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6 目睹父親家暴、砍人03:34 國中被迫非法打工,父親酒後到店鬧事05:55 車禍後與母親重逢,父親罹癌後的關係轉變11:50 童年陰影:在感情中太獨立,反讓對方卻步14:52 學會在暴風雨中學習,用「感恩筆記」療癒
影片大綱:
00:00:01 離婚後,該給她情感支持還是實質幫助?00:00:10 依附類型是關鍵:逃避型 vs. 焦慮型00:00:58 先穩住情緒:為何焦慮型初期無法處理現實問題?00:01:45 如何建立信任?持續的工具性支持也能帶來情感連結00:02:20 如何重建自我強度?從整理情緒風暴開始00:03:11 穿越受害者心態:看見自己度過風暴的力量
這一集我想要特別獻給在花蓮努力救災的 #鏟子超人,還有在花蓮受到重創的災民們。
今天小地瓜問我,要不要也一起去花蓮救災?但我整個是弱雞,掉寶王兼搞事仔,貿然進入可能不但沒有辦法救災,還要別人救我,於是我就在想,有沒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的事情?
最近接觸了一些身體工作的練習,所以這一集混合了自我暗示肌肉放鬆,身體掃描、還有身體經驗創傷療法(SE),透過18分鐘的時間,和自己好好相處。我一開始以為10分鐘就可以解決了,但我的老師跟我說做這個要慢一點,所以我一錄就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錄了20分鐘(前面有2分鐘簡介)。
如果你喜歡聽我的聲音(入睡?),這可能是一個可用的版本;如果你總是很難放鬆,睡覺前會想東想西,那或許這個20分鐘的小單集,也能稍微幫上一點忙。如果你今天忙了一整天、累了一整天,還很亢奮、或腦中閃過很多災區滿目瘡痍、創傷的的畫面無法闔眼,那麼也可以試試看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體上,好好感受你所在的空間,還有你的身體想跟你說什麼。
最後我想要謝謝小地瓜,提醒我就算是沒有去光復鄉,還是可以用我的方式,貢獻出一點點小力量,或許你也可以用你的方式,為花蓮點一盞光。
本集摘要:伴侶死床該怎麼辦?夫妻之間可不可以有秘密?什麼樣的人不適合約跑?懷疑對方偷吃怎麼辦?為什麼他寧可打電動也不碰我? 01:21 婚姻中的秘密需要坦白嗎?02:01 懷疑是感情最大的敵人?!03:46 伴侶間真正的需求是什麼?04:34 打電動之爭背後的真正需求是被在乎06:09 為什麼刻意約定親密時間會產生壓力?07:05 親密關係的悖論:親密感增加反而導致興趣降低?09:01 新鮮感如何維持?創造彼此的空間與信任10:23 不確定感居然可以提升親密感?11:20 親密關係中的快樂不是要追求「多巴胺」12:15 安全約炮守則與界線15:11 戒指的真正目的是?17:35 面對誘惑時怎麼辦?18:40 感情中最珍貴的是這個!恭喜藍方出版新書 #性愛之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6685 @colaresearchclub @DrGracie
00:00 「人生勝利組」的崩解:辭職+婚姻突變的震撼點07:12 原來這才是關係盲點08:49 找回需求:與內在斷線就難以真正連接他人12:01 一歲生日記憶 & Check-list 媽媽──理性人格的雛形15:00 乖小孩模式養成:軍人父 + 精算師母、長期自我壓抑17:08 被「寄宿」的童年:不知道爸媽何時丟下、何時回家22:35 陶瓷小狗事件:過度責任感的原點與物品依戀24:40 離婚後的夢:從深度眷戀到「陌生人」——真正放下執念27:29 安全感三層次:知識→金錢→信念/如何自給自足31:50 理性安撫感性:用大量閱讀為焦慮「充電」的技巧34:40 KPI 迷失 vs. 有品質的分享:流量焦慮的轉念37:54 信念筆記法:用匱乏感追蹤、歸納自己的核心價值41:00 過勞崩潰時刻,代表老天逼你正視身體與情感需求46:32 結語--粉絲福利:占星課直接折價800!✯ 全台最完整的占星課 ✯ 超過24000人支持 🎊☽ 透過十二宮位探索內心需求、行為模式與潛在動力,找到十二個不同面向☽ 學會合盤技巧,解讀與他人的互動方式,學習與不同特質的人相處☽ 31小時、91堂課,系統化拆解龐大占星學,輕鬆應用於生活中☽ 流年表格、占星公式,讓占星學成為實用的人生決策工具👉 限時快閃低於65折,越早買越划算!👉 結帳輸入折扣碼「海苔熊800」即可再折800元!🔎連結:https://hi.sat.cool/Todb9BHzvh——人生覺得沒有意義怎麼辦?「什麼是你生命的根系?」 @nasca88 老師問我,我還真的一時想不出來。老實說最近面臨創作的低潮,總覺得我寫什麼東西AI也寫得出來,有一種頓失意義的感覺。 老師談到,建立 #安全感 有三個階段:1.沒錢的時候在書裡找到安全感,在文字裡棲居。2.努力賺錢至少在物質上面不要虧待自己,身體過得舒服了,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去喜歡的地方旅行,值得的感覺就會來。3.跟人連結,當你可以幫助別人、對他人做出貢獻(儘管只是一小句話),去感受這個連結,這本身也會帶來幸福。 我忽然驚覺,失去意義不是因為AI取代了我的文字,而是當我什麼都丟給AI,就失去了好好感受的機會。而當生活只剩下「問GPT」、「貼上答案」的時候,我和世界的連結就斷裂了。 常說莫忘初衷,結果自己就忘了。我一開始寫字本來就不是是為了讓大家看見,只是單純想要整理自己的心情、閱讀筆記,只是誤打誤撞剛好有人喜歡,沒想到寫著寫著就被「看見」還有流量給綁架了。寫到這裡,我才發現我的根系,或許是想要透過寫作來了解我自己。 「匱乏裡,有你人生的方向。」 今天聊到,當無意義感來襲的時候有兩個方法: 1.你現在的生命裡渴望什麼?從你渴望的東西往下再繼續挖,就會挖到你生命的根系。就像我以為我渴望被看見,但後來發現,我真正的渴望其實是:被自己理解。 2.等待,尤其是過度理性或者是過度壓抑的人最需要等待。老天爺常常會丟一些「超過你能力」的東西讓你扛不住,這時候你可能會崩潰、落淚、無法再逞強,看起來是悲劇,但人生往往因此重新開機。 白瑜老師很真誠地分享了她從早熟童年、離婚、一直到最苦的那段日子——敲鍵盤看研究所的東西、一邊想廣播的稿子還要一邊照顧女兒——總是關照別人的她,此刻終於一邊掉眼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好累,好想要好好躺下來休息。 崩潰點,往往是人生的新起點。 當然我們都不希望2.來訪,因為那真的很痛苦,所以或許可以在那之前,就好好留意並且感受自己「現在的日子」。例如,當你截圖Line訊息問GPT「他這句話要怎麼回? 」的時候,試著去感受你和他之間的連結——不要連感受都被AI給代理了。 我很感謝今天下午有這個機會可以跟白瑜老師聊聊,從她的故事裡,我好像也看到了當年那個努力體貼大人的小孩,其實也是想要好好被擁抱的;而我也想要被好好的擁抱。 人生有限,且體驗且珍惜。沒什麼意義感的時候,就真的靜下來寫點東西,或許思緒跟情緒經過整理,能梳理出一條路來也不一定。寫完一個段落,在寫下句號之後,雙手交叉給自己一個深深的擁抱,跟自己說:謝謝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理解我們的時候,還能夠花時間試著理解。你很棒,拍拍!#意義感
01:00 要顯化,先相信,問題是「我不信」啊!!02:08 不要擔心會「如何」發生03:33 從「不想要」找到真正的「想要」 04:40 迷路,就是探索的開始?! 05:53 如何分辨小我與高我的聲音? 08:01 九粒當初沒聽直覺的下場......10:03 沒有走的那條路:每個選擇都有意義 12:08 想「被看見」的矛盾心理:既想靠近又害怕受傷害 14:00 如何用ChatGPT進行自我療癒? 15:15 透過冥想「開啟飛航模式」15:01 必殺小祕技!斷捨離:清出空間才能迎接新貨!17:08 被宇宙拒絕時別責怪自己,可能只是時機未到
這裡買《你的宇宙訂單已到貨》
「如果回憶童年,你第一個想到的畫面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時刻,讓你意識到『原來這件事對我影響這麼深』?」01:10 自怨自艾的黑洞:為什麼我那麼可憐?04:00 為何媽媽這麼討厭我?從公主落差到六親不認07:00 找不到原因,還是可以「放下」13:20 有些痛苦是「太逼自己」:別讓框架勒住妳17:00 不曾好好當女兒的人,或許也不會當媽媽18:00 一個懂事的小孩,真的幸福嗎?
00:46 分心戀愛學:你為什麼明明愛他,還要去找第三者?時間管理大師的哀傷 02:41 FOMO:怕錯過更好的,於是繼續滑? 03:25 愛情低自尊陷阱:我不值得被愛,所以我拼命討好你? 04:58 愛情斷捨離:內心不清理,你只是在感情倉庫沉溺06:51 小三的心理戰:從無限期盼到情感綁架的輪迴 08:06 情緒核爆現場:愛與恨同時出現,怎麼辦?09:45 戀愛吸渣體質: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愛上「不會給你未來」的人? 11:01 愛情裡的過度投資:你給了100%,卻只換來1%的回報? 12:31 愛情裡的「人權法則」:別把自我價值綁在對方的反應上 13:53 父母標籤效應:你的人生是活在爸媽的影子裡? 15:07 情感照妖鏡:親密關係揭開你最深的內心陰影 18:00 愛情「大掃除」:心理消毒的關鍵是眼淚
▍策展單位 #One-Forty 提供作品名稱/作者:
第一張照片:追逐夢想(Mengarungi Mimpi)/Naviyatul Oktaviya(印尼) 第二張照片:景象(Tanaw)/Rodolfo Banola(菲律賓) 第三張照片:Editha/Don Carlos Jardiel II(菲律賓)
One-Forty :
「伴侶月經來時,可以為他做什麼?」、「正在感受經期不適的人有什麼需求?」、「伴侶如何覺察?」,尤其當伴侶是不同生理性別,在互動的過程中,將反映出不同性別受到的社會文化所影響而產生的想法。月經狂歡節講座《血流成河攻防戰:情侶間的月經對話》邀請到心理學作家海苔熊、社工aka情趣用品店員李佳庭,談談兩人身為伴侶,對月經的各種看法和觀點上的衝突及火花。
------
谷慕慕®致力於月經平權倡議跟月經教育,出版台灣生理用品發展歷程專書《從零開始打造月經平權》、月經生命教育書《來去子宮!青春期初經寶典》、舉辦亞洲第一個以月經為名的狂歡派對「月經狂歡節」,邀請社會大眾重新看待月經、深耕月經教育,希望透過品牌影響力,帶領世界跟月經一起狂歡!
「月經狂歡節」的誕生,起源於谷慕慕兩位創辦人在 2018 年世界月經大會獲得的靈感💡。他們發現台灣的生理假成為其他國家研究的案例,更被各國關注月經議題的熱情和歡樂氛圍所感動。「如果這樣的盛會在台灣也有就好了!」他們如此想,希望在台灣引起對月經議題的好奇和討論、挑戰人們對月經的看法。這個想法在 2022 年的 528 世界月經日成真,連續兩年在華山舉辦為期三天的月經狂歡節!
今年參與月經狂歡節《血流成河攻防戰:情侶間的月經對話》「伴侶月經來時,可以為他做什麼?」、「正在感受經期不適的人有什麼需求?」、「伴侶如何覺察?」,尤其當伴侶是不同生理性別,在互動的過程中,將反映出不同性別受到的社會文化所影響而產生的想法,談談兩人身為伴侶,對月經的各種看法和觀點上的衝突及火花。
本集月經狂歡節講座節目由 「台灣第一個月經褲品牌 月亮褲®」和「台北最美錄音室MicMind」贊助播出。
那些暫時無法改變的事情,就先這樣吧,你已經很努力了,你做了好多不容易的事情,你的難過,或許最終沒有人可以理解,那些發生在你身上的不好的事情,並不是你的錯,不要再責怪自己了,不要再把自己逼到盡頭了,不要再緊緊抓著那些過往不放了。 未來沒有辦法預測,過去也沒有辦法改變,就算傷口一輩子也好不了了,那也沒關係,至少可以從今天起,減少傷口影響自己生命的程度。 寂寞還是會有的,難過也還是會有的,那些捨不得的日子、那些懷念的人,那些好想要忘掉的過去,也都還是會在腦袋裡面不斷地盤旋,這些都很正常,不要再為難自己了。 而且,就算是這樣也沒關係,不用勉強自己放下、不用勉強自己一定要趕快好起來,給時間一點時間,給自己一點點愛,一點點就好了,不用太多。 就算你還無法愛自己,也還是會有人默默地愛你,就算你現在還不相信,那也沒關係,歲月會把愛你的人,帶到你身邊來。 你值得被愛,也值得被關懷。 晚安。
#溫柔 #自我 #自我安撫 #溫柔 #自我己#自我安撫
「你阿嬤沒有效了啦,老了沒路用了啦。去叫你爸下來吃飯。還有樓頂的雞記得去餵,不然會餓死,過年就沒得吃了。」
初一的時候,我難得在家照顧我奶奶,一邊攙扶她上床,她講了一連串完全不相干的話,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回。
-我爸已經過世幾年了,我到底該不該再次提醒她?
-樓上養雞是我爸小時候的事情,現在樓上都放我的模型了,要不要跟她講事實?
-現在已經是大年初一,而且昨天妳才吃過燉雞。
最後我選擇安慰她:「阿嬤,妳怎麼會沒有用,妳光生我們出來、把我們養大就不容易了!」還沒講完我就立刻後悔。她很快就開始談到為什麼我還沒有結婚、生小孩、沒有一個孫給她抱⋯⋯
「如果你因為失智長輩講的一句話不知道怎麼回,那麼你該處理的並不是『如何減緩長輩的症狀』,而是那個勾動你的情緒到底是什麼?」一個同學跟我說,我才恍然大悟——我真正的恐懼並不是來自於阿嬤,而是別的東西。
問題是,我還沒有準備好在她面前去處理我的恐懼,那該怎麼辦?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在她的新著作提到, 我們可以透過下面四個步驟,陪伴這些親人,也陪伴自己:
1.覺察:現在他在做什麼?我們怎麼了?
2.理解:他的感受和心情是什麼?我被勾動了什麼東西?
3.接納:在這當中現在沒辦法改變的事情是什麼?
4.改變:我能做出有別於以往的事情是什麼?
在我阿嬤的例子裡,我之所以會焦慮、不知所措,是因為她談到了一些已經不在的人,勾起一些我還沒有處理完的悲傷;她會提起這些事情,主要是因為她想念我爸、還有想念過年大家聚在一起的感覺。我可能要先接納她「甚至連自己吃過飯都會忘記」這件事情,然後用真正的我來跟她相處,而不是把她當病人來看待。
「阿嬤,妳現在連自己上廁所都有困難了,抱得動孫嗎?」我說。
「你生了我就抱!我還可以帶他去上幼稚園!」她一邊說一邊就要站起來,我趕快過去攙扶,結果我們兩個人抱在一團跌在床上,然後笑得東倒西歪,她很久沒有笑得這麼開心了。
郁琳在書上提到:「帶著愛,活在當下。」
這其實並不容易,因為這也意味著,你得先把恐懼放在旁邊,真實的去感受你和對方之間的連結。
《練習不孤單》這一本書裡面談到了36個故事,其中有許多是和失智症有關,有的是失智症患者本人,有的是他身邊陪伴他的人,有的人經歷了否認、抗拒的階段,有的人最終找到了與這個疾病一起共存的方法。
在明天晚上的直播當中,我們將一起探討「如何陪伴」這個主題,也會跟大家分享更多的故事,歡迎一起上線聽故事!
(參與線上直播的夥伴,有機會可以在最後和郁琳心理師互動問問題,適合家裡面有失智症患者的朋友;無法上線的夥伴,可以等待之後的錄音錄影檔,影片除了會自動留存,事後也會上傳到YT供大家回放收看)
——
《練習不孤單》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2023.2.1 (三) 2000-2100 海苔熊FB線上對談直播
#遠流出版 #失智症
當我們身邊出現了失智症親友,該如何學會好好陪伴? 自己又該怎麼辦? 2/1(三)晚上20-21點我們邀請到了專業的李郁琳臨床心理師和我們線上聊聊,這本新著作如何可以幫助因失智症議題迷惘的你,也讓我們學習對於這熟悉又陌生的疾病,如何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愛與同理。
《練習不孤單:臨床心理師教你5個陪伴元素》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1780103575
這是一個回家的故事。
你本來就不是一個人,你相信嗎?其實你很想相信,但是又不敢相信。一直以來奮鬥打拼的你,是多麼想要砍掉過去的那些記憶,用很多堅強很多的努力,很多拼命把自己支撐起來,可是有些時候你還會感到寂寞,還是會在意家裡面的點點滴滴,還是會在家人打電話來的時候,你會很不想接,但是在電話鈴聲終於停了以後。你內心又會湧現一種罪惡感。
今天要介紹的這部紀錄片叫做「神人之家」,導演從小爸爸愛賭博,媽媽就像臺灣很多拼死拼活的母親,一樣用身體的勞動來去維持自己,在這個艱困生活當中繼續走下去的力氣。
她的右手肌腱發炎,不聽醫生的勸告,還是每天做不停、做不停。
從小這個家裡面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每天都會拜拜,家人也都不確定自己要不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神明,但是仍然繼續做這件事,一直到下一代、下下一代都是如此。
我在看這部片的時候,真的讓我在戲院裡面哭掉了3包衛生紙,非常榮幸邀請到導演阿良來跟我們聊聊這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