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History
Fic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6/v4/15/41/fc/1541fc01-f18b-c89a-990f-e5bae2b62db4/mza_11845128797280432564.jpeg/600x600bb.jpg
文學的異想世界
張瑞芬
211 episodes
2 days ago
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說:「我們應該每天聽一首歌,讀一首好詩,看一幅好畫。如果可能的話,再說幾句合理的話」。這是一個愛書人的說書頻道,適合繁忙生活中想靜下心的你。一個快退休的老夫子,逛書店,寫書評,研究現代文學,與你分享生活中的文學、電影、音樂、時事與心靈成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Books
Arts
RSS
All content for 文學的異想世界 is the property of 張瑞芬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說:「我們應該每天聽一首歌,讀一首好詩,看一幅好畫。如果可能的話,再說幾句合理的話」。這是一個愛書人的說書頻道,適合繁忙生活中想靜下心的你。一個快退休的老夫子,逛書店,寫書評,研究現代文學,與你分享生活中的文學、電影、音樂、時事與心靈成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Books
Arts
https://files.soundon.fm/1635594219242-dc6b948d-8f15-4cd8-b245-186f710f244d.jpeg
EP197-松鼠黃魚與傅培梅
文學的異想世界
1 hour 21 minutes
3 months ago
EP197-松鼠黃魚與傅培梅
「你們有一間複雜的廚房,但做的是簡單的菜」。―林海音《作客美國》 颱風天作檸檬愛玉、涼拌木耳、馬鈴薯沙拉抵抗菜價,正覺得日子過得不錯,突然讀到一本大魔王《切、炒、觀、學:傅培梅、戰後臺灣與20世紀中華料理》,想起那些「傅培梅時間」裡的蹄花燒海參、京醬肉絲、蟹粉獅子頭、松鼠黃魚、蝦仁雙腰、走油蹄膀,連同瓊瑤小說裡富二代男主角「銀翼」餐廳吃的棗泥鍋餅和豆沙包,一個吃鹹蜆仔,蔭瓜煮虱目魚頭、破布子煎蛋長大的台南小孩不禁汗涔涔而淚潸潸了。 傅培梅學煮菜的契機是外省太太幫丈夫 (程紹慶,航運公司財務經理)張羅麻將桌的晚餐和消夜,半兩金子請大廚教一道菜,這富裕在當時不是一般般。林海音〈今天是星期天〉(《冬青樹》,1955)就寫到星期天大老爺自告奮勇帶孩子,結果愈幫愈忙,人仰馬翻。炭爐生火、通鋪榻榻米,掏糞,沒佣人,這才是當時主婦日常。2017電視劇《五味八珍的歲月》演傅培梅實在不算成功,山東人,安心亞竟用京片子,演員口音形貌太現代感,背景氛圍也不對。五六0年代的氛圍,是夏烈描述的「亞熱帶初夏,昏慵陽光下有著低矮的日式瓦房,交叉的光條在褐深帶著煙燻細細裂縫的木板牆間穿梭。那時沒有電視,女作家們穿素色的旗袍,苦楝樹下只有藤椅和濃郁清香的茉莉香片茶」。那時還沒有呂秀蓮和新女性主義,貴太太們想著為丈夫孩子做一桌好菜,傅培梅於是在自家庭院授起課來。 中菜工具簡單,工夫卻不小。1965林海音訪美,就慨嘆美國主婦「複雜的廚房,但做的是簡單的菜」,瓦斯爐四個灶口只做一個菜。傅培梅那道台視首播的松鼠黃魚,刀工加火候就能難倒人,更別提煎炸煨滷燒燴燜溜爆熬各有不同,什麼菜都要過個油再炒,「口感比較滑潤」。1962上電視教烹飪後傅培梅影響力大增,遠遠超過了《媛珊食譜》。當時家庭主婦周三晚上早早收拾了碗筷,齊聚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看那20分鐘,派一個寫字最快的抄筆記(堪稱最早的共筆)。四十年四千多道料理,中西對照全彩食譜,美食外交,研發有肉塊包的滿漢大餐牛肉麵,傅培梅(1931-2004)象徵的是「富中談吃」,不怕麻煩,講求工藝,融合中華美食四大菜系,連台菜西餐日式料理後來也廣納其內。 人問她「做菜是為了省錢?還是為了幸福?」她回答「其實,怎麼煮完全看你有多少錢」。聽者慨歎:「我家要這樣吃,早破產了」。作菜不但是個技術活,還完全和經濟有關。2007電影《美味關係》(Julie & Julia)裡,對工作感到厭倦且即將三十歲的上班族茱莉(艾美·亞當斯飾)用烹飪來療癒自己並寫部落格收穫不少粉絲,她跟著名廚茱莉亞·柴爾德(梅莉·史翠普飾)食譜365天內完成了524道菜。當初茱莉亞·柴爾德只是平凡的家庭主婦,跟隨外交官丈夫移居法國,進藍帶學院學習,開啟了教美國主婦作法國菜的先河。外交官夫人不惜工本學做法式焗田螺很合理,住在皇后區的客服小職員買龍蝦,作紅酒燜牛肉,每天二道大菜,能不破產?(小夫妻能這麼吃,哪還需要那個接申訴電話的爛工作?) 讀海外華人金恬《切、炒、觀、學:傅培梅、戰後臺灣與20世紀中華料理》,頗感慨1992傅培梅烹飪學校關閉是因為「沒人要學了」。微波爐、氣炸鍋到AI,人不但變懶,還變笨了,早已沒有古早眷村媽媽沒錢也能餵飽小孩的本事。那克難時代媽媽的味道,令人想起眷村出身的蔡琴《月光小夜曲》,以及許美靜《城裡的月光》熨貼的暖意:「月亮在我窗前徜徉/投進了愛的光芒/我低頭靜靜地想一想/猜不透妳心腸」。「每顆心上某一個地方/總有個記憶揮不散/每個深夜某一個地方/總有著最深的思量」。 歡迎關注我的節目,在Apple podcast、Spotify、Sound On和YT都可收聽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文學的異想世界
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說:「我們應該每天聽一首歌,讀一首好詩,看一幅好畫。如果可能的話,再說幾句合理的話」。這是一個愛書人的說書頻道,適合繁忙生活中想靜下心的你。一個快退休的老夫子,逛書店,寫書評,研究現代文學,與你分享生活中的文學、電影、音樂、時事與心靈成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