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開啟 Podcast 頻道呢?如果只是透過 Youtube 單向傳遞訊息,很多人可能不容易理解。但透過對談形式,結合正反案例與日常交流,能讓大家更容易吸收醫療知識,讓更多人受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為什麼會開啟 Podcast 頻道呢?如果只是透過 Youtube 單向傳遞訊息,很多人可能不容易理解。但透過對談形式,結合正反案例與日常交流,能讓大家更容易吸收醫療知識,讓更多人受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很多爸媽常問:「青少年矯正到底該怎麼做?要不要拔牙?」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青少年是 10 到 19 歲,這段時間的矯正跟兒童、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臨床上,青少年常見三大特徵:
第一,牙齒排列不一定整齊,很多孩子小時候沒有做過兒童隱適美,等到乳牙都換掉後,恆牙可能會擁擠、歪斜,甚至咬合過深。
第二,雖然刷牙技術比小朋友好,但往往只刷正面跟咬合面,細節清潔不到位,蛀牙和牙周問題仍然存在。
第三,心理特質很特別,青春期的孩子不太願意聽爸媽的話,對矯正的態度也容易「隨便、都可以」,這需要醫師更多耐心溝通。
那爸媽最在意的問題來了:拔牙?還是不拔牙?
其實 12 歲左右正好進入生長高峰期,醫師可以善用這個時機,引導骨骼發育與牙齒位置調整,很多情況下能減少拔牙需求,讓孩子的笑容更自然,也避免過早的牙齒修磨。
青少年矯正就像搭上「發育的末班車」,既要考慮外觀,也要顧及長遠的健康。對家長來說,找到願意傾聽、能兼顧美觀與功能的醫師,就能幫孩子抓住最佳矯正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