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4/v4/8c/0f/f8/8c0ff805-8bf2-61da-840f-be7d8aaeaf56/mza_11878925503680103559.jpeg/600x600bb.jpg
傾聽音樂
咖啡貓
33 episodes
7 months ago

「喧鬧的世界令人心慌,唯有好音樂洗滌人心。」音樂是最貼近生活的藝術,建築在理性結構基礎上的音樂,隨著時代更迭與演繹者個人經驗,往往帶給愛樂者超乎想像的聆聽空間。數度獲得廣播金鐘獎非流行音樂節目獎肯定的「傾聽音樂」節目,開播十多年以來,期盼打開聽眾的聆聽視野,探索音樂與時代的關係,追尋音樂創作者、表演者與幕後工作者的故事,是個可以聽得很輕鬆卻不落俗套的音樂節目。近年在多方資源整合下,開創廣播節目於新媒體時代中的服務觸角。
  傾(請)聽音樂,用心傾聽音符背後的故事,共賞音樂的各樣表情!「介紹生命力十足的音樂」,乃是主持人楊盈箴(咖啡貓)從事廣播工作最大的使命。本節目特別重視發掘音樂人背後故事,109年特別企劃「傾聽音樂—世界音樂在台灣」主題,聚焦於在台灣從事世界音樂的樂人故事介紹,期待透過樂人的現身說法,讓聽眾不用搭飛機,即能透過音樂環遊世界,並透過認識世界音樂所包含的人文故事,開啟愛樂者的國際視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Music Interviews
Music
RSS
All content for 傾聽音樂 is the property of 咖啡貓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喧鬧的世界令人心慌,唯有好音樂洗滌人心。」音樂是最貼近生活的藝術,建築在理性結構基礎上的音樂,隨著時代更迭與演繹者個人經驗,往往帶給愛樂者超乎想像的聆聽空間。數度獲得廣播金鐘獎非流行音樂節目獎肯定的「傾聽音樂」節目,開播十多年以來,期盼打開聽眾的聆聽視野,探索音樂與時代的關係,追尋音樂創作者、表演者與幕後工作者的故事,是個可以聽得很輕鬆卻不落俗套的音樂節目。近年在多方資源整合下,開創廣播節目於新媒體時代中的服務觸角。
  傾(請)聽音樂,用心傾聽音符背後的故事,共賞音樂的各樣表情!「介紹生命力十足的音樂」,乃是主持人楊盈箴(咖啡貓)從事廣播工作最大的使命。本節目特別重視發掘音樂人背後故事,109年特別企劃「傾聽音樂—世界音樂在台灣」主題,聚焦於在台灣從事世界音樂的樂人故事介紹,期待透過樂人的現身說法,讓聽眾不用搭飛機,即能透過音樂環遊世界,並透過認識世界音樂所包含的人文故事,開啟愛樂者的國際視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Music Interviews
Music
Episodes (20/33)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笛樂演奏家劉士瑜的跨界樂聲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劉士瑜自稱為「多棲音樂家」,喜愛研究音樂與探索聲響,不論是傳統、流行或爵士,皆能透過竹笛與鋼琴即興玩索,近年她常跨足不同音樂類型,如傳統戲曲、說唱音樂、流行、爵士、拉丁、阿根廷探戈風格之合作。本集將暢談其如何運用笛樂的特性,和不同樂種對她的影響。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蘇瓦那談回家做音樂 與別所誠洋相遇的奇幻音樂之旅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從台南開始流浪到現在回家」
蘇瓦那談回家做音樂 與別所誠洋相遇的奇幻音樂之旅

提及蘇瓦那(Suana),過去的他也上過好幾次咖啡貓的節目來分享他的音樂故事。從台東出生,在台南長大,不同城市的移動累積了他多元豐富的音樂經驗。原來的他是一名斜杠青年,後來成了專職音樂人。如今,他回到自己老家—台東關山定居,開了一間名為「米當當」的小店,邊做音樂邊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

本集節目蘇瓦納將從他的音樂人生出發,與我們分享這些年他在移動過程的一次奇遇,又是如何推開了日本愛努音樂在台灣的大門故事。這一次,蘇瓦那將與我們介紹日本音樂人別所誠洋(Bie Suo)與好朋友的專輯《歌曲走私者》,而蘇瓦那正是這裡指的「好朋友」之一。

《歌曲走私者》專輯以日本原住民愛努族為主體,其傳統器樂Tonkori彤谷麗琴貫穿整張專輯,而蘇瓦那有份於當中獻聲。他分享,近年愛努族被承認為日本的原住民,打破過往日本一個民族的國族觀。因此這些年,愛努族的文化傳統開始得以在日本傳揚,而《歌曲走私者》則是別所誠洋在台灣說他們故事的開始。

有趣的是,別所誠洋雖來自日本,但並不是愛努人。然而,他深愛著愛努音樂,並且與愛努族人生活過一段時間,擅長彤谷麗琴並用之創作及演出。因緣際會他帶著彤谷麗琴來台灣,在一次的演出遇上了蘇瓦那,互相認識以後兩人先在社群平台上交流,後來有了許多合作機會,後期蘇瓦那也開始邀請他到店裡演出。

然而,外國人身份的別所誠洋在台灣一直有個願望,就是發一張專輯。當時,蘇瓦那突發奇想地決定幫他圓夢,肩負起他的專輯發行人。只不過,開始卻充滿了許多挑戰,最直接的是台灣並沒有相對類型的音樂市場。他坦言,愛努人的音樂在台並不普遍,但蘇瓦那看見這位歌者的生命經驗呼應著這個時代的推動。因此即便用盡全力,他也要將別所誠洋的聲音讓更多人被聽見。

《歌曲走私者》為別所誠洋在台灣的首張個人專輯,裡面收錄著別所誠洋的作品,從別所誠洋的日常開始說起。蘇瓦那提到,別所誠洋的生命認同並沒有所謂的根,反之一直在流浪,並透過接觸許多不同經驗的音樂,走私這些樂聲到自己的烏托邦裡面。就在這張專輯,你我將聽見不同族群的音樂元素。

從別所誠陽與愛努音樂來看,蘇瓦那的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的身份交織,同樣也帶領他到不同的地方演出,與分享他的音樂故事。移動的文化與樂聲間,豐富了蘇瓦那的生命讓他看見更多音樂的可能。我們相信無論是蘇瓦那或別所誠陽,他們仍帶著自己的初心與音樂四處流浪,用他們的跨界經驗說更多的故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彈著西塔琴的音樂歌者—吳欣澤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彈著西塔琴的音樂歌者—吳欣澤
談著世界音樂帶給他永不設限的跨界音樂人生 

跨界音樂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人與樂器的交融,形塑出一首首動聽的樂聲。台灣音樂人吳欣澤(阿澤)彷彿就為跨界音樂而生,有着噶瑪蘭和客家血統的他,是台灣首位以印度西塔琴為專職器樂的演奏家。20多年的西塔琴演奏經驗,走遍大江南北的演出歷程,對他而言留下了什麼精彩故事,本集節目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吳欣澤(阿澤)分享他與西塔琴的故事。

阿澤小時候曾面對語言發展遲緩的階段。直到他國小三年級恰逢奧運,人人守住賽事轉播的過程為掌握最新賽況,他反而注意到不同國家的加油鼓聲,像是非洲鼓、印尼手鼓等,開啟了他對音樂的興趣,為此也逐漸開口表達自己對音樂的喜歡,就這樣在同樣熱愛音樂的家人陪伴下,他開始對音樂產生興趣。他笑言因為奧運,他愛上了世界音樂。

直到國中時期,阿澤加入吉他社,也開始培養CD收集的習慣。然而,一次買錯CD的經驗,讓他第一次聽見了西塔琴的樂聲,馬上被西塔琴「空靈」的聲響吸引。後來唱片行老闆也持續介紹他西塔琴的音樂,直到一次到淡水的演出,在一個手工藝品店的牆面,他看見了一把印度樂人留下的西塔琴。與老闆遊說後終買下,阿澤靠著自己的熱愛慢慢摸索,成就今日他一手西塔琴技藝。

為了西塔琴,阿澤曾到印度拜師,還學習了印度傳統歌唱技藝。這幾年的他也不停參與各式各樣的印度音樂演奏團體,陸陸續續也有返回印度演出,甚至穿梭在世界各地各大音樂節代表台灣彈奏着西塔琴。20年的音樂歲月,他自認與西塔琴的緣分,歸功於每次的堅持,畢竟身為創作人,對比其他樂器來說西塔琴更為複雜,但他依舊選擇了西塔琴,成為他與世界音樂對話的好夥伴。

這些年,阿澤致力於在台灣推廣世界音樂,包含對傳統人聲的傳承與開發。有趣的是為推動不同的發展計劃,他進而組成各樣的音樂團體,持續思考在台灣本土如何利用西塔琴與不同樂種連結,還陸續得到國內國外各大音樂獎項的提名與獲獎。西塔琴對阿澤來說,幫助他在多元交融的生命經驗中找到歸屬。西塔琴還帶領了他走向何方,更多阿澤與西塔琴的真摯故事,本集節目一起聆聽他怎麼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1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跨越文化境界直擊靈魂深處的樂聲 從廣原武豪與津輕三味線的遇見說起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台灣流行音樂X日本傳統音樂 
跨越文化境界直擊靈魂深處的樂聲 從廣原武豪與津輕三味線的遇見說起

日本傳統音樂—津輕三味線,在動漫、電影等媒介中處處都能聽見它的聲響。然而在台灣,有一群非常投入推廣津輕三味線的音樂家們,特地到日本拜師學藝,組成津輕三味線台灣廣原會。本集節目津輕三味線台灣廣原會的會長—廣原武豪,與我們從他愛上廣原武豪的故事,認識在台灣的日本傳統樂聲的發展。

大學時期的武豪老師其實是一名吉他手,有自己的樂團。因為朋友正準備報考南藝大,看著對方桌上的招生簡章,引起他對民音所的興趣進而決定試試看。為了準備面試,他從自己熱愛的日本文化下手去了解日本的傳統弦樂器,瞬間被津輕三味線的聲響著迷,他形容它的聲響猶如直擊靈魂深處的感覺,因此便以這個樂器為目標,最後不僅順利考上,更促使他飛往日本拜師學藝。

然而,廣原武豪是他的藝名,它本身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因師承日本東京津輕三味線演奏家-廣原武美,爾後承襲了廣原之姓。回顧自己的開始,他坦言自己其實不怎麼上手。對他來說,津輕三味線是需要花時間去理解的樂器,因它兼顧打擊和弦樂兩種樂種之特質,在音樂性、樂器等性質上極需樂手們耐心適應。

武豪老師分享,他用了多年的時間潛心於津輕三味線的學習,從基礎知識到日本民謠演奏,同時也擅長津輕三味線鼓曲演奏。目前武豪老師除了擔任廣原會的會長,也是南藝大亞太音樂中心日本樂團津輕三味線組的指導。這幾年,武豪老師更常常帶著他的器樂登上各大表演舞台,並融合不同的曲風樂種讓津輕三味線能展現出不同的表演姿態,與流行音樂來個不一樣的跨界體驗。

從研究者身份出發,被津輕三味線這樣的聲響直擊他的靈魂深處。武豪老師心想,津輕三味線在台灣的少見是不是純粹有些人沒有聽過?若被聽見會不會這些聲音也會直擊他的靈魂深處?帶著這份擔憂與認同回到台灣推廣至今,他也成為台灣著名的津輕三味線音樂家,但在推廣和教學過程還面對著什麼挑戰?且津輕三味線又是如何結合台日兩國間發展成新的文化模樣?

總的來說,武豪老師單純希望更多的台灣人能聽到這把靈魂重擊的聲音,並成立鳴響和樂音樂工作室來回應,歡迎不同的年齡層投入學習它。適逢台灣廣原會15週年,明年2月廣原會將在臺北市音樂客家戲劇中心進行展演,並邀請了日本的老師及分會,與台灣近40名的演奏者進行演出,邀請您關注台灣廣原會粉專與親臨現場,一起感受津輕三味線在台上齊奏的震憾。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行草樂團X刁鵬 中國笛碰上流行音樂以後的故事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是創新也是跨界! 當傳統樂器遇上融合爵士
行草樂團X刁鵬 中國笛碰上流行音樂以後的故事

行草樂團(Grass walker)的由來是團員們希望自己如小草般擁有強勁的生命力,集結了中國笛刁鵬、鍵盤手賴鈺蒨(船長)、貝斯手葉俊麟、吉他手鄭大刀和鼓手陳奕欣(小D)。本集節目行草樂團的靈魂人物—刁鵬將與你我分享那些行草樂團在樂壇闖蕩的故事,一同探索行草樂團在跨界音樂領域的點點滴滴,特別介紹他們的首張創作專輯《夜 The Night》。

刁鵬的專業在中國笛演奏,從國中起即是笛子主修,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研究所,擅長作曲工作,近年來也參與過舞台劇等好玩的跨界演出。說到刁鵬,他便憑行草樂團的首張EP《日日》獲得了最佳樂手獎,而團隊也以他們的首張專輯《夜 The Night》獲得了2023年美國全球音樂獎(Global Music Awards)作曲、樂團新銳藝術家三大金獎。

行草樂團的創團是在刁鵬的帶領下從零開始,2018年成立,而團隊第一場演出正是在刁鵬的碩士音樂會演出。那一次的碩士音樂會對刁鵬而言是個轉捩點,發現自己喜歡創作,更喜歡在音樂中做大膽嘗試。他分享,過程中也是因為與鍵盤手船長在一次聊天時,發現各自的音樂品味極為相似,彼此都喜歡日系搖滾與fusion類的音樂。一瞬間,「我們來玩團吧」! 成就我們今天看見的行草樂團樣貌。

刁鵬融合自己的中國笛,使行草樂團在樂團界擁有獨樹一格地存在,並以融合音樂(fusion)為主加上許多音樂的實驗性質,把人推到不一樣的音樂境界。因此,刁鵬分享自己在樂團的角色像是藍圖繪製者,其他人則一起動工賦予一首首的曲子生命力。刁鵬在音樂上的創新都抱持著試試看,反正沒人做過沒比較的概念。因此團隊所譜的音樂往往都有標誌性,為聽眾們營造不同的想像空間和畫面。

笛子在刁鵬之手,把溫文儒雅的空靈特性與搖滾樂結合,別有一般風味。如今,行草樂團用自己的腳步走出他們的音樂路,陸續也會有不同的演出。刁鵬回顧這些年在音樂獎項上得以嶄露頭角表示感謝,然而過程中仍舊保持團員們做音樂的初心前進。至於刁鵬,笛子演奏和行草樂團間又帶給他生命什麼樣的體悟?而他在音樂上有許多有趣的想法又是如何在日常中培養?邀請你繼續鎖定本集節目,進一步認識行草樂團。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從劉榮昌(劉阿昌)的音樂人生 探索台灣歌謠在跨界音樂裡的紮根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台灣風味的世界音樂 X 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 
從劉榮昌(劉阿昌)的音樂人生 探索台灣歌謠在跨界音樂裡的紮根

「打幫你」在客語有「幸好有你」、「多虧有你」之感恩意涵,而打幫你樂團成立自2011年,出道以來即如其團名般承蒙許多音樂人的照顧,不只台灣甚至唱響了世界各地的音樂舞台,結合傳統與流行器樂,嗩吶、笛樂、貝斯、吉他等聲響,以台灣傳統樂聲如山歌、念歌與民謠,用客語、閩南語、國語融合用音樂述說台灣的故事。

提及打幫你樂團,離不開打幫你樂團中的靈魂人物,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團長兼主唱劉榮昌(劉阿昌)。許久不見的劉阿昌,這些年音樂工作路上也逐漸長大,累積了許多作品,同時又與團員們持續參與大大小小的音樂演出。本集節目就讓我們跟隨劉阿昌的腳步,一起回顧打幫你樂團成立至今許多的精彩故事,聆聽他在跨界音樂創作路上的點點滴滴與收穫吧!

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以台北為起點,目前回到劉阿昌的家鄉新竹,進駐到新瓦屋為台灣跨界音樂默默耕耘。劉阿昌回顧這20年的音樂人生,他表示自己大學時期也曾經為音樂夢想瘋狂過,如今對於自己的音樂路多的是「返璞歸真」的狀態,反而更享受音樂的自然流動,不再像以往對於許多細節過於執著,更能坦然面對創作時不同的狀態,尋找自己音樂人生節奏。

滿懷熱血的主唱,劉阿昌這些年也多了父親的角色,甚至進到國小教小朋友用烏克麗麗彈客家民謠。其中,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發行的《好客麗麗》專輯,結合繪本、烏克麗麗樂譜、母語歌謠創作,在兒少界帶來不同迴響。他分享,每次受邀前往各校巡迴演出,看見歌謠在孩子心裡慢慢發芽的模樣總是特別感動。同時指出團員們是以回饋的心態用音樂去栽培下一代,幫助孩子們從小培養起自己的文化認同,這幾年甚至還有機會用客家民謠開展新世代與樂齡族群連結,一起傳承傳統音樂之美。

劉阿昌從年少時期對音樂的追尋,成就了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不停地帶領他和不同的族群接觸,發掘流行和傳統音樂中的奧秘。十多年來,團員們在音樂路上逐漸成熟,而觀眾對他們的回饋也使他歷歷在目。他分享每次的演出團員們並不在意台下觀眾的多寡,更希望能用音樂和觀眾們進行交流和撞擊,在彼此的文化間進行互動。

為此,節目中劉阿昌也許下了一個偉大的願望,是他這些年的在音樂的體悟,並生命的總和,與打幫你樂團也有莫大的關係。更多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的故事,除了聆聽本集節目,也邀請你一起關注他們的活動,歡迎親臨現場一同感受他們從音樂中傳達出來的文化渲染力與感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1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大大樹音樂圖像創辦人鍾適芳 暢談她與泰國音樂的觀察與共鳴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與泰國樂音來一場不一樣的文化邂逅之旅
大大樹音樂圖像創辦人鍾適芳 暢談她與泰國音樂的觀察與共鳴

2022年的《非遊記》,鍾適芳將泰國佬族傳統樂音—摩蘭(Molam)與台灣原住民族的地方歌謠—林班歌對話,看見了歌謠在不同文化脈絡下的勞動敘事呈現,音樂能在不同的文化下繼而對話去看見時代的歷史和變遷。然而,本集移動的樂聲聚焦在泰國,有著本系列的最佳顧問—鍾適芳帶領我們沉浸在她的專業—泰國音樂,細細探索泰國的歌謠和生活之歌,從她的聆聽經驗共同感受跨文化間音樂的共鳴與奧秘。

鍾適芳的音樂閱歷豐富,其中泰國音樂研究是她的專業。長年在泰北地區進行田野並進行文獻研究,參與過台泰間各式各樣的策展與座談,也曾在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客座講師。如今的她是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的教授,也是大大樹音樂圖像的創辦人,持續深耕在台灣的世界音樂的推動,讓更多人感受音樂在地域、語言等面向背後所蘊藏的文化底蘊,當然少不了泰國樂音的部分。就在本集節目我們彷彿進入泰國音樂的歷史長廊,與泰國音樂來個不一樣的相遇。

訪談前半段,起起落落的泰國樂音是名為摩蘭(Molam)的歌謠。適芳分享,摩蘭來自泰國東北依善地區(Isan)以及寮國邊境流傳的樂音形式。過去冷戰時期,兩地間摩蘭的運用上有着很大的差異,但都淪為當時動盪時代下的政治工具以倡導各自立場。如今隨着時代演變,摩蘭也有了不一樣功能,談論着宗教、社會意義、政治等議題,甚至融合不同的外來樂器和聲響,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音樂內容風格,衍生出節目後半段談論並聽見的生活之歌,為當今泰國流行音樂類型之一。

適芳對泰國樂音之侃侃而談,原來在大學時期「偶然」的一筆獎學金,讓她的生命與泰國深深連結,從旅人的視角開始探索這片土地。然而,過程中的適芳實際上繞了一圈才回到泰國開展音樂研究。在摩蘭音樂和生活之歌的探索路上,適芳有着怎麼樣的精彩故事?背後又是什麼原因支持她對這些樂音形式展開研究?更重要的是,泰國音樂研究的一路上她有著什麼樣的收穫?歡迎大家收聽,一起從適芳的故事,感受不一樣的泰國音樂視角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49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柳琴演奏家陳崇青 柳琴與她的跨界音樂之旅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傳統到跨界音樂的拉扯和跨越
柳琴演奏家陳崇青 柳琴與她的跨界音樂之旅

柳琴演奏家—陳崇青,她的音樂總以「變形蟲」的姿態穿梭在各式各樣的音樂場合。學生時代即獲得全國音樂比賽柳琴組的冠軍,近年她也參與各樣的跨界音樂演出與團隊,擅長彈撥樂曲創作、編曲與演奏。然而,在傳統和跨界音樂間,柳琴面對不同樂種又會有什麼挑戰,就讓我們從本集節目,一同聆聽崇青老師踏上跨界音樂旅程的精彩故事。

為什麼她的音樂路啟蒙於國樂?崇青老師分享自己同在流行音樂風華時代下長大。因她的國小只有國樂團,她隨之加入,卻因為個子嬌小,被老師分派負責柳琴彈奏。唯單純熱愛音樂的她欣然接受,後來更到國樂班升學至研究所。然而國小六年級開始,崇青老師就堅定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音樂這條路。為此,她分享自己甚至在畢業紀念冊上留下「我想要成為國樂老師」的夢想喊話。 

一路以來從傳統跨入爵士,是在崇青老師大一那年,加入了學校的采風樂坊,有機會與不同的學長姐一起籌劃兒童的器樂劇場。過程中她第一次擔任劇場演員,需要唱歌跳舞,透過劇情來把國樂介紹給小朋友,是自己進入跨界音樂的第一步。2013年國家演奏廳的演出,是她第一次演奏跨界音樂,在這練習的過程帶給他不一樣的啟發,開啟了她對音樂的新視野,願意更多挑戰爵士樂。

後來,崇青老師持續加入不同的跨界樂團,在絲竹空爵士樂團中,她分享自己充分認識了爵士樂,感受到它自在活潑的氛圍。再加入异境樂團後,因着自己的柳琴專業訓練對彈奏技巧的熟練,幫助她能在樂團中可相對輕鬆地挑戰不同的彈撥樂器對,為樂團帶出更多元的面貌。一路以來,崇青老師從古典的嚴謹,到爵士樂的自在和隨性,很多人覺得兩者之間難以跨越,對她來說,實際上有一個關鍵人物帶給她啟發,陪伴她把心打開,卸下她面對「轉變」時的壓力。

從古典跨越到爵士,如今崇青老師也擁有了教職身份,她分享自己試著將這一過程的心情耐心教導學生,陪伴他們在演奏路上把心打開,探尋更多創作上的可能。這幾年,崇青老師同時也代表台灣,帶著柳琴有機會到國外參與不同的跨界演出。還有更多崇青老師的精彩故事,鎖定本集節目,也千萬別錯過她的最新演奏專輯《東方不是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藝術工作者 X 手風琴演奏家謝杰廷 成為跨界音樂觀察者的故事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穿梭不同領域的手風琴樂聲
藝術工作者 X 手風琴演奏家謝杰廷 成為跨界音樂觀察者的故事

台灣跨界藝術工作者,手風琴演奏家—謝杰廷,長年專注在舞蹈和音樂的互動、身體的感知、記譜、文化技術等,試圖透過研究為藝術打開更多的可能,帶著手風琴探索台灣當今跨界音樂樣貌。因此本集節目,杰廷將親身分享手風琴如何打開他對跨界音樂的觀察,談談他與手風琴的音樂故事。

關於杰廷,他擅長透過音樂和文學、歷史,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進行對話,日常中常將自己對音樂的觀察寫成文章,而這又與他求學歷程息息相關。杰廷的求學歷程算是自己跨界的開始,大學時畢業於新聞系,研究所念過建築和音樂,博士班主修劇場舞蹈。他分享,即便過程中自己不停被分裂涉略在不同領域,但他深信每塊領域是相通的,並且能從中找到許多未知之事上的共鳴。

雖然貴為手風琴演奏家,但杰廷起初最先開始接觸的樂器是鋼琴。他分享,小時後當他在練琴時,總感到討厭又枯燥。彈着彈着,他發現彈鋼琴就像在寫一本書,彷彿能感受到音樂正在說話,不是用語言,而是透過樂聲,就能明白音樂家想傳達什麼。為此,他也開始在音樂上做了不同嘗試,找了一些喜歡音樂的朋友開始玩音樂,是他音樂人生的第一步。

其中,杰廷學生時期就與當今知名音樂人王榆均共同組團,走一個與學校社團中常見的搖滾樂風截然不同的樂團樣式,才發現鋼琴很難攜帶。因着手風琴也是鍵盤樂器,於是他開始接觸手風琴,但同時需適應兩個樂器的不同。他指出,鋼琴有點像打擊樂器故手的運用和出力很重要,但手風琴更在意演奏者的呼吸調整。

這些年,謝杰廷參與了大大小小的音樂和藝術研究,去看見藝術交流在不同文化下的可能性。最特別的是,他看見了舞蹈隨着音樂的律動與呼吸流動間的迷人之處,故也涉略舞蹈領域,對舞蹈與音樂的連結又有着不一樣的解讀。無論如何,面對跨界音樂在藝術上的合作,他認為最重要是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並時刻保持警醒明白自己正在做什麼,才不會為許多未知的結果感到迷茫。

如今,他帶著自己擅長的手風琴與鋼琴,穿梭在跨界音樂、劇場等不同領域,用來為自己的舞蹈藝術來服務。對杰廷來說,還有什麼難忘的跨界音樂合作經驗?而在他多年音樂、舞蹈、戲劇之研究上還做了哪些面向的觀察?而手風琴在跨界音樂中又有什麼樣的定位?就讓我們跟隨謝杰廷的音樂故事,繼續聽見當代的跨界樂聲。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1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敲響跨界音樂大門的擊聲 X 打擊樂手鄭雅心 一步步成就的擊樂人生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敲響跨界音樂大門的擊聲 
打擊樂手鄭雅心 一步步成就的擊樂人生

本集節目迎來一位在台灣打擊樂圈深耕已久的好朋友,科班出生的她原有深厚的古典樂學習底蘊,後來跨界成為打擊樂手,也是國內專業的打擊樂老師,並參與許多表演藝術工作。其中,她與侯孝賢導演合作,在電影《聶隱娘》之「瑚姬舞」參與配樂演奏與編創,更是與團隊共同獲得「坎城影展電影原創音樂獎」,為她擊樂生涯的新篇章。她是鄭雅心,將與你我分享打擊樂敲響她人生不同時刻的精彩故事。

小時候住在大甲鎮的她,音樂人生由跟隨母親的好友學鋼琴開始。雅心老師分享,母親也會購買不同的古典樂家之錄音帶在家播放。聽著聽著,一首首的古典樂便令她為之入迷。國小四年級一次打擊樂演出欣賞,雅心老師才開始對打擊樂產生好奇,礙於許多因素最終沒有機會探索。直到六年級,舉家搬遷到台中市,在當時的鋼琴老師引薦下,她得以師從前NSO定音鼓首席連雅文,開啟了她的打擊樂之路。

因此國高中時期,雅心老師進入音樂班,後來到師大音樂系升學,畢業後就到法國里昂國立高等音樂院進修,獲打擊樂演奏文憑第一獎畢業。在法國,她分享自己會跟隨教授們進行現代擊樂研究,也會分別時間自學波斯手鼓。看似順遂的音樂路進修回台卻適逢金融海嘯,導致她覓職的過程中好不順利。直到結識知名跨界音樂家張宜蓁,兩人共同發展Aashti汎絲路樂團,她發揮專長擔任伊朗手鼓演奏,方開啟了她在台灣跨界音樂圈的探索之旅。

這些年,雅心老師的演出足跡相當豐富,從大大小小的比賽、傳藝金曲獎舞台、音樂會或跨界劇場合作等,都可聽見她的聲影。其中,雅心老師與張育瑛還共創那娜擊樂二重奏,到過不同的國家進行打擊樂二重奏的演出。她分享,歐洲國家非常看重打擊樂表演,故團隊都會預備純正的打擊樂創作或經典來向歐洲大眾展示。疫情后,她也明顯感受到打擊樂的更多可能,和不同血緣文化的打擊樂手交流合作下,她看出許多外國樂手對東方文化的包容,使得現今的打擊樂中呈現多元的樣貌,更有許多打擊樂手願意來台與她們合作。
 
雅心老師一步步走向打擊之路,到世界各地用打擊樂說故事,這些經驗帶領她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打擊樂作品,為她的教學路鋪上更多養分。說到這,打擊樂對於雅心老師而言是什麼?而打擊樂又是如何融入進她的日常?當然,雅心老師仍持續研究敲擊下的不同聲響。而雅心老師還有什麼打擊樂本事值得我們期待,歡迎聆聽本集節目,更多認識在台灣的打擊樂聲。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1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台灣拉丁重擊樂團X團長陳國華 與拉丁音樂的相遇故事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穿越拉丁音樂的多重宇宙以後
台灣拉丁重擊樂團X團長陳國華 與拉丁音樂的相遇故事

台灣拉丁重擊Taiwan Latin Smash Orchestra成立於2018年,以拉丁、爵士、Salsa為主要樂風。本集節目,台灣拉丁重擊樂團之靈魂人物來了!他是團長兼音樂總監—歌手陳國華,將與我們分享他與拉丁音樂相遇的故事,還有他在台灣與拉丁樂的大小事。

國華老師最早期參與過各大爵士樂製作並擔任鼓手角色,後期一度以舞者身份亮相,而現以臺灣重擊拉丁為重心,致力發展台灣拉丁生態。年少時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號稱爵士樂寶地留學。出國念書前剛好參加了一場拉丁樂工作坊,與哥倫比亞來的拉丁鼓手交流,是他第一次與拉丁樂接觸,也埋下了他心中的拉丁魂。

後來前往比利時留學,他參與了Salsa大樂團,從團練、演歌、音樂節的過程,打好他對Salsa的基礎。他特別分享在一次大樂團被邀請到私人的派對演出,原為樂手的他看見了Salsa帶給台下觀眾的愉悅感,心中萌生在台下起舞的念頭,影響他至今,故台灣拉丁重擊的演出現場,技巧為其次,國華老師最希望能帶給大家歡與感動,體驗拉丁音樂之美。

拉丁樂中舞蹈和音樂密不可分,也是從事拉丁音樂表演者必要的基本條件,為此國華老師多了另一個身份。Salsa本身即是大樂團的概念,編曲豐富,裡頭的節奏、音符蘊藏了不一樣的層次,故對一般人而言難抓拍子。當時的他剛好回台,有機會教舞者聽拉丁音樂。但同時面對極大挫折,因團員們都非科班出身,以致一開始專業音樂背景的他在教授的過程充滿挑戰。

為了便於Salsa音樂教學,國華老師選擇去學舞,試著這樣來理解舞者們。過程中,他與舞蹈老師協調好「交換計劃」,互教跳舞和拉丁音樂。就這樣,雙方日後還一起完成了許多拉丁音樂和舞蹈製作或企劃,也到過不同的地方巡演。直到今日,國華老師自己也成了一名舞蹈老師,同時努力在台灣推動拉丁音樂。

這幾年,國華老師將自己的事業著重在臺灣拉丁重擊的發展。他相信這不只是樂團,而是一個社區組織,希望更多的人能享受在拉丁音樂的美好當中。國華老師呼籲大家,只要你喜歡拉丁音樂都可以加入,一起互相學習並分享。未來,他期待透過這個團隊培養出更多的台灣樂手,把拉丁音樂文化在台灣樹立起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跟隨佛朗明哥節奏與世界擊掌互動 沃佛朗明哥樂團X游柏彥 談佛朗明哥的「擊掌」之道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佛朗明哥(Flamenco)是西班牙為人熟知的音樂和舞蹈形式。無論是在吉他上彈奏的音符,又或是伴隨着節奏擊掌或踩踏的聲響都具有鮮明的民族意象,而國內外的影劇中,多多少少都能聽見佛朗明哥的聲影。本集節目就讓我們聆聽在台灣的佛朗明哥「擊掌手」游柏彥,說說他的「擊掌」之道,以及沃佛朗明哥樂團的精彩故事。

游柏彥本身是一名吉他手,他帶著吉他以及雙手,不停挑戰各式各樣的跨界樂聲。熱愛佛朗明哥的他因着一次偶然,大學時期在社群上看見有學長免費徵佛朗明哥吉他學生。出於好奇,柏彥先去欣賞他的演出,這一刻他認識了佛朗明哥,他分享小時候的自己總習慣邊寫習題邊拿著筆敲打桌子,故舞者配合音樂踩踏地板的聲音,一瞬間地他就被抓住,對佛朗明哥產生興趣。

後續他向這位學長學習,一步步走進佛朗明哥圈,認識許多同儕,與他們一起參與許多伴奏或演出。柏彥分享,「擊掌手」在西班牙文為Palmero,當柏彥思想他之所以成為擊掌手,是發現佛朗明哥的節奏帶動最主要源自擊掌(Palmas)。他指出,佛朗明哥曲式裡節奏才是主角,歌手和擊掌手在演奏佛朗明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最早的佛朗明哥曲式只有擊掌或敲打,後續才有舞蹈、吉他等元素慢慢疊上。

日常中,柏彥也會經常自己擊擊掌當作練習,專研不同的佛朗明哥演奏方式。其中,身為沃佛朗明哥樂團一員的柏彥,他分享團員們演奏時都以節奏來溝通,用擊掌來互動。無論是舞蹈、擊掌、吉他等形式,柏彥提及,每次的現場演出都很考驗佛朗明哥表演者之間的連結與默契。無論環境如何,都得專注於團員身上,一起互相配合着節奏,述說更多不一樣的歌曲故事。

為了佛朗明哥,柏彥還到過不同的國家去與佛朗明哥大師學習。他坦言,自己遇到的佛朗明哥音樂家都樂於分享自己的知識,過程中也發生許多精彩的趣事,為他音樂創作帶來不同啟發。如今,他持續在台灣推動佛朗明哥音樂,與沃佛朗明哥樂團在台灣也有許多演出機會。本集節目他也為我們示範了佛朗明哥的擊掌藝術,還有更多的佛朗明哥在台灣的故事,一起聆聽本集節目,追踪更多沃佛朗明哥樂團的動態。(小編:佳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二胡演奏家陳依芳 帶著二胡周遊列國的音樂道路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國樂也可以跨界?! 
二胡演奏家陳依芳 帶著二胡周遊列國的音樂道路

國小三升四的暑假,陳依芳第一次接觸二胡,開啟了她的二胡人生,甚至背著二胡周遊列國,用二胡述說她的故事。若人生再來一次,依芳老師仍會選擇二胡嗎?本集節目就讓我們一同聆聽跨界二胡演奏家陳依芳老師的跨界故事,用她的經驗感受她對於跨界音樂之熱情。

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主修二胡,副修鋼琴,以及第二主修馬頭琴的依芳老師,多年來勇於挑戰不同的曲風,爵士、探戈都難不倒她。有趣的是,身為國內聞名的二胡手,她有在不同節目演奏二胡的機會,國內外也有豐富的表演經驗。如今,依芳老師同時在文化大學中國音樂系任教,願以自己的經驗培育青年音樂學子。

音樂科班生的她分享,每次的練習都是「按表操課」,長期下來她開始尋求音樂變化,大量接觸不同的樂風,自認最愛拉丁爵士音樂。一步步,依芳老師跨入流行音樂體系,唯需要重新適應並掌握許多轉調、律動上等演奏技巧與方式,而每次排演的過程更是成為自己培養演出時應變能力的最佳契機,讓她可以用二胡結合自己所愛的曲風說更多的故事。

直到疫情間,依芳老師的教學和演出行程得以緩衝,相對的她選擇用這段時間完成自己的夢想,製作一張拉丁二胡的音樂專輯。面對自己傳統國樂出生的背景的,起初進入爵士領域實際上會感到戰戰兢兢,畢竟面對不同的音樂脈絡衝擊,她分享不免俗引起同儕們的質疑。不過依芳老師的堅持,她最終完成其跨界音樂代表作《On Fire》,為自己的首張專輯,書寫着對於跨界音樂的夢想藍圖。

依芳老師對二胡的熱情和堅持,至今仍未熄滅。對比起其他弦樂器,依芳老師相信二胡不間斷的聲響,得以釋放出不同層次的情感為聽眾朋友帶來不一樣的體會。如今,依芳老師持續帶著二胡在新的世代下拉出新的聲響,她仍保持著學習和成長的心態,期待將自己在音樂跨界的所見所聞,成為自己未來在教學或創作路上的美好養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3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跨海學笛的吹笛人—林世唐的音樂故事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跨海學笛的吹笛人—林世唐的音樂故事
在愛爾蘭音樂的推廣路上 吹響自己的人生樂章

跨海學習笛子的吹笛人—林世唐(小唐老師),為台灣北歐與愛爾蘭音樂的推廣者,常常帶著異國器樂四處移動演出。因電影中聽見凱爾特風格的美妙笛聲,打開了自己對於凱爾特器樂的探索,愛上了凱爾特文化。本集節目小唐老師將與我們分享他跨海學習北歐音樂的點滴,述說他在台灣推廣愛爾蘭音樂的點滴故事。

小唐老師從小即熱愛音樂,但始終沒把音樂工作視為自己的志業。大學時念化工,研究到資管所深造,都與音樂毫不相干。直到研究所參與了國樂團,原本拉二胡的他卻受其國樂團老師—陶笛阿志的影響接觸了陶笛,並邀請他一起加入推廣陶笛的工作,讓他初踏音樂人之路。

但,小唐老師發現陶笛無法成為自己專精的樂器,於是開始尋覓另一條他更適合他的音樂路。剛好有位朋友從歐洲帶回了錫口笛,為一種凱爾特器樂,開啟了他不一樣的音樂看見。從此,他迷上了傳統的愛爾蘭音樂,研究它的起源與文化之餘,更決定在台灣推廣凱爾特音樂文化,也就是我們普遍認識的愛爾蘭音樂。

一開始,小唐老師指出並不容易,有過許多的懷疑聲,但過程中小唐老師也更明白自己不喜歡朝九晚五的辦公室工作,他形容自己能很有耐心地在琴房練琴,卻無法每天在電腦面前打程式,帶著這樣的相信,其凱爾特音樂推廣之路也越發明朗,在台灣還成立了小愛爾蘭音樂推廣中心。

對小唐老師而言,喜歡一種音樂,不只是學某種樂器,而得更多理解音樂背後不同的歷史脈絡與相連關係。對於學習北歐凱爾特文化,小唐老師形容猶如瞎子摸象,因他相信始終還有很多地方值得繼續被探索和學習,而他也樂在其中,並希望把更多收穫和故事與不同的朋友分享。

小唐老師的音樂故事蘊藏了許多甘苦,但能每天和自己喜歡的音樂膩在一塊,小唐老師非常享受這樣的日常,是他生命中甜蜜的負擔。節目中小唐老師還現場示範了一首用凱爾特傳統器樂演奏的舞曲,還有很多小唐老師與凱爾特器樂和文化的點滴,歡迎您一起聆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生命中音樂移動的路上 鍾玉鳳彈著琵琶為社會發聲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帶著琵琶穿梭社會的每個角落
生命中音樂移動的路上 鍾玉鳳彈著琵琶為社會發聲

琵琶演奏家—鍾玉鳳,無論是音樂性本身,或是她過去的演出經驗,總能看見她不停地挑戰,將她對音樂的熱愛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個夏天,她甚至擔負起金曲獎評審之重責大任,接下來也將回歸舞台,用她的琵琶述說故事。本集節目就讓我們一同聆聽鍾玉鳳的音樂跨界人生,感受她所見所聞帶給她的音樂感染力。

玉鳳分享,本屆金曲獎受邀擔任評審,她的心情其實戰戰兢兢。金曲獎演奏類的評審需要接觸多元的曲風,從傳統的爵士,到電音、傳統樂器、世界音樂等。因此,評審的組成多元,每位評審委員都是不同領域的出色音樂家,並且每個人對每個音樂類型都有自己的偏好和想像。

過程中,玉鳳也學會分享自己的見解,聆聽大家的想法去不同的評審溝通和交流。對於金曲評審的擔任,玉鳳覺得很感動,不只是看見音樂人的在創作過程中的努力累積,也看到了音樂人在音樂交流上的相互尊重,彼此帶著專業去對每一件作品負上全責,賦予每個作品該有的定位,找出當年度的代表作品。

除了金曲評審,這些年玉鳳主要在幕後「移動」。她認為,音樂人的創作歷程都是不停的移動。就像她,從一個琵琶演奏者,一路以來除了在音樂界不同位子嶄露頭角,最特別是成為了一名社會運動的琵琶演奏者。

玉鳳坦言,起初因彈著傳統樂器,她總認為和社會議題互不相干。後來,她有機會和生祥樂隊合作,在音樂上的溝通,更是開啟了她對議題用音樂解讀的視角,明白如何在琵琶上回應。過程中,她分享充滿了很多具象和抽象的挑戰,一步步地她才找出琵琶最合適的發聲位置。

後來在大大樹,鍾適芳帶領她走入社會、接觸她不敢接觸的議題,聆聽那一些不被聽見的聲音來發想自己的創作。剛好鍾適芳所關注的華人移民議題和玉鳳的父親有關,慢慢地她與這樣的人與流離的情境連結,將琵琶與他們的故事串聯。

這幾年過去了,她明白琵琶不單只是抒情,更能將社會許多看見與看不見的議題彈奏出來,為自己想發聲的議題發聲。一路以來,她感謝身邊的好朋友成為他音樂中的養分。這個秋天,她將登上秋天藝術節的舞台,與策展人鍾適芳、羅思容一起在2024秋天藝術節,述說《我們在此相遇:還在水裡》70年代離散移民遷徙,卻「還在水裡」的故事,為她的跨界音樂旅程再寫下新的篇章。
(小編佳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1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新生代擊樂家謝家茗 X 十鼓擊樂團的成長故事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台灣鼓藝的世代傳承 傳統與創新的銜接與再造
新生代擊樂家謝家茗 X 十鼓擊樂團的成長故事
 
十鼓擊樂團不只是打擊樂團,透過十鼓文創園區的成立,更是將藝術與台灣本土文化風情結合,運用台南偏僻舊糖廠的空間,將藝術與民眾連結,發揚台灣鼓樂。因此,本集節目十鼓擊樂團的新生代擊樂家謝家茗,將與我們分享更多十鼓擊樂團在他生命裡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
 
十鼓擊樂團力求帶給傳統樂團活力,不失去傳統的精神。家茗分享為了讓大家更安心享受在創作,謝十老師在十鼓文創園區推出的定目劇,透過定時演出讓糖廠的客人都能感受到十鼓擊樂團的音樂魅力,進一步推廣擊樂文化,充分感受到十鼓擊樂團求新求變的態度,努力傳創台灣本土文化,探索鼓樂藝術更多的可能。
 
說到家茗,他身為一名擊樂家,同時也是名作曲家。受父親謝十團長的影響,兩歲開始習鼓,更笑說鼓聲是自己小時候的搖籃曲,而十鼓擊樂團更是陪著他一起長大。
 
家茗扣除大學期間,他都隨着十鼓擊樂團到世界各地巡演出。過程中也累積了許多有趣經驗,如樂器在空運過程中失踪、團員得就地取材來演出、飛行的過程長達一兩天無法洗澡、樂器被劃破等。面對種種的問題,家茗從中學會了與團隊分工,隨機應變的能力。
 
同樣飛往世界各地的路上,家茗看見了團隊如何用實力打破了異文化下對台灣擊樂的懷疑聲浪,並得到許多當地人的正面回饋。其中,團隊的真誠演出,家茗分享許多旅居海外的國人因而大大感動。在他們的鼓聲,牽起了這些異鄉遊子對台灣家鄉的思念。過程中他們得溫暖,而對家茗而言,更是獲得前進的力量。
 
如今,家茗成為十鼓擊樂團的核心成員,在創作部門與另外三位作曲家謝懷珏、齊偉爾、傅奕涵為擊樂文化默默耕耘。在這之前,家茗分享樂團的所有演出曲子、公演安排,藉由團長謝十完成。直到這幾年隨著團內力求創新和傳承,新一代才有機會開始創作,過程中也獲得不同的國際音樂大獎肯定。
 
20年過去,十鼓擊樂團不停地在傳統和創新之間找尋出路,集結許多新生代擊樂與作曲家,一步一步來成就更多精彩的擊樂創作。本集節目中也將聽見許多家茗和團隊共同創作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又蘊藏了樂團什麼樣的故事?十鼓擊樂團未來又有什麼期待和規劃,在造訪十鼓文創園區以前,不妨先來聽聽謝家茗與我們分享十鼓擊樂團更多精彩的故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太魯閣音樂人謝皓成 談傳統樂器製作到音樂創作的生命故事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從自己的音樂經驗移動 為傳統樂器賦予新的影響力
太魯閣音樂人謝皓成 談傳統樂器製作到音樂創作的生命故事

來自太魯閣族的謝皓成,雖然在都市裡長大,卻熱衷於原住民族傳統藝術文化。對於是太魯閣族傳統器樂之推廣和保存,謝皓成更是不遺餘力,積極在世界各地進行交流與展演。本集節目就讓我們一同聆聽,傳統器樂伴隨着謝皓成成長的音樂人生故事。

謝皓成雖然貴為傳統樂器演奏家,有趣的是他的音樂融入了許多當代樂器的元素。父親長年耕耘於傳統文化工作,讓謝皓成從小的日常就與部落傳統音樂連結,培養了他對音樂的熱愛。上了大學,謝皓成來到了音樂系,開始作曲累積自己的作品,慢慢被看見也獲得許多音樂獎項的肯定與嘉許。

對於謝皓成的音樂魅力,或許與他手心的溫度有很大關係。原來,小時候的他因為沒有錢買樂器,加上他父親有專研傳統樂器,耳濡目染下謝皓成對傳統樂器充滿興趣,但卻發現自己身邊,幾乎沒什麼人投入傳統樂器製作。

而一次次地出國演出,有幸與各國原住民交流。看着他們手中製作的樂器,他既感到羨慕,也開始想師從父親,傳承他的手藝製作傳統樂器。因此,他努力和父親學習,將對傳統樂器的專研從演奏延伸到製作過程,一來有了自己的樂器,也讓更多人聽見台灣原住民傳統樂器的優美聲響。

這些年,謝皓成也持續帶著自己製作的樂器,前往不同的國家表演。過程中他也不停去精進自己對傳統樂器的認識,從選材用料、工具、技法等不停去琢磨,通透這些樂器之特性,自己完成自己的樂器,甚至成立公司持續推廣世界各地的傳統樂器。

這個世代,謝皓成用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傳統樂器,將電音、流行等元素與傳統樂器結合,看見傳統器樂與當地流行音樂創作的對話。在他的音樂,無論古典、跨界、編曲等呈現,都能聽見他對太魯閣傳統樂聲的保留與堅持,就讓我們繼續期待皓成寫的歌,為台灣原民傳統與當代音樂持續書寫新篇章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1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鼓魯擊世界打擊樂團 台灣本土樂團與世界音樂的共振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鼓魯擊世界打擊樂團 台灣本土樂團與世界音樂的共振
鄭安良X林少萍X蘇浩智 談擊樂與他們的一拍《擊合》

鼓魯擊世界打擊樂團結合了「非洲鼓舞」、「印度古典」、「中東節奏」、「拉丁搖擺」四種音樂風格為基礎,透過打擊樂將不同背景的團員相聚,是台灣第一支以世界音樂為表演的打擊樂團。本集節目中邀請到世界音樂打擊樂家鄭安良團長,協同行銷總監林少萍老師和團員蘇浩智,一起來聊聊打擊樂帶給他們不同凡響的生命故事。

安良團長提及,打擊樂有著「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性,它和世界音樂的演奏方式,都不是照本宣科按著樂譜來演繹,其中音樂家所扮演的角色團隊會非常重要,他們可以賦予打擊樂不一樣的靈魂,不同的人擅用不同的樂器和樂風來說故事。因此在鼓魯擊世界打擊樂團,他們有著不同的團員背景,一心透過打擊樂來開啟觀眾對世界音樂的認識,擴大國際視野。

有趣的是,節目中可以聽見3人與打擊樂的相遇故事。學打擊樂出生的鄭安良團長,曾為了打擊樂跑到加州去進修,回台後積極推廣台灣打擊樂工作,而少萍老師和浩智正是因為團長所辦的打擊樂系列講座巡迴,開啟了他們生命的第二條音樂路。

對於少萍老師,尚未退休前自己參加過肚皮舞團,並成為舞團的專任師資。一次安良老師安排了肚皮舞團與打擊樂相關的研討會下,彼此結緣也讓他有機會接觸打擊樂,哪怕過程因為陌生充滿掙扎,擁有舞道背景的她隨著自己的節奏性和身體律動,她持續突破,擁有一身技藝,如今甚至擔任起樂團的行銷總監。

浩智本來只是名吉他手,大學時期為了加強自己節奏掌控能力,曾參與過非洲音樂相關的組織,隨著畢業入伍後便停擺。後來,浩智分享因在臉熟看到安良團長的講座,隨之參與其中,讓他找回自己與非洲音樂的連結,有幸認識到非洲加納鼓舞,後來也見證了鼓魯擊世界打擊樂團的成長,加入非洲加納鼓舞樂團,如今為團隊重要主幹之一。

從他們與打擊樂的連結,或許就像安良老師說的,「只要你會敲擊東西就會打鼓,你會講話就會唱歌,你會走路就會跳舞……」。只要敲就有希望,也因此只要有一根鼓棒,你我都能創造出不一樣的音樂,因為打擊是一個本能的動作,經過練習試圖去了解每個聲音與敲下後每個人的反應,相信也會創造出屬於你的節奏,帶出你的影響力。

今年夏末,鼓魯擊世界打擊樂團也將帶來公演《擊合》。安良老師提到,本次公演期待能帶出各式各樣的「融合」之美,融入了世界各國的元素,無論是樂器、族群和風格來展現出彼此共創的精神,是一次對世界打擊樂與文化探索的趣味旅程。於是,當音樂家們以打擊樂為主軸,相聚一塊彼此傾聽,在音樂節奏上彼此共鳴之下,又會打造出怎樣的音樂饗宴?目前票房仍在熱賣中,歡迎您一同進入鼓魯擊的音樂冒險世界,一起見證台灣本土樂團發展世界音樂的重要里程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ChoroFun樂團團長彭書禹在巴西音樂雨林的成長故事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跨越南半球 從熱愛音樂到與巴西「咻樂」的共鳴
ChoroFun樂團團長彭書禹 談他在巴西音樂雨林的成長故事

在台灣,許多人因巴西樂種「咻樂」而認識了他。他是彭書禹,是ChoroFun樂團創始人之一及團長,跨足了不同音樂領域,如今甚至還沉浸在教學現場,擅長七弦吉他和創作不同風格的曲子,眾所皆知是一名全方位的音樂工作者。過去的日子,他帶著全家大小到日本長住,直到最近一兩年才回到台灣,本集節目書禹將親臨空中,與我們聊聊他與世界不同樂種相遇的奇妙故事。

書禹畢業於理工相關科系,最早進入職場是擔任一名資訊工程師。不過,當時的他會利用一些時間做音樂,像是紀錄片配樂、編曲、錄音等。後來他坦言意識到人生苦短,不想就此留下遺憾,用了許多時間和家人們溝通,慢慢地書禹放下了自己看似穩定能自由徜徉的工作,成為全職音樂人。

談到巴西音樂與書禹的緣分,他分享自己還在台大音樂研究所當助理時,在老師一次的邀請下來到了巴西薩爾瓦多做田野和錄音。他坦言,那一次的接觸後使他「一發不可收拾」,原本彈古典吉他的書禹,在當地遇到了在地的吉他手親自分享許多Choro樂種的彈奏技巧。雖然過程中是參與老師的錄音重建工作,但他深深體驗到Choro樂種彈奏的精髓,點燃他心中對Choro音樂的火熱。

書禹分享,彈南美洲吉他時不能再把自己當成是一把吉他,而是需把自己當成是打擊樂。他提到,Choro音樂很多概念、節奏或演繹的方法都是模仿打擊樂手,對比起古典吉他壓和弦等速度變換都會集中在左手,彈奏Choro音樂時重點都是放在右手上,比如說拇指要學大鼓的聲音,其他手指則扮演沙鈴、小手鼓的角色。而本集節目的亮點,書禹更是把他的珍藏器樂帶到錄音室,現場示範Choro音樂的獨特演繹方式,用樂器來和我們述說他如何通透自己的巴西音樂,並好好地詮釋他過程所學到的功課。

書禹分享除了巴西里約,日本也成為他音樂養分收集的重要之地。前往日本的那幾年,書禹有機會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長時間學習並交流音樂,對他而言幫助很深。日本人對於自己所學的非常在乎於是否「原汁原味」,不只是音樂,文化、思考方式、老師們都堅持遵從最正統的方式學習、排練並演出,導致每一次和他們的合作,書禹同樣地得面對日本人的高標準要求,對他來說雖然壓力,但仍滿滿收穫。

總的來說,巴西音樂的精髓就是先掌握其節奏性,便能感受到巴西音樂在你我生命的流動。因為巴西音樂的專業,他分享身為音樂創作者的他,很多時候自己在聽不同的樂種時往往會不經意去注意到很多細節,導致自己無法沉浸其中好好享受。他透露,只要有這樣的觀察便會試圖去轉移自己注意力,去聽聽其他樂器以「緩衝」這樣的糾結。因他相信創作者要先學會享受,才能把自己喜歡的樂種帶給更多人去感受。

如今,書禹在業界闖蕩了好幾年的時間,後來的他也到北藝大任教。這幾年一次邀請了巴西戲劇團來台的合作演出,客家人的他將客家民謠和巴西老歌的改編,讓他看見了音樂如何在跨文化中對話,陸續也做了很多類似音樂文化性上的改變改編創作。當然書禹也相信,跨界並不是硬湊,過程得經過許多深思熟慮,以確保整個音樂配置的流暢。未來,書禹也期待有更多跨界作品與大家分享,一起與大家感受巴西音樂與不同文化音樂的相遇美好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移動的樂聲】跨界擊樂演奏家吳沛奕(Allen) 帶著手碟闖蕩當代音樂世界的故事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gp4r8rk5utt0812gvl5i3ew/comments

一步步實現的打擊樂夢想世界
跨界擊樂演奏家吳沛奕(Allen) 帶著手碟闖蕩當代音樂世界的故事

手碟帶給人的感覺,離不開空靈、悅耳的聲響。本集節目,全方位跨界擊樂演奏家——吳沛奕(Allen)將帶著他最擅長的手碟,空中與你帶著手碟暢遊不同舞台與城市的音樂故事,並透過手碟敲擊過程的演繹,帶領你我與手碟這器樂的聲響共鳴,進入異次元的音樂空間。

音樂科班出身的Allen,小時候的他因為較為活潑好動,4歲時家人便帶他到家裡附近的朱宗慶打擊樂系統教室學擊樂。當時的他坦言玩樂心態多於學習,但也累積了音感或節奏的敏銳,為他未來音樂學習帶來各種啟發。直到高中,除了參與管樂團,受其他音樂班的同學吸引,高二那年便立志大學要念音樂系,開始在外面找老師進行音樂術科補習,如願以償最後考上了音樂系,主修打擊樂,並開始創作,甚至還跨校修習音樂學程以精進自己的音樂技巧,開始累積不同的舞台演出經驗。

畢業後成為全方位音樂人以前,約 2016至2017年之間,Allen曾到上海迪士尼樂園工作。 當時他受任為氛圍演出隊隊長,需要穿梭在迪士尼不同的主題性園區帶來演出。他負責扮演住在探險島的原住民,帶著非洲鼓活蹦亂跳。但因為隊長職務過程中訓練了他靈機應變的能力,需要照顧其他隊員演出狀況、天氣狀況,亦或是觀眾的反應等。他分享,回台後的各式演出中,他會習慣顧及身邊夥伴,可見這份工作為他未來音樂之路帶來許多正面影響力,也為他開展不同的跨界音樂合作機會。

這些日子,Allen忙碌於羅大佑的巡迴演出,他也有和許多天王天后的合作的機會,如梁靜茹,或是唐美雲歌仔戲團,也參與過《魔法滿屋》的電影交響曲配樂,並許多劇場活動。Allen表示,自己音樂的喜好極為跳tone,雖然自己是古典音樂出身,但他其實很愛流行音樂和電音,並積極接觸世界音樂。因此在Alan的創作,它總會思索有什麼方式可以將他所學的和自己所愛的音樂結合,因此他的音樂總帶給人各種創新。

手碟,是西元2000年才發明出來的樂器,由一對瑞士的夫婦發明供冥想伴奏用,後來被一群打擊樂手發現,經過20多年來的發展,如今亦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樂器。2016年,當時念研究所的他認識了手碟,因它是打擊樂器故單純買來玩一玩,稍微體驗手感。後來一些製作人也發現他會演奏手碟,便開始找他合作,在電影配樂、流行音樂中自己依舊經常使用這款樂器,並帶著他參與各大演出。

在本集節目中,Allen除了仔細介紹手碟,還現場演奏示範,原來手碟是要靠我們手指去敲打,唯在力道、技巧上極為講究。他分享,起初他認為或許自己接觸過世界音樂,有學習中東鼓、非洲鼓等打擊技巧,但在與台灣另一名手碟大師Angus討教後,自己在於一些打擊角度和力道的控制才能練就更動聽的音色,並分享自己至今仍努力專研,期待將不同樂種的擊樂呈現方式與手碟結合。


近期,Allen將與研究所認識的3位擊樂家好朋友組成4人組,來一場《溯》擊樂室內樂音樂會。他分享,原本已四散的他們,因著自己某天晚上看了以前在學所演繹的曲目,在與其中一名旅英的擊樂家分享時,心血來潮決定開場音樂會。一切來的剛好,另外有兩名相好的學弟妹剛好回台,這場「音樂同學會」便順利促成,將於8/28在誠品音樂廳為這次拉開序幕。歡迎聽眾朋友們出席,一起感受因為音樂搭橋的這份友誼,藉著音樂再次連結的感動吧!(小編佳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0 months ago
52 minutes

傾聽音樂

「喧鬧的世界令人心慌,唯有好音樂洗滌人心。」音樂是最貼近生活的藝術,建築在理性結構基礎上的音樂,隨著時代更迭與演繹者個人經驗,往往帶給愛樂者超乎想像的聆聽空間。數度獲得廣播金鐘獎非流行音樂節目獎肯定的「傾聽音樂」節目,開播十多年以來,期盼打開聽眾的聆聽視野,探索音樂與時代的關係,追尋音樂創作者、表演者與幕後工作者的故事,是個可以聽得很輕鬆卻不落俗套的音樂節目。近年在多方資源整合下,開創廣播節目於新媒體時代中的服務觸角。
  傾(請)聽音樂,用心傾聽音符背後的故事,共賞音樂的各樣表情!「介紹生命力十足的音樂」,乃是主持人楊盈箴(咖啡貓)從事廣播工作最大的使命。本節目特別重視發掘音樂人背後故事,109年特別企劃「傾聽音樂—世界音樂在台灣」主題,聚焦於在台灣從事世界音樂的樂人故事介紹,期待透過樂人的現身說法,讓聽眾不用搭飛機,即能透過音樂環遊世界,並透過認識世界音樂所包含的人文故事,開啟愛樂者的國際視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