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你我身邊的隱形殺手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導致血糖過高。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患者常感到疲倦、視力模糊、容易感染。若長期控制不佳,可能引發心肌梗塞、中風、腎病變、視網膜病變及糖尿病足等併發症,嚴重者甚至須截肢或洗腎。
根據國健署資料,台灣約有超過230萬人罹患糖尿病,每年新增患者近30萬人,其中將近一半尚未被診斷。此病已非老年專屬,40歲以下族群發病率明顯上升,與飲食西化、肥胖、壓力及久坐生活息息相關。
糖尿病依成因可分為四類:
1. 第一型糖尿病:多發生於兒童或青少年,因自體免疫攻擊胰島β細胞,需終身依賴胰島素。
2. 第二型糖尿病:最常見,與肥胖、遺傳及生活習慣相關,初期多靠飲食與運動控制,後期需藥物或胰島素輔助。
3. 妊娠糖尿病:懷孕期間發生,若未妥善控制,母嬰皆有健康風險。
4. 其他特異型糖尿病:如胰臟疾病、庫欣氏症或特殊基因所致。
診斷糖尿病常用以下指標:空腹血糖≥126 mg/dL、隨機血糖≥200 mg/dL、糖化血色素(HbA1c)≥6.5%,或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OGTT)2小時血糖≥200 mg/dL。部分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後升高,因此定期健檢十分重要。
治療上分為三大面向:
(1) 生活型態調整:控制飲食、減少精製糖攝取、增加膳食纖維,並每週維持至少150分鐘中強度運動。
(2) 藥物治療:包含口服降糖藥、GLP-1/GIP受體促效劑(俗稱瘦瘦針)及胰島素注射。
(3) 監測與個人化治療:定期追蹤血糖與糖化血色素,評估腎功能、眼底與足部神經狀況,並搭配血壓、血脂控制以降低心血管風險。
糖尿病與癌症亦存在關聯,因肥胖、慢性發炎及高胰島素血症皆會促進癌細胞生長。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罹患肝癌、胰臟癌、大腸癌與乳癌的風險較高,而部分降糖藥如二甲雙胍(Metformin)則可能具抗癌效果。
衛生福利部內分泌科新陳代謝科周炳全主任表示,糖尿病是可控制但不可忽視的疾病。早期發現與持續管理能有效減少併發症,維持生活品質。預防之道在於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定期健康檢查。糖尿病不只是血糖的問題,更是全身健康的警訊。唯有從日常做起,才能遠離這位潛伏在身邊的「隱形殺手」。
衛生福利部屏東院門診時間
· #最新醫師門診表查詢
https://www.pntn.mohw.gov.tw/?aid=602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公立醫院
#高醫醫療合作 #醫學中心
#值得您信賴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VYYa0Z
KKBOX
https://reurl.cc/4N6NoY
Spotify
https://reurl.cc/RkLkyn
SounOn
https://reurl.cc/GN5NaW
搜尋關鍵字: 屏醫新亮點, 阿緱電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