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城市灯火好像永远也不会熄灭。但你可能没意识到,这座城市其实正在快速变老: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数据(2023年香港人口推算):到2046年,香港每三个居民中,可能就有一位是65岁以上的长者。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政府要面对的医疗和福利挑战,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让这座城市对老去的人,对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邻里,更加友善、更加有温度?
今天,我们就从一家街坊老店聊起——新合成烧腊店。这是一家卖烧鹅、烧肉、叉烧饭的街边小店,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它却用最简单的方式,为社区的老人派发充满温度的“福饭”,坚持了近40年。
延伸阅读
• 新合成烧腊饭店的Facebook帐号
• s5e13. “厨尊”灶台,如何蒸腾起残障人士的尊严|1029
• s5e8. 静默不是沉默:一间助残咖啡馆的12年|1022
☀️
本期制作
主播:魏思艺
文稿撰写:赵欣
文稿编辑:魏思艺
后期:魏思艺
运营:毕咏璇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在家庭聚餐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老人家牙口不好,所以需要点多几个柔软、好嚼的菜?2025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65-74岁的老人人均缺失牙齿7.5颗。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说,和家人朋友一同聚餐是很简单,很快乐的事,但对我们身边一些有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的长者来说,这些熟悉的快乐,可能已经离他们很遥远了。
我们要介绍一群特别的人,他们用一份份特别的餐食,正在把这份吃饭的快乐,重新带回长者们的生活里。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毛瀚棋
文稿撰写:毛瀚棋
文稿编辑:赵欣
后期:周正洋
运营:毛瀚棋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当人类文明不断向自然界深处扩张时,这些工程建设却对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多干扰,比如水坝的修建会阻碍鱼类洄游、在山上挖掘的水井有时会变成困住动物的陷阱等等。这些问题共同反映出,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建筑、围栏等设施把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分割得支离破碎,动物们的日常活动变得困难重重。
好在现在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它们的生存困境,开始思考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本期节目将介绍3个解救困于城市基建的野生动物的故事。听完这些放晴故事,或许能为我们建设自然友好型城市提供一些思路。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吕卓玥
文稿撰写:李睿娴
文稿编辑:吕卓玥
后期:李睿娴
运营:小志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你有没有想过,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它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一本让我们久久无法忘怀的书,《当呼吸化为空气》。它的作者是一位叫保罗的神经外科医生,他曾经每天都在跟生死打交道,却在36岁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从医生到病人,从理性到失忆,他在生命的尽头写下这本书,试图回答一个我们都迟早会面对的问题,当生命开始倒数,我们该如何继续去爱,去工作,去寻找意义?
这期播客不只是关于死亡,而是关于死亡倒计时时,我们该如何去活?也许你正在去上班的路上,也许你昨晚没睡好,或者正期待着周末的到来,生活有时按计划进行,有时一团混乱,但没关系,在这个周五早晨,让我们从《当呼吸化为空气》开始,一起聊聊生命,时间,选择,以及成为自己这件事。
书名的来历,十七世纪英国诗人富尔克·格雷维尔十四行诗中的句子,也是本书开篇的节选: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
延伸阅读
PS:今天结尾的歌曲是《最好的时光》,由本期主播之一小志翻唱,原唱是安溥。
☀️
本期制作
主播:雯萱、建国、小志
文稿撰写:雯萱
文稿编辑:可悦
后期:建国
运营:小志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丘之貉”这个成语?虽然这是一个贬义词,但是现实里的貉长相酷似浣熊,食谱广泛,有着可爱的外表和温驯的性格。近几年来,它们更是在上海安了家。或许你在小区绿化带边、景观水池旁,就曾和它们有过邂逅。
然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海市貉的数量达到了3000-5000只。成为城市新居民的貉一改胆小温驯的本性,大摇大摆地从居民身边走过,甚至抢夺人们手中的食物。这些异常现象引起了市民的思考:人与貉怎样才能在城市中和谐共处呢?
十一月是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月。今天,我们就从这种叫“貉”的小动物说起,聊一聊住在城市里的小动物们的故事。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李清扬
文稿撰写:李睿娴
文稿编辑:胡贝儿
后期:李睿娴
运营:何思进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在香港将军澳的连锁超市里,有一家「喜伴饼店」。店里很安静,每个女工都在用心地烘烤着面包,很少有直接的语言交流。店铺由5位听障女性建立,创业的缘起,与一个名叫「丝打同行」的组织有关。
「丝打」是sister的音译,它带有一点儿港式英语的风味。这是一个由各行各业女性建立的香港公益组织,它的组织介绍说道,「与每一位丝打(sister)打结,一起编织不同的梦。」
在今天这期节目,我们来听听「丝打同行」的故事。
延伸阅读
• 「丝打同行」社交媒体账号
• 「丝打同行」相关报道
• s4e38. 姐妹们,你们可以创业!|1127
• s3e10. 当中东、女性和电竞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1027
☀️
本期制作
主播:熊若皙
文稿撰写:熊若皙
文稿编辑:魏思艺
后期:张宇墨
运营:毕咏璇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当灾难来临,谁在行动? 伴随着自然灾害的,往往是席卷一切的混乱信息洪流 。卓明信援,就诞生于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之中 ,它致力于用信息的方式,理出一条灾区的“神经系统” 。
在2021年河南水灾中,卓明启动了建始以来的最高级别响应 ,瞬间涌入了数千条求助信息 。他们是如何从仅有十几人的志愿者团队 快速应对这场信息超载、挽救生命的?创始人郝南揭示了卓明最宝贵的经验:在救援现场,优先级不能凭一时情绪,而必须靠系统的判断与集体的决策 ,是一场理性与人性的艰难平衡 。
今天的《放晴早安》,你将听到创始人郝南分享卓明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了解卓明如何让混乱变得有序 ,以及灾难如何成为一面镜子,照见这个组织在协作中摸索、在行动中成长的过程 。
☀️
本期制作
主播:张宇墨
文稿撰写:张宇墨
文稿编辑:赵欣
后期:张宇墨
运营:赵欣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2025年9月19日傍晚,一场理应不该上演的烟花秀发生了,叫各种社交平台议论纷纷。而面对外界的纷扰,伟岸、高耸的山脉却也做不了任何控诉。有人高傲地凌驾于环境之上,也有很多人默默守护着高原。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尝试解决哪些问题?本期节目,我们将为大家介绍5个高原上的生态问题,以及背后为之努力的人们。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李清扬
文稿撰写:李清扬
文稿编辑:何思进
后期:郭思琪
运营:胡贝儿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一位身患绝症的花季少女,在她生命最后的时光亲自参与了一场温馨的“生前告别会”。这不是传统的追思悼念会,而是一场完全按照她的偏好来设计、以她喜欢的二次元为主题的告别。当死亡成为必须面对的命题,她如何在安宁疗护中寻得平静?当同学们不再说“加油战胜病魔”,而是分享美好回忆时,这场告别如何成了最特别的死亡教育?本期《放晴早安》,讲述一个关于爱与尊严,以及如何好好告别的故事。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江晨曦
文稿撰写:卢俊成
文稿编辑:柯志坤
后期:彭可悦
运营:单雯萱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看着社交媒体上别人精彩的生活,对比自己手头堆积如山的工作;听着新闻里谈论改变世界的宏大理想,却连明天要交的报告都让人焦虑不已。我们怀抱着让世界变好一点的理想,却又常常因为眼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体的困难,感到自己无比渺小和无力。
在这个看起来大大的世界里,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获得走下去的力量?
本期节目,我们来聊一个试图回答这个问题的艺术展,它的名字叫“我们就在附近”。我们将分享艺术家们和公益组织在不同领域的行动,看看他们是如何试着提醒我们:改变,可以从我们身边开始。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柯志坤
文稿撰写:柯志坤
文稿编辑:郭思琪
后期:吕卓玥
运营:何思进&郭思琪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在香港旺角上海街的战前唐楼里,藏着一家特别的餐厅——厨尊。这里端出肉骨茶、椰浆饭的不是星级名厨,而是听障、视障、自闭症、中风康复者;一把掰弯的叉子、单手煮面机、甚至远程操控机器人,让他们和常人一样完成厨房里的“高难度”操作。本期节目,我们一起回顾厨尊创办人许承俊从新加坡到香港的社企之路,看看厨尊如何为弱势群体重建尊严。
延伸阅读
隱藏旺角戰前唐樓的星馬叻沙!社企「廚尊」創辦人許承俊,用小販中心美食點亮弱勢人生
旺角星洲菜復刻新加坡熟食中心 為殘疾人士提供職位 1年免費派飯逾2萬份
s4e14. 让世上不再有障碍:视障人士也可以打扮得光彩照人
s5e8. 静默不是沉默:一间助残咖啡馆的12年
☀️
本期制作
主播:周正洋
文稿撰写:周正洋
文稿编辑:赵欣
后期:周正洋
运营:毛瀚棋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你是否曾在地下车库的角落,消防通道的楼梯,甚至某个关着门的公厕隔间里见到过保洁人员正在休息?她们为我们维护着体面的公共环境,但她们自己,却常常与体面无缘。
本期节目,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些为我们维护整洁环境,自身却难以拥有一个体面休息角落的劳动者。我们将分享来自清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地的真实故事,看看当学生们开始关注并为之发声后,如何成功地为保洁阿姨们推动了专用休息室的建立。
我们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让我们一起思考,如何能让每一位劳动者的汗水,都获得应有的尊重。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魏思艺
文稿撰写:魏思艺
文稿编辑:熊若皙
后期:周正阳
运营:魏思艺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Links:
⭐️本期内容为粤语,大家可以在我们的公号「Hi放晴公园」获取详细文稿~
面对香港养宠热潮与30年未变的“禁止狗只进入餐厅”的过时法规,宠物平台“毛孩街”及其创始人Tim Chan成功推动了政策的变革。在经历了首次推动《宠物福利法》失败后,Tim吸取教训,于2025年施政报告咨询阶段锁定“放宽宠物友善餐厅”为单一目标,通过发起万人实名联署,证明了广泛的公众需求,以“新增牌照”的灵活方案,成功说服政府绕开了耗时多年的修法程序。最终,政府采纳建议,决定于2025年中发放首批宠物友善餐厅牌照,标志着香港在人宠共融上迈出了关键一步。Tim表示,毛孩街未来将继续通过“毛孩老师”等项目,从教育入手,从根本上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胡贝儿
文稿撰写:胡贝儿
文稿编辑:李清扬
后期:李睿娴
运营:柯志坤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你有没有在路上注意过这样的健身房或酒吧?在店铺招牌上,「girls’」「女子」「女她」等字眼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有些还会用粉色和可爱的元素装饰自己,它们的目标受众往往仅限女性。也许你还没有踏入过这样的空间,但如果你尝试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全女」两个字,你大概率能看到更多各式各样的活动,比如「全女观影团」「全女茶话会」「全女读书会」。
你还会看到许多关于「全女模式」的争论。在今年5月举办的华语辩论老友赛中,其中一个辩题是「全女模式的兴起是否有助改善女性处境」,这把「全女」的概念更大程度地推到了公众的面前。
那么,全女模式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退让?这是不是一种新的消费主义陷阱?她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女性的处境?在今天这期节目,《放晴早安》试图探索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深圳的两个全女活动发起者。
延伸阅读
• “全女”商家倒闭潮,到底是噱头还是商机?
• 第一批“全女”经济,迎来倒闭潮
• s4e51. 当100名女性博主决定无偿帮助她人|0310
• s4e38. 姐妹们,你们可以创业!|1127
• s3e78. 她们让音乐节的女厕所不用排队了|0417
☀️
本期制作
主播:熊若皙
文稿撰写:熊若皙、毕咏璇
后期:柯志坤、熊若皙
运营:毕咏璇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比起城市的风,先飘来的是烟味。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许也被“游烟”偷袭过。二手烟每年可导致十万人死亡,绝对不是“忍忍就过”的小事。从成都女孩金烂烂街头劝阻游烟的故事,到日本“软硬兼施”的管控体系,再到上海最新的控烟条例,本期放晴早安让我们来聊聊“游烟”的那些事,看看对于治理“游烟”我们能做些什么。
延伸阅读
• 只是一根烟的问题?
• 日本那些消失的吸烟族
• 日本JT烟草广告-想うた
• s4e59. 你的城市,足够「好」吗?|0320
• s3e2. 日本有家公司,半夜帮你人间蒸发|1017
☀️
本期制作
主播:郭思琪
文稿撰写:吕卓玥
文稿编辑:郭思琪
后期:李清扬
运营:吕卓玥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常见到身障人士任职一些公开的、有尊严的工作。对于这类少数人群,社会的关怀与保护机制严重不足。但你知道吗?12年前,就已经有这样一家聘用听障人士的“静默咖啡馆”,靠200位陌生人“众筹”起家,开创了内地助残公益咖啡馆的先河。12年后,它没做大,却已经能支持240名心智障碍者的稳定就业。
本期内容,我们一起走进乐咖啡,看一杯咖啡如何重新定义“体面工作”。
延伸阅读
这里的咖啡特别香,因为有爱的味道
s3e38. 黑暗中的希望:尝试消除“残疾”概念的体验馆
s4e14. 让世上不再有障碍:视障人士也可以打扮得光彩照人
☀️
本期制作
主播:毛瀚棋
文稿撰写:毛瀚棋
文稿编辑:赵欣
后期:周正洋
运营:毛瀚棋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在印度,超过八成的家庭每天用鲜花供奉神明,但这份虔诚却带来了每年800万吨废弃花卉的环境难题——这些承载着敬意的花朵被投入河流,反而污染了水源。而在坎普尔,一位年轻人从寺庙的浪费中看到了转机:他创立Help Us Green组织,回收这些带着美好心意的花朵,将它们变身为受欢迎的香薰产品,既净化了环境,又为当地妇女创造了生计。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它启发了我们:如何用“系统化疏解”的思维,让废弃物的终点成为新生的起点。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魏思艺
文稿撰写:赵欣
文稿编辑:熊若皙
后期:赵欣
运营:赵欣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十一年前,张介能的妻子在市场遭遇谋杀,作为受害者家属和目击者的他,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内疚与抑郁。在漫长的法律斗争中,废除死刑的趋势之下,他难以接受以无期徒刑定案的结果。当法律无法带来正义的告慰,犯罪受害人保护协会的介入,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受害者家属在悲伤中重建生活的意义。
抚慰心灵,是一条非常个人化、也需要极高专业度的路。从建立信任,到提供专业帮助,再到重建日常生活,犯保协会努力接住在悲伤中坠落的人们,给了政府和社会再去努力找到解法的缓冲时间。更重要的是,当司法程序走到尽头时,犯保协会陪伴遗属继续生活的长跑。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柯志坤
文稿撰写:柯志坤
文稿编辑:李清扬
后期:胡贝儿
运营:郭思琪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的家中常堆满了用不到的物品。这些物品不仅造成了物理上的杂乱,更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有时它们甚至会消耗我们的精力,加剧个人的焦虑,让我们在“舍不得扔”和“没地方放”之间反复内耗。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提出了一套重塑“人-物关系”的整理哲学。基于这部剧的内容,放晴早安的三位主播交流了各自的想法和经历,并认真思考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我们意识到“拥有”不等于“幸福”。
当下正逢换季,不妨从家里的一个最小单位(比如一格衣柜、一件卫衣)开始,实践一次“小型断舍离”,体验物品减少后带来的那种清爽和掌控感,迈出走向内心宁静的第一步。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雯萱、可悦、建国
文稿撰写:雯萱、可悦、建国
文稿编辑:建国
后期:可悦
运营:雯萱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最近预制菜的争议沸沸扬扬——罗永浩炮轰西贝预制菜,上海多所小学的午餐又曝出虾仁炒蛋不新鲜甚至发臭,供应商被推上热搜,“我们到底在吃什么” 的疑问一下子戳中了所有人的焦虑。而另一边,美国加州刚通过新法案,两党罕见达成一致,首次明确 “超加工食品” 定义,并设立十年淘汰期分阶段把特别有害的品类清出校园。
本期内容,我们就来看看西贝争议和校园餐隐患背后藏着怎样的饮食安全问题,加州的法案又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延伸阅读
☀️
本期制作
主播:胡贝儿
文稿撰写:柯志坤
文稿编辑:吕卓玥
后期:郭思琪
运营:李睿娴
🍠我们开通小红书啦,快来关注我们:@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四、五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