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e5/64/46/e56446bc-62e8-14ac-d3d9-646f16d5e40f/mza_17890254658851840963.jpeg/600x600bb.jpg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林晴晴
38 episodes
2 months ago
我們每天都在說話、回應、表達,但有多久,沒有「好好聽故事」了?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是一個為成年人打造的語言空間。節目從文學、神話、性別理論、心理學與哲學出發,帶領聽者穿越經典與現代、童話與日常。這不只是知識轉譯的頻道,而是一場溫柔深刻的語言陪伴。 每一集,都是一次靜靜打開的盒子, 盒子裡,可能是一個受傷的角色,一段未完的告白,或一條通往自我深處的通道。 ✨ 每季主題式製作,深入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質與感受性。 節目風格沉穩細膩,搭配環境式配樂與片頭語氣簽名,讓你在通勤、睡前、或安靜獨處的時刻,重新連結自己的感受與故事。 🎙️ 主持人林晴晴 文學與哲學講師,擅長將抽象理論轉譯為貼近人心的敘事語言。用語言召喚感受、用故事承接沉默,讓那些說不出口的情緒,都能在這裡被好好聽見。 🔹 已上線主題集數精選: 《紅樓夢 × 觀看他人痛苦》:我們是真的無感,還是再也沒有力氣靠近? 《像女孩那樣丟球 × 賈寶玉的身體》:性別,真的是天生的嗎? 《紅樓夢 × 戀人絮語》:黛玉的愛語,是語言裡最極端的孤絕。 《榮格 × 妙玉》:潔癖與高傲,是渴望理解的反面。 《紅鞋女孩》:等待是一種深層的鍛鍊,不等,慾望會帶你走偏。 《註生娘娘 × 血池地獄》:我們都曾陷落,但關係失序的背後,也藏著重生之路。 📍 更新頻率:季播,每週固定上線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Personal Journals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is the property of 林晴晴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我們每天都在說話、回應、表達,但有多久,沒有「好好聽故事」了?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是一個為成年人打造的語言空間。節目從文學、神話、性別理論、心理學與哲學出發,帶領聽者穿越經典與現代、童話與日常。這不只是知識轉譯的頻道,而是一場溫柔深刻的語言陪伴。 每一集,都是一次靜靜打開的盒子, 盒子裡,可能是一個受傷的角色,一段未完的告白,或一條通往自我深處的通道。 ✨ 每季主題式製作,深入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質與感受性。 節目風格沉穩細膩,搭配環境式配樂與片頭語氣簽名,讓你在通勤、睡前、或安靜獨處的時刻,重新連結自己的感受與故事。 🎙️ 主持人林晴晴 文學與哲學講師,擅長將抽象理論轉譯為貼近人心的敘事語言。用語言召喚感受、用故事承接沉默,讓那些說不出口的情緒,都能在這裡被好好聽見。 🔹 已上線主題集數精選: 《紅樓夢 × 觀看他人痛苦》:我們是真的無感,還是再也沒有力氣靠近? 《像女孩那樣丟球 × 賈寶玉的身體》:性別,真的是天生的嗎? 《紅樓夢 × 戀人絮語》:黛玉的愛語,是語言裡最極端的孤絕。 《榮格 × 妙玉》:潔癖與高傲,是渴望理解的反面。 《紅鞋女孩》:等待是一種深層的鍛鍊,不等,慾望會帶你走偏。 《註生娘娘 × 血池地獄》:我們都曾陷落,但關係失序的背後,也藏著重生之路。 📍 更新頻率:季播,每週固定上線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Personal Journals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20/38)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4EP7《跨界、後設、藝術》|當代藝術策展《藝術法船》藝術家莊約翰對談3
藝術法船:用途與純粹之間 藝術,是不是一旦有了「用途」,就會失去它的純粹? 在這一集裡,藝術宮宮主莊約翰分享了他的思考: 藝術家常常嚮往純粹的創作, 但策展人卻必須面對「有用」的責任。 要讓訊息被看見、被理解、被傳遞出去。 在這兩種身份的拉扯裡,藝術反而展現了一種新的可能。 它既能幫助創作者超越內心的困惑, 也能在策展的過程中打開世界, 讓藝術不再只是抽象的象徵, 而是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 莊約翰在《尋找莊德樹》的創作中, 也帶入了他與父親關係的修補。 藝術成為一種方法,一種沒有終點的路徑。 方法會帶來答案,而不是答案帶來方法。 就像哲學、佛法、文學一樣, 藝術讓我們在浩瀚與模糊的生命裡,不至於感到無力。 它幫助我們為那些科學與效率無法解答的問題,找到出口。 而當這些出口浮現,我們也就能不再恐懼, 一步一步,走向更深刻的生命經驗。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38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4EP6 《跨界、後設、藝術》|當代藝術策展《藝術法船》藝術家莊約翰對談2
節目介紹|《藝術法船》第二集:燒,作為真實的痕跡 藝術家如果想要被看見,就不能只注重內容,還必須找到一種形式。 但形式並非事先決定,而是邊做邊學、邊走邊找。 在這個過程裡,作品本身就是一種「重新思考」: 思考什麼才更重要,什麼才是新的、真實的東西。 莊約瀚也在今年的《藝術法船》裡,感受到一種新的張力。 藝術與宗教儀式的差異漸漸清晰: 儀軌講求傳統與歷史,不斷複製; 而藝術則被迫面對「為什麼要這樣?」以及「之後還能怎麼做?」的追問。 藝術的眼光,始終看向此刻與未來。 當創作也必須透過「燒」來完成轉化時, 這究竟是民俗,還是藝術? 有船,才有此岸與彼岸;有燒,才感受到人間與人間之外的界線。 或許,正是這個「燒」, 讓我們確信某些事情真的存在過。 火焰轉化了形式,卻留下無法抹去的痕跡。 它提醒我們:真實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道痕跡, 一個我們確實曾經在場的證據。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0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4EP5 《跨界、後設、藝術》|當代藝術策展《藝術法船》藝術家莊約翰對談1
《藝術法船》沒有框架的自由,為生命留下證據 當代藝術,最迷人的地方, 不只是它打破了傳統的形式與規範, 而是它讓自由與理想,有機會真正在現實中落地。 莊約翰的《藝術法船》是一個不斷生成的現場: 對話、碰撞、即興的行動、和無法預料的相遇。 當這些可能在你面前發生時, 你會感覺到一種純粹的快樂, 因為那不只是別人的創作, 而是你也參與其中的證據。 它不會被官方檔案收錄,卻會成為你生命裡最私密、最真實的記憶亮點。 這一次,我們在聲音裡,回到那艘「藝術法船」的甲板上, 看著理想在水面上閃爍,聽見自己也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活動詳細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artgong.tw 參與《藝術法船》展覽: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942787258200133633?srsltid=AfmBOooIwRs8-orjzFwXBKjw0ut4kLVP4xZ3NE4nB8j4ENyY6eIunv7X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37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4EP4《跨界、後設、藝術》|紀實攝影紀錄片《民主之眼》與導演對談4
觀看的倫理與創作者的位置:導演是旁觀者,還是參與者? 鏡頭不會說話,但創作者的立場,從來都不會是沉默的。 在這一段,我與鍾宜杰導演談的,不是拍攝技巧、不是選題取捨,而是更根本的問題: 當你不只是「拍」這個世界,而是與這些受難者共處、與這些事件共生時, 你還是創作者,還是已經成為見證者? 作為一個紀錄片的導演,最難的也許是那個觀看的姿態,一次次讓他陷入選擇,要記錄,還是要退開?要說話,還是要讓場景自己沉默? 這集當中,我們談: 導演的身份,是冷靜敘述者?還是情緒共振者? 當創作不再只是「完成作品」,而是「打開一條未竟之路」,你還能退場嗎? 如果有一幕,是你希望這世界永遠不要遺忘的,那是什麼? 如果這個世界無法改變,那你拍下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這一集,我們一起成為創作現場的旁觀者,甚至……共犯。 只要你還在看, 你就已經參與其中。 《民主之眼》募資計畫: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locale=zh-TW 《民主之眼》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6%B0%91%E4%B8%BB%E4%B9%8B%E7%9C%BC-Eyes-on-Democracy/6157442742169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6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4EP3《跨界、後設、藝術》|紀實攝影紀錄片《民主之眼》與導演對談3
剪接與責任:留下,或捨棄,都是一種創造 不是每一個畫面都能留下。 也不是每一個畫面,導演都有權留下。 在這一段,我與導演鍾宜杰深入討論《民主之眼》三部曲的剪接現場。 不是技術,而是選擇:什麼該保留?什麼需要割捨?又是為了誰? 他說,有些段落,他刻意不讓觀眾感動,因為他不想讓這部片,成為一場可被消費的情緒風景。 我們談的,是這些問題: 剪接,是創造還是毀壞?你會不會因此成為另一個篩選歷史的人? 導演如何在「紀錄真實」與「創作真相」之間走繩索? 如果觀眾落淚,那場眼淚之後,你期待的是什麼:行動、理解,還是安靜的陪伴? 這一集談的,是所有語者與創作者遲早會面對的困境: 當你有權決定留下與刪除的時候, 你願不願意承擔,自己也成為了歷史的剪輯者? 《民主之眼》募資計畫: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locale=zh-TW 《民主之眼》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6%B0%91%E4%B8%BB%E4%B9%8B%E7%9C%BC-Eyes-on-Democracy/6157442742169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6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4EP2《跨界、後設、藝術》|紀實攝影紀錄片《民主之眼》與導演對談2
影像作為證言:我們看到的,是事實,還是觀看方式? 拍攝一部紀錄片,從來不是只是「把事情拍下來」。 而是你站在哪裡?你看見了誰?你選擇留下什麼? 在這一段訪談中,我與鍾宜杰導演深入討論: 當他面對現場,有傷者、哭泣者、群眾、或沉默者時,他如何決定按下錄影鍵,還是放下攝影機? 什麼時候,他是拍攝者?什麼時候,他必須是目擊者、甚至是旁觀的共犯? 我們也談到一個困難的問題: 當觀眾指控你「有立場」,你要怎麼回應? 一個紀錄者,是要中立,還是要參與? 真相,是來自於拍下來的畫面,還是觀看它的方式? 如果說紀錄片的目的不是要說服誰,是把那些『我們以為已經知道』的事,重新看一次。 我們也在問:如果你只能用立場去觀看,那你可能永遠錯過了:那些沉默不語的,才是真正的證言。 拍攝者的天職與使命,究竟是甚麼? 《民主之眼》募資計畫 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locale=zh-TW 《民主之眼》臉書粉絲專業 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6%B0%91%E4%B8%BB%E4%B9%8B%E7%9C%BC-Eyes-on-Democracy/6157442742169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34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4EP1《跨界、後設、藝術》|紀實攝影紀錄片《民主之眼》與導演對談1
觀看,是創造: 當我們凝視現場,世界會改變嗎? 在聲音開始前,我想先說一件事: 這不是一季普通的節目。 這是一場關於「觀看」的經驗重建。 這一季,我邀請台灣最重要的創作者之一,紀錄片導演鍾宜杰,一起走進他拍攝《民主之眼》三部曲的路途,也走進那些不被看見、無法回頭、卻仍然燃燒的生命經驗。 這是關於前線攝影師的故事,我們將用接下來幾集的節目,一起探索: 為什麼觀看不是旁觀,而是一種存在? 為什麼真相從來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被看穿」的? 為什麼一個國家的傷口,不能只是補上,而是要被凝視? 在這一集,我們將展開這趟精彩的旅程。鍾宜杰老師將分享這部構思超過三十年、製作超過三年、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完成的作品,背後的理念與故事。 歡迎您與我一起慢慢聆聽。 《民主之眼》集資計畫:《民主之眼》三部曲集資計畫:回望過去,是為了走得更遠 | WaBay 挖貝 | 台灣最值得信賴的群眾集資 / 群眾募資平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8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3EP9 把命運揉進日常的節奏裡 | 從《紅樓夢》平兒,看處世之道
在《紅樓夢》中,平兒不是主角,卻是整部小說中最穩定的節奏維繫者。 她沒有權力、也非貴族出身,卻以極高的情緒辨識力與節奏掌握力,穩住王熙鳳與賈璉的家庭衝突,讓大觀園的秩序在細微處得以延續。 本集以「平兒」為切入點,結合女性在家庭、工作與情緒關係中的角色定位,討論「中介者」如何運用內在節奏感,化解權力結構下的衝突與撕裂。 節目不只重述故事情節,更從文學角度延伸出當代女性的情緒勞動、位置困境與情感技藝,強調「穩定節奏也是一種力量」。 節目透過精準語言與緩慢敘事,建構出一種非對抗式、卻深具反身性的女性聲音,挑戰傳統對「強者」的想像,也提出「非主角位置的價值哲學」。聲音語氣溫厚但不失力量, 是一種面對命運卻不失自我尊嚴的語者實踐。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46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3EP8《紅樓夢 X 節奏與命運的控制權 》
本集節目以《紅樓夢》中兩位命運鮮明的女性角色:王熙鳳與秦可卿為軸心, 透過文學分析與心理節奏對照,探討「控制慾」、「預知感」與「時間失衡」的共通悲劇。 節目將古典小說的判詞意象與當代節奏焦慮做出銳利對比,揭示: 王熙鳳的悲劇,在於過度掌控的崩潰。 秦可卿的虛無,是對命運感知後的沉默麻痺。 兩人代表時間邏輯的交接,一個是凡鳥墜落的快節奏者,一個是幻情沉溺的緩節奏者。 節目特別亮點在於: 利用判詞詩句進行隱喻式時間觀分析,呈現一場節奏哲學的深層拆解。 結合現代人的「進度焦慮」與「節奏崩潰」狀態,提出:「你不合作節奏,節奏就吞沒你;你太服從節奏,節奏也不會救你。」 從文學閱讀,走向節奏覺察與自我節點的提問,讓古典文本轉化為現代生命的鏡子。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56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3EP7《紅樓夢 × 內疚與權力的雙重夾殺》│趙姨娘與迎春,當內疚被否認,當懦弱變成默許
在《紅樓夢》裡,有兩個總是躲在邊緣、也不被喜歡的角色:趙姨娘與迎春。 她們一個總是控訴、咄咄逼人;一個安靜沉默、不敢作聲。 一個將羞恥投射為指控; 一個將懦弱偽裝為順從。 但其實,她們都是「內疚未被處理」的典型。 這一集,晴晴老師將以「投射性防衛」理論為軸,深入解析: ✶ 趙姨娘如何把羞恥轉化為怨懟,透過控訴與權力對抗賈母體系 ✶ 迎春如何用道德與沉默壓抑自我,在《太上感應篇》中尋求虛幻庇護 ✶ 她們一個傷了女兒,一個失去了自己,都成了權力體制的犧牲品 ✶ 判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與「內疚式順從人格」的悲劇預言 ✶ 當內疚變形,我們究竟會變成誰?傷誰?又如何保住自我? 這是一本小說裡兩個角色的命運,也是每個現代人在壓抑與失語之中,時常掙扎的心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1 hour 3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3EP6《紅樓夢 × 卡倫・霍妮》|薛寶釵、冷香丸與理想化形象的安靜代價
在這一集節目中,我們從卡倫・霍妮關於「理想化自我」的概念出發,深入探討《紅樓夢》中最難以拆解的女性角色,薛寶釵。 她不崩潰、不控訴,也不自傷。她的語氣與情緒,都彷彿服下了某種時代開出的安靜藥方:冷香丸。 但這份穩定的背後,是否其實是一種無聲的失落?而「理想化自我」是否正是一種最難辨識的長期內耗? 節目將引導聽者從霍妮理論出發,拆解理想形象的心理邏輯與陷阱,並以三首薛寶釵詩作(〈柳絮詞〉、〈螃蟹詩〉、〈憶菊詩〉)為座標, 逐步呈現她如何將自我壓縮為一種「圓融穩定、無需證明的存在」。 🌿 本集亮點: 理解何謂「理想化自我」:用完美定義價值。 冷香丸的象徵意義:是一種文化處方籤。 詩詞中的人格結構:寶釵如何藉詩表達高度整合的情緒智慧。 「不崩潰」的人,是否也曾在某處悄悄整合自己、面對現實? 如果你曾有過無聲的壓抑、過度的自我要求、或是在優雅中感到疲憊的孤獨,也許薛寶釵的故事,會讓你重新看見自己的選擇與深處的渴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 hour 1 minute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3EP5 劉姥姥 X 馬庫色《愛欲與文明》— 額外壓抑
從馬庫色的〈愛欲與文明〉出發,探索文明背後的壓抑系統,如何在《紅樓夢》中悄然運作。 愛,是什麼時候被禁止的?欲望,是什麼時候變得不能說?而我們,又在什麼時候,學會對自己的真實感覺沉默? 這一集,我們將從西方批判理論中的壓抑思想,對照《紅樓夢》中的情感秩序,帶你重新理解: 🔹 馬庫色如何批判「過度壓抑的文明」? 🔹 大觀園:女性文化的展演場,還是精緻壓抑的隱喻? 🔹 為何劉姥姥的笑聲,成為唯一沒被壓抑的「本能之聲」? 🔹 愛不一定需要被救贖——它應該被允許、被理解、被活出。 這一集將引導你聽見藏在禮教與語言之下的沉默情感,也思索: 當我們不再壓抑、也不急於救贖,我們是否更接近自由? | Gaze Mini+ 閱讀器專屬優惠|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Ck4X5Bu4/ |追蹤晴晴老師| FB:https://www.facebook.com/terrificwith IG & Threads:qingqing_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months ago
45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3EP4 《紅樓夢 × 榮格,活得潔淨,不等於自由》:從妙玉的高傲與潔癖,看見我們怎麼在愛裡撤退
在《紅樓夢》中,她是最潔癖、最難靠近的妙玉; 在榮格心理學裡,她是那個壓抑陰影、過度控制的自我。 這一集,我們從妙玉的語氣與行為出發,走進榮格的深層心理理論,討論一個古老又當代的問題:我們為什麼假裝不需要別人? 她說話冷淡、行止孤高,並非是因為不需要愛,而是無法承認那份渴望。 當代社會裡,每一個表現出獨立與抽離的人,也許都藏著一個怕被看見的靈魂。 這不是冷漠,是過度保護。 不是潔癖,是想要留下最完整、最不被傷害的自己。 這一集,我想和你一起練習: 如何在語言裡鬆開自己, 如何在關係中允許脆弱, 如何從「高潔」的幻象裡,慢慢走回自由。 推薦給:經常過度理性、害怕被看見的你;想理解「獨立背後的孤單」的人;正在練習放下防衛的每一個靈魂。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46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3EP3 《戀人絮語 X 紅樓夢林黛玉》:戀人的失語,愛的感受
「戀人不是為了改變你,而是為了存在。」,這一集,獻給所有曾愛過、卻說不出口的人。 在這一集《林晴晴的故事盒子》中,我們從《紅樓夢》的林黛玉出發,走入羅蘭・巴特《戀人絮語》的語言森林。 我們談「我愛你」不只是語句,而是一種在場;談黛玉的氣話、詩句與病容,如何組成一位戀人的語言遺書; 談巴特筆下「戀人是語言裡的幽靈」,如何在現代依然準確地描寫了說不出口的愛。 她不是太脆弱,是因為太真,失語了。 戀人說話,是為了活下來。黛玉寫詩,是為了留下一點語言的痕跡。 這一集,讓我們一起學習: 當我們無法被理解時,如何仍能溫柔地愛,並把愛留下。 黛玉詩句〈葬花詞〉感受性朗誦 「戀人說話,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活下來」 巴特×黛玉:兩個說不出口的人,如何隔著時空彼此照亮 對現代人來說,愛與語言如何仍可真誠存在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48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3EP2 《像女孩那樣丟球 × 賈寶玉的身體觀》:當性別,是被訓練出來的
我們從來不是天生就這樣走路、坐著、笑、哭、打球。 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點內化而來的。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以一種不被社會雕塑的身體存在,告訴我們:性別,不是本能,而是訓練。 本集,我們要聊聊 為什麼「像女孩那樣丟球」成了文化的隱形規訓? 賈寶玉,如何用柔軟的身體拒絕成為父權的戰士? 女性的美學自由,為何建立在無名勞動與剝削上? 真正的反叛,有時是一種「不參加」的勇氣。 如果你曾經因為坐姿、聲音、動作被提醒過「不像個女孩/不像個男孩」, 這一集,想陪你一起看見: 我們的身體,還藏著多少未曾說出的自由? 🎧 本集搭配溫潤鋼琴與柔和環境音樂,讓身體與故事一起呼吸。 🌿 歡迎走進林晴晴的故事盒子,為我們的生命,留下感覺的空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38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3EP1 《紅樓夢 × 觀看他人痛苦》:當我們別過頭時,正在保護著自己
我們不是冷漠,只是太痛太累,才選擇關掉感覺。 這一季開始,我們一起走入經典文學《紅樓夢》的現代視角。 在這一集的節目中從《紅樓夢》的大觀園,到桑塔格的《觀看他人痛苦》,走進那個充滿華麗外表、卻布滿隱形傷口的世界。 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無感? 觀看他人痛苦,究竟是冷血還是自保? 大觀園的詩意,為何其實是一場隱形的殘酷? 當別人崩潰時,我們心裡的那句話:「我也快了。」 如果你曾經覺得自己「沒有力氣再靠近痛苦」,這一集,想陪你慢慢靠近自己,找回那個還願意感受的自己。 🎧 本集搭配溫潤鋼琴與環境音樂,讓語言與沉默一起呼吸。 🌿 歡迎走進林晴晴的故事盒子,為我們的生命,留下感覺的空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months ago
40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2EP10|骷髏女人——與狼同奔的女人(6)
愛情一直是人們憧憬的東西,然而許多在感情中受傷的人,會覺得愛情似乎是難以掌握的難題。而究竟我們在感情中的痛苦,是從何而來?又該如何修煉、通過這門幸福的課題呢? 這集我們說的是一個《骷髏女人》的故事: 一名漁夫揮竿垂釣,以為釣到了可以坐享飽食的大魚,不料捕到一個骷髏女人,讓他嚇得拔退就跑。而被他釣具纏住的骷髏女人,也被帶回他家。夜裏漁夫看著醜怪的女人,奇異的瞬間莫名放下心防,而就在漁夫睡去,骷髏女人在漁夫心臟跳動的節奏下,一點一點長出了肌肉…… 在《與狼同奔的女人》一書中,作者埃思戴絲博士用這個故事,拆解感情關係的構成元素。 從中我們一起探討: *骷髏女人其實就是賽德娜女神的化身 *賽德娜自信自己的美貌,不願進入平凡的婚姻 *鳥的象徵:遠看美麗,親近才知膽小又貪吃 *感情的錯誤起點,是只想擁有確定的事情,無法拓展接觸陌生與自己的弱 *感情很難說誰才是真正的加害與受害?真正恐怖的是誰? *在生而死而生的歷程,在感情中要學會的是深度的「同情」 *有時互相了解就是——不需要互相了解? *一個人拖著一個人前進,久而久之一方不斷害怕被丟棄,一方感到沉重 *並不是轟轟烈烈,才能達到靈魂的圓滿、解決孤獨 *兩個都有肌肉的個體,才能真正靈肉合一 *一切都是過程,未曾經歷不穩定與不安全感,很難了解平靜的幸福 ——— |延伸學習|《與狼同奔的女人》https://reurl.cc/DK3Doj |林晴晴臉書專頁| https://reurl.cc/bYZo7E |林晴晴IG&Thread:| qingqing_l
Show more...
8 months ago
45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2EP9|小王子——永恆少年(4)
永恆少年原型所帶來難題,其中之一就是他們很容易進入一種很「虐」的關係。這一集我們透過《小王子》故事內述說「玫瑰花」與「小狐狸」的兩個經典橋段,來了解永恆少年在關係上的模式與挑戰。 在《小王子》故事中,B612星球上有一朵玫瑰,令小王子傾心,但種種傲嬌最終也導致他負氣離開。來到地球在沙漠中遇到了小狐狸,小狐狸親近的方式,是希望小王子「收服」他,收服是怎麼回事呢? 在這個面對這兩個角色,我們跟著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在《永恆少年》 書中的論述,一起來探討一些「關係」的議題: *虐心的感情關係:彼此相屬獨一無二無比動心對象,卻又都不甘處於付出較多屈居劣勢的人 *為何許多陽剛男性,容易受情緒化女性吸引?(榮格的阿尼瑪與阿尼姆斯議題) *受傷時能「看穿」?還是感到「受騙」?——兩種不同心態,不同成熟度 *小王子跟玫瑰與狐狸的關係對比,兩種不同樣貌 *收服=建立關係——小狐狸的祕訣 *永恆少年特性的殘忍:永遠有要奔赴的靈魂伴侶,找到卻偏偏是折磨與情緒化建立起來的幼稚關係 *「情緒」與「情感」完全不同,應重視的是情緒背後的情感價值。 *永恆少年原型出現,是提醒我們現實的重要 *耐心、踏實與堅持最終會帶給我們真正美好的東西 ——— |延伸閱讀|《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https://lihi.cc/wDVar |林晴晴臉書專頁| https://reurl.cc/bYZo7E |林晴晴IG&Thread:| qingqing_l
Show more...
8 months ago
52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2EP8|小王子——永恆少年(3)
永恆少年原型所帶來挑戰,有許多的細節。這一集我們透過《小王子》故事內頻頻出現的「大象」與「猴麵包樹」,來挖掘背後象徵的議題。 在《小王子》中,小王子的B612星球,有種猴麵包樹此樹,壯大的根幾乎把行星撐裂了,因此他要把綿羊回去把嫩芽吃掉消滅大樹,帶大象的話就不可行了,星球太小大象根本無法立足…… 在這個段落中,我們跟著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在《永恆少年》 書中的論述,繼續深入探討: *在榮格心理學,大象是男性英雄的象徵。故事中蛇吞象、在星球上疊起來大象,代表什麼意思? *每個人心裡都有英雄力量,也需要有能與地面連結的「心理質量」 *有能量薄弱的人,直面陰影過度挖掘內在,卻可能變成強烈的逃避 *身體十分關鍵,女性因生育與老化體驗,在永恆少年原型的展現跟男性完全不同 *永恆少年的分裂性,一面是十分認真與投入現實,一面是十分脆弱不堪一擊 *永恆少年究竟如何知道自己是永恆少年? *現實感與落地如此重要,那麼內心的理想是否應該要拋棄? *如何避免走向負面的個體化? ——— |延伸閱讀|《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https://lihi.cc/wDVar |林晴晴臉書專頁| https://reurl.cc/bYZo7E |林晴晴IG&Thread:| qingqing_l
Show more...
8 months ago
49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S2EP7|小王子——永恆少年(2)
慢下來,讓靈魂追上你:談耐心、成長與不願長大的靈魂 在《小王子》裡,有個畫家一再畫出一條吞象的蛇,卻總被誤以為是帽子,直到遇見小王子——這個第一個真正看懂他畫作的孩子。 本集節目,我們從《小王子》與榮格派經典《永恆少年》出發,剖析「拒絕長大」的心理動力,並帶入《紅樓夢》人物象徵,與當代人的情緒與生命節奏對話。 建議從 2:32 起進入故事,正式展開今日的核心主題。 🎙 本集你會聽見: ** ** 榮格派分析師馮・法蘭茲如何解讀《小王子》? 永恆少年不是病,而是一種原型:你是否也曾在關鍵時刻選擇抽離? 「你拒絕成長,成長就會殺了你」的深意 不斷換工作、關係、跑道,是選擇,還是無法安住? 真實的成長,是願意慢慢等一個可以落地的自己 這集不是理論導讀,而是一場讓你靜下來、安頓自己生命節奏的聲音陪伴。 📚 延伸閱讀|《永恆少年:從榮格觀點探討拒絕長大》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9 months ago
58 minutes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
我們每天都在說話、回應、表達,但有多久,沒有「好好聽故事」了? 《林晴晴的故事盒子》是一個為成年人打造的語言空間。節目從文學、神話、性別理論、心理學與哲學出發,帶領聽者穿越經典與現代、童話與日常。這不只是知識轉譯的頻道,而是一場溫柔深刻的語言陪伴。 每一集,都是一次靜靜打開的盒子, 盒子裡,可能是一個受傷的角色,一段未完的告白,或一條通往自我深處的通道。 ✨ 每季主題式製作,深入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質與感受性。 節目風格沉穩細膩,搭配環境式配樂與片頭語氣簽名,讓你在通勤、睡前、或安靜獨處的時刻,重新連結自己的感受與故事。 🎙️ 主持人林晴晴 文學與哲學講師,擅長將抽象理論轉譯為貼近人心的敘事語言。用語言召喚感受、用故事承接沉默,讓那些說不出口的情緒,都能在這裡被好好聽見。 🔹 已上線主題集數精選: 《紅樓夢 × 觀看他人痛苦》:我們是真的無感,還是再也沒有力氣靠近? 《像女孩那樣丟球 × 賈寶玉的身體》:性別,真的是天生的嗎? 《紅樓夢 × 戀人絮語》:黛玉的愛語,是語言裡最極端的孤絕。 《榮格 × 妙玉》:潔癖與高傲,是渴望理解的反面。 《紅鞋女孩》:等待是一種深層的鍛鍊,不等,慾望會帶你走偏。 《註生娘娘 × 血池地獄》:我們都曾陷落,但關係失序的背後,也藏著重生之路。 📍 更新頻率:季播,每週固定上線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