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讓·盧爾
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聖經》研究專家
如何向孩子們介紹《聖經》?這是本書要解決的問題。市場上以「聖經」為主題的書籍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故事類,讓孩子們通過故事自己幻想;另一種是知識類,主要教孩子們聖經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
克利斯蒂 ·杜勒撰寫的 《聽阿公講創世紀故事》 與這兩種已出版的聖經書籍全然不同。這本書的新穎之處首先在於,孩子和家長可以一起閱讀,讓《聖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在書中直面自己的生活,無論疑惑、快樂,還是痛苦。其次,在現今社會,利用科學來瞭解聖經故事的起源和涵義,可以提供給我們很有價值的生活指導。
本書試圖應對傳承聖經文化的挑戰——如果古老的《聖經》不能給新一代年輕人帶來啟示,它將極有可能面臨失傳——作者將創世紀故事和現代人的生活聯繫起來,讓《聖經》在新時代中亦能繼續散發其智慧的光芒。
本書在介紹《聖經》的過程中,極力避免讀者產生以下幾種誤解:第一個誤解是認為《聖經》是普通的故事書。在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閱讀愛好在不斷轉移,理解力在不斷發展,如果僅把《聖經》當作普通故事書來讀,孩子可能很快便會失去對《聖經》的興趣,亦不可能對其產生更深入的思考。第二個誤解是把《聖經》當作道德教育的工具,用來引導兒童產生良好的行為和思想。如果把《聖經》當作教科書,一些說教者、道德家定會無視故事背後的象徵意義,利用那些充滿暴力和惡意的情節來抨擊《聖經》「一派胡言」。第三個誤解是認為《聖經》就是真理,聖經故事全是真實發生過的。隨著孩子們批判力的發展成熟,他們很快就會質疑這些故事的真實性,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們明白:雖然《聖經》不是歷史書,但它仍能幫助我們探索真理和生活的意義。
為了避免讀者對《聖經》產生這些誤解,這本書參考了最新的歷史研究成果和對《聖經》的注解,旨在回答孩子們對聖經故事可能產生的疑問。
書中的主要人物是阿公和他的孫子薩木、孫女伊淑。阿公在講述創世紀故事的時候,也會給薩木和伊淑解釋故事的背景,有時他也無法回答事情為何會發展成故事中那樣。然而阿公的最終目的,是要激勵孩子們提出問題,然後自己設法找到答案,這樣,《聖經》就成為了一部對他們人生有幫助的,有現實價值的作品。畫家埃爾韋·韋安納風格簡潔、質樸的黑白插畫,也讓小讀者們更好地融入到阿公與薩木、伊淑的溫柔對話中。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法】讓·盧爾
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聖經》研究專家
如何向孩子們介紹《聖經》?這是本書要解決的問題。市場上以「聖經」為主題的書籍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故事類,讓孩子們通過故事自己幻想;另一種是知識類,主要教孩子們聖經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
克利斯蒂 ·杜勒撰寫的 《聽阿公講創世紀故事》 與這兩種已出版的聖經書籍全然不同。這本書的新穎之處首先在於,孩子和家長可以一起閱讀,讓《聖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在書中直面自己的生活,無論疑惑、快樂,還是痛苦。其次,在現今社會,利用科學來瞭解聖經故事的起源和涵義,可以提供給我們很有價值的生活指導。
本書試圖應對傳承聖經文化的挑戰——如果古老的《聖經》不能給新一代年輕人帶來啟示,它將極有可能面臨失傳——作者將創世紀故事和現代人的生活聯繫起來,讓《聖經》在新時代中亦能繼續散發其智慧的光芒。
本書在介紹《聖經》的過程中,極力避免讀者產生以下幾種誤解:第一個誤解是認為《聖經》是普通的故事書。在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閱讀愛好在不斷轉移,理解力在不斷發展,如果僅把《聖經》當作普通故事書來讀,孩子可能很快便會失去對《聖經》的興趣,亦不可能對其產生更深入的思考。第二個誤解是把《聖經》當作道德教育的工具,用來引導兒童產生良好的行為和思想。如果把《聖經》當作教科書,一些說教者、道德家定會無視故事背後的象徵意義,利用那些充滿暴力和惡意的情節來抨擊《聖經》「一派胡言」。第三個誤解是認為《聖經》就是真理,聖經故事全是真實發生過的。隨著孩子們批判力的發展成熟,他們很快就會質疑這些故事的真實性,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們明白:雖然《聖經》不是歷史書,但它仍能幫助我們探索真理和生活的意義。
為了避免讀者對《聖經》產生這些誤解,這本書參考了最新的歷史研究成果和對《聖經》的注解,旨在回答孩子們對聖經故事可能產生的疑問。
書中的主要人物是阿公和他的孫子薩木、孫女伊淑。阿公在講述創世紀故事的時候,也會給薩木和伊淑解釋故事的背景,有時他也無法回答事情為何會發展成故事中那樣。然而阿公的最終目的,是要激勵孩子們提出問題,然後自己設法找到答案,這樣,《聖經》就成為了一部對他們人生有幫助的,有現實價值的作品。畫家埃爾韋·韋安納風格簡潔、質樸的黑白插畫,也讓小讀者們更好地融入到阿公與薩木、伊淑的溫柔對話中。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我來給你們講創世紀的最後一個故事。你們還記得若瑟吧,他是雅各和拉結的第一個孩子,雅各第十一個兒子。這段故事裡,若瑟認為神救了他們全家,讓他們脫離了自己造成的災難。
你們還記得嗎?雅各伯出了遠門。他的哥哥以掃想要報復,所以他逃走了,期待只要以掃的怒氣消了,他就能很快回來。他是一個喜歡待在帳棚裡的人,現在被迫離開家。 他很害怕,並不十分確定祖父亞伯拉罕和父親以撒的神會看顧他。他想:「我要一輩子這樣走下去嗎?我的夢想可以實現嗎?」就在他睡覺的時候,他感覺上帝在跟他說話:「去吧,我在這裡看著你,雅各,奮力戰鬥,你一定會成功的!」
還記得嗎?雅各伯是以撒的第二個兒子。雅各有一個雙胞胎哥哥以掃,以掃第一個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是長子。
雅各伯長大了,心裡想著:「我受夠了人家都說我是小的,只因為以掃是第一個從媽媽肚子裡出來的,就自以為比我重要。他成年以後就會被選為族長,而我可能什麼都沒有。這樣太不公平了!」
依撒格的故事是以色列人從巴比倫流亡歸來之後寫下的。你們還記得嗎?兩千六百年前,美索布達米亞的國王為了擴張領土,滅了猶大國。但是以色列人不願意像美索布達米亞人一樣生活,不願意接受他們的多神崇拜。後來,波斯(也就是現在的伊朗),祂的國王佔領了巴比倫,釋放了以色列的俘虜。有些人回家去了,有些選擇繼續留在他鄉生活。
依撒格結婚的故事告訴以色列人:無論你在何處,最好是和生活習性相同的人結婚,信仰同一個神,因為他們怕別人不允許他們自由地選擇生活方式。幸好,我們可以和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
日子一天天過去,有一天亞巴郎聽見神的召喚,又要他再作一個犧牲。神對他說:「亞巴郎,帶你的兒子以撒往我要指示你的山上去,把他獻給我。」亞巴郎清早起來,備上驢,帶著以撒和兩個僕人上路。
三天以後, 亞巴郎看見神指示他的地方,他跟僕人說: 「在這裡等我們。」以撒問:「父親,我們要獻祭的動物在哪裡?」亞巴郎回答:「神自己會預備。」
神對亞巴郎說:「你相信我,我選了你,要讓後世的所有人知道,應該如此行。你看,所多瑪的居民,還有蛾摩拉的,人們都說他們很惡劣、很壞。如果是這樣,這些城市應該被毀滅。」亞巴郎非常害怕,他問:「主啊,如果有人不是壞人,也不惡劣,你也都要消滅嗎?」神回答:「不,這些人可以不死。」
亞巴郎和撒萊老了。 他們信任上帝, 來到了新國度。但很可惜,那時他們都過了生孩子的年紀。待他們死後,誰來照顧這些羊群,繼承他們一輩子累積的財富?誰來紀念他們?
就在這時,亞巴郎聽到上帝的呼喚,跟他說:「不要憂慮,亞伯蘭,我會永遠與你同在。我一路支撐你來到這塊土地,讓你安居。我在飢荒中拯救你,保護了你最心愛的撒萊。我在戰爭中守護你,你表現了無比的勇氣。我完全相信你,你必有大大的賞賜!」
從前有一個人叫亞巴郎,是挪亞的曾、曾、曾……曾孫。還記得挪亞嗎?地球經歷了大洪水,全部毀滅,只剩方舟。之後,世界重新開始,重新創造。挪亞的子孫延續好幾代,分散到世界各地。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個山谷,大家說:「時候到了,我們來建造一座城市,蓋一座通天的高塔!大家住在一起,不要散居各地,要給後世留個名!」
神思考著:「他們知不知道該停手了, 不然會變得很危險!」所以祂混淆了人們的語言。這些居民彼此無法溝通,便停止了建造工程, 但依然保留了「巴別」的名字——意思是混亂。 因此挪亞的子孫分居在世界各地, 各說各的話, 各有各的文化, 這都是神的旨意。
「你們現在可以出方舟了。」經過反思,祂又說:「我瞭解人類,男人女人不會總是善良友愛。事實就是如此!那些離開正途的人,會因他們行為引發的危害,依照律法和正義受到處罰。今天起,我向你們保證,對你和你的後代,無論他們犯下什麼惡行,我不再滅絕我所造的活物。看!天上的彩虹,是我與你們同在的記號,我也會永遠愛你們。」
今天我要來跟你們講創世紀接下來的故事,是兩兄弟該隱和亞伯的故事。你們兩個也會吵架,是不是?故事講到,地球上產生人類之後,人們就開始經常吵架!和其他人一起生活的確不容易,就算家人也是如此。但更多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很快樂地一起生活!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上帝向他們打開祂的世界,祂的花園。這是一個天堂般的花園,有各種樹木、果實、動物,這個故事稱之為伊甸園,意思是美妙的花園,有點像東方貴族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