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l 吳玉玫 / 許榮宏
★來賓 l 謝旻錡 老師
●《關於雷電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1. 閃電是「雲在放電」
雷雲內冰晶和小水滴互相碰撞摩擦,產生靜電。雲層上正下負,就像一顆充飽電的大電池。一旦電壓高到空氣擋不住,就會「啪!」閃電釋放,這就是你看到的天打雷劈。
2. 閃電就像戀人終於「奔現」
正電與負電像戀人一樣互相吸引,但被空氣(爸媽)阻隔,愛到受不了就放閃「見面」!雷電,就是愛到高壓的浪漫放電行動!
3. 地球每天閃電超過800萬次!
雖然你不一定每天聽到打雷,但全球每天約有 800萬次閃電!有的在雲層內部釋放,有的打到地面,是大自然持續平衡電荷的方式。
4. 靜電 = 閃電的迷你版
冬天毛衣脫下來的「劈啪」聲、摸門把被電一下,就是靜電在放電。雖然電壓高,但電流很小,光和聲音都不明顯,是閃電的「BB版」。
5. 為什麼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閃電和雷聲其實同時發生!只是光速每秒30萬公里、聲音每秒340公尺,所以眼睛先看到,耳朵慢慢聽到。你可以用「看到閃電後開始數秒數÷3」,估算閃電距離(每3秒=約1公里)。
6. 頭髮突然豎起來=超危險!
如果你在雷雨天中,頭髮突然炸毛,表示你正處於強電場中,閃電可能隨時打下來!這時要立刻躲進建築物或車子,遠離空地、樹木、金屬、雨傘或帳篷等危險區。
結論:
今天我們不只看熱鬧,還學到了雷電背後的科學真相。
原來,一道閃電可能蘊含高達一億伏特的能量,絕對不是「聲音大」這麼簡單! 下次再聽見「轟隆隆」,別只顧著驚呼,要記得——馬上找掩護!
看戲可以閃電,現實中要避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