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News
Sports
TV & Film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24/2b/fc/242bfcf6-e9a0-b6ae-96c0-33791e20131f/mza_3548352089895894843.jpg/600x600bb.jpg
《文化學》
文化探路人 李光宇
48 episodes
2 days ago
《文化學》是認識人和統一人的學說,是作者光宇(站在人類高度和領導角度)獨創的理論體系。《文化學》基本創新邏輯:用一種常識推翻另一種常識。 《文化學》還從概念上將文化與文明、產物、制度、藝術、傳播和知識等區分得清清楚楚,使讀者都能像“庖丁解牛”一樣,透徹理解人類社會。 《文化學》到底是說什麼的呢? 用一句話總結:《文化學》是認識人和統一人的學說。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文化學》 is the property of 文化探路人 李光宇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文化學》是認識人和統一人的學說,是作者光宇(站在人類高度和領導角度)獨創的理論體系。《文化學》基本創新邏輯:用一種常識推翻另一種常識。 《文化學》還從概念上將文化與文明、產物、制度、藝術、傳播和知識等區分得清清楚楚,使讀者都能像“庖丁解牛”一樣,透徹理解人類社會。 《文化學》到底是說什麼的呢? 用一句話總結:《文化學》是認識人和統一人的學說。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https://d3t3ozftmdmh3i.cloudfront.net/staging/podcast_uploaded_episode/44254427/44254427-1755912620238-fcb3784634b25.jpg
第42集 文化與知識
《文化學》
3 minutes 52 seconds
2 months ago
第42集 文化與知識

文化探路人 李光宇 ——————


《主題“文化與知識”音頻腳本》


本音頻腳本基於《文化學》,《文化學》原書鏈接地址(蘋果美國書店 Apple Books): http://books.apple.com/us/book/id6443895108


版權聲明:

本作品《文化學音頻腳本》由李光宇(Guangyu LI)創作。作為《文化學音頻腳本》的作者,我在此聲明,允許任何人複製、分發、展示和分享本腳本的內容,但必須注明出處(給出署名並提供本作品的鏈接),不得用於商業用途,且不得對作品進行演繹(不得修改、改編或創作基於本作品的新作品)。

該聲明基於 Creative Commons 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禁止演繹 4.0 國際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

作者:李光宇 Guangyu Li

日期:2025年8月8日


音頻腳本全文:

大家好!我是“文化探路人”,今天想和大家談談一個重要話題:文化與知識的關係。


一、什麼是知識?

我提出定義:知識是人類公認的、關於認識和經驗的總結。


知識是一種總結,是回顧與概括的思考結論,當然也就是一種價值觀。知識本質上是價值觀,但不僅是某個人的價值觀,而是獲得普遍公認的價值觀,是人類價值觀之結晶。


價值觀是一種文化形態,因此,知識也是一種文化形態,但它不是單個人的文化(有可能源自單個人的文化),而是人類文化之結晶。


結晶也是一種產物,因此,我將知識歸入文化產物,這更能突出知識作為人類認識世界長河中的節點、里程碑。文化與知識之間關係,就像水與冰,冰的本質是水,但形態上與水不同。


二、知識源自文化

1、歷史知識源自文化。關於歷史的記錄和認識(如聖誕節的起源和象徵意義)都是前人回顧和概括的總結(總會帶有作者的文化烙印),未被人類公認時,僅是作者個人文化;被人類公認後,就成知識——人類文化之結晶。

2、科學知識源自文化。當初“相對論”未被人類公認時,“相對論”僅是愛因斯坦個人文化;後來“相對論”被人類公認後,“相對論”就成知識——人類文化之結晶。


三、知識涉及文化知識內容既可能涉及文化,也可能涉及制度,還可能涉及數學、物理、天文或地理,等等。人類對文化、制度、數學、物理、天文和地理的共識,都是一種知識。

例1:“大腦支配身體”是一種常識(無須專門學習的知識),這是《文化學》的公理。

例2:“市場經濟是人們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是關於經濟制度與財富關係的知識。

例3:“1+1=2”是數學知識。


四、知識影響文化知識源自(前人)文化,又會影響(後人)文化。

後人的思考需要前人的知識。知識水平高低和豐富程度直接影響思考結論。思考同一事,知識不同的人會形成不同的思考結論,而思考結論就是價值觀,因此知識會影響價值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本質,影響價值觀就影響文化。知識對形成什麼樣的文化會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


五、知識的階段性。知識是人類文化之結晶,但未必是真理。

以前(某個階段)的知識,後來可能會被判定為錯誤知識。例如,從前人們曾經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是一種知識,現在人們公認“地球繞著太陽轉”才是知識,而“太陽繞著地球轉”是一種錯誤知識。


六、文化與知識互相轉變

文化轉成知識:文化一旦被人類普遍認可就成新知識;

知識轉成文化:知識一旦被新人消化吸收就成新文化。


七、總結:

知識是人類文化之結晶:

從知識來源上看:知識源自文化;

從知識內容上看:知識是混雜物。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AI播送尚有錯誤,以此腳本為準)

《文化學》
《文化學》是認識人和統一人的學說,是作者光宇(站在人類高度和領導角度)獨創的理論體系。《文化學》基本創新邏輯:用一種常識推翻另一種常識。 《文化學》還從概念上將文化與文明、產物、制度、藝術、傳播和知識等區分得清清楚楚,使讀者都能像“庖丁解牛”一樣,透徹理解人類社會。 《文化學》到底是說什麼的呢? 用一句話總結:《文化學》是認識人和統一人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