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5/06/20250622.mp3
马太福音 12:6-8 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准备讲道的时候,总觉得这段经文曾分享过。果然,5年前“路加福音”的平行经文(路 6:1-11)就是我分享的。今天要再次分享同样主题的经文,我想这也有主的美意在其中。感谢主!祷告与默想中我决定仍以“人子是安息日的主”为题目,讲一篇新的道。求主特别施恩,让我能有新的亮光和洞见,分享好这段经文。
今天的证道就以“安息日”为主题词,分为“安息日的冲突”、“安息日的主”和“安息日的真意”三部分展开。 安息日的冲突
“马太福音”11、12章所记载的,是因着主基督以教训和异能神迹彰显出其弥赛亚的身份与权能后众人的反应或评价。首先记载的是主基督的先锋施洗约翰,他因着自己的局限,尽管曾当众指认过主基督,却还是疑惑了。于是打发门徒去问主,主引用“以赛亚书”的经文及其应验为其解惑;其次记载的是迦百农等三城,尽管主耶稣就住在他们当中,常向他们讲道,在他们中间多行异能神迹,但他们却都无动于衷,没什么反应,因此受到主的责备(实在说来,这也是芸芸大众惯常的反应);今天证道经文所记载的是法利赛人,他们因敌对而与主冲突,甚至到了密谋杀害主基督耶稣的程度,是最为激烈与恶劣的反应。
前两种反应记载的最后,都有主基督的一段回应或评价。但今天经文的记载则是引用了“以赛亚书”的一段经文作为回应,不仅是为了解释基督耶稣为何不与法利赛人正面冲突的原因,而且更是为显明主耶稣正是旧约所预言的那位弥赛亚,他来就是要施行公理,解救那压伤的芦苇和将残的灯火——就是处于罪恶与死亡辖制下的世人——尽管他们既不理解,也不接受。 如果说迦百农人自以为义到了天上,那么法利赛人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法利赛人在当时被认为是敬虔的榜样,是遵行律法的楷模,在民间很有影响力,是公认的宗教权威与教师。主基督耶稣在加利利时主要是在民间传道,因此与法利赛人接触最多,冲突与敌对也最多。
法利赛人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律法主义,死守律法的规条,而不领会其精意。只看重外在的行为,而不重视内心的顺服,所以把在人前求得荣耀与称赞作为追求的第一要务。不仅如此,他们还将遵行律法这件本当于人大有益处之事变得极为烦琐与沉重,在律法以外又加上了许多人的遗传,令人不堪重负,不得安息。今天律法主义依旧是基督信仰的大敌,因行为称义的想法和做法并不少见,有意无意总想拿自己的所作所为与神交换点什么,或是作为评判自己或他人的标准。基督新教的精髓之一就是“因信称义”,我们当时常牢记在心啊!当然,在警惕律法主义的同时,也要同样警惕反律主义,以免滑入自我放纵的泥潭,尤其是在这个高举个人自由的时代。总而言之,合乎中道才是真智慧,无论向哪一个方向的极端都是一定会走偏的。
其二是自以为是以致僭越。法利赛人固执于自己的那一套,并以其作为评判别人的标准。他们按自己的意思解释律法,又固守许多人的遗传,尽管可以博得人的称许,但也因此蒙蔽了自己。由于主基督的言行不符合他们心中的形象,于是他们不但认不出站在他们面前的正是神子弥赛亚,反而认为是主基督僭越,甚至为此动了杀心。他们以自己度量自己,以为是在为“真道”大发热心,是真敬虔,但结果却是既欺哄了自己,又误导了别人。我们都很容易犯自以为是的毛病,以为凡与自己不一样的就是错的,甚至以己度神,犯僭越之罪。但圣经却教导要“看别人比自己强”,更要敬畏神。罪人的本相是自我中心,但重生的基督徒却应当心意更新而变化,“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摆正自己与神、与人的关系。
其三是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我们说过,法利赛人在民间很有影响力,以宗教权威自居,主基督的出现以及所传天国之道,对他们构成了威胁,因此他们处处与主作对。除此以外,主基督还曾指责法利赛人假冒为善,人前敬虔,背地里却“侵吞寡妇的家产”(太 23:13)。人有时摆在台面上的理由冠冕堂皇,但背后实际所盘算的却往往是既得利益,于是就打出属灵的旗号混淆视听。基督徒应当光明磊落,不能为自己谋取私利找属灵的借口,这可就是犯第三诫妄称神之名的罪了——神是万万轻慢不得的! 有了以上的背景,我们来看今天证道经文记载的两次有关安息日的冲突。安息日是摩西律法很特别的规定,在古代为犹太人所独有。是否守安息日,就成为是否遵行律法最直接、最明显可见的检验标志。犹太人在被掳巴比伦前曾屡屡干犯安息日,受到先知们的斥责。即便被掳归回后,尼希米也曾采取严厉措施整治不守安息日的恶行。但到了主耶稣的时代,守安息日却又变得极为繁琐,安息日可做或不可做什么、能治什么样的病、以及能走多远的路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对守安息日固然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也存在许多弊端,不仅成为生活的重担,更逐渐与律法的精意相背,令人不得安息。主基督与法利赛人冲突的根源就在于此。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主耶稣基督在这两次冲突中都没有犯安息日。第一个冲突中法利赛人指责主的是为什么不禁止门徒犯安息日(在他们看来)的行为。按摩西律法,掐麦穗吃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在法利赛人看来,安息日如此行就是收割行为了,这却是万万使不得的,这样的解释就难免牵强了。第二个冲突本就是法利赛人恶意挑起的,若没人主动问起此事,冲突是可以避免的。在法利赛人的传统中,安息日只能救治那些处于生命危险中的病人,显然此人并非如此。但他们却居心不良、借题发挥,目的就是试探主——也就是试探神!这是相当严重与恶劣的,因为主基督在受魔鬼试探时曾引用经上的话宣告说:“不可试探主你的 神”(太 4:7)。当然,“ 神不能被恶试探”(雅 1:13)!主基督因此作出回应,医治了这病人,但却仅仅是用一句话,并非寻常意义上的医治手段,反而显出主基督非同寻常的权能。主基督不仅以此回击法利赛人的试探,而且更是以此阐明了自己与安息日的关系以及有关安息日的真意。 安息日的主
面对法利赛人的责难和质疑,主基督在回应时宣告说:“人子是安息日的主。”主基督在此诉诸了三方面的权柄,显明其神性与属天的权能。
首先是先知的权柄,引用的是大卫饥饿时吃陈设饼的例子。这饼平时供奉在圣所的供桌上,因为供奉神已经成为圣物,故更换下来以后只有同样分别为圣的祭司可以吃,其他“俗人”都不可以吃。大卫当时逃避扫罗的追杀,饥饿与匆忙中向祭司讨要食物,祭司竟把这陈设饼给了他,而大卫也毫不犹豫地就接受了——这段经文该怎么解?为什么主基督引用这段经文为门徒们辩护?难道仅仅是因为都处于饥饿的原因吗?咋看之下似乎就是这样,但其实有更深的含义。圣经记载这件事的时候,既没有责备祭司,也没有责备大卫。既然“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提后 3:16),显见神的心意是肯定而非否定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主基督的父神,也是大卫和我们的神,乃是“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的神!谁有资格替神说话,解释圣经呢?这不正是先知的职责吗?主基督为门徒所作的辩护,乃是诉诸先知的权柄解明律法的精意,既是为指正法利赛人的错误,不要以人的见解代替神的心意。守安息日当然是对的,但因此引致律法主义而失去了怜恤的精意就不对了。同时,主也借此提醒并启示众人,包括提出质疑的法利赛人,不该认真思考站在你们眼前的这位到底是谁吗?
其次是诉诸祭司的权柄,引用的是祭司安息日仍要在圣殿中履行职责的例子。祭司的职责是侍奉神,做圣殿中各样的工。律法明确规定安息日仍要献祭、要更换陈设饼、要收拾灯及烧香等等,甚至比平时还要多。因此,祭司安息日在圣殿的侍奉不仅不违反律法,反而正是遵行律法。守安息日的目的与精意是什么,难道只是不做工的外在行为吗?当然不是!乃是为侍奉神。圣殿仅仅是神与以色列人同在的可见标志和记号,并非是神自己。但站在他们面前,正被法利赛人指责的这位又是谁?主基督自己宣告说:“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圣经启示说,神的儿子道成肉身,乃是“ 神的帐幕在人间。”(启 21:3)门徒们蒙主呼召跟随主,正是侍奉真神、活神啊!就像祭司因特殊身份的侍奉不犯安息日一样,门徒们也同样因这特殊身份而分别为圣,就像圣殿的祭司一样。他们解决饥饿的问题,就是为更好地跟随主、侍奉主。法利赛人不仅没有认出眼前这位是谁,反而指责主及门徒,犯了僭越之罪,真是有眼无珠、不识泰山啊!
最后是诉诸君王的权柄,直接宣告“人子是安息日的主”!既然安息日是由创造并掌管宇宙万物的神设立的,该如何守安息日就同样要由这同一位神来阐明。主乃是道成肉身的神子,正是当年创造天地并设立安息日的那一位啊!故此,只有主基督...