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音樂與歌聲中長大,卻曾因發展遲緩而到小學三四年級才開口說話,吳欣澤的音樂經歷是一場奇妙的旅程。他對非洲音樂的喜愛、在淡水入手的無弦西塔琴、以及因為打坐險些放棄學琴的經歷,都讓他的音樂之路獨一無二。
這次的訪談,我們將與吳欣澤一起聊聊他的音樂故事,從小時候吹奏直笛時被昆蟲嚇到產生陰影,到高一時開始蒐集CD,意外買到西塔琴專輯,開啟對非洲音樂的想像;也會談到他如何將葛瑪蘭音樂與西塔琴融合、行旅印度得到的體悟,或是在海邊忘情練唱到媽媽冷到受不了,以及在各種音樂創作及演出中體會到的真誠與投入。
💿幼時發展遲緩,小學三四年級才會講話?!(7:43)
吳欣澤幼時發展遲緩,直到小學三、四年級才開口說話,相較於五年級才開始說話的愛因斯坦,也只稍微早了一點。而他對音樂的好奇,則源自於奧運期間的發現——來自世界各地的加油團演奏音樂時使用各種從未見過的樂器,讓他意識到音樂的多元性,進而開啟廣闊音樂世界的視野。
💿「西塔琴」配上「古箏琴弦」,竟然也能彈奏(12:18)
參加「流浪者計畫」前往印度前,吳欣澤在淡水的手工藝品店買了一把西塔琴,但卻苦於沒有琴弦無法彈奏,便心血來潮以二十一弦古箏弦代替,竟然也能彈奏出西塔琴的韻味。
💿演出是一場屬於觀眾和演奏者的、不會重來的夢境(17:18)
吳欣澤:「我沒什麼在聽華語流行,算是華語流行音樂的局外人。但參與現場演出後終於能提供一些看法,有總算成為局內人的感覺。看到台下期待的樂迷珍惜每分每秒的情緒,就像是花兩個小時進入一場夢境裡,需要演奏者全心付出 才能享受這場短短的夢境,這樣的真誠讓我感動。」
💿想掌握西塔琴,你需要先學會「打坐」(31:08)
西塔琴由中東、阿拉伯發展而來,傳入印度時發展成葫蘆形的琴身。學習西塔琴並不容易,因為琴是葫蘆的形狀,必須要以打坐的姿勢將琴身放在腳板上,才能穩定地彈奏出西塔琴獨特又優美的音色。因此,學琴之前必須先學習打坐。有些人甚至還沒等到正式學琴,就已在打坐的第一個禮拜放棄。
💿我是溺水的人,音樂是獨木舟(50:00)
吳欣澤的父母並不對孩子有傳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定要功成名就的期許,反而對孩子的成就並沒有得失心,對吳欣澤的音樂之路給予無限的理解和支持,吳欣澤的爸爸甚至會偷偷去看兒子演出。
💿特別收錄:吳欣澤〈在路上〉西塔琴演奏live(55:48)
♦️|本集嘉賓|吳欣澤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uz.azer/
♦️西尤島.the SiyuLand樂團:
https://www.facebook.com/the.siyuland
♦️2025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西尤島:《生命河流》西塔琴音吟遊現場Ex
the SiyuLand :《River of Life》Sitar Chant Ex
➡️時間:3/14 - 3/15
➡️地點:國家兩廳院演奏廳
活動詳情:
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843204753085394945
🎧本集曲目:彭靖 - 〈天空〉 / 《山居歲月》
【最新訊息】追蹤FB、訂閱podcast!
🔹 創夢大叔楊錦聰
https://www.facebook.com/kenyang.windmusic
🔹 回饋問卷
https://forms.gle/e3QHRyGT3yDBV81v8
----以下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高雄美術特區3-4房全新落成,《惟美術》輕軌C22站散步即到家,近鄰青海商圈,卡位明星學區,徜徉萬坪綠海。
住近美術館,擁抱優雅日常,盡現驕傲風範!美術東四路29號 07-553-3838
https://sofm.pse.is/7g4cz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