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瓏夜夜秀 - 欸!演算法
日期: 2024 年 5 月 15 日 (基於節目播出時間推測)
來源: 賀瓏夜夜秀 "欸!演算法" 節目節錄
主題: 社群媒體演算法的影響與應對
本集賀瓏夜夜秀以輕鬆幽默的方式深入探討了社群媒體演算法的運作原理及其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廣泛影響。節目中邀請了台大資訊教授陳運龍講解演算法的基本概念,並引用緬甸羅興亞人屠殺事件、劍橋分析操縱選舉等案例,揭示演算法在資訊傳播、社會分化、政治干預等方面潛在的危險。同時,節目也點出監控資本主義的商業模式是驅動演算法不斷收集用戶數據、追求用戶停留時間的根本原因。最後,節目提供了個人層面應對演算法負面影響的方法,並介紹了節目團隊開發的 Chrome 擴充功能 "A 休(一)下"。
- 社群媒體演算法的本質是推薦系統:
- 節目開頭即點明演算法並非法律,而是電腦科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
- 針對社群媒體,演算法更像是一個「推薦系統」,其目的是預測用戶對特定內容(商品、影片、貼文)的喜愛程度,並藉此最佳化內容推送,以提高用戶黏著度。
- 陳運龍教授指出:「我們說的演算法其實比較像是一個推薦系統,它的推薦系統是怎麼做的呢?基本上他就是要判斷說某一個用戶他會不會想要買這個商品,他會不會想要看這個 video, 他會不會想要點選這一個 post, 然後去讀他的內容,他要預測這個使用者對於這個商品他的喜愛程度。」
- 演算法的強大影響力遠超想像,可能左右社會甚至國家:
- 節目強調社群演算法不僅僅是個人喜好的展現,更可能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 透過 2017 年緬甸羅興亞人屠殺事件為例,指出 Facebook 演算法大量推送針對羅興亞人的仇恨言論,在族群衝突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 「聯合國真相調查小組指出,在這場族清洗中,臉書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因為臉書大量推送了遠離羅星雅人的訊號,像是羅星雅人是國家叛圖,對羅星雅人發動勝戰,你看這種仇恨言論到處都是吧。」
- 國際特赦組織也指出,臉書為了讓用戶長時間停留在平台上,會推波助瀾宣揚仇恨或煽動暴力的內容。
- 監控資本主義是社群平台重視演算法的驅動力:
- Google、Meta 等科技巨頭提供看似免費的服務,其營利模式是透過「賣廠商廣告」。
- 為了賣出更多更貴的廣告,社群軟體發明了「精準投放」,利用演算法收集用戶資訊,將廣告投給最有可能購買的人。
- 研究顯示,僅僅分析 Facebook 的按讚紀錄,就能準確預測用戶的性別、種族、性取向、政治立場等資訊。
- 精準廣告投放的效果遠超傳統廣告,例如加樂福使用演算法的投資報酬率是傳統方式的兩倍多,哈雷機車在三個月內投報率成長了約 2930%。
- 這種以監控用戶行為、收集用戶資料來賺錢的模式被稱為「監控資本主義」。
- 演算法可能被濫用,操縱選舉和政治:
- 2010 年 Facebook 的實驗顯示,讓用戶看到朋友已投票的訊息能有效提高投票率,暗示演算法可能被用於影響選舉結果。
- 最知名的案例是政治行銷公司「劍橋分析」,在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非法取得 Facebook 用戶資料,用於預測選民特質和政治傾向,並影響他們的投票行為,受影響人數高達 5 千萬人。
- 劍橋分析高層會議的錄音顯示,他們的核心策略是基於情感訴求,利用數據分析對人群進行劃分,並針對不同群體提供他們關心的議題和可能產生共鳴的語言及圖像。
- 「Because actually it's all about emotion. If you're collecting data on people and you're profiling them that gives you more insight that you can use to know how to segment the population to give them messaging about issues that they care about and language and imagery that they're likely to engage with.」
- 演算法容易加劇政治極化,因為用戶傾向關注與自己政治立場相同的人,且演算法偏好推送煽動性內容,導致不同立場的人們對立加劇,拒絕溝通。
- 社群媒體的使用與負面心理影響相關:
- 將社群媒體比喻為「拉霸機」,透過不定期的獎勵(按讚、通知)機制,使用戶沉迷其中。
- 長時間使用社群媒體容易陷入「doomscrolling」的狀態,無意識地滑動,反而增加焦慮。
- 研究顯示,年輕世代憂鬱症的情況顯著上升,部分原因是社群媒體上人們傾向展示美好的一面,導致使用者產生比較和自卑感。
- 短時間、高刺激的內容模式會影響注意力持續時間,使人難以長時間專注。
- 節目中提到紀錄片將社群媒體和毒品並列,因為兩者都會讓使用者難以自拔。
- 社群媒體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視:
- Facebook 和 Instagram 被指控長期造成兒童性剝削,祖克柏在聽證會上公開道歉。
- 澳洲國會立法禁止 16 歲以下兒童使用社群媒體,紐約州也通過法案限制社群媒體收集 18 歲以下用戶的個人數據。
- 然而,政府管制也可能面臨挑戰,例如中國限制未成年人遊戲時間,卻出現老年人使用年輕人帳號遊玩的情況。
- 應對演算法負面影響的個人方法與民間嘗試:
- 個人層面:意識到演算法可能帶來的危害,並察覺自己花費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
- 設定科技工具來限制使用時間。
- 「打不贏演算法就加入它」,透過按讚等方式讓演算法知道自己偏好的內容。
- 主動脫離演算法的控制。
- 民間嘗試:去中心化社群媒體平台 Bluesky 允許用戶選擇自己的演算法。
- 洛杉磯時報推出 InSite 功能,標註新聞文章的政治立場,並推薦不同立場的文章,供讀者自主選擇。
- 節目團隊開發 Chrome 擴充功能「A 休(一)下」,可在用戶瀏覽特定社群媒體網頁超過設定時間後,彈出隨機提醒,鼓勵用戶休息。
- 賀瓏:「這個節目不是因為你訂閱了,也不是因為你開啟小鈴鐺,你不知道你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是當你此刻觀看的時候,我們之間已經產生微妙的變化,或是說因為演算法覺得你需要看到這一集。」
- 陳運龍教授:「社群演算法就是一個推薦系統,讓你在打開手機會跳出政治圖,貓咪圖或是奶圖。或是政治貓咪圖。」
- 賀瓏引用羅興亞人屠殺事件後表示:「臉書不只讓你殺時間,還讓你殺人。」
- 劍橋分析代表在會議中表示:「Because actually it's all about emotion. If you're collecting data on people and you're profiling them that gives you more insight that you can use to know how to segment the population to give them messaging about issues that they care about and language and imagery that they're likely to engage with. And we use that in America and we use that in Africa. That's what we do as a company. You know, Mexico, Malaysia, now moving into Brazil, Australia, China China. China notic。」
- 節目中提到:「有一個紀錄片說到全世界只有兩種產業會把客戶稱為用戶 user,一個是毒品,一個是社群媒體。」
- 受害者在影片中分享:「I was sexually exploited on Facebook. I was sexually exploited on Instagram. I was sexually exploited on...」
賀瓏夜夜秀的這一集以其一貫的幽默風格,深入淺出地揭示了社群媒體演算法的強大力量及其潛在的風險。從商業利益驅動的精準廣告,到可能導致社會分化和政治操縱,再到對個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演算法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節目最後提出的個人應對方法和民間的創新嘗試,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思考和行動的方向。認識演算法的運作方式,培養批判性思維,並主動採取措施管理我們在網路世界中的行為,是應對這個數位時代挑戰的關鍵。
摘要主要議題與觀點重要引述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