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深入探討哲學、心理學和社會時事的議題似乎變得越來越稀有。因為讀書會而結緣的好友的我們,正是因為對這些話題的熱愛,決定共同創立一個全新的Podcast平台。這個Podcast不僅僅是一個討論節目,更是一個思想的碰撞和靈感的發源地。
#敏感貓療心理獨立書店掛名贊助播出
IG: sensi_tivecat
合作邀約:私訊敏感貓療心理 臉書或ig粉絲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深入探討哲學、心理學和社會時事的議題似乎變得越來越稀有。因為讀書會而結緣的好友的我們,正是因為對這些話題的熱愛,決定共同創立一個全新的Podcast平台。這個Podcast不僅僅是一個討論節目,更是一個思想的碰撞和靈感的發源地。
#敏感貓療心理獨立書店掛名贊助播出
IG: sensi_tivecat
合作邀約:私訊敏感貓療心理 臉書或ig粉絲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期節目由三位主持人討論了最近在捷運上發生的一起事件:一位老太太因想坐優先座,不斷催促一位男士讓座,甚至用包包敲打他,最終該男士踢了老太太。主持人們探討了使用暴力的界線,以及在何種情況下使用暴力可以被理解,例如自衛或阻止進一步的攻擊。他們也提到了其他暴力事件,並討論了情緒失控與有意識地使用暴力之間的區別,以及社會對於長者行為的寬容度是否合理等問題。
重點心得:
~暴力在受到高度威脅時可用於自衛,但不能解決問題,且過度使用會變成情緒宣洩。
~真實有能力的人會學會控制自己,避免使用暴力,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出手可能會造成的後果。
~行為的臨界點在於是否持續攻擊,點到為止是捍衛權利,持續攻擊則變成情緒宣洩。
~單純因為對方是長輩或父母,並不代表他們有權胡作非為,其不當行為仍應受到譴責。
~優先座的設立是為了讓有需要的人使用,不應被視為年長者的專屬座位。
~當情緒失控時,若使用暴力是為了停止當下遭受的攻擊,則可以被理解。
~欺負弱小的人,在發現對方是強者時,可能就不敢採取同樣的行為。
大綱00:00:05
捷運讓座爭議事件與暴力行為的討論
節目開場介紹了主持人與來賓,並引出近期在捷運上發生的讓座爭議事件:一位老太太因想坐優先座,不斷催促一位男士讓座,甚至以包包敲打該男士,最終男士踢了老太太。事件引發大眾對於暴力行為的討論。有人認為該男士的行為大快人心,但也有人質疑暴力是否應被視為英雄行為,以及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來賓表示一開始也覺得很解氣,因為老太太的行為無理,並提到老太太過去有偷竊前科,更讓人覺得該男士是正義的化身。但也有人認為,老太太是因為發現對方是男扮女裝,才敢動手。來賓分享了自己母親對於讓座的傳統觀念,認為長者應優先。
00:06:26
暴力解決問題的界線與情緒失控的討論
主持人將捷運事件連結到其他暴力事件,例如高鐵潑水事件,並探討是否應訴諸暴力解決問題。討論轉向家庭暴力,探討夫妻、兄弟姐妹、朋友間的紛爭動手是否構成家暴。來賓自述沒有家暴經驗,最多是捶牆壁或衣櫥。討論進一步探討打小孩是教訓還是懲罰,以及打的動機是宣洩情緒。有人認為,情緒失控下的暴力行為,若目的是為了停止遭受的攻擊,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以棍子持續毆打對方,甚至造成需要送醫的程度,則屬於情緒宣洩,而非解決問題。
00:11:20
暴力行為的本質與自衛的界線
延續上一段的討論,暴力能否解決事情的關鍵在於動機與程度。若暴力是用於自衛,阻止對方進一步侵犯,則具有正當性。但若演變成情緒宣洩,則不可取。以台南大學生挑釁老八九的事件為例,老八九一開始只是與大學生對罵,但後續的連續毆打則屬於情緒宣洩。真正有能力的人會控制自己,避免使用暴力。練武之人應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與力量,而非學會打架。
00:16:36
暴力防衛與個人權利的捍衛
暴力可以用於防衛自己,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捷運事件中的男士,踢開老太太的行為可以視為一種嚇阻,表明自己不是可以被欺負的對象。重點在於適可而止,避免持續攻擊,否則會變成情緒化的宣洩。討論中提到,不應因為對方是長輩或父母,就認為其行為可以被合理化。即使是自己的母親或親人做出不當行為,也應該受到譴責。回到捷運事件,有人質疑為何男士要坐在優先座,但也有人認為,只要他沒有傷害人,就有權利選擇座位,且優先座的設立本就考慮到生理或心理不適的人。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3b98il2043501yqdoqgdr2t/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