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89/3a/90/893a9094-8bc0-2f6b-7220-1d5fbf900a21/mza_13702878120877205680.jpeg/600x600bb.jpg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新北市美術館
33 episodes
1 month ago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is the property of 新北市美術館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Arts
Episodes (20/33)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606│展區6:澎葉生、尹子潔、徐婷
【本集逐字稿】 來到最後一個展區,尹子潔的〈白森林〉再次出現,藝術家追溯衛生紙的源頭,走訪印尼的人造林。展場中一座座紙筒,直徑和被砍伐的樹木相同,並依照人造林的間距排列。讓我們反思,日常的一張紙,背後可能是一整片森林的消逝。 與之交織的,是澎葉生的作品〈曲流溯行〉。他以多個章節的聲音紀錄,重現從新店到鶯歌的旅程,沿途採集的聲音。上游,象徵回溯本源,逆流而上是凝視過去,也是理解棲息地的方式。在聲音與裝置之間,創造出庇護的感受。 最後,在自然光灑落的空間,是徐婷的〈窗前的灰塵微粒〉系列作品。她從創作空間出發,捕捉光線下短暫浮現的塵埃,將它視為靈感的載體,創作空間也如一座小型生態圈一樣,灌溉著她的日常。 三位創作者共同回應展覽子題「里山」,帶來人與自然緊密相連的隱喻。雖然恐懼仍在,但療癒始終庇護著我們。建築,來自庇護的需求,也提醒我們要理解並回應,他者的恐懼與療癒。 ----------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2025.10.04-2026.01.25 |策展人|阮慶岳 |參展藝術家|尹子潔、布恩森.普瑞姆塔達、吳增榮、吳耀東、松田和久、洪浩鈞、徐婷、符昌鋒、曾志偉、楓川秀雅、廖偉立、澎葉生、陳東華、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賴伯威、顧世勇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8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2 minutes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605│展區5: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布恩森.普瑞姆塔達、陳東華
【本集逐字稿】 走入下個展區,迎面而來的是兩件巨型裝置。首先看到的是來自新加坡陳家毅建築事務所的〈未竟之距〉,為呼應展覽子題「建築的法則」,他們試圖以方形結構構成作品,討論觀看的方式與距離的轉換,邀請觀眾從不同角度,感受作品在空間中的變化。 接著,走進泰國建築師布恩森.普瑞姆塔達的〈藥草之廟〉。泰國自古以來,便有草藥療癒的傳統,他使用乾燥的龍腦香葉搭建出一座半封閉空間,結合醫療與信仰的意象。觀眾走入其中,能感受到昏暗與靜謐,以及瀰漫於空氣中的氣味,體會建築如何陪伴人類,渡過恐懼並帶來療癒。 繼續前行,進入由中國建築師陳東華所策畫的〈影之道〉展區。這個展區以熱帶氣候地區的建築經驗作為切入點,思考「陰影」在華南地區的日常性與公共性。展場中放入南方常見的生活場景,讓陰影成為空間的語言,來回應「地方性」在全球化浪潮下的特殊意義。 ----------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2025.10.04-2026.01.25 |策展人|阮慶岳 |參展藝術家|尹子潔、布恩森.普瑞姆塔達、吳增榮、吳耀東、松田和久、洪浩鈞、徐婷、符昌鋒、曾志偉、楓川秀雅、廖偉立、澎葉生、陳東華、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賴伯威、顧世勇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8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604│展區4:吳增榮、吳耀東、洪浩鈞、符昌鋒
【本集逐字稿】 穿越星球和空氣,來到下一個展區,右側牆面上,是由建築領域轉向繪畫創作的藝術家,吳增榮的作品。他這次展出五件與建築相關的作品,包括二二八紀念碑競圖參賽作品、台北市政府等,呈現他游移於繪畫與建築之間的獨特心境。 展區左手邊有兩間放映室。分別播放兩部紀錄片:吳耀東導演的〈李承寬紀錄片—旅程〉,透過五位建築師與學者的敘事,紀錄已逝建築師李承寬的生命軌跡;符昌鋒導演的〈黑潮—流變中的臺灣建築〉,則是探討戰後臺灣現代建築的轉變。本次展出建築師李祖原的特輯,呈現他在建築權力結構變遷中的角色。 在兩座放映室的中間,是洪浩鈞的〈外掛桃花源〉。作品取材自臺灣常民建築常見的外掛與寄生手法,探討在現實條件下,如何創造出屬於臺灣的建築文化。走進作品,就像桃花源記裡的武陵人,會感受到柳暗花明的療癒。 ----------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2025.10.04-2026.01.25 |策展人|阮慶岳 |參展藝術家|尹子潔、布恩森.普瑞姆塔達、吳增榮、吳耀東、松田和久、洪浩鈞、徐婷、符昌鋒、曾志偉、楓川秀雅、廖偉立、澎葉生、陳東華、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賴伯威、顧世勇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8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603│展區3:松田和久、楓川秀雅
【本集逐字稿】 接下來兩件作品,進入到「建築的法則」子題,將從建築的基本運作原則和思考方式談起。〈冷槍〉旁的大型金屬裝置,〈構築空氣〉,是由建築師楊秀川與高雅楓組成的「楓川秀雅」團隊的作品。他們受到空氣的流動和穿透性的啟發,思考如何讓看不見的元素,透過溫度、對流與擾動被感知,進一步被構築成一種,介於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集合。 在天幕的另一側,會看到建築師松田和久的〈集體無意識之行星〉。在這一顆半透明的球體裡,藝術家以沙盤治療為靈感,模擬了風暴與震動的環境,邀請觀眾走進行星,感受不穩定狀態中,個體與群體的互動,並在裡頭尋找:自我與利他共存的可能。 ----------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2025.10.04-2026.01.25 |策展人|阮慶岳 |參展藝術家|尹子潔、布恩森.普瑞姆塔達、吳增榮、吳耀東、松田和久、洪浩鈞、徐婷、符昌鋒、曾志偉、楓川秀雅、廖偉立、澎葉生、陳東華、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賴伯威、顧世勇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8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602│展區2:澎葉生、尹子潔、廖偉立、曾志偉
【本集逐字稿】 進入下一個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尹子潔的〈白森林〉。他以日常可見的衛生紙,搭建成天幕裝置,這系列的作品錯落於展場各處,與澎葉生的聲音創作交織,在多重的感官經驗裡,探討生活、自然與工業鏈的關係。 穿過天幕,後側牆面展示廖偉立的〈歲月與空間的距離—母親的房間〉。這是一系列鋼筆速寫,記錄藝術家定期探望九十六歲母親的時光。幾十幅作品,是捕捉母親在不同時刻與角度下,日常和心理狀態的變化,編織出時間流逝的痕跡。母親在這裡成為家的象徵,也是身心庇護的所在,呼應著展覽子題「召喚」。 牆面的斜前方,可以看到曾志偉多年來,於臺灣部落蒐集的器物,包括獵器、法器、禮器與樂器。這些物件來自於生存需求,但也凝聚了敬天畏地的集體精神。作品〈冷槍〉提醒我們:當代社會的人們是否仍延續物件的精神性,還是只留下其被觀看的物質性? ----------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2025.10.04-2026.01.25 |策展人|阮慶岳 |參展藝術家|尹子潔、布恩森.普瑞姆塔達、吳增榮、吳耀東、松田和久、洪浩鈞、徐婷、符昌鋒、曾志偉、楓川秀雅、廖偉立、澎葉生、陳東華、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賴伯威、顧世勇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8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601│展區1:賴伯威、顧世勇
【本集逐字稿】 展覽的序章,從「儀式」開始。步入展間,首先會看到用串珠懸掛成,像是廟宇屋頂的裝置,這是賴伯威的。他長期關注寄生在都市空間夾縫裡的小廟,透過田野調查記錄並分類這些廟宇,牆面上展示的攝影、資料,正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同時展出的專書,則完整呈現了臺灣微型宗教空間的多元樣貌。 沿著作品前行,你可能會聽見鼓聲從展場的另一側傳來。那是顧世勇的,牆上排列著八幅巨石圖像,畫面表層覆著石粉,每一幅作品都連結著可以踩踏的鼓棒。邀請你取下耳機,試著踩上踏板,感受槌子敲擊畫布,讓石粉塵埃飄落。與此同時,鼓棒會觸發鳥鳴、蟲叫、溪流或雷聲等自然聲響。當聲音迴盪在空間中,像是山谷中的回音,展現了大自然的能量,也喚起我們對未知力量的敬畏。 ----------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2025.10.04-2026.01.25 |策展人|阮慶岳 |參展藝術家|尹子潔、布恩森.普瑞姆塔達、吳增榮、吳耀東、松田和久、洪浩鈞、徐婷、符昌鋒、曾志偉、楓川秀雅、廖偉立、澎葉生、陳東華、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賴伯威、顧世勇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8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600│展覽總論
【本集逐字稿】 我是「建築的恐懼與療癒」策展人阮慶岳。接下來的語音導覽,將帶各位依照展覽的動線前進,一起穿梭於展場與作品之間。 建築的起源,是來自對庇護的需求。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透過建築抵抗天災、疾病與威脅。然而,當恐懼與療癒交織,我們既面對混亂與不安,也渴望秩序與安定。這些其實都是生命的根本狀態。 但在現代社會裡,建築與城市往往忽略了這份追尋,反而逐漸落入哲學家巴塔耶所說的困境:自我的膨脹、空虛、對他者的排斥,以及對過去榮耀卻不幸歷史的凝望。本展覽便是從這樣的問題意識出發,邀請大家一同思考。 展覽分為四個子題:儀式、建築的法則、召喚,以及里山。透過 16 組建築師與藝術家的聲音、影像與裝置創作,我們將共同展開一段,建築與生命之間,複雜關係的探索。 ---------- 建築的恐懼與療癒 2025.10.04-2026.01.25 |策展人|阮慶岳 |參展藝術家|尹子潔、布恩森.普瑞姆塔達、吳增榮、吳耀東、松田和久、洪浩鈞、徐婷、符昌鋒、曾志偉、楓川秀雅、廖偉立、澎葉生、陳東華、陳家毅建築師事務所、賴伯威、顧世勇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8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0│展覽總論
展覽總介紹 【本集逐字稿】 新北市美術館在籌備處時期,透過出版、論壇等形式,逐步梳理這段被評價為「20世紀末最大狂歡期」,也就是1990年代的前衛藝術展覽史。「關係場域」便是以研究為出發點,著重台北縣文化中心在1992到1997年間的藝術實踐,透過訪談及蒐集文獻檔案,搭配歷經1990年代至今仍持續創作的藝術家作品,重新勾勒當年透過跨領域、國際連結的藝術網絡,和背後反映的實驗行動精神。 1992年開始,台北縣文化中心透過展覽主題及美展制度改革,引發對在地性議題的關注,像是環境生態、常民信仰等等,也出現不少用噪音表演衝撞社會體制的創作,評論者甚至用狂野90來形容這段歷史。如果1980年代的藝術,打開了民主、多元的公共空間,那麼1990年代的藝術,便是嘗試拋開體制的束縛,開始跟環境、聲音、常民信仰產生全新的對話,也催生對在地性、地方性的探索,打造出新的文化地景。 透過這次的研究展,不僅讓我們看見當年河流被汙染的生態創傷,也看見藝術創作的關懷視角,從流域走向山林,透過考古、地質學、地理學、人類學及策展的方式,回看這塊人類所依存的土地,並開啟自我命名的歷史時刻。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1│美展競賽改制&環境藝術節
美展競賽改制&環境藝術節 【本集逐字稿】 眼前的年表,介紹北縣文化中心從1990年代開始,如何透過美展制度的改革,強調環境反思的展覽主題,鼓勵藝術家積極回應社會、關心環境,也讓當時的藝術創作有了更寬闊、自由的發展方向。在年表區裡,有一張呈現淡水河、基隆河、大漢溪和新店溪的流域地圖,來自1993年張照堂跟劉振祥策畫的「看見淡水河」展覽專輯,這檔展覽展出跟淡水河相關的攝影作品,並在專輯裡跨頁呈現這張流域地圖,標出攝影作品所拍攝的地名,展現淡水河歷經不同時代的文化樣貌。如今回看,這張流域地圖正是象徵著1990年代以流域所產生的文化地景概念。 再來請看展示櫃裡的北縣美展簡章,分別是1993到1997年的版本,會發現每一年都有一點變化,最重要的轉捩點是1994年,這一年北縣美展以責任藝評的概念,取消媒材分類和多人評審制度,改成一般徵件及特別徵件兩個組別,分別邀請藝評人連德誠跟倪再沁擔任評審,特別徵件組以環境藝術為主題,由倪再沁負責策畫。這項改革在當時引來正反兩極的討論,甚至有年輕藝術家自發舉辦「北縣美展落選展」,號召所有落選者加入這場展出,用行動抗議北縣美展制度改革的正當性跟公平性。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2│簡明輝:口述與文件檔案提供者
簡明輝:口述與文件檔案提供者 【本集逐字稿】 北縣文化中心為何從1992年開始推出一系列的改革呢?關鍵人物之一便是他,當年任職於北縣文化中心博物組的承辦人:簡明輝。那時還沒有「策展人」這個職稱,但簡明輝卻是這系列前衛實驗展覽的重要幕後推手。 他做了許多創新的事,像是更改北縣美展制度,找藝評人策展,邀請當時還不被主流接受的另類藝術家,讓更多元的藝術創作有機會被看見。展示櫃裡是1995年北縣美展的完整相冊,以及當年報章媒體的正面及負面評價,而這些檔案,都來自於簡明輝有意識的蒐集,他也邀請攝影師、紀錄片導演到現場拍照、錄影,讓我們能夠一窺當年活動的氛圍。一旁的影片,可以深入了解簡明輝當年推動改革的起心動念。 雖然他的身分是公家單位裡的公務承辦人,但簡明輝其實早就是個展覽的組織者和專業藝文工作者,他橫向連結了公私立機構、非營利組織,還跟替代空間合作,努力串聯一個屬於台灣、屬於當代藝術的專業網絡。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3│1995、1997年北縣美展
1995、1997年北縣美展 【本集逐字稿】 1995年的北縣美展延續責任藝評制度,由林惺嶽策劃「淡水河上的風起雲湧」,到了1997年,則由石瑞仁明確地以策展人的身分,策畫第八屆北縣美展,以河流母親作為亞洲文明共同起源的連結,促成東亞各國的藝術家在台北集結。 在展示櫃的文獻裡,可以看見當年北縣美展的相關文獻,包含入選通知、合約、邀請卡、作品文宣、藝術家手稿及田調資料等等,不但能看見作品從室內空間移動到戶外場地時,面臨的挑戰與衝擊,也能看見部分藝術家是用創造事件的方式來創作。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北縣美展的主辦單位橫跨公部門、私人藝文機構及替代空間,展場也跨越了當時的雙北縣市。 如今,當我們回顧1990年代藝術界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及反思,彷彿揭露一道道河流被汙染的生態傷痕,而藝術家們仍持續以創作,走入流域跟山林,進一步分析組成今日文化地景面貌,背後所潛藏的社會結構。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4│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
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 【本集逐字稿】 1992年到1996年之間,北縣文化中心連續五年舉辦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活動「中元普渡祭:宗教藝術節」。這不是一般的廟會,而是一場把宗教、藝術、社會議題融合在一起的創新慶典。 第一屆的策劃人是陳文茜,她成立了姑娘廟民眾文化工作室來承辦,在一旁的影片,是她回憶1992年籌備活動時,如何轉化傳統祭典跟當代社會的關聯,所以活動內容不但有傳統普渡儀式,像是踩街、放水燈,為了強調跟常民生活的關聯,在放水燈之前特別舉辦水燈工作坊,邀請小學生、弱勢族群一起製作自己的水燈,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創作。另外,也有大眾可自由參加的縣民雕塑、舞蹈及戲劇表演。 第二屆由何田田擔任執行長,攝影是由劉振祥負責。這一年以普渡淡水河為主題,哀悼淡水河長期被污染、被遺忘的處境,就像全台最大的無主孤魂。接下來第三到第五屆,由李疾的民間藝術工作室接手規劃,除了傳統普渡慶典,還有影展、劇場表演、河濱貨櫃的藝術展出。第三屆以現代地獄比喻都市裡人心虛無、價值混亂的狀態,第四屆以人道關懷為主軸,呼籲關注社會議題。 回頭來看這五年的宗教藝術節,是一場非常前衛的實驗。它不只是藝術節,也是一場跨領域的集體行動,參與者包括藝術家、社運工作者、在地廟宇和各式各樣的民眾。最關鍵的是,普渡這個概念,從為鬼魂超渡,轉變成一場面向社會、關懷弱勢的公共行動,回應北縣以移民為主的族群結構,創造更具包容性的社會價值。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 minutes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5│姚瑞中│廢墟迷走系列
姚瑞中 〈廢墟迷走I:以屍骸構築的文明〉 1996 明膠銀鹽紙基相紙 每件42 × 60 cm,共計 36 件 〈廢墟迷走:以屍骸構築的文明&失樂園〉 1992-2001 微噴輸出 每件150 × 100 cm,共 9 件 單頻道錄像(彩色、有聲) 15'00" 海報 60 × 85 cm 【本集逐字稿】 眼前展出的,是姚瑞中的「廢墟迷走」系列作品。這個系列從1991年開始,花了整整14年走遍台灣各地,拍下許多被廢棄的空間和建築。這些廢墟,大多是因為產業轉移而被遺棄的場域,像是松山菸廠、都蘭的新東糖廠,或是過去曾經興盛、後來停擺的出口加工廠。 一旁懸掛的九件作品,是姚瑞中特別為這次展覽挑選出來的,全部都是他在1990年代到2000年前後,在現在的新北市拍攝的廢墟景觀。你會看到瑞芳的水湳洞選煉廠、八里的汙水處理廠、三芝的飛碟屋、中和的烘爐地、還有林口的珍珠嶺海角樂園等等,每一個地點,背後都有一段讓人反思的歷史。在姚瑞中的鏡頭下,廢墟不只是殘破的建築,而像是一種無聲的記錄,更讓我們思考,這些地方為什麼會被廢棄?又曾經承載什麼樣的產業? 姚瑞中從大學時期組織登山社,開始了台灣百岳的走山經驗,也成為他創作廢墟攝影的起點,開始記錄在城市邊緣或是更偏遠地區裡,出現大型人造建物卻毫無人跡的場景。這些廢墟,像是時代留下的屍骸,也像是一則則警世預言,讓我們得以在短短時間內,穿越時間及地理的限制,看見社會變遷、產業沒落、勞動人口轉移的歷史,也看見姚瑞中關懷社會的實踐方式。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406│噪音藝術
噪音藝術 【本集逐字稿】 如果要談90年代的噪音藝術,其中一個重要的據點便是甜蜜蜜咖啡館,這間由吳中煒經營的小店,不只是咖啡館,更是當時藝文人士聚會的重要空間之一,曾經展出北縣美展落選展,也經常舉辦視覺藝術、小劇場、實驗影像、另類音樂等跨領域展演。牆面上展出當時的報導、菜單、活動傳單、店內裝潢照片等,有著強烈的手工拼貼及改造風格,反映著當時的龐克精神。野百合學運後台灣第一個成立的噪音團體:零與聲音解放組織,也是甜蜜蜜常見演出名單。牆面上的報導,更能看見甜蜜蜜宣布歇業時,對藝文界帶來的震撼與惋惜。 往右邊走,牆上展出的是1993到1995年間,噪音創作者們各自透過小誌、自製DEMO、演出跟書信等方式,逐漸串聯台灣跟國際的噪音網絡。像是林其蔚、劉行一、陳家強、劉柏利等人組成的零與聲,用噪音及身體實驗的激烈方式,回應沉悶的社會體制及城市污染。而王福瑞也在這個時期出版台灣第一本介紹實驗音樂的刊物《Noise》,介紹國內外實驗音樂,也曾推薦零與聲的首張卡帶。而前面提到的吳中煒,除了是甜蜜蜜的經營者之一,也是活躍於1990年代的另類藝術家,他在河邊策畫「台北破爛生活節」、「台北空中破裂節」計畫,成為當時噪音藝術演出的重要據點,他和朋友們共同規劃的臺北國際後工業藝術祭,更是一次台灣能夠串聯國際噪音藝術網絡的重要事件。《破報》更以大篇幅深入報導後工業藝術祭的內容,跟當時主流媒體的驚悚標題形成強烈對比。 沿著牆面往前走,從左手邊開始依序呈現1995年以後的噪音活動發展,林其蔚跟王福瑞持續以創作者跟策畫者身分活躍。零與聲持續策畫多場表演,在2000年正式停止活動。值得一提的是,人稱Dino的廖銘和也曾演出。也可以看見90年代後期噪音運動轉向電子聲音發展。同段時間,王福瑞從美國求學歸國,開始以「精.神.經」之名,創作聲音與實驗影像,是臺灣第一位將噪音創作帶入聲音裝置的藝術家,後續仍持續策劃多屆聲音藝術節等重要展覽,致力推動台灣聲音藝術的多元發展。 ---------- 關係場域:90年代新北文化地景 2025.08.16-12.21 |策展人|王品驊 |參展藝術家|王福瑞、吳瑪悧、林其蔚、姚瑞中、高俊宏、黃明川、劉振祥 |口述檔案提供者|陳文茜、簡明輝 |更多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7001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 minutes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基進城市│601│城市的可見與不可見
基進城市│601城市的可見與不可見 【本集逐字稿】 大家好,歡迎來到新北市美術館,我是「基進城市」的策展人謝豐嶸,接下來,由我為大家介紹展覽。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都住在城市,這讓城市議題變成當今世界最重要且迫切的討論之一。「基進城市」展覽,從現代都市的崛起談起,並從全球南方的視角來思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該如何梳理歷史、回應現在的挑戰,甚至進一步想像未來的可能性。 展覽的序章透過熟悉卻又陌生的元素勾勒出城市的意象,那些存在於街頭卻容易被忽略的事物,如變壓器、流浪狗、工程作業中的抓斗,甚至是一顆墜毀的人造衛星。藝術家廖建忠以幾可亂真的雕塑手法,建構出一個從日常生活延展至基礎建設,甚至觸及外太空的廣闊尺度,揭示了城市議題所涵蓋的可見與不可見層面。 牆上的大型作品,來自喬依里‧米納亞,她將熱帶植栽與客家花布交織成花卉壁畫,回溯臺灣與多明尼加將近80年的邦交歷史。喬依里透過訪問關鍵人物,以及當地的臺灣移民家庭,揭開那些被歷史隱藏的地方故事,並重現國際關係的變動,如何影響都市裡的人們及生活面貌。 ----------------------------------------------------------------------------------- 基進城市 展期│2025/04/25-2025/09/07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6A、6B、8F展覽室 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 參展藝術家│引爆火山工程、印刻部、全昭侹、艾薩.霍克森&維努里.佩雷拉、何采柔、何銳安、你哥影視社、吳瑪悧、吳權倫、侯怡亭、侯淑姿、姚睿蘭、致穎、Elom 20ce、格雷戈爾.卡斯帕、張徐展、張乾琦、梁慧圭、麥克.拉克威茨、喬依里.米納亞、黃孫權、瑞納斯・凡・德・維爾德、萬迪.拉塔納、廖建忠、鄭錦衡 展覽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30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 minutes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基進城市│602│全球南方視角下的勞動狀態
基進城市│602全球南方視角下的勞動狀態 【本集逐字稿】 在這個展區,我們以1997年一檔關注臺灣紡織業及女性勞動者的展覽,「盆邊主人:自在自為」作為起點,並展出當年兩件重要的作品,揭示全球分工下的勞動場景。 侯淑姿的〈青春編織曲(一)〉,用攝影拍下女性勞動者的日常與工作場景,結合與她們生命密不可分的棉線,呈現她們的勞動肖像。吳瑪悧的〈新莊女人的故事〉,則將紡織女工的故事繡在布面上,模糊的文字在昏暗燈光下若隱若現,隱喻著她們在社會中的低能見度,影片中縫紉機的聲音,則是她們日復一日的生命節奏。侯怡亭為這次展覽發展的全新創作〈重紡盆邊〉,一方面回應 1997 年展覽的主題,同時也深入探討女性勞動者的身體記憶,並進一步關注當代非典型勞動者的處境。 延續對勞動的討論,印刻部的作品〈工廠現形記〉,用漫畫呈現工人的生活狀態,而作品的畫面靈感是來自一部拍攝美國及墨西哥邊界加工區的紀錄片《女工之城》。再往前走去,則是張乾琦用鏡頭拍下紐約中國城的非法移民,以及他們仍在故鄉的家人,可以看見彼此的生活環境、神情姿態有著極大的差異。 透過這些作品,邀請您一起思考全球產業鏈的形成與變遷,如何牽動並影響勞動者的生命狀態。 ----------------------------------------------------------------------------------- 基進城市 展期│2025/04/25-2025/09/07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6A、6B、8F展覽室 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 參展藝術家│引爆火山工程、印刻部、全昭侹、艾薩.霍克森&維努里.佩雷拉、何采柔、何銳安、你哥影視社、吳瑪悧、吳權倫、侯怡亭、侯淑姿、姚睿蘭、致穎、Elom 20ce、格雷戈爾.卡斯帕、張徐展、張乾琦、梁慧圭、麥克.拉克威茨、喬依里.米納亞、黃孫權、瑞納斯・凡・德・維爾德、萬迪.拉塔納、廖建忠、鄭錦衡 展覽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30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 minutes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基進城市│603│全球生產網絡與工業景觀
基進城市│全球生產網絡與工業景觀 【本集逐字稿】 前面的展區關注人的勞動與生命狀態,接下來的作品,我們則從「物」的視角,也就是物品或物質,來探討它們述說了什麼樣的故事。吳權倫的作品〈代窯〉,展出他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裝飾陶偶,我們可以發現相似的陶偶,在不同地區會有造型、色彩上的差別,乍看是地方特色的展現,其實卻是融合多種外來文化的暫時性產物。姚睿蘭的作品〈次生銅〉,以新北市金瓜石、九份、水湳洞地區的煉銅產業為主題,拆解銅礦曾經被賦予的經濟價值跟政治任務,從非人類中心視角,關注銅本身的礦物特性以及氣候變遷所引起的多種變化。何銳安(Ho Rui-an)的〈襯〉(Lining), 呈現香港紡織業的興盛衰退,你會發現香港跟臺灣紡織業的發展有著高度相似性,也回應展覽希望揭露的視角,東亞地區在全球經濟資本的流動下,幾乎彼此先後經歷了勞動密集生產、技術升級、產業及資本外移的過程,也反映全球產業供應鏈的變化,以及不同區域經濟個體彼此角力的現況。 ----------------------------------------------------------------------------------- 基進城市 展期│2025/04/25-2025/09/07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6A、6B、8F展覽室 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 參展藝術家│引爆火山工程、印刻部、全昭侹、艾薩.霍克森&維努里.佩雷拉、何采柔、何銳安、你哥影視社、吳瑪悧、吳權倫、侯怡亭、侯淑姿、姚睿蘭、致穎、Elom 20ce、格雷戈爾.卡斯帕、張徐展、張乾琦、梁慧圭、麥克.拉克威茨、喬依里.米納亞、黃孫權、瑞納斯・凡・德・維爾德、萬迪.拉塔納、廖建忠、鄭錦衡 展覽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30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基進城市│604│技術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基進城市│604技術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本集逐字稿】 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產業,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及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映入眼簾的駕駛座艙,是致穎的作品〈標註:駕駛模擬器〉,他透過訪問學者、為大數據進行人工訓練的標註員,以及計程車司機,嘗試在數位化導致失業的輿論下,開啟新的對話空間。致穎的另一件作品〈貨幣:感應 1 阿格博格布洛謝〉,與藝術家Elom 20ce、格雷戈爾‧卡斯帕合作,追溯電子產品廢棄物的流動,並將電子垃圾的電磁波轉化成可聽見的聲音,回應著背後的經濟與政治結構。黃孫權的〈文化與技術三部曲〉,回顧數位科技造就的文化現象,包含1960年代個人電腦跟反文化的關聯,1980年代深圳世界工廠,所催生的山寨文化,最後將焦點放回臺灣,追溯半導體產業的晶片代工與先進製程的歷史。 瑞納斯・凡・德・維爾德的作品,名叫〈在大部分的白天時間裡⋯⋯〉,描繪一位男性全神貫注的緊盯市場走勢,透過線上交易賺取資金,來支持他在晚上的藝術創作。這樣的場景,剛好呼應數位時代所創造出的新形態工作模式跟生活方式,也回應著展覽持續扣問的命題:進入全球化時代,人類與科技愈趨複雜的共生關係。 ----------------------------------------------------------------------------------- 基進城市 展期│2025/04/25-2025/09/07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6A、6B、8F展覽室 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 參展藝術家│引爆火山工程、印刻部、全昭侹、艾薩.霍克森&維努里.佩雷拉、何采柔、何銳安、你哥影視社、吳瑪悧、吳權倫、侯怡亭、侯淑姿、姚睿蘭、致穎、Elom 20ce、格雷戈爾.卡斯帕、張徐展、張乾琦、梁慧圭、麥克.拉克威茨、喬依里.米納亞、黃孫權、瑞納斯・凡・德・維爾德、萬迪.拉塔納、廖建忠、鄭錦衡 展覽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30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2 minutes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基進城市│605│現代性的奇觀與頹廢
基進城市│605現代性的奇觀與頹廢 【本集逐字稿】 走入這個展區,迎面而來的是數件空間裝置作品,帶我們深入感受城市空間裡,豐富的視覺跟體感衝擊。全昭侹的作品〈在絕望中重生〉,以象徵西方現代性的百貨公司為題,透過快速的影像與聲音拼貼出現代化的景觀。同時,反思當西方現代化進入東方語境時,看似融洽,實則隱含錯位與矛盾的張力。一旁的廢墟場景中,破碎的屋瓦與散落的照片交織,是萬迪・拉塔納的作品〈夜之花園:注意時間與現實之間的縫隙〉,他拍下城市裡的人們與周遭環境互動的瞬間。在相同的命題下,全昭侹與拉塔納兩個人的作品,一個是高聳的現代建築,另一個是廢墟,形成強烈的對比。 往前走去,看見的是梁慧圭的大型裝置〈奇塔代拉〉。藝術家運用百葉窗介於開放與封閉之間的曖昧特質,探討邊界的本質與可能性。同時,透過光線的編排與相異氣味形成的領域,為空間注入多重層次,使邊界變得更加流動與模糊。 ----------------------------------------------------------------------------------- 基進城市 展期│2025/04/25-2025/09/07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6A、6B、8F展覽室 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 參展藝術家│引爆火山工程、印刻部、全昭侹、艾薩.霍克森&維努里.佩雷拉、何采柔、何銳安、你哥影視社、吳瑪悧、吳權倫、侯怡亭、侯淑姿、姚睿蘭、致穎、Elom 20ce、格雷戈爾.卡斯帕、張徐展、張乾琦、梁慧圭、麥克.拉克威茨、喬依里.米納亞、黃孫權、瑞納斯・凡・德・維爾德、萬迪.拉塔納、廖建忠、鄭錦衡 展覽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30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基進城市│606│望向私密空間
基進城市│606望向私密空間 【本集逐字稿】 接下來展區的作品聚焦在私密場域的生活狀態。在何采柔的作品〈Vera x 日記〉中,演員像是一件物品,把自己收納進家中各個閒置的角落,呼應著多數人的生活體感:蜷縮在規格化的都市空間裡。鄭錦衡的〈呵體護容〉,展出琳瑯滿目的美容護理產品,凸顯保養、照護這個行為,逐漸變成商品化的消費體驗,也讓人反思美感、親密性跟消費的關聯。 瑞納斯・凡・德・維爾德的作品,〈一日人生〉,乍看是拍攝一位男性朝九晚五的外出工作日常,但畫面裡所有的場景都是人工繪製與搭建的,我們看見的,其實是足不出戶的藝術家,想像出的心靈旅程。艾薩.霍克森與維努里.佩雷拉的作品,〈掃地姐妹〉,用掃帚串聯了女巫跟女傭的形象,進一步討論在家庭結構裡,存在已久的性別與勞動政治議題。 ----------------------------------------------------------------------------------- 基進城市 展期│2025/04/25-2025/09/07 地點│新北市美術館,6A、6B、8F展覽室 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 參展藝術家│引爆火山工程、印刻部、全昭侹、艾薩.霍克森&維努里.佩雷拉、何采柔、何銳安、你哥影視社、吳瑪悧、吳權倫、侯怡亭、侯淑姿、姚睿蘭、致穎、Elom 20ce、格雷戈爾.卡斯帕、張徐展、張乾琦、梁慧圭、麥克.拉克威茨、喬依里.米納亞、黃孫權、瑞納斯・凡・德・維爾德、萬迪.拉塔納、廖建忠、鄭錦衡 展覽介紹: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50300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7 months ago
1 minute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新北市美術館展覽語音導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