粗製濫造的充氣娃娃,到現在外觀精緻還有基本對話功能的矽膠娃娃,未來甚至可能出現比真人更為完美(無論在外表還是智識上)的AI機器人。
但是,人之所以選擇非真人對象做為親密伴侶的原因無疑是複雜的,可能是因為社交上的無能或恐懼,也可能是因為心理創傷導致,或者是純粹的覺得人造情人比真人更好(厭女情節),抑或是為了取代或補充真人伴侶的不在場或失能。本期周邊有事就從幾部以人造情人為主題的電影談起,剖析人類在親密關係上的複雜心理和不同選擇。

討論素材:
《超完美嬌妻》(The Stepford Wives, 2004)
《充氣娃娃之戀》(Lars and the Real Girl, 2007)
《空氣人形》(2009)
《客製化女神》(Ruby Sparks, 2012)
《雲端情人》(Her, 2013)
《黑鏡》第二季第一集〈馬上回來〉(Black Mirror, S2E1, Be Right Back, 2013)
「多少日本人願意和AI談戀愛?」,日經新聞,2018年11月27日。https://zh.cn.nikkei.com/industry/scienceatechnology/33211-2018-11-27-05-00-40.html。
「想來段虛擬愛情?日本男子花8.4萬元與16歲偶像結婚」,未來城市,2019年2月14日,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492。
初音未來的全息投影及互動功能,請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cKaNqfykg。
“My sex doll is so much better than my real wife,” New York Post , 2017/6/30, https://nypost.com/2017/06/30/i-love-my-sex-doll-because-she-never-grumbles/?utm.
「解救寂寞:造個『人』來愛」,端傳媒,2018年12月5日,https://theinitium.com/project/20181205-photo-sex-doll/。
「對它/她說(二):我不和我的矽膠娃娃啪啪啪」,騰訊網,2018年2月27日,https://xw.qq.com/cmsid/20180227A0I6YN00。
「對它/她說(三):我和妻女跟矽膠娃娃一起生活」,騰訊網,2018年2月28日,https://xw.qq.com/cmsid/20180228A0GU4E00。
「對它/她說(四):矽膠娃娃是我的愛妻」,騰訊網,2018年3月1日,https://xw.qq.com/cmsid/20180301A0GRTU00。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b8020661-bb81-487e-b91f-f52ee70db322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57 minutes

周邊有事
ep.7 且聽秋墳鬼唱詩:解讀亞洲鬼電影

人為何成鬼?是源自冤死的復仇慾望?還是對人世的深沈羈絆?或是遭到歷史殘穢的地縛?亞洲鬼片,飽含各國文化中對死亡和來世的解釋,對因果報償的信仰,更是對現存秩序和社會結構的隱喻,這些都有待我們爬梳詮釋,不僅為死者申冤發聲,更為生者安身立命。鬼是一種超自然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的集體建構,只要一地的社會文化及歷史脈絡不同,鬼存在的目的和行為邏輯就不同。本集周邊有事就從台灣、香港、日本、韓國及泰國等地的鬼片作為文本,為大家詮釋「鬼」在這些亞洲電影中的不同意涵及隱喻。

討論素材:
台灣鬼片:《雙瞳》(2002)、《詭絲》(2006)、《通靈少女》(2017)、、《返校》(2019)
香港鬼片:《暫時停止呼吸》系列、《見鬼》(2002)、《殭屍》(2013)
日本鬼片:《七夜怪談》(1998)、《咒怨》(2000)、《鬼來電》(2004)、《鬼水怪談》(2005)、《殘穢》(2015)
泰國鬼片:《鬼影》(2004)、《幽魂娜娜》(1999)
南韓鬼片:《哭聲》(2015)、《昆池岩》(2018)
索非亞(劉柏君)、《靈界的譯者套書》(全3冊)
「【索非亞玩還願】全紀錄」,2019年3月1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7VwbRx7MC4。
「高雄性別地景:從廿五淑女墓到女性勞動紀念公園」,蘋果日報,2017年3月19日,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170319/HPQL266D3CJKZ3PGK6CSE2UYXA/。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b8020661-bb81-487e-b91f-f52ee70db322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years ago
55 minutes

周邊有事

周邊有事是一檔由兩個學術浪人主持的泛文化podcast,為你提供不同的思考、想像及詮釋。
生活的聲響,對話的日常,來自周邊有事。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Listen on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r8QqX1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