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形狀 Podcast】EP21|從都市更新到文化修復:公共藝術的全新角色
壓軸之作!第21集全新上線,邀您一同探索公共藝術如何在都市更新中展現力量!
🎙 本集亮點
我們特別邀請到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更新經營科施育汶 與主持人深入對談,分享身為公部門角色在執行公共藝術計畫中的挑戰與收穫。
公共藝術在都市更新中的角色不再僅僅是一件環境雕塑,而是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的重要橋樑。透過這些藝術作品,城市得以彌合舊有生活與新都市景觀之間的斷裂,讓回遷居民找到熟悉感,幫助新住民快速融入社區,認識土地的歷史與文化。
參與式藝術活動:拉近藝術與居民的距離
為降低藝術的門檻,本次計畫融入「參與式藝術活動」的概念。居民不僅能參與創作過程,還能透過多感官體驗和文史結合的方式,親身感受藝術與社區的連結,甚至對作品方向提出建議。這樣的模式不僅增強了藝術的公共性,更讓居民與藝術及社區之間的情感連結更為深刻。
三大核心價值交互作用:公共性、藝術性與居民參與
透過本次計畫的推動,公共性、藝術性與居民參與三者交互融合,為探索地方文化的多樣可能性提供了全新視角。同時,未來若能延長參與期間並加強溝通,公共藝術在都市更新中的潛力將更加無限。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全國首個專責都市更新機構,不僅致力於推動傳統更新業務,更著眼於城市環境活化、產業振興與社區營造等多元面向,為臺北市的都市再生注入全新活力。
🎙 節目主持人|陳宣誠建築師
本節目由主持人陳宣誠帶領,與住民代表、空間設計師、藝術家等多領域嘉賓深度對談,探討公辦都更背景下,生活型態與居住空間的轉變與未來方向。
一起走進「家的形狀」,感受都市更新與公共藝術之間的深度對話!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